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 考前3个月(上)专题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配套限时规范训练_第1页
高考数学 考前3个月(上)专题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配套限时规范训练_第2页
高考数学 考前3个月(上)专题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配套限时规范训练_第3页
高考数学 考前3个月(上)专题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配套限时规范训练_第4页
高考数学 考前3个月(上)专题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配套限时规范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推荐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a=(1,1,0),b=(-1,0,3),且ka+b与2a-b垂直,则k的值为 A.eq\f(12,5) B.1C.eq\f(7,5) D.22.以下命题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①已知A、B、C、D是空间任意四点,则eq\o(AB,\s\up6(→))+eq\o(BC,\s\up6(→))+eq\o(CD,\s\up6(→))+eq\o(DA,\s\up6(→))=0;②若{a,b,c}为空间一个基底,则{a+b,b+c,c+a}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③对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三点A、B、C,若eq\o(OP,\s\up6(→))=xeq\o(OA,\s\up6(→))+yeq\o(OB,\s\up6(→))+zeq\o(OC,\s\up6(→))(其中x,y,z∈R),则P、A、B、C四点共面.A.0 B.1C.2 D.33.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O是空间任一点,若eq\o(OA,\s\up6(→))+eq\o(OB,\s\up6(→))+eq\o(OC,\s\up6(→))=λeq\o(OG,\s\up6(→)),则λ的值为()A.1 B.2C.3 D.44.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是侧面BB1C1C的中心,则AD与平面BB1A.30° B.45°C.60° D.90°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eq\f(\r(2),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6.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M、N分别为A1B和AC上的点,A1M=AN=eq\f(\r(2),3)a,则MN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平行C.垂直 D.不能确定7.S为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AB,E、F分别为SC、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为 ()A.90° B.60°C.45° D.30°8.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为 ()A.AC⊥BDB.△ACD是等边三角形C.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60°D.AB与CD所成的角为60°二、填空题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A1=2,AC=BC=1,则异面直线A1B与AC10.已知2a+b=(0,-3,-10),c=(1,-2,-2),a·c=4,|b|=12,则〈b,c11.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eq\r(3),∠ASC=∠BSC=30°,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________.12.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PA⊥平面ABCD.若PA=BA,则平面ABP和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__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14.(·广东)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点E在线段PC上,PC⊥平面BDE.(1)证明:BD⊥平面PAC;(2)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

答案1.A2.B3.C4.C5.D6.B7.C8.C9.eq\f(\r(6),6)10.eq\f(π,3)11.eq\r(3)12.45°13.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四边形AA1D1D,DD1C∴AA1∥DD1,AA1=DD1,C1D1∥CD,C1D1=CD.∵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2)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AB∥C1D1,AB=C1D1.∵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BC1⊂平面BB1C1C,∴A1B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14.(1)证明∵PA⊥平面ABCD,BD⊂平面ABCD,∴PA⊥BD.同理由PC⊥平面BDE可证得PC⊥BD.又PA∩PC=P,∴BD⊥平面PAC.(2)解方法一如图,设BD与AC交于点O,连接OE.∵PC⊥平面BDE,BE、OE⊂平面BDE.∴PC⊥BE,PC⊥OE.∴∠BEO即为二面角B-PC-A的平面角.由(1)知BD⊥平面PAC.又OE、AC⊂平面PAC,∴BD⊥OE,BD⊥AC.故矩形ABCD为正方形,∴BD=AC=2eq\r(2),BO=eq\f(1,2)BD=eq\r(2).由PA⊥平面ABCD,BC⊂平面ABCD得PA⊥BC.又BC⊥AB,PA∩AB=A,∴BC⊥平面PAB.而PB⊂平面PAB,∴BC⊥PB.在Rt△PAB中,PB=eq\r(PA2+AB2)=eq\r(5),在Rt△PAC中,PC=eq\r(PA2+AC2)=3.在Rt△PBC中,由PB·BC=PC·BE得BE=eq\f(2\r(5),3).在Rt△BOE中,OE=eq\r(BE2-BO2)=eq\f(\r(2),3).∴tan∠BEO=eq\f(BO,OE)=3,即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为3.方法二如图,分别以射线AB,AD,AP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知BD⊥平面PAC,又AC⊂平面PAC,∴BD⊥AC.故矩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2.∴A(0,0,0),B(2,0,0),C(2,2,0),D(0,2,0),P(0,0,1).∴eq\o(PB,\s\up6(→))=(2,0,-1),eq\o(BC,\s\up6(→))=(0,2,0),eq\o(BD,\s\up6(→))=(-2,2,0).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eq\b\lc\{\rc\(\a\vs4\al\co1(n·\o(PB,\s\up6(→))=0,,n·\o(BC,\s\up6(→))=0,))即eq\b\lc\{\rc\(\a\vs4\al\co1(2·x+0·y-z=0,,0·x+2·y+0·z=0,))∴eq\b\lc\{\rc\(\a\vs4\al\co1(z=2x,,y=0,))取x=1得n=(1,0,2).∵BD⊥平面PAC,∴eq\o(BD,\s\up6(→))=(-2,2,0)为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cos〈n,eq\o(BD,\s\up6(→))〉=eq\f(n·\o(BD,\s\up6(→)),|n|·|\o(BD,\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