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
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Li-7

P-31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反应2NO(g)+O2(g)=2NO2(g)ΔH=-116.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能够自发的原因是ΔS>0B.工业上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NO2的生产效率C.升高温度,该反应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2molNO(g)和1molO2(g)中所含化学键能总和比2molNO2(g)中大116.4kJ·mol-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

,则1mol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45kJB.若31g白磷的能量比31g红磷多b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若将含有0.5mol的浓硫酸和含有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D.的摩尔燃烧焓是,则

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图a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银器表面的反应为Ag2S+2e-=2Ag+S2-B.图b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D.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的溶液中、、、B.水电离的的溶液:、、、C.pH=2的溶液:、、、D.的溶液:、、、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表示达平衡的某反应,在时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表示平衡在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的变化表示的反应的可判断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BCD6.以Fe3O4为原料炼铁,主要发生如下反应:反应I:Fe3O4(s)+CO(g)=3FeO(s)+CO2(g)△H1>0反应II:Fe3O4(s)+4CO(g)=3Fe(s)+4CO2(g)△H2将一定体积CO通入装有Fe3O4粉末的反应器,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达平衡,测得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B.反应温度较低时,Fe3O4主要还原产物为FeC.1040℃时,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0.25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当容器压强保持不变,反应I、II均达到平衡状态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的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c)的关系,在20℃条件下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实验编号相关数据①②③④⑤0.0080.0080.0040.0080.0040.0010.0010.0010.0020.0020.100.200.200.100.40v1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常数)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升高到40℃,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等浓度的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C.速率方程中的D.实验⑤中,8.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光电催化脱除与制备相耦合,高效协同转化过程如图。(双极膜可将水解离为和,向两极移动)已知:①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是负极,电势更低B.正极区每消耗标况下22.4L氧气,转移2molC.当生成0.1mol时,负极区溶液增加6.4gD.总反应,该过程为自发过程9.在恒定压强p条件下,将H2S(g)、Ar(g)按照物质的量比为1﹕n混合,发生热分解反应H2S(g)⇌H2(g)+S2(g)∆H>0,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不同温度时发生反应,间隔相同时间测定一次H2S的转化率,其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B点,有无催化剂催化,H2S转化率几乎相等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失去活性B.A点反应达到平衡,此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α,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C.充入稀有气体Ar,能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D.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三条曲线可能相交于某一点10.电芬顿工艺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可用于降解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工作10min时,、电极产生量()与电流强度关系如图b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一段时间后,Pt电极附近pH减小B.阴极的电极反应有:、C.根据图b可判断合适的电流强度约为40mAD.若处理0.1mol

,理论上HMC-3电极消耗标准状况下31.36LO2二、填空题11.页岩气中含有、、等气体,是可供开采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有效利用需要处理其中所含的和。(1)去除废气中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的(2)金属硫化物催化反应,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又可以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该反应的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题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发生作用D.该反应中每消耗1mol,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3)通过电化学循环法可将转化为和(如图所示),其中氧化过程发生如下两步反应:、。①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②理论上1mol参加反应可产生的物质的量为。(4)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和的高效去除,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①Zno@石墨烯是极(填“阳”或“阴”)。②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ⅰ.ⅱ.。12.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德国化学家F.Haber从1902年开始研究和直接合成。在、250℃时,将1mol和1mol加入aL刚性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体积分数为0.04;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至450℃,测得体积分数为0.025,则可判断合成氮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在、250℃时,将2mol和2mol加入a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平衡转化率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A.=4% B.<4% C.4%~ D.>11.5%(3)我国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铁掺杂W18049纳米反应器催化剂表面上实现常温低电位合成氨,获得较高的氮产量和法拉第效率。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需要吸收能量最大的能量(活化能)E=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通入体积分数过大时导致催化剂效率降低的原因是。(4)近年来,电化学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的催化剂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氮掺杂金红石表面固定氮气过程如图所示,总方程式为。(5)常温常压下,以和为原料的电化学合成氨是极具应用前途的绿色合成氨过程。在阳极室、阴极室中加入电解液,以镍的有机配位化合物与炭黑合成的物质以及铂为电极,实验室模拟氨的电化学合成过程如图所示。①Pt电极连接电源的极。电催化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电路上转移1.5mol电子时,阴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于11.2L(标准状况),可能的原因为。13.气态含氮化合物是把双刃剑,既是固氮的主要途径,也是大气污染物。气态含氮化合物及相关反应是新型科研热点。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反应,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快速平衡第二步慢反应第三步协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C.第二步中与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2)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氮氧化物和不完全燃烧的CO,汽车三元催化器可以实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汽车尾气中的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若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NO,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A.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3)与之间存在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其中、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压强关系如图1所示,一定温度下,、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是,在图上标出的点中,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为(填字母代号)。(4)日本政府于2023年8月24日下午一点启动福岛核污染废水排海,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铀(U)可用作核燃料。核废料中+6价的铀可以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处理,还原为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i.阴极发生的反应为:ii.阴极区溶液中发生反应:、①阴极上发生的副反应为:。②阴极区溶液中加入的目的是。③电还原处理+6价的铀转移1,阴极区减少mol。14.低碳烷烃脱氢制低碳烯烃对有效利用化石能源有重要意义。(1)乙烷脱氢制乙烯主反应:

副反应:

①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25℃和101kPa,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变。利用下表数据计算。物质标准摩尔主成焓/+52.3②恒容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填标号)。A.高温

B.高压

C.原料气中掺入

D原料气中掺入③在800℃、恒容条件下加入1mol,此时压强为100kPa,进行脱氢反应,若测得平衡体系中气体有0.3mol、0.6mol、0.1mol和0.7mol,则主反应。(2)乙烷裂解中各基元反应及对应活化能如下表。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反应类型反应活化能链引发ⅰ451ⅱ417链传递ⅲ47ⅳ54ⅴ181链终止ⅵ0ⅶ0①链引发过程中,更容易断裂的化学键是。②链传递的主要途径为反应→反应(填序号),造成产物甲烷含量不高。(3)使用进行乙烷脱氢催化性能研究。不同温度下,乙烷转化率及乙烯选择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a、图b。①550~620℃,在反应初始阶段,温度越高,乙烷转化率越大的原因是。②该催化剂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5.利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如下:(1)装置A为(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溶液(填化学式)。(3)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实验任务】探究常温下饱和NaCl溶液抑制溶解的原因。【理论分析】存在反应:

反应1【提出猜想】猜想a:可抑制溶解。猜想b:可抑制溶解。【实验验证】实验1

测定在不同浓度、HCl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浓度/mol/L溶解度/mol/L物质0.10.20.51.03.05.0ⅰ--0.06270.05680.04350.0407ⅱHCl0.06340.06190.06300.06650.08240.1004实验ⅰ的结果符合猜想a,实验ⅱ的结果说明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在水中的溶解度。【交流讨论】查阅资料:

反应2①饱和氯水中,,,此时的溶解主要受反应1影响。②在HCl溶液中,时,对溶解起(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时,随着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大的原因是。实验2

测定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NaCl浓度0.51.03.05.0溶解度0.06580.05800.04160.0360③综合以上数据,对溶解的抑制效果:(填“>”或“<”),证据是。【实验结论】④常温下饱和NaCl溶液抑制溶解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5BBADD6~10BBCBD11.(1)(2)C(3)2mol(4)阴12.(1)放热(2)D(3)1.54占据催化剂活性中心过多或体积分数过大时,催化剂吸附了较多的,阻碍了与催化剂的接触,导致催化剂催化效率降低(4)(5)正极制得的氨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