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1/02/wKhkGWcZM4GANDl_AAIKTdg4_20205.jpg)
![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1/02/wKhkGWcZM4GANDl_AAIKTdg4_202052.jpg)
![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1/02/wKhkGWcZM4GANDl_AAIKTdg4_202053.jpg)
![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1/02/wKhkGWcZM4GANDl_AAIKTdg4_202054.jpg)
![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1/02/wKhkGWcZM4GANDl_AAIKTdg4_2020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都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C.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D.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2.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甲装置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装置中的土壤C.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大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B.当甲的浓度大于乙的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D.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4.太湖在几年前因富营养化而出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增加的现象,沉水植物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随着人类对太湖周边环境的治理,太湖的水质明显好转,湖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富营养化造成水中某些自养生物的数量大量增加B.沉水植物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透光率C.人类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出现好转,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太湖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失,稳定性下降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可见藓类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分布不均且呈运动状态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与琼脂块的体积呈正相关C.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选用材料和试剂可以是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后细胞死亡,无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个数有()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液、组织液②胰岛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B和D中的成分大体相同④正常情况下,唾液淀粉酶不会存在于A中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7.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抑制脑神经元的凋亡,但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B.胰岛素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C.免疫系统可以防卫并清除体内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D.InR、GLUT的作用可体现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行使不同的功能8.(1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B.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摧毁C.接种艾滋病疫苗后,人体通过记忆细胞可直接消灭入侵的HIVD.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RNA→RNA→多糖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字母和箭头写出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_____。(2)该动物是_____(填“雌性”或“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_____和_____中。(4)图中细胞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是_____。(填字母)10.(14分)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2)图中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此时传播信息的信号是___,这是物理信息在发挥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的功能。(3)该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的区别是_____。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图中的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k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_____kJ。11.(14分)人乳头瘤病毒(HPV16)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其侵染宫颈细胞后可以大量表达并合成E7蛋白。科研人员将HPV16的E7蛋白基因与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制成重组李斯特菌疫苗。且已证实该重组疫苗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效应,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请以小鼠平均肿瘤大小为测量指标,对该结论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与用具:若干只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疫苗、TC-1肿瘤细胞(含有HPV16的E7蛋白基因且能表达该基因)、PBS缓冲液、一次性注射器等。根据题意将下列实验思路及实验结果补充完整:①将___________随机分为3组,编号甲、乙、丙组。②甲组注射___________,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减毒的李斯特菌作为对照,丙组注射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③一周后,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T℃-1肿瘤细胞,每隔1周对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记录,连续观察4周。④_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___________组小鼠的肿瘤能得到抑制。(2)若小鼠曾经感染过李斯特菌,则注射疫苗后的效果可能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12.图甲是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新冠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1)人体呼吸道粘膜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攻击,这是人体的第__________________道防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免疫。(2)图甲中A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F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后,抗体浓度会引起免疫应答,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B细胞产生的物质d和E细胞产生的物质e,则d和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了新冠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在成功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以从病毒或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B、过敏反应有抗体参与,但是不利于人体稳态的维持,B错误;C、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D、淋巴因子不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淋巴因子起协同杀伤作用,D错误。故选C。2、A【解析】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详解】A、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B、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所以甲装置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装置中的电灯,B错误;C、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错误;D、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错误。故选A。3、D【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B、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B正确;C、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2层膜(细胞膜+液泡膜),即4层磷脂分子,C正确;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滴加清水后也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错误。故选D。4、D【解析】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A、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导致一些自养类型的浮游植物大量增加,A正确;B、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透光率,使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从而大量消失,B正确;C、人类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出现好转,湖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太湖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而非自我调节能力消失,D错误。故选D。5、A【解析】A、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件”实验中,可见藓类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分布不均且呈运动状态,A正确;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均相同,而扩散的琼脂块的体积则不同,B错误;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C错误;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来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D错误。故选A。6、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B、D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B、D、C表示体液【详解】①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①错误;②胰岛素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③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大体相同,③正确;④正常情况下,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会存在于血浆中,④正确。故选C。7、D【解析】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免疫系统还能监控并清除人体内衰老、凋亡细胞和癌变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题图分析,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R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而抑制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可以促进GLUT转运蛋白转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增加了神经元细胞能量供应。【详解】A、结合题图分析可知,胰岛素起作用后可抑制脑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也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的过程,A错误;B、胰岛素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C、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C错误;D、由InR、GLUT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可知,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行使的功能是不同的,D正确。故选D。8、B【解析】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休免疫功能不足或缺缺乏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由感染HIV病毒引发。【详解】A、免疫缺陷病有先天性的,有后天性的,艾滋病属于后天性的免疫缺陷病,A错误;B、HIV最初侵入人体时,由于免疫系统的存在,大多数被摧毁,B正确;C、记忆细胞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HIV,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C错误;D、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时首先逆转录成DNA,然后再转录、翻译,这个过程为RNA→DNA→RNA→蛋白质,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B→E→A→C→D→F(2)①.雄性②.细胞C的细胞质均等分裂(3)①.D、E②.C(4)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了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结合分析可知,该细胞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B有丝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2详解】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小问3详解】图中细胞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复制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图中细胞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A和a随之分离。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D、E和C中。【小问4详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乔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②.大型真菌、跳虫③.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2)①.捕食和种间竞争②.蝗虫形状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①.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生态系统还需要人工投入物质和能量②.1000【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小问1详解】生产者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且能够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该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为乔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在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是大型真菌、跳虫,它们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小问2详解】由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看出,蝗虫可被杂食性鸟捕食,而二者又都以植物为食,故二者的种间关系既存在捕食又存在竞争。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杂食性鸟可用眼睛辨别蝗虫,则传播信息的信号是蝗虫的形状。杂食性鸟和蝗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3详解】该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在能量来源上两者的区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仅来源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还需要人工投入物质和能量。若只考虑杂食性鸟,蜘蛛、蝗虫和草的情况下,则只存在一条食物链,即草→蝗虫→蜘蛛→杂食性鸟,杂食性鸟需要获取1kJ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假设草占据的营养级最多需要提供的能量是X,则X×10%×10%×10%=1,所以X=1000kJ。【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掌握能量流动有关计算是解题关键。11、(1)①.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②.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疫苗③.100μLPBS缓冲液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⑤.甲(2)感染过李斯特菌的小鼠体内会存在李斯特菌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会清除掉部分注射的疫苗,从而降低免疫效果【解析】为证实该重组疫苗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效应,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向小鼠注射重组疫苗,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小鼠平均肿瘤大小。实验应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小问1详解】①据分析可知,实验应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故将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随机分为3组,编号甲、乙、丙组(遵循等量性原则)。②科研人员将HPV16的E7蛋白基因与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制成重组李斯特菌疫苗。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向小鼠注射重组疫苗,甲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疫苗作为实验组,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减毒的李斯特菌作为对照。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③一周后,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TC-1肿瘤细胞,每隔1周对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44 分析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腔调(热点考法)(含答案)
- 社交媒体内容创作的趋势与挑战
- DB65-T 4874-2024 公路除冰雪作业技术规范
- 大学教师年终总结
- 语文-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与法规解析
- 租用潜水船及潜水人员合同范本
- 玻璃雨棚施工合同范本
- 手机靓号抵押合同范本
- 光伏发电屋顶租赁协议书范本
-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1.2 了解旅行社核心业务部门
- vc约起来史上最全180个知名投资人联系方式
- 中国酒文化英文介绍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四字词总结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参考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认知
- GM/T 0115-2021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
- YY 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JJF 1458-201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