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古诗词诵读 《客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下第一单元《客至》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客至》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古诗词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篇课文。春水绕茅舍,但有群鸣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领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盘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唤取邻翁对饮暗示出来。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我们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分析手法,掌握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3.理解思想内容,体会诗圣之“圣”4.对比阅读,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样态5.掌握高考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题,赏析关键词题型,鉴赏事物形象题型教学重点理解思想内容;掌握高考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题,赏析关键词题型,鉴赏事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诗圣之“圣”一、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野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今河南巩县瑶湾村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在统一战争中立下大功,且是一位重要的经学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时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尤善律诗,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喜好产生一定影响;父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令。杜甫自幼好学,“熟精《文选》理”,“读书破万卷”。六岁时曾在郾城(今河南许州)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后来亦在东都歧王宅听李龟年唱歌,观赏过“草圣”张旭的书法,以及盛唐“四绝”之一裴旻的舞剑。多方面的艺术熏陶提高了杜甫的艺术修养。他《壮游》一诗曾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写作背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一家人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一个春意盎经然的日子,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了这首欢快明丽的格律诗。初读诗歌,理解诗意听名家朗诵,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并且理解诗词大意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这首诗该怎样朗诵才能较为确切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客至》要读得轻快、明丽、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它是写给极要好的朋友的。全诗前一层即前两句为次,后一层为主;就全诗来说,又以最后一句为主。“次”为“主”蓄势。第一联要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作者的喜悦;第二联要读得顿挫分明些,要体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奋;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切感,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末联要声调上扬,语速可稍快,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致。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三、鉴赏品读,拓展提升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皆”“但见”怎么理解?这些词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鸡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解析]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聚,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解析]第一步:确定诗眼。结合全诗可知,“惊”字是贯穿全诗的诗眼。第二步:整体点明地位。根据题干“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三步: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二步)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地带的形势和气氛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心灵的震撼。(第三步)首联中诗人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拓展提升,链接高考:鉴赏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相关知识(1)“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古典诗歌中的松竹兰梅、山石溪水、芭蕉梧桐、浮萍孤篷、青草杨柳、落叶残荷、细雨轻雾、柳莺寒蝉、落日雄关、古道大漠等。(2)“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意境常用术语: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方法技巧】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一诗中的“天寒”“雁声”就是深秋时节的意象,它给人的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时令色彩传统上的情感意义与诗人当下情感不一致的情况,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秋天的景物便是生机盎然的景色。(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的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5.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6.答题模板描写了一个×××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特点,在全诗中具有一种×××的作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附口诀: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的“不曾”“今始”怎么理解?说明了平时生活的安逸自在,也说明了少有来客的孤单寂寞,同时又反衬了贵客突然登门的意外喜悦。颔联采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对偶。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请客意,今日“君”来,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真切。(2)使用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来访喜出望外的感情。前句不仅说明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3)使用细节描写,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突出诗人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拓展提升,链接高考: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题考法揭秘“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艺术手法”属同义语。“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一个概念。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作用: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2)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作用: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3)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4)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作用:描绘生动画面,揭示事物特点,融入主观情感,营造特定氛围,增强语言韵律。诗歌中常用表达方式技巧(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点面结合、感官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境),设想的未来之境。】(2)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叙事抒情)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4)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5)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古诗词的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3)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4)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5)首尾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6)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自己褒扬(或贬抑)的真实意图。(7)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8)意象组合(列锦):诗歌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答题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子·长忆西湖宋代: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别具韵致,作者在描景状物时,运用了哪些突出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点面结合。“三三两两钓鱼舟”是点的描绘,点名钓鱼舟的位置,“岛屿正清秋”属于面的铺陈,写出“忆”的背景,相映生辉。②视听结合。“笛声依约芦花里”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悠远、似有若无的韵致;“白鸟成行忽惊起”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颇具情味。(答“动静结合”亦可。)③白描。词人对于钓鱼舟、岛屿、笛声、芦花、白鸟等都只记其名,不作着力描绘,却足使忆中之事如在眼前。(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根据题干要求,将考点定位到描写手法中的描景技巧。常见的描景技巧:角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白描。“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三三两两”句点渔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扰不喧的意思。以“三三两两钓鱼舟”映衬湖水的宽阔,以笛声依约、白鸟成行烘托景致的幽雅。这是点面结合,写出“忆”的背景。“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上句写声音,下句写形态,视听结合。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依约”状笛声婉转隐约,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用“三三两两”写渔舟,用“清秋”写岛屿,用“依约”写笛声,用“忽惊起”写白鹭惊飞等,这些描写没有刻意的修饰描绘,纯用白描,选景高洁,情调闲雅,用笔淡炼,艺术手法甚为高超。全篇意境悠远,情怀逍遥,表现了作者吟咏潇洒、舒卷自如的过人才气。颈联选取了哪些细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表达了诗人竭诚款待的情意和歉疚之心。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菜简②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情真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为什么?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而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试分析本诗巧妙的构思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四、深入探究,走近“诗圣”探究一: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学习材料:“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昔司马子长、杜子美皆放浪沅湘,窥九疑,登衡山,以搜抉天地之秘,然后发愤一鸣,声落万古,儒家仰之,几不减六经。”(宋邹浩《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叙》)“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险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宋王安石《杜甫画像》)“孔子兼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成圣者也;杜陵兼《风》、《骚》、汉、魏、六朝而成诗圣者也。”(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不仅杜甫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受到推崇,杜诗也作为集大成的艺术范式受到膜拜。自此之后,杜诗就奠定了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明确:从古至今,文坛上从两个方面称颂杜甫为“诗圣”。一是“儒家仰之”,品格高尚,值得敬仰;二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的集大成者,诗歌技艺精湛,令人钦佩。回顾以往学过的杜诗及杜甫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世安邦理想,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忧国忧民,悲天悯人”是其一生的主旋律,目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不渝。这方面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但是很明显,这是对杜甫一种标签化的解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忠君报国、不食人间烟火的杜甫。探究二:这样的“圣人”是如何接待朋友的呢?“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是热情招待还是招待不周?明确: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从称呼上看,中国人讲究自谦。另外,从待客的角度看,热情待客是中华传统美德。但是无论招待多么热情,菜肴多么丰富,我们习惯说“粗茶淡饭,招待不周”。可见,"招待不周”也是一句待客的客套语。那么,放在本诗中是“招待热情周到”后的客套语吗?回顾杜甫这段时期的生活,这段时期杜甫的生活只能算是相对安定,谈不上富裕,所以“家贫”是现实,他不可能有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尽管杜甫“家贫”,但是他愿意倾其所有来招待朋友,并且认为即使倾其所有仍觉不够,这种诚挚就是最好的招待。探究三:你怎么确定崔明府也能够了解杜甫的这份情呢?明确:招待的周到不仅体现在菜肴,还体现在其他方面。首先,看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尽管诗人的家很美丽,但是“每天”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