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读序言:你能从中找出陶渊明出仕和辞官的理由吗?明确:出仕的缘由:维持生计、亲友劝说、施展抱负、职位合适辞官的理由:违背本性、深愧于志、为妹奔丧2.诵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韵律,感受一下“辞”这种文体的特点。总结:(1)关于押韵和节奏①四句一节,每节后可作稍长停顿。②多四字句和六字句,一般可以处理成“二二”或“一二三的节拍。比如:③押韵,可以换韵。比如第二段就押了两个韵:一个是u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一个是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2)关于句式骈散结合,既有对称的骈句,也有灵活而富有变化,并且长短不一的散句。由此可见,辞是一种介于诗和文之间的文体,一方面和诗一样注重节奏和韵律,另一方面也在句式上呈现出一些散文化的特点。3.迅速地浏览课文,思考:辞是一种侧重于抒情的文体,它主要通过画面的描述和组接来传达感情。在这篇辞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写的?描述和组接了哪些画面呢?他的心情如何呢?明确:作者从归程写起,按照时间顺序集中描述了这样几幅画面:归程——归舍——归园——归田,最后表达了自己要“乘化而归尽”的愿望。研读一下文本,看看作者到底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归程图:自责自慰——轻松惬意——急切渴望(2)归舍图:热闹喜悦的归家画面——闲适怡然的居家生活(3)归园图:悠闲自在,流连忘返(4)归田图:喜悦快乐,感受美好(5)归尽图:洒脱旷达5.请仔细品读以下句子,思考他们是如何传递作者的情感的。(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舟:自由的象征。“遥遥”和“飘飘”两个叠词,表现出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问征夫”想知道知回家的路还有多远、“恨晨光”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归家的迫切。这种期待和欣悦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隐士住处。突出所居之人远离喧嚣官场,超脱高洁。“松菊犹存”之“松和菊”都是高洁坚贞的象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松竹梅菊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自然就引发对人的高洁品性的联想,这两句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谋归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更是富有象征性。这个云和鸟与作者何其相似,无心而终出,倦飞而知还,我不也是如此吗?现在终究还是辞官归来了。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相关评点)宋人叶梦得在他的《避暑录话》有这样的评点:“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相关评点)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对这两句这样评论到:“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小结:(相关评点)苏轼评价陶渊明诗文语言的特点是“外枯而中膏(《东坡题跋》)”,“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古往今来,诗人们都喜欢描摹自然山水,汉魏时,人们注重景物的寓意,而不会欣赏景物的自然之美,显得比较刻意;到了谢灵运才把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观赏,多以山水景物关照内心感悟,客观地描山摹水;而陶渊明与前人的本质不同在于主体是以回归的心态主动融入自然,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灵魂已与自然化为一体,是主观意趣的表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春天到来,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登上高山放声长啸,傍着清流吟咏诗篇。陶渊明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他对山水草木均赋予真情,看似平淡无华却又诗意盎然,仿佛就是出于胸中的一片天地。语言极其简单平淡,但却内蕴丰富,臻至于化境。类似这样的景物,在陶渊明的笔下还有很多,大家在品读的时候要注意平凡、平淡的事物下,作者流露出的自然深情。6.田园生活真的像陶渊明笔下那边美好吗?别的不说,之前在序言中提到的那些生活上的困窘该如何解决和面对呢?(补充资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小结:(相关评点)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他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正说明了陶渊明身上这份真实的可贵啊!7.除此之外,文中还有这样的一些句子: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说明作者的快乐也不是很纯粹的快乐。对此你怎么看呢?小结:(相关评点)李泽厚在他的《美学历程》中说到:陶渊明“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8.余秋雨曾在《西湖梦》中批判隐士文化是“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徳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徳”,请你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参考观点:隐逸的道路基本上是逃避现实的,诗文中不免有哲保身、知足安命的消极成分,对社会的发展的确也缺少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陶渊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隐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归隐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他过了二十年的隐居生活,但仍不能忘世,借《拟古》《读<山海经>》和一些咏史的题目抒写有关政治的感慨。几进几出,陶渊明要逃避的,只是污浊的官场,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是热爱生活的,他的田园和家庭就是他要归向的地方。这里就是最真实自然的人间乐园。这产生了人生的和谐,这更是信念的强大和精神的崇高!9.比较《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在语言特点上的相同点和启示相同点:两晋时期,骄弱之风盛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今辞并序》在修辞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