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种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协调B.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不会引起内环境的稳态失衡C.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可能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的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2.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垂体,全身细胞,全身细胞C.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D.下丘脑,甲状腺,全身细胞3.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位置分别为图1中的①、④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大部分带有放射性C.若C中含有较高放射性,则B中也可能检测到放射性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放射性4.下列物质中在细胞核中合成,经核孔运出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的是()ADNA B.DNA聚合酶 C.mRNA D.RNA聚合酶5.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假设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下列不可能是此实验的结果的是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甲、乙、丙都可以生长C.乙弯向光源生长 D.丙向左弯曲生长6.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春运期间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影响③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7.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交、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B.自交、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自交不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8.(10分)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A.电离辐射 B.X射线 C.苯 D.紫外线二、非选择题9.(10分)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每只成年大熊猫每日进食竹子量可达12~38kg。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8%的纤维素和27%的半纤维素。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和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_。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__培养基。(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3)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液稀释适当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若干个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对菌落数在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可根据公式推测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4)为高效降解农业秸秆废弃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3株纤维素分解菌,在37℃条件下进行玉米秸秆降解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菌株秸秆总重(g)秸秆残重(g)秸秆失重(%)纤维素降解率(%)A2.001.5124.5016.14B2.001.5323.5014.92C2.001.4229.0023.3210.(14分)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结构上不同于乙、丙、丁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物质组成。(2)图乙为____________生物,与丁相比,它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的几种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__性。(4)丙含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以进行光合作用。(5)受到污染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后出现的水华现象与图示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大量繁殖有关。11.(14分)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___图,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看不到分裂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按序号填写体液名称:②为_______,③为_____________,④为____________,人体的体液组成除了上述成分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某人喝入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________(填“是”或“否”)。(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5)②与③相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及各种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紊乱也会引起内环境的稳态失衡,B错误;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C正确;D、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而温度的变化会对酶的活性造成影响,因此,内环境的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D正确。故选B。2、A【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点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3、B【解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其中只有磷酸基团中含有磷,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磷酸;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中只有R基团中可能存在S元素,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④,A正确;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放射性,B错误;C、C为沉淀物,若含有较高放射性,说明T2噬菌体被32P标记,可能有少量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细菌中,经离心后处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少部分未与细菌分离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进入到沉淀物中,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B。4、C【解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DNA是遗传物质,不能通过核孔进出,A错误;B、D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错误;C、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经核孔运出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C正确;D、R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5、C【解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甲、乙、丙都可生长,B正确;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C错误;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春运期间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B。7、A【解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或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此显性个体为杂合子,A正确;B、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亲代和后代都是两种性状,无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自交方法,淘汰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体,获得显性纯合子,C错误;D、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8、C【解析】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它们均可以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详解】电离辐射、X射线和紫外线均是通过物理作用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属于物理致癌因子;苯属于化学致癌因子。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葡萄糖苷酶②.纤维素③.选择(2)①.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②.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3)30~300(4)①.C②.接种C菌株后秸秆失重最多,纤维素降解率最大【解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的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小问1详解】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故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选择培养基。【小问2详解】配制培养基灭菌的目的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为检测灭菌效果可对培养基进行空白培养,即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无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彻底,否则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小问3详解】为测定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无菌水。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液稀释适当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若干个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对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可根据公式推测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小问4详解】测定酶活力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由表格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C菌株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秸秆失重最多,纤维素降解率最大,说明该菌株的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最大。10、①.无细胞结构②.核酸③.蛋白质④.原核⑤.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⑥.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⑦.统一性⑧.藻蓝素⑨.叶绿素⑩.丙【解析】图示分析:甲是病毒,乙是细菌,丙是蓝细菌,丁是真核生物。【详解】(1)甲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乙、丙、丁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2)图乙为原核生物(细菌),丁是真核生物,故与丁相比,乙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3)图示的几种细胞在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体现细胞的统一性。(4)丙(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5)水华是(丙)蓝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1).DNA复制(2).着丝点分裂(3).乙(4).1∶2∶2(5).乙、丙(6).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解析】分析图1: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乙图,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3)图1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后单体还没有分离的时期,表示有丝分裂G2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