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C.生物入侵对鸟类生存的威胁比哺乳动物更大D.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2.黄鼬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 B.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C.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3.观看惊险电影时,电影中画面和声音信息会使人们心跳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之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紧张刺激可作用于听觉和视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的感觉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不消耗ATP,传递会消耗ATPC.心跳加速只是神经调节的结果D.久久不能平静说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4.对于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减产B.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成年人排尿量会相应增加,逐渐消瘦,体重减少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均减少D.激素间协同和拮抗对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如生长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5.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①和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DNA分子复制时⑨的断开需要解旋酶D.DNA分子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与②的种类有关6.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F和f分别控制野猪的黑毛和白毛。现有一野猪种群,假设其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让该野猪种群随机交配,若没有突变和其他因素干扰,则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A.1:1 B.3:2 C.9:1 D.1:16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1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2为从蛙体内剥出离来的某反射弧的一部分,甲为神经中枢,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B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电荷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2)在F处(F表示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对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发生变化。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4)欲探究图2中左侧神经为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方法步骤是:①微电流计的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3的神经纤维外(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②用电刺激实验位点4,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次,则左侧神经元为传出神经。8.(10分)椴树是我省常见的树种,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山谷、山坡均可生长,生产生活中常用扦插进行椴树苗木的繁殖。生根粉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椴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实验:①取当年生椴树枝条若干,每个插条上部保留2片1/2叶,插条基部切口斜切,均分为7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min。②在恒温的扦插培养池中,插条以适宜株行距插入消毒过的珍珠岩基质,添加足量的水后,根据实验时气温、光照等条件调节喷水量.待插条生根后,逐渐减少喷水量,适度增加光照。③从扦插后的第15天开始观察,分别记录不定根发生的时间,并依照相应数据计算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结果如下表:生根粉浓度/(mg·kg-1)不定根发生/d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条空白对照组2834.53.51002550.54.02002453.04.35002362.84.510002446.64.520002537.14.430003126.43.1(注:①生根率=生根插条数/插条总数×10%;②平均生根数指生根插条上不定根的平均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____________的清水,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步骤①中,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3)由表中数据可知3000mg·kg-1生根粉具有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生根数的效应,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____________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图2为未经生根粉处理的椴树枝条横放-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ab两侧的生长状况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5)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进-步测定了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后在不定根发生期插条内生长素(I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3。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____________,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9.(10分)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人体体温调节学说是: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一个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为37.5℃,因此正常人的体温________(填“稳定不变”或“处于动态平衡”),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2)ab段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调定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过程中,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增多,使细胞代谢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结果导致产热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散热,此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3)bc段人体持续高热,此阶段患者的产热总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总量。10.(10分)研究人员对小鼠的酒精成瘾机制进行了研究。(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时期处理成瘾前期第1~3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期第6~19天无限量供应水和15%酒精成瘾后期第20~22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据图可知,丙组小鼠的行为特点是_____,说明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_____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利用光遗传技术进行检验,实验组相关处理是第一组_____、第二组_____(填选项前字母)。A.以甲、乙组小鼠为实验材料B.另取接受过铃声训练的小鼠为实验材料C.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氯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钠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E.进行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F.在第4~5天和23~26天进行光激发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上述研究的应用前景_____。11.(15分)图甲表示G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物质。图乙是人的体液的不同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代谢旺盛,需频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以满足其代谢需求。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肝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①氧气、②葡萄糖、③尿素、④肝糖原,c可代表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人体饥饿时,图甲中与α端相比,β端的血糖浓度更______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影响其分泌激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神经递质②葡萄糖③胰高血糖素(3)图乙中,D是___________,血红蛋白存在于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由图示可知,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威胁的原因所占的比例,可得出各原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影响的大小。图中可以看出丧失栖息地对鸟类的威胁最大,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对哺乳动物的威胁大。【详解】A、据分析可知,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A正确;B、据分析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B正确;C、根据图分析可知,生物入侵对哺乳动物生存的威胁比鸟类更大,C错误;D、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D正确。故选C。2、C【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B、黄鼬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B正确;C、这种气味信息不仅对黄鼬有利,而且对鼠类的进化也有利,C错误;D、臭气作为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C。3、D【解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兴奋感觉的产生部位(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时,会发生离子的进出,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两个过程都会消耗ATP,B错误;C、心跳加速既有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又有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D、久久不能平静说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神经调节作用时间一般较短,D正确。故选D。4、B【解析】生长素的功能应用;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小麦收获的是种子,因此小麦传粉受影响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避免小麦减产,A错误;B、缺少胰岛素,血糖含量高,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加;由于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B正确;C、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C错误;D、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D【解析】分析题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⑤为腺嘌呤,⑥为鸟嘌呤,⑦为胞嘧啶,⑧为胸腺嘧啶,⑨为氢键。【详解】A、胞嘧啶C和鸟嘌呤G配对,④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正确;B、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C、DNA分子复制时⑨氢键的断开需要解旋酶,C正确;D、DNA分子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D错误。故选D。6、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黑毛纯合子野猪的比例为36%,黑毛杂合子野猪的比例也是36%,则白毛野猪ff的比例为1-36%-36%=28%,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野猪中FF=36%,Ff=36%,ff=28%,ff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野猪中FF:Ff=1:1,即两种基因型各占1/2,所以它们产生的雌雄配子中F占3/4,f占1/4,因此子一代黑毛纯合子FF的比例=3/4×3/4=9/16,白色个体ff的比例为1/4×1/4=1/16,即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9:1。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③.内负外正(2)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钠②.相反(4)2【解析】据图分析:根据图1中B上的神经节或F处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F为突触结构。图2中甲为神经中枢,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E为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而该反射弧只支配肌肉;B未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F是突触结构,在F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3详解】寒冷剌激时,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反。【小问4详解】用电刺激实验位点4,若电流先后经过3、2两电极时,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说明右侧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元,左侧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反射弧、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生根粉(2).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3).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4).减少(5).500mg•kg-1(6).能(7).拮抗(8).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解析】曲线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IAA先升高后降低,而ABA则下降后,基本稳定;表格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生根率先升高后降低,并且能体现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详解】(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生根粉的清水,因变量是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故步骤①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3)由表中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搬树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与对照相比,3000mg·kg-1的生根粉具有减少生根数的效应,而促进插条生根较适宜的生根粉浓度为500mg•kg-1左右,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500mg•kg-1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椴树枝条横放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生长素向下横向运输,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根比较敏感,b侧浓度高,抑制生长,a侧促进生长,故根向地生长体现了两重性。(5)据曲线分析可知,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拮抗,其原因可能是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表格,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题目难度适中。9、(1)①.处于动态平衡②.下丘脑(2)①.升高②.肾上腺素③.增强④.大于⑤.神经-体液调节(3)基本等于【解析】1、体温恒定的维持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小问1详解】正常人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2详解】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体温升高,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该过程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又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故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bc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则产热总量和散热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即基本等于。【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运用,识记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10、①.条件反射②.反射弧③.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④.突触⑤.BCEF⑥.BDEF⑦.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具体描述无论在有无苦味物质时的酒精摄入情况亦可,结果要与前面分组对应)⑧.研究人脑是否有类似机制,预测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瘾;开发能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这种反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图中显示丙组小鼠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说明丙组小鼠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丙组小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