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_第1页
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_第2页
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_第3页
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_第4页
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案TOC\o"1-2"\h\u4053第1章农田杂草防治基础 4282951.1杂草种类与分布特征 4157401.1.1禾本科杂草:主要包括稗草、狗尾草、马唐等。这类杂草在我国各地农田均有分布,尤其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田中危害严重。 4269261.1.2莎草科杂草:主要包括香附子、碎米莎草、水莎草等。莎草科杂草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产生较大危害。 4203111.1.3菊科杂草:主要包括野艾蒿、苍耳、刺儿菜等。这类杂草在我国农田中分布广泛,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严重。 421241.1.4豆科杂草:主要包括马棘、草木犀、田菁等。豆科杂草在农田中分布较广,对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产生较大影响。 4259981.1.5其他杂草:包括旋花科、蓼科、葫芦科等科的杂草。这类杂草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作物田中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556551.2杂草防治原理与方法 5188161.2.1农业防治: 5180261.2.2化学防治: 560621.2.3生物防治: 5254821.2.4物理防治: 514826第2章农田主要杂草识别 5240962.1禾本科杂草识别 5153422.1.1稗(Echinochloacrusgalli) 6168692.1.2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 655812.1.3狗尾草(Setariaviridis) 6237672.2莎草科杂草识别 689322.2.1草莎(Cyperusrotundus) 653602.2.2鸭趾草(Scleriaterrestris) 6289642.3其他杂草识别 622272.3.1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6133012.3.2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 6146082.3.3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 616139第3章化学除草技术 7121363.1常用化学除草剂种类 7206923.1.1苯氧羧酸类 7268133.1.2磺酰脲类 7290363.1.3嘧啶类 7223513.1.4三唑类 746773.2化学除草剂使用方法 756853.2.1喷雾法 7153223.2.2撒施法 717213.2.3茎叶处理法 7169353.2.4土壤处理法 834423.3化学除草剂药害防治 8321893.3.1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855073.3.2控制用药浓度 8140013.3.3避免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施药 8292743.3.4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和维护 860643.3.5加强田间管理 815594第4章生物除草技术 8294364.1天然生物除草剂 8284714.1.1植物源生物除草剂 8123274.1.2动物源生物除草剂 9229454.1.3微生物源生物除草剂 9124814.2生物工程治理杂草 9100864.2.1基因工程治理杂草 9110934.2.2遗传转化治理杂草 951534.2.3遗传资源利用治理杂草 9141814.3生物多样性控制杂草 9169794.3.1间作与套作 9231174.3.2轮作 9254094.3.3植被覆盖 992664.3.4天敌引入 108869第5章农田害虫防治基础 1095755.1害虫种类与发生规律 1074305.1.1鳞翅目害虫 1020245.1.2同翅目害虫 1076055.1.3鞘翅目害虫 10137975.1.4膜翅目害虫 1024925.2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10321165.2.1农业防治 10182455.2.2生物防治 11253025.2.3化学防治 11115895.2.4物理防治 1176795.2.5综合防治 119583第6章农田主要害虫识别 11259156.1鳞翅目害虫识别 11150266.1.1舟蛾科 11302506.1.2夜蛾科 11247956.1.3灯蛾科 1159936.2同翅目害虫识别 11261286.2.1蚜科 11247286.2.2飞虱科 12177176.2.3蝉科 12173266.3其他害虫识别 1221806.3.1甲虫类 12270546.3.2螟蛾类 1296946.3.3蝗虫类 1217975第7章化学防治技术 12190997.1常用化学杀虫剂种类 1283427.1.1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等,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2314587.1.2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对害虫具有迅速击倒和杀死作用。 1215857.1.3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如西维因、甲萘威等,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13186517.1.4杂环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具有内吸性、渗透性强等特点,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防治效果。 13311147.1.5生物源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来源于天然生物,对环境友好,对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3189877.2化学杀虫剂使用方法 1326077.2.1喷雾法:将化学杀虫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喷雾器对作物进行均匀喷雾。 13262707.2.2灌根法:将化学杀虫剂稀释后直接灌入作物根部,适用于防治土壤中的害虫。 1395517.2.3种子处理法:将化学杀虫剂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粘附杀虫剂,防治种子带菌和地下害虫。 13125327.2.4烟雾法:将化学杀虫剂制成烟雾剂,通过燃烧产生烟雾,用于防治空间害虫。 13112127.2.5毒饵法:将化学杀虫剂与食物诱饵混合,放置于害虫活动区域,诱杀害虫。 13171847.3化学杀虫剂抗性治理 135117.3.1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杀虫剂,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 1385767.3.2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发展。 13119217.3.3严格遵守化学杀虫剂使用规定,控制使用剂量和次数。 1312387.3.4加强害虫抗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展趋势,为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323167.3.5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1310507第8章生物防治技术 14158978.1天敌昆虫的应用 14284178.1.1赤眼蜂 14241948.1.2寄蝇 14209938.1.3瓢虫 1460028.2病原微生物的应用 14300848.2.1苏云金杆菌 14259968.2.2真菌 14303188.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14250318.3.1桉叶油 15171388.3.2苦参碱 15323148.3.3鱼藤酮 155813第9章生态防治技术 15312929.1农田生态调控 15258369.1.1植被多样化 15206099.1.2间作套种 1521829.1.3轮作制度 15141069.2物理防治方法 1547789.2.1人工除草 15185649.2.2灯光诱杀 1646189.2.3防虫网覆盖 16261569.3农业防治措施 16168559.3.1优化作物种植布局 16102579.3.2改良土壤 16177609.3.3精准施肥 1626659.3.4留茬处理 16321629.3.5选用抗性品种 1620847第10章综合防治策略 161236510.1防治策略制定 16737810.1.1农业防治 161333010.1.2生物防治 171211910.1.3化学防治 171335910.1.4物理防治 172166210.2防治效果评价与调整 172805710.2.1防治效果评价 172412810.2.2防治措施调整 17670710.3长效防治机制建设 171499710.3.1政策法规支持 17894110.3.2技术研发与推广 173145610.3.3社会参与与协作 18第1章农田杂草防治基础1.1杂草种类与分布特征农田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杂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根据杂草的生长习性、生态类型及其对农田的危害程度,可将杂草分为以下几类:1.1.1禾本科杂草:主要包括稗草、狗尾草、马唐等。这类杂草在我国各地农田均有分布,尤其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田中危害严重。1.1.2莎草科杂草:主要包括香附子、碎米莎草、水莎草等。莎草科杂草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产生较大危害。1.1.3菊科杂草:主要包括野艾蒿、苍耳、刺儿菜等。这类杂草在我国农田中分布广泛,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严重。1.1.4豆科杂草:主要包括马棘、草木犀、田菁等。豆科杂草在农田中分布较广,对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产生较大影响。1.1.5其他杂草:包括旋花科、蓼科、葫芦科等科的杂草。这类杂草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作物田中对农作物产生影响。1.2杂草防治原理与方法农田杂草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化学、生物及物理等多种方法,降低杂草的危害。1.2.1农业防治:(1)轮作:通过改变作物种植顺序,破坏杂草的生长周期,降低杂草种群密度。(2)深翻:将杂草种子深埋于土中,降低其萌发率。(3)覆盖:利用秸秆、地膜等覆盖物,抑制杂草生长。(4)间作和套作:通过增加作物种类和密度,抑制杂草生长。1.2.2化学防治:(1)选择性除草剂:针对特定作物和杂草,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防治。(2)广谱性除草剂:对多种杂草具有防治效果,但需注意对作物的安全性。(3)混用除草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抗药性。1.2.3生物防治:(1)天敌:引入或保护杂草的天敌,如昆虫、病原菌等,降低杂草种群密度。(2)微生物除草剂:利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防治杂草。1.2.4物理防治:(1)人工拔除:在杂草发生初期,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传播。(2)机械除草:利用机械器具,如割草机、中耕机等,进行除草。(3)火焰除草:利用火焰直接烧毁杂草。通过以上多种防治方法,结合农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杂草防治方案,降低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第2章农田主要杂草识别2.1禾本科杂草识别禾本科杂草是农田中最常见的杂草类群,其具有草本植物的特点,茎通常为圆形,叶片多为线形或披针形。以下为一些常见的禾本科杂草及其识别特征:2.1.1稗(Echinochloacrusgalli)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基部紫色,光滑。叶片披针形至线形,长515cm,宽0.51.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两面光滑或下面微粗糙。2.1.2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基部平卧或斜升,光滑或略粗糙。叶片线形至披针形,长315cm,宽0.31cm,先端渐尖,基部略窄,两面粗糙。2.1.3狗尾草(Setariaviridis)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光滑或略粗糙。叶片线形至披针形,长530cm,宽0.31cm,先端渐尖,基部略窄,两面光滑或下面微粗糙。2.2莎草科杂草识别莎草科杂草在农田中亦较为常见,其特点为多年生草本,茎通常为三棱形,叶片多为线形或狭长形。以下为一些常见的莎草科杂草及其识别特征:2.2.1草莎(Cyperusrotundus)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茎三棱形,光滑。叶片线形,长520cm,宽0.20.5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2.2.2鸭趾草(Scleriaterrestris)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三棱形,光滑。叶片狭长形,长515cm,宽0.51.5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2.3其他杂草识别除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外,农田中还常见其他杂草类群,以下为部分其他杂草的识别特征:2.3.1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特征:一年生寄生草本,无叶绿素,茎黄色或红色,丝状,直径0.51mm。花小,白色或淡黄色。2.3.2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高1030cm。茎平卧或斜升,光滑。叶片肉质,倒卵形至长圆形,长12.5cm,宽0.51.5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2.3.3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1040cm。茎直立,光滑或略粗糙。叶片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或线形,长12.5cm,宽0.20.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第3章化学除草技术3.1常用化学除草剂种类化学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草防治手段,能够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生长。以下为常用化学除草剂的种类:3.1.1苯氧羧酸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禾谷类作物、大豆、花生等农田。常见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有:2,4滴、2,4滴丁酯、2,4滴异丙酯等。3.1.2磺酰脲类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田。常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甲磺隆等。3.1.3嘧啶类嘧啶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适用于多种作物田。常见的嘧啶类除草剂有:敌草隆、绿麦隆、灭草隆等。3.1.4三唑类三唑类除草剂对多种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田。常见的三唑类除草剂有:莠去津、硝磺草酮、异丙甲草胺等。3.2化学除草剂使用方法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对其防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3.2.1喷雾法喷雾法是将化学除草剂按照一定浓度配制成水溶液,通过喷雾器械均匀喷洒在农田杂草上。喷雾法操作简便,药效快,适用于大部分农田。3.2.2撒施法撒施法是将化学除草剂与细沙、化肥等载体混合均匀,然后撒施于农田。此方法适用于干燥、无风的环境,避免药剂飘移。3.2.3茎叶处理法茎叶处理法是将化学除草剂直接涂抹在杂草茎叶上,使药剂渗透至杂草内部,起到杀草作用。此方法适用于防治高秆作物田的杂草。3.2.4土壤处理法土壤处理法是将化学除草剂均匀施入土壤,通过杂草的根系吸收,达到防治效果。此方法适用于防治种子繁殖的杂草。3.3化学除草剂药害防治化学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以下为化学除草剂药害的防治措施:3.3.1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杂草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化学除草剂,降低药害风险。3.3.2控制用药浓度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推荐的用药浓度使用,避免因浓度过高导致药害。3.3.3避免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施药避免在高温、干燥、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施药,减少药剂飘移和药害发生。3.3.4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和维护保证施药器械清洁,避免不同作物间除草剂的交叉污染。同时定期检查施药器械,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3.3.5加强田间管理在施药后,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浇水、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减轻药害影响。同时密切关注作物生长状况,发觉药害迹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4章生物除草技术4.1天然生物除草剂天然生物除草剂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对农田杂草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物除草剂。4.1.1植物源生物除草剂植物源生物除草剂是从植物中提取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对杂草进行抑制。这类除草剂具有环保、无残留、选择性强的特点。常见植物源生物除草剂有茶籽饼、苦参碱、鱼藤酮等。4.1.2动物源生物除草剂动物源生物除草剂是利用动物体内的活性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进行杂草防治。这类除草剂具有生物降解性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常见的动物源生物除草剂有昆虫信息素、蜕皮激素等。4.1.3微生物源生物除草剂微生物源生物除草剂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杂草进行防治。这类除草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常见的微生物源生物除草剂有真菌、细菌、病毒等。4.2生物工程治理杂草生物工程治理杂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农田杂草进行防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4.2.1基因工程治理杂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除草活性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具有抗除草剂特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精准除草,降低农药使用量。4.2.2遗传转化治理杂草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杂草体内,使其对特定除草剂产生抗性。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杂草对农药的抗性风险,提高除草效果。4.2.3遗传资源利用治理杂草通过挖掘和利用植物遗传资源,培育具有抗杂草特性的作物品种,从而实现生物工程治理杂草。这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杂草对农田的危害。4.3生物多样性控制杂草生物多样性控制杂草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通过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杂草的发生和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4.3.1间作与套作通过不同作物间的间作与套作,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杂草的生长速度和危害程度。4.3.2轮作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制度,破坏杂草的生长周期,降低杂草的发生和危害。4.3.3植被覆盖利用作物残体、绿肥等覆盖地表,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4.3.4天敌引入引入杂草的天敌生物,如昆虫、病原菌等,对杂草进行生物防治,降低杂草的危害。第5章农田害虫防治基础5.1害虫种类与发生规律农田害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害虫的种类及发生规律,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国农田害虫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5.1.1鳞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棉铃虫等,其发生规律通常与作物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这类害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强的迁徙能力,易对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5.1.2同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主要包括蚜虫、飞虱、叶蝉等,它们多在春夏季节繁殖,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和广泛的寄主范围。这类害虫可吸取植物汁液,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严重时可引发病毒传播。5.1.3鞘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主要包括金龟子、象甲、天牛等,多在夏秋季节活动。这类害虫以植物叶片、果实和根部为食,可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5.1.4膜翅目害虫膜翅目害虫主要包括蜜蜂、胡蜂、蚂蚁等,它们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可能对作物造成损害。部分膜翅目害虫还具有传播植物病毒的能力。5.2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针对农田害虫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5.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优化作物布局、改良土壤、选用抗虫品种等手段,降低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也能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数量。5.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对害虫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有利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5.2.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在选择农药时,应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合理混用和轮用,以降低害虫的抗药性。同时注意施药时间和方法,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2.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人工捕杀等,对害虫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无污染,适用于特定地区和作物。5.2.5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将以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根据农田害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防治方案。通过多种防治手段的协同作用,达到有效控制害虫的目的。第6章农田主要害虫识别6.1鳞翅目害虫识别6.1.1舟蛾科舟蛾科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等作物,其幼虫呈绿色或灰褐色,体表具有白色斑点,头部呈红色。成虫翅膀呈灰白色,翅脉清晰。6.1.2夜蛾科夜蛾科害虫包括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体表多具有斑纹,颜色多变。成虫翅膀颜色较深,翅脉明显,前翅多呈三角形。6.1.3灯蛾科灯蛾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类、蔬菜等作物,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斑纹,颜色多变。成虫翅膀呈黄色、红色或白色,翅脉明显。6.2同翅目害虫识别6.2.1蚜科蚜科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果树等作物,体型较小,呈绿色、黄色或黑色。成虫具有一对触角,后足发达。6.2.2飞虱科飞虱科害虫危害水稻、小麦等作物,体型较小,呈淡黄色或白色。成虫具有一对触角,后足跳跃式运动。6.2.3蝉科蝉科害虫主要危害果树、林木等,体型较大,呈绿色或褐色。成虫具有一对触角,前翅革质,后翅膜质。6.3其他害虫识别6.3.1甲虫类甲虫类害虫包括金龟子、象甲等,体型多样,颜色多变。成虫具有一对触角,前翅硬壳,后翅膜质。6.3.2螟蛾类螟蛾类害虫危害水稻、玉米等作物,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体表具有斑纹。成虫翅膀呈灰白色,翅脉清晰。6.3.3蝗虫类蝗虫类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体型较大,呈绿色、黄色或褐色。成虫具有一对触角,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通过本章的介绍,农民朋友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农田中的主要害虫,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害虫危害。第7章化学防治技术7.1常用化学杀虫剂种类化学防治作为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农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种类:7.1.1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等,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1.2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对害虫具有迅速击倒和杀死作用。7.1.3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如西维因、甲萘威等,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7.1.4杂环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具有内吸性、渗透性强等特点,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防治效果。7.1.5生物源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来源于天然生物,对环境友好,对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2化学杀虫剂使用方法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方法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和环境保护。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使用方法:7.2.1喷雾法:将化学杀虫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喷雾器对作物进行均匀喷雾。7.2.2灌根法:将化学杀虫剂稀释后直接灌入作物根部,适用于防治土壤中的害虫。7.2.3种子处理法:将化学杀虫剂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粘附杀虫剂,防治种子带菌和地下害虫。7.2.4烟雾法:将化学杀虫剂制成烟雾剂,通过燃烧产生烟雾,用于防治空间害虫。7.2.5毒饵法:将化学杀虫剂与食物诱饵混合,放置于害虫活动区域,诱杀害虫。7.3化学杀虫剂抗性治理化学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害虫抗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治理害虫抗性,可采取以下措施:7.3.1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杀虫剂,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7.3.2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发展。7.3.3严格遵守化学杀虫剂使用规定,控制使用剂量和次数。7.3.4加强害虫抗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展趋势,为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7.3.5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第8章生物防治技术8.1天敌昆虫的应用天敌昆虫是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可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类天敌昆虫的应用:8.1.1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防治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害虫的天敌昆虫。其通过将卵产于害虫卵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水稻螟等害虫。8.1.2寄蝇寄蝇是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在防治鳞翅目害虫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将卵产于害虫体表,寄蝇的幼虫以害虫体液为食,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利用寄蝇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8.1.3瓢虫瓢虫是农田中最常见的天敌昆虫之一,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为主。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引入或增加瓢虫种类和数量,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8.2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病原微生物是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的另一重要手段,具有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病原微生物:8.2.1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等害虫的病原微生物。其通过感染害虫肠道,引起害虫死亡。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8.2.2真菌真菌是防治农田害虫的另一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绿僵菌等,可感染多种害虫,导致害虫死亡。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利用真菌防治地下害虫、水稻害虫等。8.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安全性高等特点,逐渐成为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源农药:8.3.1桉叶油桉叶油是从桉树叶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具有强烈的杀虫、驱虫作用。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8.3.2苦参碱苦参碱是从苦参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多种作用。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利用苦参碱防治多种害虫和杂草。8.3.3鱼藤酮鱼藤酮是从鱼藤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在农田杂草与害虫防治中,可用于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第9章生态防治技术9.1农田生态调控农田生态调控是一种基于生态平衡理论的杂草与害虫防治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9.1.1植被多样化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增加农田植被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杂草和害虫的发生概率。9.1.2间作套种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生物相互作用,达到抑制杂草和害虫的目的。9.1.3轮作制度实施轮作制度,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特定杂草和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其对农田的危害。9.2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物理手段对农田杂草和害虫进行防治,具有环保、高效、无残留等优点。9.2.1人工除草通过人工方式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