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XXXX—2022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类腐殖质制备与提取、类

腐殖质检测方法与指标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资源化为目标的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的主要指标检测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283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甲基糠醛

GB/T35106矿物源游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2708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安全规范反应釜的规定

NY/T3498农业生物质原料成分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SN/T3128有机化学品中氧元素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DB32/T3595石墨烯材料碳、氢、氮、硫、氧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DB37/T4149水质UV254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Straw

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和其它农作物在

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3.2

水热腐殖化Hydrothermalhumification

在革新传统水热碳化技术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环境中腐殖质的形成过程,调控反应体系至酸碱自中

和,实现秸秆主要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裂解-重组,在24小时内快速合成类腐殖

质。

3.3

类腐殖质Humus-likesubstances

类腐殖质也称为人工腐殖质,主要分为人工腐殖酸和人工富里酸等,与黑土提取腐殖质结构和功能

高度相似,富含羧基、酚基、酮基、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以及芳烃结构,可应用于环境修复与土壤改良。

4类腐殖质制备与检测前处理

4.1类腐殖质的制备

1

DB23/XXXXX—2022

反应釜装置中秸秆水热腐殖化制备类腐殖质的过程应符合GB/T150.1和GB/T32708的相关规定。

4.2类腐殖质检测前处理

取250mL液体类腐殖质,逐滴滴加8mL1mol/L盐酸至pH值约为3,后经0.45μm水系滤膜过滤、

去离子水反复清洗5次、-80℃冷冻干燥48h和0.1m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操作条件可参考GB/T

35106中“提取”和“沉淀”规定执行测定。

5类腐殖质检测方法与指标要求

芳香化结构和小分子组分(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作为代表性指标检测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

腐殖质,以应用于水土环境健康调控。类腐殖质检测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检测技术方法应按照表2

执行,如未达到指标要求应优化秸秆腐殖化工艺流程。

表1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指标要求

序号检测项目指标要求

1254nm波长紫外光下的吸光度(UV254),A≥1.14

2碳(C),%≥60

3氢(H),%≤5.8

4氧(O),%≤29

5氢/碳摩尔比(H/C)≤1.1

6氧/碳摩尔比(O/C)≤0.3

7葡萄糖含量(Glu),mg/L≤1304.4

85-羟甲基糠醛含量(5-HMF),mg/L≤2.9

表2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方法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标准编号

254nm波长紫外光下的

1水质UV254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DB37/T4149

吸光度(UV254)

2碳(C)农业生物质原料成分测定元素分析仪法NY/T3498

3氢(H)石墨烯材料碳、氢、氮、硫、氧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DB32/T3595

4氧(O)有机化学品中氧元素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SN/T31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

5葡萄糖含量(Glu)GB/T5009.8

5-羟甲基糠醛含量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甲基糠醛GB/T28351

(5-HMF)

2

DB23/TXXXX—2022

6注意事项

6.1类腐殖质密封避光4℃保存,且浓度控制在50±5mg/L,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6.2秸秆腐殖化产生的类腐殖质应坚持附加值集约化应用的原则。

6.3使用者应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CS71.040.99

Z22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XXXXX—XXXX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

检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XXXX—2022

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类腐殖质制备与提取、类

腐殖质检测方法与指标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资源化为目标的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的主要指标检测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283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甲基糠醛

GB/T35106矿物源游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2708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安全规范反应釜的规定

NY/T3498农业生物质原料成分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SN/T3128有机化学品中氧元素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DB32/T3595石墨烯材料碳、氢、氮、硫、氧含量的测定元素分析仪法

DB37/T4149水质UV254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Straw

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和其它农作物在

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3.2

水热腐殖化Hydrothermalhumification

在革新传统水热碳化技术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环境中腐殖质的形成过程,调控反应体系至酸碱自中

和,实现秸秆主要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裂解-重组,在24小时内快速合成类腐殖

质。

3.3

类腐殖质Humus-likesubstances

类腐殖质也称为人工腐殖质,主要分为人工腐殖酸和人工富里酸等,与黑土提取腐殖质结构和功能

高度相似,富含羧基、酚基、酮基、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以及芳烃结构,可应用于环境修复与土壤改良。

4类腐殖质制备与检测前处理

4.1类腐殖质的制备

1

DB23/XXXXX—2022

反应釜装置中秸秆水热腐殖化制备类腐殖质的过程应符合GB/T150.1和GB/T32708的相关规定。

4.2类腐殖质检测前处理

取250mL液体类腐殖质,逐滴滴加8mL1mol/L盐酸至pH值约为3,后经0.45μm水系滤膜过滤、

去离子水反复清洗5次、-80℃冷冻干燥48h和0.1m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操作条件可参考GB/T

35106中“提取”和“沉淀”规定执行测定。

5类腐殖质检测方法与指标要求

芳香化结构和小分子组分(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作为代表性指标检测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

腐殖质,以应用于水土环境健康调控。类腐殖质检测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检测技术方法应按照表2

执行,如未达到指标要求应优化秸秆腐殖化工艺流程。

表1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指标要求

序号检测项目指标要求

1254nm波长紫外光下的吸光度(UV254),A≥1.14

2碳(C),%≥60

3氢(H),%≤5.8

4氧(O),%≤29

5氢/碳摩尔比(H/C)≤1.1

6氧/碳摩尔比(O/C)≤0.3

7葡萄糖含量(Glu),mg/L≤1304.4

85-羟甲基糠醛含量(5-HMF),mg/L≤2.9

表2秸秆水热腐殖化处置中类腐殖质检测技术方法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标准编号

254nm波长紫外光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