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731第1章企业审计概述 4196041.1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489591.1.1外部审计 482511.1.2内部审计 4326991.1.3合规性审计 444941.1.4经济责任审计 4269591.2审计的目的与作用 481421.2.1审计的目的 4211831.2.2审计的作用 4183181.3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4198211.3.1审计基本程序 4100761.3.2审计方法 519863第2章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568512.1内部控制的定义与要素 581502.2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516072.3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632683第3章内部控制环境 692833.1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6326053.1.1管理层观念的内涵 6250533.1.2管理层观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7132213.1.3管理层应树立的正确观念 752213.2组织结构 7271463.2.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7212103.2.2优化组织结构的原则 799503.3员工素质与培训 7236593.3.1员工素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8205203.3.2员工培训的内容和目标 8317903.3.3提高员工素质和培训效果的方法 8217813.4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870133.4.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8239623.4.2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8325133.4.3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811367第4章风险评估与应对 9210744.1风险识别 9280144.1.1风险识别方法 9286614.1.2风险分类 9157394.2风险评估 990954.2.1风险评估方法 9234774.2.2风险评估流程 10127154.3风险应对策略 10153584.3.1风险规避 1085334.3.2风险降低 10106414.3.3风险接受 10226644.3.4风险转移 10254234.3.5风险利用 1028646第5章控制活动 10101275.1业务流程控制 10316735.1.1流程设计 1049875.1.2流程执行 11159765.1.3流程评估与改进 1167115.2财务报告控制 1160045.2.1财务报告编制 11149555.2.2财务报告审批 11234055.2.3财务报告分析 1132985.3信息技术控制 11257295.3.1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 11239005.3.2信息系统安全控制 11267705.3.3信息系统审计 11181245.3.4信息系统变更管理 1218682第6章信息与沟通 12221606.1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12290236.1.1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1257386.1.2信息系统构建原则 12179996.1.3信息系统构建与维护措施 1269796.2内部沟通机制 12269916.2.1内部沟通的重要性 12263666.2.2内部沟通机制建设 1221886.2.3内部沟通管理 1376496.3外部沟通与协调 13219696.3.1外部沟通的重要性 13216086.3.2外部沟通与协调策略 13314556.3.3外部沟通管理 138310第7章监控与改进 1396457.1内部控制评价 13126077.1.1目的与原则 1313657.1.2评价方法与流程 1329187.1.3评价内容与要求 14322997.1.4评价结果运用 14130887.2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纠正 14225007.2.1缺陷识别 1472627.2.2缺陷分类与评估 14321447.2.3缺陷纠正 14146627.2.4缺陷纠正效果评价 14262867.3持续改进与优化 143947.3.1改进策略 14147637.3.2优化措施 14249237.3.3培训与沟通 14316207.3.4持续监控 15135777.3.5定期复审 1532111第8章审计计划与实施 15242068.1审计计划的制定 151698.1.1目标与范围 15114228.1.2风险评估 1525298.1.3审计策略与时间安排 15181508.1.4审计资源分配 15268418.2审计程序与方法 15127128.2.1审计程序 15241178.2.2审计方法 15191588.2.3审计抽样 16226668.3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分析 16300368.3.1审计证据的收集 16192518.3.2审计证据的分析 1628338.3.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629810第9章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 16135859.1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 16219849.1.1审计报告编制 161599.1.2审计报告发布 16310499.2审计结论与建议 178369.2.1审计结论 17116119.2.2审计建议 17110579.3后续跟踪与督促整改 172089.3.1后续跟踪 1721099.3.2督促整改 1714341第10章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83115410.1审计质量控制 18616210.1.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182033010.1.2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183171610.1.3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8847810.2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18279410.2.1审计风险概述 182989910.2.2审计风险识别 182618610.2.3审计风险评估 192191110.3审计风险应对与控制 19224510.3.1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191808610.3.2审计风险控制 191400110.3.3审计风险监控与沟通 19第1章企业审计概述1.1审计的定义与分类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检查和评估,确定其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根据审计的主体、内容和目的不同,企业审计可分为以下几类:1.1.1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的独立审计,主要包括审计、社会审计和专项审计。1.1.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管理、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独立、客观评价。1.1.3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主要检查企业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1.1.4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1.2审计的目的与作用1.2.1审计的目的企业审计的主要目的包括: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觉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依据。1.2.2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以下作用:促进企业遵循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1.3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3.1审计基本程序审计基本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1)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等;(2)审计实施: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评估内部控制、执行审计程序;(3)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4)后续跟踪: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保证企业改进措施得以实施。1.3.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分析、再认证等。(1)检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进行审查;(2)观察:对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3)询问:与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企业情况;(4)分析:对财务数据、经营数据等进行比较、计算、推理等;(5)再认证:对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复核,保证审计质量。第2章内部控制基本概念2.1内部控制的定义与要素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资产安全、运营效率和效果、法律法规遵循等方面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规范和约束,包括管理层的态度、组织结构、责任分配、职业道德等。(2)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为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控制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4)信息与沟通: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有效沟通。(5)监督与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2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2)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3)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果。(4)保证法律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的原则如下:(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的各项业务和活动。(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关注对企业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之间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企业规模、业务性质、发展阶段和风险状况相适应。(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2.3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是审计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以便确定审计程序和审计重点。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有效补充。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发觉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内部控制与审计共同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旨在防范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审计则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运营活动等方面的监督,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信用等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第3章内部控制环境3.1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管理层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阐述管理层观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管理层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3.1.1管理层观念的内涵管理层观念是指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它包括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强调等方面的内容。3.1.2管理层观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管理层观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决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2)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3)塑造企业内部控制文化。3.1.3管理层应树立的正确观念(1)风险意识:认识到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并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经营。(2)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将内部控制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强调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为企业营造一个正直、公平的环境。3.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责任、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本节主要探讨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3.2.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包括:(1)明确责任和权限,为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的执行基础。(2)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传递。(3)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果。3.2.2优化组织结构的原则(1)明确责任:保证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清晰,避免责任重叠或缺失。(2)适度分权:合理分配权力,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3)灵活调整: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结构。3.3员工素质与培训员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员工的素质和培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讨论员工素质与培训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和培训效果。3.3.1员工素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员工素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包括:(1)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果。(2)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关系到企业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的提升。3.3.2员工培训的内容和目标(1)内容: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2)目标:提高员工业务能力、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职业道德。3.3.3提高员工素质和培训效果的方法(1)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2)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培训等。(3)建立健全培训评估机制,保证培训效果。3.4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本节主要阐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4.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1)全面性:涵盖企业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2)合法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3)有效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执行。(4)适应性: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3.4.2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1)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2)控制活动: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3)信息与沟通: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沟通。(4)监督与改进: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不断改进。3.4.3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保证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加强内部监督,及时发觉和纠正问题。(4)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第4章风险评估与应对4.1风险识别4.1.1风险识别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企业在进行审计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方法开展风险识别工作:(1)查阅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文件资料;(2)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员工进行访谈;(3)现场观察企业运营环节;(4)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潜在风险。4.1.2风险分类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将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以下几类:(1)战略风险;(2)财务风险;(3)市场风险;(4)运营风险;(5)法律风险;(6)道德风险。4.2风险评估4.2.1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具体包括:(1)专家访谈;(2)问卷调查;(3)数据分析;(4)对比分析;(5)情景分析;(6)风险矩阵分析。4.2.2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标准;(2)划分风险等级;(3)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4)计算风险值;(5)排序风险,确定优先级。4.3风险应对策略4.3.1风险规避对于高风险且企业无法承受的事件,采取风险规避策略,避免风险发生。4.3.2风险降低对于中等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1)优化内部控制流程;(2)加强风险监测;(3)提高员工风险意识;(4)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4.3.3风险接受对于低风险,企业可以采取风险接受策略,但需关注风险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应对措施。4.3.4风险转移对于部分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3.5风险利用企业应充分挖掘风险中的机会,将风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以上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审计与内部控制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第5章控制活动5.1业务流程控制5.1.1流程设计企业应针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流程设计,保证流程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流程设计应涵盖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操作规程。5.1.2流程执行企业应保证业务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对关键环节实施监控,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流程进行。同时对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5.1.3流程评估与改进企业应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分析流程的运行效果,发觉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流程的合规性、效率、成本和风险控制。5.2财务报告控制5.2.1财务报告编制企业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应涵盖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5.2.2财务报告审批企业应建立财务报告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财务报告在对外发布前,应经过适当层级的审批,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2.3财务报告分析企业应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指标、预算执行情况、风险因素等。5.3信息技术控制5.3.1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企业应制定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维、安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5.3.2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企业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保证信息系统抵御外部攻击和内部违规行为的能力。5.3.3信息系统审计企业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以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控制。5.3.4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企业应建立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系统变更的申请、审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变更管理应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第6章信息与沟通6.1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维护6.1.1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依赖于高效、稳定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具有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效率。6.1.2信息系统构建原则(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2)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易于维护;(3)兼顾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4)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6.1.3信息系统构建与维护措施(1)明确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2)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4)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6.2内部沟通机制6.2.1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内部沟通是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有效的内部沟通有助于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员工对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6.2.2内部沟通机制建设(1)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内部沟通体系;(2)明确沟通内容、方式和频率,保证沟通效果;(3)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4)注重沟通反馈,及时调整沟通策略。6.2.3内部沟通管理(1)制定内部沟通管理制度,规范沟通行为;(2)加强对沟通效果的评估,提高沟通质量;(3)关注员工沟通需求,提升沟通满意度;(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沟通效率。6.3外部沟通与协调6.3.1外部沟通的重要性外部沟通是企业与审计机构、部门、合作伙伴等外部主体进行有效协调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外部沟通有助于提高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降低外部风险。6.3.2外部沟通与协调策略(1)建立健全外部沟通机制,明确沟通职责;(2)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沟通策略;(3)加强与审计机构的沟通,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4)积极与部门、合作伙伴沟通,争取外部支持。6.3.3外部沟通管理(1)制定外部沟通管理制度,保证沟通合规;(2)提高外部沟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沟通效果;(3)建立外部沟通档案,为后续沟通提供参考;(4)关注外部沟通渠道的变化,优化沟通方式。第7章监控与改进7.1内部控制评价7.1.1目的与原则本节旨在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地运行。7.1.2评价方法与流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同时明确评价流程,保证评价工作有序进行。7.1.3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内容应包括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等方面。评价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7.1.4评价结果运用企业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7.2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纠正7.2.1缺陷识别企业应通过日常监控、定期检查、内外部审计等途径,识别内部控制缺陷。7.2.2缺陷分类与评估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如设计缺陷、执行缺陷等,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7.2.3缺陷纠正针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纠正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同时跟踪缺陷纠正情况,保证整改到位。7.2.4缺陷纠正效果评价对纠正后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验证缺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7.3持续改进与优化7.3.1改进策略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和缺陷纠正情况,制定持续改进策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7.3.2优化措施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措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应性。7.3.3培训与沟通加强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内部控制信息的共享与交流。7.3.4持续监控通过建立持续监控机制,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发觉并纠正新的缺陷。7.3.5定期复审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复审,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为下一阶段的改进提供依据。第8章审计计划与实施8.1审计计划的制定8.1.1目标与范围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审计目标应包括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及合规性等方面。审计范围应涵盖企业各项业务流程、部门及分支机构。8.1.2风险评估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8.1.3审计策略与时间安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包括审计方法、人员配置、时间安排等。审计时间安排应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同时避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8.1.4审计资源分配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包括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及审计设备的配置等。8.2审计程序与方法8.2.1审计程序制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包括初步了解、详细审查、抽样检查、分析性复核等环节。保证审计程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8.2.2审计方法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函证等。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8.2.3审计抽样在审计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对审计对象进行检查。保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审计效率。8.3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分析8.3.1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人员应全面、客观地收集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相关凭证、合同协议、管理制度等。保证审计证据的来源可靠、内容真实、形式合规。8.3.2审计证据的分析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详细分析,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及合规性。分析过程中应关注异常情况,查明原因,为审计结论提供依据。8.3.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人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审计程序、方法、证据、分析等内容,以便于审计报告的撰写和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第9章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9.1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9.1.1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应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编制:(1)报告结构应清晰,内容应全面,主要包括引言、审计背景、审计范围与目标、审计方法、审计发觉、结论与建议等部分。(2)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避免带有主观色彩。(3)审计报告应详细阐述审计发觉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9.1.2审计报告发布审计报告发布应遵循以下流程:(1)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和补充。(2)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部门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审计报告终稿。(3)审计报告终稿提交给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发布。(4)将审计报告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保证相关人员了解审计结果。9.2审计结论与建议9.2.1审计结论审计结论应明确、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2)审计发觉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3)对被审计单位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