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大串讲 史料学史(第11~20课)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大串讲 史料学史(第11~20课)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大串讲 史料学史(第11~20课)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大串讲 史料学史(第11~20课)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大串讲 史料学史(第11~20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大串讲

(复习课件)史料学史:第11-20课材料一: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王珪《咏汉高祖》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班固材料三: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满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材料四:当汉初,承春秋战国以来五百余年的长期战争;加以秦代的暴虐,秦汉之际的扰乱,天下所渴望的是休养生息。文、景二代的政治尤能体现这一要求。所以社会上顿呈富庶之象。——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一中的“汉祖”指谁?该材料体现了“汉祖”哪些历史功绩?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三反映了“文景之治”什么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四,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材料中“社会上顿呈富庶之象”指的是哪一统治局面?【答案】刘邦(汉高祖)。功绩: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局面:人民富裕;国家粮仓丰满;府库充盈。长期战乱和秦朝残暴统治,人民渴望安定;文景之治。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1

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材料1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措施:“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材料2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勤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1)根据材料1,指出西汉初期采取的治国措施。(2)材料2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3)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1)休养生息政策。(2)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知识点1

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材料

汉初,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决定把冶、煮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把盐铁业收归国家垄断经营的必要性第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答案】必要性: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垄断了盐铁业,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导致分裂割据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材料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西域各地方政权制度习俗,得到诸地方政权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根据材料,概括汉王朝的边疆治理举措,并简析其意义。【答案】治理举措:对匈奴降众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西域各政权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和发展边疆农业,发展经济;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意义:促进了汉朝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知识点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等。知识点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指出,秦巩固统一还有什么措施?(只举一例即可)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秦统一中国,一统由理想变为现实,汉承秦制,实际上是秦一统制度的延续与发展,秦汉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大一统”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还有统一货币等。(2)问题: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措施: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3)秦国创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知识点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来恢复和发展生产。③统治者要善于用人,重视纳谏。④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⑤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启示光武中兴的启示2024/10/248材料

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知识点3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和东汉的衰弱第13课

东汉王朝的兴衰材料1: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材料2: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1)材料1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宦官外戚专权;东汉中后期以后走向衰落。(2)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知识点3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和东汉的衰弱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1)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西汉时期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是什么?(2)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各举一例传入中原的西域植物与文化产品。(3)为了解决匈奴问题,西汉时期的民族政策从汉初的和亲政策转变为汉武帝的反击匈奴政策,产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答案】(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西域都护府。(2)物质: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文化:音乐、歌舞、宗教等。(3)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4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经营西域

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东晋法显《佛国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扣押,缺乏食物。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知识点4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经营西域【传承之旅】——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结合所学内容谈一谈:古代丝绸之路为我们今天倡导的战略留下了哪些文化内涵,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文化内涵:开放、进取、合作、包容有益经验:

①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要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知识点4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经营西域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竟“以街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公斤。(1)使材料一中这种情形得以改变,谁做的贡献卓著?(史学泰斗)材料二:“人团有一元。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言出自何人?他写的更学巨署在我国史学领城的地位如何?(中医辉煌)材料三:识图学史(3)材料三中两位名医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文化自信)(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两汉的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谈该两汉时期,文化始她,星光曜眼的主要原因。【答案】(1)蔡伦(2)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研制成麻沸散等(4)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相对稳定;重视对外开放等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2021年2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伤寒杂病论》所录多个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中优化组合而成“清肺排毒汤”,该方剂在治疗的214例新冠患者中,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他在我国中医药学中占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谈谈关于传统中医学对于当代社会现实意义的理解。①张仲景;②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③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有助于提高预防重大卫生安全风险的能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知识点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袁绍在材料“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上图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第16课

三国鼎立知识点6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①②③(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都城在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答案】(1)①魏、②蜀、③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建康。知识点6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材料1:据《晋书》记载,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材料2: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藩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答案】(1)晋武帝。受封诸王的权力过大,对中央造成威胁,容易发生叛乱。(回答导致八王之乱亦可)(2)西晋采取分封制的弊端。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7

西晋的兴衰、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的帝王是谁?实行这一制度会造成哪些危害?(2)根据材料2,指出西晋时期发生“八王之乱”的原因。①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②山西陕西等地③人口大迁移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后来隋唐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情况。图一显示当时各族大都迁移到了今天哪些地区?请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说明人口大迁移对“社会的久远进步”的作用。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徒居中原,与汉族杂居。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知识点7

西晋的兴衰、北方各族的内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主要原因。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方人民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重视兴修水利;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8

南朝政权、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根据材料,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两个方面回答2分)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答】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农业方面,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方面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知识点8

南朝政权、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1:见图材料2: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答案】(1)政权:前秦和东晋;特点: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魏主:北魏孝文帝;北语:鲜卑语;正音:汉语。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9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往交融(1)根据材料1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再举出两个本册书中学到的和这场战役有共同特点的战役。(2)材料2中的“魏主”是谁?“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原有的鲜卑习俗使其统治困难重重。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开始进行汉化改革,首先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如穿汉服、说汉语等。从而推动了本民族的汉化,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点9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往交融以上图片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图片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说明:图2“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民族交流与交融。知识点9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往交融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隋唐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qu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点9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往交融材料1: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顺应天时,裁量地力,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白白劳动而没有收获。)材料2:【答案】(1)贾思勰;因地制宜。(2)王羲之;“书圣”。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1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1)材料一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谁?材料一反映了这位农学家什么样的思想?(2)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答案】(1)①③②(2)司马迁。西汉。材料1如图。(1)材料1所示图片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请将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文史辉映)材料2《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根据材料2《史记》的作者是谁?并写出这部著作的成书朝代。知识点1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他是个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权代替领主政权,建立统一的大国代替割据的小国,比起秦朝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范文澜《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概括他所创建的制度。【答案】(1)秦始皇。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地方:郡县制。考点过关·复习反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我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做了哪些“改变”。改变的结果如何?(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他”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答案】(2)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置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3)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考点过关·复习反馈2.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西汉朝廷设置了什么机构使“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答案】(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保障:西域都护。考点过关·复习反馈2.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4分)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分)【答案】(2)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或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考点过关·复习反馈【答案】核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①

③。(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都城在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答案】(1)①魏、②蜀、③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建康。考点过关·复习反馈4.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绘制示意图】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图中A、B两处的朝代。A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了哪一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制作年代尺】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770年——581年”两次著名变法改革,概括这两场改革的共同作用。考点过关·复习反馈【答案】(1)A:秦朝;B:西晋。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答案】(2)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增强了国力。5.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政府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汉代耧车的用途是什么?(4分)材料二

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黄河、汴河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具体方针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这次治河使黄河安流将近800年。汉武帝时开出了凿渠和白渠。漕渠自长安至黄河,长约三百里,既可灌溉田亩,又可通漕运。白渠引泾水入渭水中,可灌溉良田万余顷。——选自《文物秦汉史》(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朝农业发展在哪方面的表现?(2分)考点过关·复习反馈【答案】(1)春秋时期;播种工具。(2)兴修水利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