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万物皆有所依。——《说苑·建本》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依赖兄弟和好友,借交友的辅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靠自己。——歌德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以上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有一天,别人不需要以欺骗来安慰他,获得他的信任,他就成熟了。——印度心灵导师安东尼·德·梅鞍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中国作家亦舒成熟的人不问过去。——来自网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老人桑提亚哥(也译作“圣地亚哥”)一直勤恳认真地捕鱼,但他始终什么都没得到。因而,有人觉得:“认真你就输了。”然而,这句话还有后续:“不认真,连输的资格都没有。”对此,有人评价说:“一直认真,你就赢了。”也有人评价:“认真与否,无关输赢。”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又应该以何种姿态看待自己的人生道路,完成未竟的事业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论语》中一则老少皆知的名言,讲述了“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种人的关系。“知之者”,即“懂得、了解某事之人”,“好之者”即“爱好此事之人”,“乐之者”即“以此事为乐之人”。孔子对这三种态度明确,以“以之为乐”为最高。考生无需对此观点提出疑问,更无需复述,而是要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达到“乐之者”的境界。追求“乐之”,实质上是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如果想让一种乐趣真实、长久、有意义,首先需要建设的,其实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的建设,又要从学习、实践中不断积累得来。一个人见得多了,就更容易懂得“生活处处有惊喜”的道理,往往更能从一件事的各个角度去发现、寻找乐趣,在平淡中,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痛苦处,能“苦中作乐”,更能在种种乐趣中,懂得何为“大乐”,何为“小乐”,如对很多革命志士而言,革命中的苦,反而体现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变革做出贡献的乐;一个人经历得多了,就更容易以随和平淡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波澜,不容易被困难打倒、折磨,积累起来的乐趣就更容易长久维持。总之,一个人如果精神世界丰富,见多识广,情趣高雅,其往往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更善于从生活之中广泛地发现乐趣以取悦自己,也更容易把乐趣保持下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讨论“知之者”“好之者”与“乐之者”的关系。三者并不冲突,它们更像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有些天生即能感受到事情的乐趣之人,只要做下去,不忘初心,很容易“以中有足乐”,从而坚持不懈地把事情好好地做完;而对于一些不那么有乐趣的事情,若没有办法,不得不做,也不必着急。不妨从“知之”开始,逐渐探究其中的奥秘和乐趣,也许就能从中获得成长的喜悦,逐渐变成“好之者”,并由喜好发展下去,逐渐达到“乐之者”的境界。在写作时,本文可写成递进式议论文。考生可首先点明论点:我们要做“乐之者”;再从“知之者该如何去做”的角度出发,逐渐深入,谈论一个人该如何去从自己面对的事情中寻找乐趣,逐渐培养自身的兴趣,最终变成“乐之者”。在写作时,本文宜多援引事例论述“乐之”对人生的意义,如可用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为例证明乐趣对人的推动作用等,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增加文采。立意:1.知之者可好之者,好之者可为乐之者。2.想要乐在其中,先要知道何处可为乐。3.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更容易成为真正的“乐之者”。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内修本领,乘势而起有人认为“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也有人认为“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靠自己”。私以为,与其纠结自身与外界环境谁更重要,不如跳出这些“矛盾”将其融合化归。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自身强大,也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内修本领,乘势而起,方成一番大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面对波诡云谲的世界,我们要辨清“势”而知所向,乘“势”起而知所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AI技术的遥遥领先、信息的大爆炸……世界为我们造“势”,而我们要擦亮双眼,从中选取对我们有利的部分积极利用,摒弃糟粕。且看勾践卧薪尝胆、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贤皆乘历史发展潮流之势,成就一番大业。古人如此,当今世界的人们亦然。华为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时机,致力于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事业做出贡献。在各国封锁芯片技术的当下,他们逆势而上,“鸿蒙”系统、Mate60横空出世,世界震惊。以上种种,都是辨清时势、乘势而上之所得。如果不加以选择,来者不拒地接受外界所造之势,必然是深陷泥潭自取灭亡。一些高官身居高位,享受着权与利的双丰收,在这繁乱的美好中迷失自我。他们乘着腐败之势,一步步走向深渊,令人叹息。光有外界所造的势就能获得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处于外界给我们营造的良好环境中,我们更要增强自己的本领,踔厉奋发,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张桂梅校长所创立的华坪女子高中,为大山的女孩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可是,如果女孩们不努力学习,而是浑浑噩噩地度过三年,那她们的命运还能被逆转吗?华为固然拥有国家各项政策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可是,如果他们只是原地踏步而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发,那么它还能有这样的成就吗?ChatGPT的发明,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有许多人因它失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不被AI所取代。在“势”的基础之上,我们更要发奋图强,增强自己的本领,才能达到更远的彼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拥有良好的物质资源和学习环境。我们要勤奋刻苦地学习知识,以蓄力乘势而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不仅要“自身硬”“手绵巧”,也要“乘于水、乘于风、乘于时”,内化本领,乘势而起,青春才能焕发光彩,人生方能熠熠生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为两段言论。第一段强调“依靠”。“依靠”是指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材料中的“鱼儿”“鸟儿”“草木”皆有所依。而“水”“风”“时”皆为“鱼儿”“鸟儿”“草木”本身的外部因子。后一句“万物皆有所依”是对前面的总结论述。换言之,“依靠”外物,是自然界的常态,也可推而广之,人类社会同样适用。用荀子的话说,就是“善假于物也”。第二段则强调“自立”。前一句虽指出我们可以适当地依靠他人,借助他人的力量,但总得来说,“人类还是依靠自己”,重点还是在说明要“依靠自己”,不能完全依赖他人。材料的核心词为“依靠”。两段材料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反相成,辩证统一于“依靠”二字。依靠外物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理性;依靠自己是一种心态,一种观念,一种意志。要不要依靠,依靠什么,怎样依靠,是考查考生对“依靠”的内涵理解和辨识,对人生的反思和选择,甚至是对社会的关照和思考:无论是锤炼自身还是善用外物,这都是青年人生成长必不可缺少的双向努力。所以,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看待锤炼自身与协助外物的关系,启示我们,既要重视个人能力,不断提升个人实力,壮大自身力量,也要善于借助外力,抓住机遇,乘势而起。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从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以锤炼自身为本,提升自我素质,方能行得更远;以借助外力为翼,抓住机遇,乘势而起;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人生发展。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俞敏洪大学期间熟读800多本书,提升自身实力,并抓住时代机遇获得成功的事例,论证提升自我与善借外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成功。也可以引用《三国志》中“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的名言,论证借助外力的重要性。立意:1.内修本领,乘势而起2.接他木之枝,开自我之花。3.三分靠外物,七分靠自己。4.君子既要善假于物,又要靠自己。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陌生与熟悉生活中的事物大致可以分为熟悉的和陌生的。奥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在《风景中的少年》中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人对于事物的认识理解过程,常因对其熟悉与陌生的简单分类而受到解构。对于未知的本能恐惧使人们不愿深入接触陌生的事物。确实,陌生的事物中蕴含大量未知,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以及不知从何处入手的迷茫。客观上不明白如何认识,主观上不敢尝试各种认识途径,二者合力,使陌生阻止我们认识陌生的事物。如当改革开放大潮涌来,对陌生变革的心理排斥也使许多人重弹“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老调,把熟悉的标签贴上陌生的事物,拒绝理性地认识这场社会变革。如果我们畏于陌生,自然也将自己隔绝于深入认识陌生事物的途径之外。同时,对于自己充分掌握了熟悉事物的盲目自信,也会消解我们深入探索熟悉事物的好奇心。米兰·昆德拉说:“现代人的傻不在于无知,而在于对既有思想的不思考。”卢梭也提出:“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在于他自以为知。”当我们以“熟悉”一词归类某一事物时,实则建构了一层“已经理解该事物”的逻辑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我们用自己理解的事物模样代替事物本身,即使尝试新的探索也只是在自己已有认识中搭建新的逻辑闭环。对于熟悉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理解也在这样的坐井观天中失去可能。其实,导致陌生与熟悉妨碍我们认识理解事物的根本在于人们对已有认知体系的守成。我们不仅拒绝接触陌生事物,甚至拒绝接触熟悉事物中的陌生部分。我们安于思想的舒适圈,担忧、懈怠、恐惧共同交织,左右着我们停下对事物更进一步的新的理解。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个人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常落后于社会的演进,最终当我们不得不被动接受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时早已落于人后。因此我们应当避免以“熟悉”与“陌生”这样简单化的标签草率地对事物加以分类,更不可囿于已有的认知框架。对陌生的事物也可由熟悉的认识方案将之逐步拆解,对熟悉的事物也可从陌生的角度重新探索。况且时代总在发展,事物总在变化,今日所有对熟悉与陌生的划分最后都会归为旧知,因而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尝试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余秋雨说:“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愿人们放下对事物“陌生”与“熟悉”的成见,在对新事物的探索中拓宽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关于对事物认识和理解的论述。本题立意的关键在于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对陌生的恐惧与不安是人们拒绝认识陌生事物的根源所在。有时候,人们对陌生事物认知的逃避处于对新知把控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的规避,因而掩埋了通往未知的小径。而我们对事物的熟悉会妨碍我们对熟悉事物深入了解,盲目的自信会消解我们深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贴标签、脸谱化的举措忽视了事物的“异”,放大了“同”。当熟悉的事物变成重复复制黏贴的文本,人们将受制于统一的既定印象,停留在熟悉事物的表层,也永远为自己关上了深入认识的大门。所以我们要勇于跳出“舒适圈”,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陌生事物,要敢于尝试。当下,各种思潮蜂拥,席卷着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陌生的事物在逐渐增加,熟悉的事物也渐欲迷人眼,霍夫曼塔斯塔尔的箴言无疑对新时代人们理解、认识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警示作用。个性化推送和网络聚众讨论下,我们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陌生的思想、声音保持理解和包涵,对熟悉的观点、事物保持探索的热忱,不因为陌生感将事物拒之门外,也不将熟悉的事物同质化。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我们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陌生事物,同时对熟悉的事物保持清醒。主体先分析因为陌生事物的特点,致使我们心存畏惧,不想进一步探索,这就需要我们克服畏惧心理,勇敢地进一步探索陌生事物;再分析熟悉事物的特点,因为熟悉往往让我们失去兴趣,因此说,面对熟悉的事物我们要保持清醒。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立意:1.人生要敢于尝试,对事物要深入探索。2.打破陌生与熟悉的隔阂。3.人生需要敢于尝试和突破固有观念的陷阱。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三句话都与“成熟”有关。第一句话点明,能正视现实,敢于接受现实,不为虚假的认同或安慰蒙蔽,或明知不实而甘愿沉溺在虚假的表象里,是成熟的重要标志;第二句指出,我们应懂得体谅他人,懂得换位思考;第三句则告诉我们,要面向未来,而非沉浸于过往。三句话各有各的道理,将它们归纳总结,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当勇于面对现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把目光放远,积极向前看。这些道理本身浅显,但就材料而言,每句话也都有值得我们在践行这些结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前两句不可过度解读。人们逃避现实,往往由于现实并不如意,因此需要寻求心灵的避难所。靠谎言和欺骗度日固然不可,但人也需要慰藉,并非“一味面对现实”才是好的;人人确实都有自己的难处,但这句话对自己也同样成立——若是因为总是指责别人不对,便回头常常指责自己、挑自己的问题,那就是错上加错了。理解这两句话时,都要注意把握尺度,避免过于极端的思想出现。其次,“成熟的人不问过去”一句,本身作为指导性思想尚可,但不能直接付诸实践。人要从过往的失败经历中总结教训、快乐回忆中品味美好,等等;能合理对待过去的事情,才是真正成熟的标志。一股脑地把“不问过去”当成“成熟”之准则,反显得不够成熟。在以这些话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时,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合理、全面的眼光看待它们,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之所在,不入歧途。在写作时,本文可写成并列式议论文。考生可先简要引用材料并做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再从“我们应勇于面对现实”“我们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应向前看,不沉溺过往”三点来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如前所言,本文在立意上应追求启发性、辩证性,既要谈“我们要这么做”,更要谈“我们该怎样地这么做”,把空中楼阁式的指导性语言变成真正可以付诸行动的、有实际意义的话,才能让文章被人读懂,不至于假、大、空。另外,本文谈论的主体是“成熟的人”,建议考生围绕自身出发,多谈个人的成长,不要一味地拔高文章层次,动辄国家、国际社会如何,以免离题,导致话题与“成熟”无关。立意:1.直面现实,勇敢走向成熟。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为成熟之道。3.成熟者,能把握过去,面向未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该试题有显性和隐性两层关键词,显性关键词即“认真”与“输赢”;隐性关键词需要通过对显性关键词的分析得出。所谓“认真,你就输了”强调的是一种淡泊、达观的心态。人生不过寥寥几十年,对自我与他人的苛责、甚至怨天尤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阻遏自己的发展;再者,过分地追求属世的权、财、名反而愈加缥缈难寻,相反,秉君子之德,“利万物而不争”,则万物亲附焉。所谓“不认真,连输的资格都没有”则强调一种进取、拼搏的心态,在当前“孔乙己文学”频出、“45°斜杠青年”涌现、内卷重重的社会语境下,这句话更有着现实的影射意义,所谓“进取”“拼搏”不应只停留于瘠薄的口号中,我们更应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