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_第1页
编制说明《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_第2页
编制说明《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_第3页
编制说明《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_第4页
编制说明《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编号(CSTM-SQ-2022-00508)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起并牵头制定,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归口管理。1.2项目的必要性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中国确定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碳减排技术成为必由之路,在众多碳减排技术中,CO2转化利用是现阶段能大幅度减少CO2排放的主要绿色技术之一。CO2转化利用可以通过热催化、光电还原、生物转化、矿化和封存等方法实现,将CO2转化为能源产品和化学品是CO2转化利用的重要方面。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CO2化学利用项目包括合成尿素、水杨酸、有机碳酸酯、无机碳酸盐等、合成高纯一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烟丝膨化、化肥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但在CO2转化利用技术的评价及技术验证方面,目前还未有权威统一的评价及验证方法,为了发展碳利用技术加快技术的应用,制定碳利用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和验证方法、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需科学、系统、专业的综合验证评价平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转化和推广。我国相关国家标准包括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以及发电、钢铁、民航、化工、水泥等10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等首批共11项温室气体管理国家标准,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提出了统一要求。但在化工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及验证等方面的标准尚未制定。对于以过程工业为代表的化工行业领域,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技术评价规范标准,仍以产品纯度及质量控制为主,而在低碳发展方面相关的原料转化率、产品收率、单耗及能耗水平、成本优势等技术参数仍以技术开发商、企业自测为主,亟需相关低碳技术的检测检验标准及评价规范。因此,针对传统化工产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缺点,建立相关低碳化工领域技术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对低碳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至关重要。1.3主要工作过程2021年12月01日,《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内部正式立项,成立内部起草小组。2022年1月-3月,起草小组进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检索、调研工作,搜集与整理国内外最近新发展动态,总结目前评价相关方法。2022年4月15日,完成《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草案,并正式提交至CSTM。2022年4月20日,在CSTM协同系统内正式发起立项论证。2022年5月-6月,在编制工作组内开展多轮内部讨论会,在起草小组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及资料的基础上,对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评价方法进行整理,初步拟定标准初稿。1.4协作单位及任务分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负责标准的起草和修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和修改。2、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的确定2.1编制原则本文件编写规则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在本文件的编写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与已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相协调,在充分调研和认真验证的基础上完成本文件。2.2主要内容2.2.1范围2.2.2原则根据技术的绿色低碳指标特点,选取行业关注度高的典型低碳技术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作为评价对象,根据不同指标类别确定评价指标及对应的基准值和权重。指标选择与评价中,遵循通则和行业导则原则,遵循聚焦技术特性原则,遵循评价合理可操作原则。对于评价基准值的选取原则,应根据技术和行业特点,以评价筛选绿色低碳技术为目的,经过一定规模的测试,并在广泛征询行业专家、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等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合理方法分级、分层次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体现低碳技术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2.2.3评价流程1。图1低碳技术评价流程2.2.4评价方法采用符合性评价与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式。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技术评价应:a)至少满足基本要求;b)开展评价指标要求加权综合评分,确定绿色低碳技术评价等级。在本文及附录中给出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具体方式包括: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应满足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包括二氧化碳利用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万元产值碳排放量、投资回收期、技术成熟度以及技术综合评价要求等。具有明确的核算边界,申请单位在提出评价需求前应提供具体核算单元的边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明确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能源管理计量仪表等,一般按照功能划分包括原料储运过程、生产过程、公用工程单元、三废处理单元等。评价方式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核查两种方式,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文件审核是指审查各项评价指标证明文件,所有证明都应为盖章的纸质文件,提交的证明文件应充分说明指标内容,指标内容有数值计算要求的,应提交相应计算说明。现场核查是指专家对已实施项目进行实地核查,根据技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确认。专家委员会根据材料和相关数据,计算或审核相关指标,各指标的评价方式见表1(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低碳评价指标)。基于最终评分计算方法,得出专家组最终评价得分,并形成评价结论(表2低碳技术评价等级)。评价指标是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利用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经济性指标包括万元产值碳排放量、投资回收期;社会性指标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知识产权情况、技术创新情况、技术获奖情况。4、与国际标准、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绿色低碳技术的检测检验标准及评价规范,此标准的制定主要围绕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绿色低碳技术,从系统性、规划性、引导性出发,提出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技术的低碳指标要求,可有效评价现有碳酸酯生产技术的低碳水平,积极引导现有碳酸酯产业改进现有制备技术,为推动国内碳酸酯产能扩增,支撑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技术成果也可在现有工业化装置上进行改造推广,不但具有显著经济效益,还可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开辟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我国碳酸酯生产技术普遍简单依靠其原料消耗CO2的负碳属性,生产过程转化效率低、能耗高、排放大,导致生产技术全生命周期下的负碳能力弱。因此,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技术低碳属性检验检测,通过实施绿色低碳等级评价,鼓励并引导绿色先进低碳碳酸酯技术的研发及突破,推动先进技术的实施应用,对推进我国碳酸酯产业高质量、高水平、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与国内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该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7、专利情况说明本标准未涉及专利。8、标准实施贯彻的建议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实施。《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CSTM团体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