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顺德华侨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面三幅图为生命活动调节常考图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图2、图3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B.图1与图3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分别是体液和组织液C.图3中X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a处有感觉D.图3比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改变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B.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子代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的D.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可能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3.下图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通讯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B.A图中的激素不一定是起降血糖的作用C.如果B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入神经,靶细胞属于效应器D.2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在靶细胞内被分解4.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理解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无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镶嵌分布现象5.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口渴时尿量减少6.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无限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导致种群呈“S”型曲线的原因不包括()A.种群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B.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间斗争加剧D.气候条件不是影响种群增长由“J”型曲线转达化为“S”型曲线的因素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土壤中不同时间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类群丰富度C.由于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冷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8.(10分)组织液是机体内占比例最大的细胞外液,炎症时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在多个系统的共同参与下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B.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C.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经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管壁进入血浆D.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二、非选择题9.(10分)人乳头瘤病毒(HPV16)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其侵染宫颈细胞后可以大量表达并合成E7蛋白。科研人员将HPV16的E7蛋白基因与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制成重组李斯特菌疫苗。且已证实该重组疫苗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效应,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请以小鼠平均肿瘤大小为测量指标,对该结论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与用具:若干只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疫苗、TC-1肿瘤细胞(含有HPV16的E7蛋白基因且能表达该基因)、PBS缓冲液、一次性注射器等。根据题意将下列实验思路及实验结果补充完整:①将___________随机分为3组,编号甲、乙、丙组。②甲组注射___________,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减毒的李斯特菌作为对照,丙组注射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③一周后,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T℃-1肿瘤细胞,每隔1周对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记录,连续观察4周。④_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___________组小鼠的肿瘤能得到抑制。(2)若小鼠曾经感染过李斯特菌,则注射疫苗后的效果可能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10.(14分)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体内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用含放射性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得到含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培养过程是_____。(2)32P实验组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理论上的分布是_____,实际上的分布是_____,原因是_____。(3)为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12.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在感染病原体等的情况下,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引起体液中多种炎症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免疫系统释放的炎症因子未能将病原体清除时,机体会持续大量地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这个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2)对于被甲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专家提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形下,康复者血浆是重要的治疗资源。使用康复者血浆能达到治疗目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IgM和IgG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密切接触者IgMIgG甲--乙++丙-+丁+-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图1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图2是传出神经作用于内分泌腺,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图3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详解】图1、图2、图3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A正确;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图3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错误;图3中X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a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不会有感觉产生,C错误;图3所示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传入神经受损,刺激无法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再根据题意作答。2、D【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改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B错误;C、基因重组只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能发生,C错误;D、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必然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D正确。故选D。3、A【解析】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故A正确;B、胰岛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不一定都起降血糖的作用,B错误;C、若B图所示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出神经,靶细胞为效应器,C错误;D、神经递质在细胞间隙内分解,不是在靶细胞内,D错误。故选A。4、D【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竹林中竹子组成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B、影响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而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的是植物,因此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B错误;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错误;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镶嵌分布现象,这是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5、B【解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详解】A、草莓的自然成熟是乙烯作用的结果,A正确;B、够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与激素无关,B错误;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生长素作用形成的顶端优势现象,C正确;D、饥渴时尿量减少是由于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结果,D正确。故选B。6、D【解析】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BC、种群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导致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及种间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最后稳定在K值,ABC正确;D、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无限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D错误。故选D。7、B【解析】1、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2、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详解】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试验,A正确;B、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冷光源,调查其丰富度,C正确;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正确。故选B。8、D【解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即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详解】A、血浆中的水可以从消化道中吸收,和组织液相互渗透以及淋巴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A正确;B、血浆中的葡萄糖先进入组织液,再从组织液进入到骨骼肌细胞,B正确;C、组织细胞中的代谢废物进入到组织液,组织液中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C正确;D、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破裂(或通透性增大),组织液蛋白质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②.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疫苗③.100μLPBS缓冲液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⑤.甲(2)感染过李斯特菌的小鼠体内会存在李斯特菌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会清除掉部分注射的疫苗,从而降低免疫效果【解析】为证实该重组疫苗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效应,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向小鼠注射重组疫苗,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小鼠平均肿瘤大小。实验应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小问1详解】①据分析可知,实验应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故将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随机分为3组,编号甲、乙、丙组(遵循等量性原则)。②科研人员将HPV16的E7蛋白基因与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制成重组李斯特菌疫苗。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向小鼠注射重组疫苗,甲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疫苗作为实验组,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减毒的李斯特菌作为对照。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③一周后,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TC-1肿瘤细胞,每隔1周对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记录,连续观察4周。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相比,实验组(甲组)小鼠的平均肿瘤大小在小鼠体内能得到抑制。【小问2详解】若小鼠曾经感染过李斯特菌,则注射疫苗后的效果可能会降低,原因是感染过李斯特菌的小鼠体内会存在李斯特菌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会清除掉部分注射的疫苗,从而降低免疫效果。【点睛】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完善实验步骤。10、(1)识别多巴胺、运输Na+(2)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②.增多(3)①.减少②.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存在于突触后膜上存在多巴胺受体,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多巴胺释放后能与MNDA结合,同时使Na+内流,因此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长期吸食可卡因,会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吸毒者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说明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减少。【小问4详解】由题干,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1、(1)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加入噬菌体进行培养,即得到含32P或35S的噬菌体(2)①.沉淀物具有高放射性,上清液无放射性②.沉淀物具有高放射性,上清液具有少量放射性③.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同步,在一定时间内有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搅拌后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具有少量放射性(3)利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便于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以观察两者在实验中的作用差异【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小问1详解】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图中得到含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培养过程是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加入噬菌体进行培养,即得到含32P或35S的噬菌体。【小问2详解】32P标记的是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才能进入大肠杆菌内,经过保温、搅拌和离心后,32P实验组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理论上的分布是沉淀物具有高放射性,上清液无放射性,实际上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同步,在一定时间内有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搅拌后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具有少量放射性,因此放射性的分布是沉淀物具有高放射性,上清液具有少量放射性。【小问3详解】利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便于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以观察两者在实验中的作用差异,这是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点睛】本题结合实验流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解释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12、(1)属于(2)血浆中含有该病毒的抗体(3)①.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②.丙(4)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稳③.免疫监视【解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