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汇编_第1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汇编_第2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汇编_第3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汇编_第4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名著阅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4.(19-20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根据要求,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②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③子谓《韶》【1】:“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2】“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注释:【1】《韶》: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2】《武》: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答案】答案要点: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具体而言属于概括所给文字的内容主旨或观点态度。首先要细审题“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这里已经明确了中心论点“孔子对于乐的认识、看法或主张”。然后结合选文信息加以理解即可。选段有三,每一段作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就是三种认识。会翻译就会概括,所以这道题关键点在于文言文翻译。文段①两个“而”都翻译成假设连词“如果”,如……何,固定结构,对……怎么办。大体意思是强调仁爱对于人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第①段层意为:音乐离不开仁义之心,此为答案点(1);文段②谈的是关于完美的问题,要聪明、淡泊(自制)、勇敢、多才艺,再加上礼乐的作用,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了。句中“文”,是修饰的意思。可见突出了礼乐对于完美人格的作用,此为答案点(2);文段③要结合注释来理解“《韶》乐歌颂有文德的音乐”,《武》歌颂的是武力征伐的功绩,结合文段,通过对比得出关系,可以推测出“尽善”指的是文德,“未尽善”指的是武力或战争等,正反对比中突出观点,音乐美重在表现仁德的思想内容,此为答案点(3)既要声音美,还要品德、人格美,这样的音乐才是尽善尽美。【点睛】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参考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能推行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能推行乐呢?”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95.(20-21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②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回答孔子对于“言”有哪些认识,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第一问:言要真诚实在;言是品行的外化;应慎言。第二问:示例:智者,都是慎言之人。慎言之人,有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底线。他们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坚守自我,不会随波逐流。言语也具有杀伤力,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上,“祸从口出”的例子举不胜举。聪明而又有修养的慎言之人正是因为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从不做长舌妇,传播各种无聊、无益的言语。慎言,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学会说话,好好说话,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材料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关于第一个问题,根据“巧言令色,鲜矣仁”,即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所以言语要真实,切勿花言巧语;根据“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即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言语,便不能了解别人,可知言语是人内在品行的外化,了解一个人可从言语开始,根据“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即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可知要慎重发表言论,言出必行。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要注意多角度,可以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我们如何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时代新人,以及正确的言行对于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点睛】有很多时候,学生的名著阅读半路搁浅是有客观因素的,课余时间少、拾不起来放不下、缺少阅读的氛围就是重要的原因。对此,教师可采用课堂集中阅读法来解决此问题。每学期初始,在课本不能及时到位或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阅读一本名著,教师也同读,以便时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并随时为学生解疑,作好阅读指导工作。同时师生同读,有助于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沉浸于名著阅读之中。阅读前教师可根据篇幅的长短确定阅读的时间,规定好每节课学生要完成的阅读量,使学生养成每天读完固定页数的习惯;阅读中,指导学生养成随时积累、随时评点、随时质疑的习惯;阅读后,对所读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评点,通过师生交流让阅读进一步深入。参考译文:①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②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有办法宣身处世,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言语,便不能了解别人。”③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96.(20-21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有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亦石亦玉”。“说他只是石头吧,他又有玉的灵性之美;说他纯是美玉吧,他有时又像石头一样顽劣粗蠢”。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读读你对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的理解。【答案】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见龄官在地上划“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关怀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把袭人踹倒在地。此时便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呵护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儿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因此嘲笑他。【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要求对名著中相关情节有所了解。题干要求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理解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玉性”与“石性”,即是贾宝玉性格中可贵美好与顽劣粗蠢的两面性。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是互为映照补充的,它们不是对立关系。“玉、石”二重性就是“既‘石’又‘玉’”或“既‘玉’又‘石’”的辩证统一性。也就是说,贾宝玉其人是既可以用“玉文化”来分析的形象,也是可以用“石文化”来分析的形象,两者并行不悖。具体来说,“玉性”就是以“玉文化”来隐喻贾宝玉形象的性格特征,即“玉德”品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性格特征。“玉”外表“温润”,但本质“坚硬”,正如黛玉第二十二回说的“至坚者是‘玉’”一样,是辩证统一的。“玉”用来隐喻贾宝玉形象应是“温润”与“坚硬”的统一,但表现形式主要是“温润”,如对女儿的体贴呵护、对爱情的追求等。例如,他见龄官在地上划“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也有耍公子哥儿脾气的时候,也有在世俗的淫威面前消极退缩的时候,这些可视为他性格中的瑕疵和缺点,这只是其整个性格系统中的极少的部分,而不是“玉性”或“石性”本身。贾宝玉身上的“玉性”还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他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儿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因此嘲笑他。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宝玉的“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品质。不过,不管是“玉性”也好,还是“石性”也罢,它们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似就被隐喻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但这些不足和缺点仅仅只是贾宝玉性格中极少的、次要的因素,不能把它们视为贾宝玉性格中的所谓的或“玉性”或“石性”本身。97.(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材料二约,犹贫困也。夫君子处贫愈久,德行无变。若不仁之人久处约,则必斯滥为道,故不可久处也。乐,富贵也。君子富贵愈久,愈好礼不倦。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辩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则能安仁也,何以验之?假令行仁获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谓识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见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则己行之;若于我有损,则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皇侃《论语义疏》)材料三约,穷困也。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人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2)请借助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孔子为什么认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答案】(1)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穷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富贵之中。(2)不仁之人,失其本心:长期处于穷困之中,就会胡作非为;长期处于富贵之中,就会骄横放纵。(意思对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不仁者”,没有仁德的人;“约”,穷困;乐,指富贵。(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作答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二中的“若不仁之人久处约,则必斯滥为道……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材料三中的“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人乐必淫”进行总结概括。也就是不仁者长期处于穷困之中或是富贵之中都会“失其本心”,长期处于穷困之中,就会胡作非为;长期处于富贵之中,就会骄横放纵。98.(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答案】曹雪芹善长从人物的小细节中挖掘人物性格,在《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回里,通过对尤二姐听到凤姐不请自来的“一惊;只得;整衣”几个小细节的描写,不着痕迹刻画了尤二姐懦弱无主见的性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原文为: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叩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道:“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鲍二家的听了这句,顶梁骨走了真魂,忙飞跑进内,报与尤二姐。尤二姐虽也一惊,但已来了,只得以礼相见,于是忙整衣迎了出来。因为事先已有贾琏、兴儿数落凤姐是个醋缸醋瓮之言,因此,瞒着凤姐被贾琏藏在小花枝巷公馆里的尤二姐,听说凤姐来了自然害怕,且尤二姐又不是贾府明媒正娶过来的,见了正夫人自然心虚害怕;另一方面也说明尤二姐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对凤姐毫无一点防备之心。试想,如果是探春,听到凤姐不请自来,必定是镇定自若,严阵以待,早已做好等待着凤姐来兴师问罪的心理准备了。通过对尤二姐“一惊”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头脑简单,对他人毫无防备的心理状态。当时尤二姐正沉浸在与贾琏蜜月期的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里,头脑简单的她,哪里会想到还要防范凤姐这个巨大威胁?因此面对凤姐的突然袭击,尤二姐始料未及毫无思想准备,这便怎生是好?凤姐是贾琏的正室,出于礼节,尤二姐这个没有过明路的小三不能对凤姐避而不见,或者把凤姐赶走的,是以,尤二姐“只得以礼相见”。通过尤二姐“只得”二字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见到不想见的凤姐时的无奈心理状态。可怜的尤二姐当时正沉湎在与贾琏山盟海誓的美梦中,什么也不会去想,还不知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凤姐,尤二姐见凤姐不是想着怎么来对付凤姐,她的反应仅仅是“整衣”,尤二姐想的仅仅是要穿得体体面面的去见凤姐,满心要给正夫人凤姐一个好印象。曹雪芹通过描写尤二姐“整衣”的这个小细节,刻画了尤二姐单纯善良的心思与性格。造词大师曹雪芹十年呕心沥血的巨作《红楼梦》,往往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字描述的小细节,就暗示了深厚的内涵,不着痕迹道出了人性灵魂深处的心理状态。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99.(22-23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2]”。(《论语·泰伯》)注释:[1]绞:尖刻刺人。[2]偷:淡薄,这里针对人与人的感情而言。孔子为什么把“礼”与“恭”“慎”等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结合画线句中的任意两句,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①礼可以节制恭慎勇直,完善人的道德修养。②“恭而无礼则劳”句,讲礼可以在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的同时免于劳倦。“慎而无礼则葸”句,讲礼可以在谨慎时,免于畏缩拘谨。“勇而无礼则乱”句,讲礼可以在敢做敢为时,免于盲动闯祸。“直而无礼则绞”句,讲心直口快的人,知礼可以免于说话尖刻刺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由材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可知,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闹出乱子;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因而孔子主张礼是可以节制恭慎勇直,这样才能完善人的道德修养。由句子“恭而无礼则劳”可知,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礼可以在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的同时免于劳倦。由句子“慎而无礼则葸”可知,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礼可以在谨慎时,免于畏缩拘谨。由句子“勇而无礼则乱”可知,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闹出乱子,礼可以在敢做敢为时,免于盲动闯祸。由句子“直而无礼则绞”可知,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心直口快的人,知礼可以免于说话尖刻刺人。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闹出乱子;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君子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100.(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②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④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⑤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1)分别解释①②③⑤句中加点词“齐”“其”“习”“徙”的含义。(2)综合以上5则材料,概括孔子及其弟子对“省”有哪些认识。【答案】(1)齐:看齐

其:自己的

习:温习,练习

徙:迁移,转变(2)①“省”的内容,包括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②“省”的目的和意义,进德修业,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③“省”的态度习惯等,需要每日进行,长期坚持。④“省”的方法途径等,发现别人或自己有错时都要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