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热点微专题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西气东输四线是我国“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起于新疆乌恰,止于宁夏中卫,全长约3340千米,是连接中国和中亚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2022年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吐鲁番—中卫段开工建设。2023年8月30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甘宁段已经成功穿越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点1资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四线工程2023年12月16日,国家管网发布消息,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至中卫段全线主体线路焊接完工,为2024年底投产奠定了基础。届时可有效缓解西气东输系统冬季高峰月紧张负荷状态,为保障经济社会用能需求和人民群众温暖度冬保驾护航。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立方米,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提升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的管输能力,增强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输送的抗风险能力。[试题演练](2023年宁夏石嘴山月考)西气东输四线工程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千米,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计划2024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工程联合运行。据此完成第1~2题。1.建设西气东输四线工程主要是为了 (

)A.增强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B.满足东部地区用气需求C.加大中吉两国的能源贸易量

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西气东输四线与二线、三线工程联合运行将 (

)A.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B.降低天然气运输成本C.提高天然气的质量

D.提高供气的稳定性【答案】1.B

2.D[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四线的气源主要来自于中亚,加强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有限,A项错误;东部地区用气量大,所以增加西气东输线路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东部地区的用气需求,B项正确;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增加了中吉两国的能源贸易量,但不是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我国能源结构目前还是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为辅,能源结构较为稳定,D项错误。第2题,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可以加大东部地区天然气的输入量,增加来源途径,有利于提高供气的稳定性,D项正确;西气东输线路建设可能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A项错误;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通运营,运输距离不变,运输成本变化不大,B项错误;气源一致,天然气质量差别不大,C项错误。3.(2023年福建厦门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案】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2)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区域发展带来哪些预期效果?【答案】对我国东部(能源输入地)地区: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我国西部(能源输出地)地区: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3)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与资源调入区的环境影响,还要考虑对资源调配沿线区域的环境影响。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答案】有利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知识链接]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微专题1能源开发与人类活动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密集区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密集区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距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2.新能源的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状况。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2)不利影响。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试题演练](2022年天津静海区期中)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兴,拥有以煤为基础、较为完善的化学、机械、电力等工业体系。当前,焦作市煤炭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转型成为该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第1~2题。1.焦作市曾经煤炭资源丰富,从属性上看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C.多用性 D.整体性2.焦作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整治污染,推动新兴工业的布局③加速扩大传统工业的规模④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1.A

2.D[解析]第1题,煤炭在焦作市很丰富,在其他一些地方不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性,A项正确;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资源,但题干信息未说明当地资源目前枯竭,因此不能体现非可再生性,B项错误;题干未说明煤炭资源的多种用途,C项错误;自然资源整体性是指各类自然资源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一个复杂的资源系统,题干信息不能体现自然资源的整体性,D项错误。第2题,焦作市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是转型措施,①错误;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要寻找新的替代品,发展新的产业,如新兴工业,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④正确;减小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要治理污染,②正确、③错误。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右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指出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答案】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①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②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答案】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有关部门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答案】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用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背景材料]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有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不仅如此,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热点2我国水资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了全国水资源量的81%,而该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5%,由此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多、水量不足的局面。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试题演练]读某年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完成第1~2题。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口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第2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2023年浙江杭州期末)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水足迹反映了一个地区真实全面的用水情况,其包括实体水资源和虚拟水净输入两部分。图甲为北京市1988—2019年用水结构年际变化,图乙为北京市1988—2019年各用水类型水足迹年际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甲乙3.1988—2019年,北京市

(

)①农产品输入增加②工业总产值下降③生活用水以实体水为主④生态用水以虚拟水为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 (

)A.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降低高耗水工业比重C.减少生态治理用水

D.鼓励人口向外省迁移【答案】3.C

4.B[解析]第3题,1988—2019年,北京市农业用水显著下降,但农业水足迹波动变化,未呈现出明显下降,说明存在农业虚拟水净输入增加,反映出农产品输入增加,①正确;工业用水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工业水足迹呈波动变化,未明显下降,说明北京市可能将耗水工业向外搬迁,后续将工业产品运输回北京,进行进一步加工生产,工业总产值并不会下降,②错误;虚拟水主要存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之中,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与生活水足迹、生态水足迹变化趋势、数值相似,说明主要以实体水为主,③正确,④错误,C项正确。第4题,农业不是北京市主要产业,且灌溉农业耗水量大,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项错误;降低高耗水工业比重,将高耗水工业外迁,有助于减少工业耗水,B项正确;生态治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减少生态治理用水,C项错误;人口向外省迁移会造成劳动力短缺等,虽然可以减少生活用水量,但不利于城市发展,D项错误。[思维建模]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微专题2资源问题(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①“开源”的具体举措。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b.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和渠道。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试题演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约800千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右图示意关中平原地区。(1)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答案】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流;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下降。(2)为保证该地区的水资源安全,请针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答案】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金刚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结晶的产物,多生成于火山通道内的金伯利岩。辽宁瓦房店市素有“东方钻石城”的美称。20世纪70年代前后,寻矿工作主要在地表范围开展,进展缓慢。2011年,进一步探测表明该矿床金刚石蕴藏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但考虑到开采金刚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部分矿床实际已停产近10年,个别矿坑开发为地质旅游资源,当地经济发展依旧保持良好态势。据此完成第2~3题。2.20世纪70年代,寻矿工作主要在地表范围开展的原因包括

(

)①勘探技术不成熟②埋藏条件较独特③勘探知识不系统④岩石破碎难度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图表示四类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瓦房店发展历程的是

(

)ABCD【答案】2.A

3.D[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受勘探技术的制约,我国早期寻矿工作主要在地表范围开展且进展缓慢,①正确;独特的埋藏条件使得我们在较落后的勘探技术条件下只能发现表层矿藏,②正确;勘探知识对勘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勘探知识不系统也是制约寻矿工作推进的原因,③正确,故选A项。岩石破碎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