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_第1页
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_第2页
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_第3页
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_第4页
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高校的思政工作也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守正创新。非遗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沉淀,而且至今仍有不可忽略的魅力。以民办高校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阐述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关键词]

民办高校;非遗;网络思政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天然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高等教育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办高校7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25.36%。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24.89万人,比上年增加79.15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5.27%。[1]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要继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号召,改变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将非遗融入高校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头脑,全面提升青年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从而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青年。网络思政教育引导进课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必然需要,非遗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等传播特点。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明确设计创新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师生要共同努力实现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与乡村非遗互融共生。一、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一)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亟待完善民办高校较为灵活的办学体制为思政教育体制的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新媒体语境下,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平台主要以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互动性等功能[2],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比较缓慢。网络思政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了网络思政教育的理念,部分高校也在教育管理制度中设立了网络思政相关的教育制度,但是现代教育制度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实践环节往往后劲不足,由于缺乏健全的网络思政教育制度的引导,无法为学生净化网络学习环境,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成熟、健全的网络思政教育制度。缺乏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对于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往往过于看重其负面性,而忽视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例如,面对网络高发舆情,主要采取“防、堵、管”的策略应对,还未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法等要素的改革与创新。应加快网络思政建设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思政教育从内容到方法的局限,加强民办高校师生间话语主体的交互性,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开创民办高校思政建设新局面,体现思政教育的“温度”。(二)部分民办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活动在拟态环境中的跨时空延续。民办高校对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部分民办高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等硬件方面,而忽视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网络所蕴藏的巨大思政能量。从四川省民办教育网公示的2021—2023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立项类型不难看出,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着理论研究缺乏的问题,而理论研究的错位、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思政教育在实践上的错位、缺位,如表1所示。其次,忽视了教育者网络话语的素质与教育对象的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网络去中心化的特征正日趋明显,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再是教师作为单一的传输者,而是呈现出一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教师占主导作用前提下相对平等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民办高校也愈发凸显。网络教育使师生永远隔着屏幕,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尚未对网络教育形成统一的认知,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温度,那么交流活动将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最后,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生源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影响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两大问题,对于网络思政建设方面就有所忽视。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工作安排、宣传引导等方面,学校不重视,导致二级学院忽视网络思政教育,如果仅仅靠教师个人的研究兴趣和个人能力,会产生对新教育模式的认识不足、内容单一、队伍不专业等问题。(三)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完善首先,民办高校人员流动较大,导致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匮乏。高校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是网络思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既要承担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讲解,又是高校师德师风的承担者,工作负荷大、压力大,公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感远高于民办高校教师,故民办高校教师流动到公办高校意愿较强。其次,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定位较为模糊。因为各种原因,民办高校很多时候不认可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学校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往往会让辅导员兼职许多其他工作。本应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往往被繁重的其他事务困扰,疏于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与研究,对未来职业发展深感困惑。网络思政辅导员主要做人的工作,人是千变万化、形态迥异的,特别是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辅导员在繁杂的事务中要分身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有较大难度。最后,民办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民办高校办学历史不长,足额全员配备辅导员也是近年的事情。多数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往往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心智及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素质都有待加强。同时,年龄结构上还未形成较好的以老带新,断层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传播途径单一,实效性不强首先,民办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主要是相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傳播形式较为传统且内容趋于同质化。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为网站、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教育平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以“灌输式”和“填鸭式”为主,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感不强,融媒体助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体现不明显。其次,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以四川某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网站和公众号的阅读量为例,网络思政教育相关推文的阅读量只占学院总人数的10%,不难看出,目前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未能充分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特点,没有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很难实际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二、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一)强化思政引领,坚持立德树人,赋能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已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仅仅将网络平台视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工具,而忽视了网络思政重点引导及互联网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通过将非遗融入思政教育,并通过网络平台呈现出来,让艺术学院专业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区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树立文化自信,为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语境下注入新的活力与内容,激发学生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形成互融共生的有机整体,促思政教育提质增效。(二)夯实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事业的接班人,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是继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将非遗等思政内涵和元素通过新媒体平台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根铸魂提振精神面貌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引导青年大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立身、铸魂,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将非遗引入课堂,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不仅可以传承非遗,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厚植爱国情怀,激发爱国情、报国志。将非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技艺精神、匠心精神及民族精神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促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厚植爱国情怀,提振精神面貌。三、民办高校将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协同效应。现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向网络空间延伸,信息接收渠道逐渐转为网络。信息接受方式逐渐图片化、碎片化是当前大学生信息接收的“势”。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若要“顺势而为”,就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自觉搭建非遗网络平台,用互联网丰富非遗融入思政工作的形式。[3](一)因事而化,创新民办高校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机制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将网络平台“云端课堂”与线下教学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积极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识非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设计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自觉。[4]在指导思想、组织框架、建设意义、建设思路、师资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立项、活动开展、资金保障等方面,明晰责任、强化实效,保障非遗融入网络思政的长效机制。以艺术设计专业所在学院为例,搭建“党总支主抓、党支部推进、教研室落实、骨干担当、全员参与”联动平台。(二)因时而进,促进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和骨干力量的建设首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利用专业优势,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增强思政工作的引领性、协同性、实践性。[5]将非遗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网络思政教育,让思政工作更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依托微博认证账号、微信公众号平台或官方门户网站等创新宣传模式,强化对内教育,为学生设置专项反馈渠道,并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运作与维护,使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其次,组建非遗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聘请非遗传承人、保护专家分层次培养学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有机融合,构建资源信息共享、非遗传承共建、思政教育共治的协同育人模式。重点规划和建设“非遗研习中心”,发挥艺术美育、非遗体验、非遗展演等功能,提升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培养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非遗宣传的能力。最后,培养既了解非遗,又精通网络,同时又能做思政工作的“专精尖”队伍,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探索“机制创新”,将非遗中包含的天人合一、顽强奋斗、乐观向上及特有的民族审美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出来,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让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使命感。将非遗中蕴含的“匠心”“传承”“文化底蕴”与高校“大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紧密连接,可以使非遗成为高校“大思政课”的重要素材,也使高校具备文化传承载体和人类文化遗产传习功能,进一步为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功绩。(三)因势而新,建立非遗网络思政教育素材库,创新教育内涵,增强吸引力首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建立网络思政教育素材庫,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将非遗内容与时代热点相结合,将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与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相结合,将非遗中蕴含的匠心精神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在青年学生心中实现共鸣、共振、共感、共情,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分类归档,开发App向高校进行推广。其次,创新教育内涵,增强思政内容互动性,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一系列非遗传承活动,如与地市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青团委、镇政府签署有关非遗传承的战略合作协议,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将非遗文创项目引入课堂、赴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进行考察交流、举办“非遗大师面对面”沙龙、开展非遗讲习等“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参加非遗体验等活动,将活动内容以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呈现,利用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宣传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同时更新了非遗项目资源网络资源库。(四)数字赋能,创新育人,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所在,通过软件、硬件等方式使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并以全新的形式向青年学生展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首先,将非遗打造成校园文化艺术特色项目。以艺术节为契机,深挖高校周边的非遗项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为例,三千年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以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安靖蜀绣、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非遗。地方高校就可以将当地非遗项目搬上艺术节的舞台,并通过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