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_第1页
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_第2页
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_第3页
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_第4页
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第三部分考前解题秘籍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题型一题型一因果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02答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03典例剖析1.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答案】B【破题步骤】确题型由题干关键词“是因为”可判断出这是因果型选择题。审题干一审限定词:“1902年”“英国……记者”。二审中心词:“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三审求答词:“是因为”。明题意明确题意,材料表明1902年以后,英国人在中国的地位达到了最高,清政府与洋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辨选项A项反映的是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B项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D项反映的是19世纪末,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选答案①排除法。A、C、D三项都不能反映清朝与洋人之间关系的密切,排除。②因果分析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这些措施保障了洋人在中国的地位,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B项符合题意。③替换法。可以将求答词改为“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原因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即可明确答案。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吉林长春·统考二模)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西域都护设立 C.孝文帝改革 D.唐蕃和亲【答案】C【详解】根据“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可知,自晋宋以来,洛阳并非荒蛮之地,而是一派繁盛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融洽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项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排除A项;西域都护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B项;唐蕃和亲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下侧图文材料中,导致军队成倍增加及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的原因(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A.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器的广泛使用C.民族交融 D.百家争鸣的形成【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文字信息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时铁器广泛用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进而推动社会政治变革,B项正确;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排除A项;材料体现军事方面,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军事方面,与思想方面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广东汕头·统考模拟预测)(汉武帝后)这些郡总是穿插在诸侯国之间,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将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土地完全隔开,有时连单个诸侯国的土地都不能连成片,并且直属于中央的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削弱诸侯国对抗中央的力量 B.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C.利用诸侯国牵制郡县的权力 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连单个诸侯国的土地都不能连成片,并且直属于中央的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使它们无法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诸侯国与郡县之间的情况,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是为了限制诸侯国的势力,不是牵制郡县的权力,排除C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江西吉安·校考一模)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历史背景是(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靖康之乱”【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因为西晋初年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C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末年的一次战乱,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排除B项;“靖康之乱”是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二模)美国制成原子弹后仅4年,苏联也进行了核试验。两国随后都制成威力更大的氢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拥有世界核弹总量的98%,它们都可以将对手毁灭十几次。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两国争夺世界市场 D.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守势【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美国制成原子弹后仅4年,苏联也进行了核试验。两国随后都制成威力更大的氢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拥有世界核弹总量的98%,它们都可以将对手毁灭十几次”,可以看出美苏激烈对抗态势造成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双方互相敌对,扩军备战,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因此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冷战对峙局面形成,A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核技术的发展,但是核竞争与冷战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两国争夺世界霸主,而不仅仅是市场,还涉及各个方面的冷战,排除C项;苏联在争霸中势均力敌,呈现跷跷板式,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在澎湖海战打败台湾郑氏水军,获得大胜。此事的直接结果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B.台湾归入清版图 C.清朝设置台湾府D.台湾正式建立省【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83年,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在澎湖海战打败台湾郑氏水军,获得大胜,接着,收复台湾,台湾归入清版图,B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台湾正式建立省均是在清朝收复台湾之后设置行政机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2023·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关于1955年某次会议,在场记者评价说:“在会上,时常感到有一只手想把会议拖向另一个方向,而结果是,另外一只更强有力的手把他轻轻推开了。”这是因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带一路”倡议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1955年”“在会上,时常感到有一只手想把会议拖向另一个方向,而结果是,另外一只更强有力的手把他轻轻推开了”“周恩来”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项正确;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排除B项;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里提出的,排除C项;“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逐步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战略布局,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东周时期,各国各自发展、互相交流,各种书体大放异彩。秦统一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建成,各种书体也互相融合,最终被小篆统一。材料表明,影响书体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的水平 B.国家政体的变化C.民间教育的发展 D.书写工具的革新【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东周时期,各国各自发展”“各种书体大放异彩”“秦统一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建成”“最终被小篆统一”的描述,说明由于国家政体发生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使文字的书体也趋于统一,因此材料表明,影响书体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国家政体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家政体的变化对文字书写的影响,而非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字书体,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民间教育的问题,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书写工具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题型二题型二组合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也可构成否定形式,依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特别是多项选择题被取消以后,这类选择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02答题技巧①肯定筛选法(选基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②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03典例剖析1.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破题步骤】【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①符合题意;联系相关史实可知,881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故②符合题意;1860年,沙俄同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这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故③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显然,《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选A更符合题意。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秋·云南昆明·九年级统考期末)如表是你们班历史兴趣小组举办历史谜语小竞赛中的一个组合式谜题。你的谜底是(

)谜题谜面一:攻占巴士底狱谜面二:建立了共和国谜面三:处死路易十六谜面四:雅各宾派专政谜底: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 D.英国宪章运动【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攻占巴士底狱、建立了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历程,所以谜底是法国大革命,A项正确;关键词与美国独立战争无关,排除B项;关键词与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C项;关键词与英国宪章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辽宁阜新·统考一模)科学与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C.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人间喜剧》D.贝多芬—“交响乐之王”——《英雄交响曲》【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天演论》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组合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故“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组合正确,排除A项;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故“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人间喜剧》”组合正确,排除C项;贝多芬是德国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的感染力,被称为“交响乐之王”,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故“贝多芬—“交响乐之王”——《英雄交响曲》”组合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云南临沧·统考二模)如果以“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人物可以组合在一起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殖民统治,玻利瓦尔推翻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斗争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没有反对殖民统治,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4.(2022·湖南湘潭·校考模拟预测)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组合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所以②③⑥组合正确,C项符合题意;曹操、诸葛亮、孙策并未称帝建国,①④⑤组合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2023·安徽马鞍山·校考二模)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设军事工厂的概况,对此表格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厂名厂址开办年份陕西机器制造局西安1894年奉天机器局沈阳1896年湖北军火所武汉1896年河南机器局开封1897年新疆机器局乌鲁木齐1897年A.19世纪晚期洋务运动获得新发展 B.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C.清政府开始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 D.国人清醒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答案】B【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18941897年清政府在陕西、辽宁、湖北、河南以及新疆等地都开设了军事工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甲午战争增强了国内安全意识有关,此后军事工业布局由沿海地逐渐向内地转移,B项正确;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排除C项;表格体现不出国人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山东滨州·统考一模)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不断走上探索救图发展之路。下列相关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③“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④“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出自于1896年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出自于1842年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出自于1903年革命派人士邹容发表的《革命军》一书;“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出自于1861年曾国藩的《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所以四者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①③,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顺序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2023·贵州黔东南·校考模拟预测)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因此土地改革得到农民的拥护,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土地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的,①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的ABC项。故选D项。8.(2023·陕西安康·校考一模)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不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A、C项;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不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题型三题型三漫画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漫画型试题是近年来中考历史新添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具有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的特点,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漫画型试题是一种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好题型。02答题技巧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先审题干,再辨题肢,干肢相连,依干求肢(1)审清漫画或图片中的事物。漫画或图片中的事物是表达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载体(2)审读漫画或图片中的文字。其中的文字包括标题、画中字及注,这些文字是漫画或图片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或图片的关键(3)分析思考,得出答案。把漫画或图片中的事物及文字联系起来,再结合题干说明和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所学相关知识,把握其主旨,选出正确答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答历史漫画型试题呢?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看二审三作答”的步骤,解答漫画型试题。“一看”是指看漫画,提取有效信息。看漫画是为了弄懂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提取有效信息。首先要从漫画的题目入手,理解漫画的意思,再根据题目详细理解漫画想表达的内容。漫画中的“人、物”,人的神态形象和事物特征是漫画的主题,直接传递了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能力等信息。“二审”是指审问题,明确解答方向。审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词,理解清楚问题到底是问什么。结合漫画后面提出的问题,首先审查漫画中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弄清漫画中故事情节,把握漫画表达的中心和意图;其次漫画中的文字和标题,对于准确理解漫画起着提示、引导和说明的作用,通过对文字和标题的审查,可以准确地理解漫画的内涵。.“三作答”是指回归教材,落实组织答案。题目审完以后,根据提取出的有效信息,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的是课本中哪些知识点。我们在组织答案时,不能仅仅把相关的知识点简单罗列,而应根据题目的意思加以变通,使答案符合题意。同学们可以将找出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概括、整合形成合理的答案。03典例剖析1、历史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在幽默中深思。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喻指A.社会福利制度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答案】B【破题步骤】根据题干“美国最新式战车”可知,漫画是在说明美国的一种斗争方式;根据题干“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可知,漫画说明这一斗争方式采用经济上提供财政贷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该漫画喻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故选B项;题干漫画与社会福利制度无关,排除A项;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排除C项;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D项。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广东·统考一模)下图是1938年发表在《抗战漫画》上的漫画,中间是日本军人,周围是手持不同武器的国民党军人、八路军战士和普通民兵。该漫画旨在(

)A.歌颂全民族抗战 B.赞扬抗日游击战C.揭露日军的残暴 D.庆祝抗战的胜利【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发表在《抗战漫画》上的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手持不同武器的国民党军人、八路军战士和普通民兵共同对抗日本军人,歌颂了全民族抗战,A项正确;赞扬抗日游击战与国民党军人不符,排除B项;漫画歌颂了全民族抗战,没有揭露日军的残暴的内容,排除C项;抗战胜利于1945年,与漫画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西吉安·校考一模)观察下图的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与欧洲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 B.欧洲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正式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商讨应对经济大危机【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三位欧洲国家代表的言论,体现了西欧各国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希望彼此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排除A项;二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材料说的是二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关系,不是说应对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广东惠州·校考一模)如图所示是1942年发表于《抗战漫画》上的作品《长期战争下的日本》。该漫画寓意为(

)A.日本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 B.日本加大了对国民党的进攻C.中国必将取得抗战的胜利 D.日本民众反对侵略中国战争【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1942年,《长期战争下的日本》”以及漫画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长期战争下日本国力难以支撑,国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因此漫画寓意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能最大限度地消耗日本的国力,中国必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C项正确;材料的寓意并不是为了反映日本军事力量的壮大,而是“中国必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日本加大了对国民党的进攻,排除B项;漫画的寓意并非表达日本民众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而是“中国必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民国初年的报刊上常常发表一些反映重大历史时政题材的漫画。下列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箭靶处写着“陆”“曹”“章”三个字,右下角写着“众失之的”)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陆、曹、章”成为“众矢之的”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为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提倡“民主、科学”,排除B项;国民革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广东汕头·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A.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B.向西方学习C.实现富国强兵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B【详解】据材料“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追赶西方,俄国著名的彼得大帝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西方化改革,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B项正确;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而不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A项;据图片只能看到彼得大帝学习西方(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与封建贵族的较量(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其主旨不是“富国强兵”,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并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下列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你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你”A.和平与发展 B.斗争与团结C.扩张与遏制 D.分裂与统一【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你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扩张与遏制,C项正确;和平与发展,与当时史实不符,因为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排除A项;团结与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分裂与统一,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下面是1812年英国报纸刊登的题为《拿破仑从俄国带到巴黎的鼻子》的漫画。漫画描绘了拿破仑带着冻伤的鼻子就医的情景,英国刊登该漫画的目的是(

)A.批评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支持拿破仑打击俄国封建势力C.嘲笑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D.欢呼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瓦解,C项正确;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1799年,排除A项;材料是在嘲笑拿破仑,排除B项;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是在1814年,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天津·模拟预测)“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下图漫画反映了(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C.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D.联合国地位受到挑战【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波折。B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经济全球化,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题干主要说明经济全球化,没有涉及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排除C项;题干主要说明经济全球化,没有涉及联合国地位受到挑战,排除D项。故选B项。题型四题型四比较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02答题技巧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03典例剖析1、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答案】A【方法演绎】确题型由题干关键词“相同目标”可判断出此题是比较型选择题。审题干一审限定词:“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二审中心词:“一场革命运动”。三审求答词:“相同目标”。明题意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大西洋两岸掀起的政治革命运动,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辨选项A项反映的是通过革命运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项反映的是通过革命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C项反映的是通过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D项反映的是通过革命废除君主专制。选答案①排除法。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只有美国独立战争,排除B项;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只有英国,排除C项;废除君主专制的只有英国和法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A。②替换法。把“相同目标”替换成“共同目的”即可明确这场政治革命潮流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二模)法律文献反映着国家发展的时代诉求。从下面两部法律文献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相同点是(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1861年《关于解除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都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劳动力 B.都调动人民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C.都推动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统一 D.都改变社会性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解放了封建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美国南北战争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解放了黑人奴隶,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从两部法律文献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相同点是都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劳动力,A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还需要交纳获得份地的赎金,搜刮老百姓的钱财,没有起到调动人民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排除B项;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统一,排除C项;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并最终使北方获胜,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苏扬州·校考一模)下面两幅图片是原始居民居住场所复原图,下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A.都出现在我国黄河流域 B.作用都是避免干燥闷热C.都表明当时阶级分化明显 D.都体现因地制宜的智慧【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差异是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不用造成的,南北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房屋,体现了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D项正确;出现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出现在长江流域,排除A项;半地穴式房屋的作用是防寒保暖防风沙,干栏式建筑的作用是通风防潮,排除B项;房屋类型的差异体现不出阶级分化,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阶级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湖北十堰·模拟预测)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表“比较”的国家是相同点:①都极富学习力、作风严谨,不断地向强者学习②都曾走上军国主义道路③都通过战争转嫁国内危机,最终失败④都在二战后迎头赶上不同点:①对战争的反省不同②与邻国的关系不同A.英国美国 B.意大利奥地利 C.德国日本 D.法国俄罗斯【答案】C【详解】根据“都曾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失败”、“都在二战后迎头赶上”等信息这两个国家应该是德国和日本,C项正确;英国、美国、奥地利、法国等国都没有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二模)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详解】题干中的文献史料描述了少女荡秋千的场景,三幅实物史料分别反映了女子打马球、举行狩猎活动和女子弈棋的场景,共同体现了唐朝丰富的体育活动以及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题干中的文献史料没有涉及瓷器。实物史料是两个陶俑,一幅画作,没有瓷器,排除C项;题干中文献史料、实物史料都没有涉及科技成就、商品经济、中外交流的信息,排除AD项。故选B项。5.(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一团乱麻”,战乱不断。俄国农奴起义不断:美国面临国家南北分裂的威胁:中国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印度则用战争回答英国的殖民侵略,导致这“一团乱麻的共同历史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受此影响,俄国和美国资本主义都有所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和奴隶制的阻碍,引发农奴起义和美国内战;英国对外扩张,中国国门被打开,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发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且上述事件也不完全是殖民扩张造成的,排除A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安徽·模拟预测)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下列观点与老子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老子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老子主张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辩证的观点,A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排除C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这是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湖南湘潭·校考模拟预测)比较人类迄今为止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不同点是(

)A.爆发原因 B.参战规模 C.战争性质 D.历史教训【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最根本的不同点是性质的不同,一战为帝国主义世界霸权与殖民地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而二战后来演化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C项正确;两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排除A项;两次战争的参战规模都很大,排除B项;两次战争都带来的历史教训都是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秋·河北沧州·八年级校考期末)中国近代史又叫中国的屈辱史,中国遭到了外国列强入侵,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近代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侵犯,其中《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A.割地B.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得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这是《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D项符合题意;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是《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相同点,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题型五题型五否定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主要特点:(1)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语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没有”“不可能”“不正确”“错误的”“无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2)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查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02答题技巧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中考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命中率。解题通法: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03典例剖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答案】D【方法演绎】确题型由题干关键词“不包括”可判断出此题是逆向型选择题。审题干一审限定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二审中心词:“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三审求答词:“出现的原因不包括”。明题意识读表格,可以明确20世纪70年代是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辨选项A项反映的是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B项反映的是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项反映的是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选答案①排除法。A、B、C三项都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推动了我国这一时期外交事业的发展,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②直选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而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因此D项符合题意。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广西崇左·统考二模)河姆渡遗址出土10余件狗的头骨,其形态特征完全可以和狼的头骨区分开。经研究,这些狗不是人们外面打回来的猎物。由此可推测河姆渡人已经(

)A.学会动物驯化 B.掌握水稻种植技术C.建造干栏式建筑 D.制作彩色陶器【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出土10余件狗的头骨,其形态特征完全可以和狼的头骨区分开。经研究,这些狗不是人们外面打回来的猎物”,可知题干中的这些狗是经过驯化的,由此可推测河姆渡人已经学会动物驯化,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建造干栏式建筑,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BC项;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由此可知,彩色陶器主要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且题干中也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会制作彩色陶器,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山东东营·统考二模)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做“中华英雄谱”的手抄报展览。按照英雄人物的事迹类型划分,下列组合中,英雄事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岳飞、文天祥 B.林则徐、李大钊C.邓世昌、杨靖宇 D.黄继光、邱少云【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属于民族英雄,李大钊是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志士,他们不属于同一类型,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三项的人物都是民族英雄,属于同一类型,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下列不属于如图日本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内部原因的是(

)A.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C.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D.美国的大力扶持【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不属于日本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内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力扶植,不是内部原因,属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外部原因,符合题意,选择D项;而选项ABC项属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部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4.(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D.三大改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表明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不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彻底完成,C符合题意,选择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排除A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黑龙江·统考二模)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C.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代表 D.古埃及人使用的是象形文字【答案】B【详解】据所学可知,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印度,并非古代两河流域,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其大小象征王权的兴衰,A项表述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C项表述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D项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黑龙江鸡西·校考一模)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辽已经被金所灭,不可能出现辽、金、南宋并存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西夏和辽在北宋的北面,这三个政权并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夏、金和北宋也有并存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夏、金和南宋也有并存的局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江苏无锡·校考模拟预测)202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策划推出了中国首部国际联合制作的红色之路探险体验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该纪录片以真人秀的形式,带领观众亲身感受中国革命勇士的伟大精神力量。其中,为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两位嘉宾重走长征路,让观众得以沉浸式感知红军长征的奋斗历程,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台湾 B.金沙江 C.泸定桥 D.湘江【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从1934年至1936年10月,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没有经过台湾,A项符合题意;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东泸定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红军长征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表格对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进行了分类比较,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标志性发明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生产组织形式垄断和垄断组织现代工厂制A.标志性发明和领先的国家 B.进入时代和交通工具C.理论基础和生产组织形式 D.开始时间和交通工具【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创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垄断和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C项的生产组织形式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C项;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题型六题型六概念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概念型选择题考查对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一般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等。02答题技巧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2)此类题型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或因果倒置,所以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3)还要注意对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在量度上进行界定;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在属性上进行界定。只有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后,才能灵活自如地应对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4)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限制性条件较多,所以审题时要一一分析,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否则解题思路就会偏离题干要求,同时对一些隐性的限制词要特别注意,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03典例剖析1、表2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据表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破题步骤】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因此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排除。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成就最多;并且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有着重大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从成果可以看出,技术成就的领域更加广泛。因此,答案为A。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江西吉安·校考一模)阅读下列表格,分析“?”处的内容是(

)事件名称时间参与部队作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秋收起义【答案】B【详解】根据表格相关信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井冈山会师,B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A项;红军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排除C项;秋收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的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面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大禹建夏→成汤建商→①→平王东迁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武王伐纣,B项正确;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排除A项;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发生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春·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详解】由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是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将地主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春·黑龙江鸡西·八年级鸡西市第四中学校考期中)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经济建设的完成【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经济持续建设中,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福建三明·统考二模)“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据此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踏上民族复兴的征程,根据题意,A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答案】B【详解】唐朝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贡献,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中国佛法,将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等传给日本,促进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这说明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B项正确;题干强调交往的双向性,并没有涉及高度繁荣等内容,排除A项;对外交流世界领先,需要有对比性才可以得出,显然题干不满足这条件,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对外交往的双向性,并未提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下表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从中反映出的特点是(

)《齐民要术》简介卷数主要内容一、二、三谷物、油料作物、蔬菜种植等四、五、六果树栽培、畜牧、养鱼等七、八、九食品酿造、加工、贮藏等北魏以外的物产A.技术落后 B.内容丰富 C.品种有限 D.分工明确【答案】B【详解】由题干中的卷数以及主要内容包括“谷物、油料作物、蔬菜种植等、果树栽培、畜牧、养鱼等”可知其特点是内容丰富,B项正确;题干说明《齐民要术》涉及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但并不能说明技术落后,排除A项;从题干中“主要内容”可知,其品种是相当丰富,排除C项;题干强调《齐民要术》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未说明分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下边是“江苏省对外开放大事记”,从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1984年把南通、连云港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划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90年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C.由沿海向沿江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沿【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1984年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划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90年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现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而表格内容反映的江苏省的对外开放特点则是由沿海向沿江逐步扩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C项正确;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分布在广东省和福建省,没有江苏省,排除A项;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其他省份对外开放的情况,没有比较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题型六题型六程度型选择题01题型分析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程度型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02答题技巧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有:①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②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03典例剖析1、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波及俄国,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落后的手工劳动;铁路、轮船已开始通车通航。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受到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段话主要反映了当时俄国改革A.必然性 B.彻底性 C.偶发性 D.危害性【答案】A【解题方法】: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制。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对外贸易增加了一倍,但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材料这段话主要反映了当时俄国改革的必然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考前押题考前押题1.(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主要表明党中央(

)A.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B.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C.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答案】C【详解】根据“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可知,材料内容都是围绕人民的福利,反映党中央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项正确;材料反映以人民为中心,不能说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排除A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生态相关,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开放是对外的政策,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江苏·统考一模)太仓半泾河南端与古娄江交汇,地处海船出入的必经之路,在元代是刘家港的重要港汊。元代太仓诗人马麟《半泾潮生》诗中“鱼船商舶喜通津,挝鼓椎牛祀海神”一句,描写了当时大量海船停泊于半泾河,在出海前举行击鼓、杀牛等祭祀海神仪式的热闹场景。材料主要说明(

)A.渔民出海重视祭祀仪式 B.元朝民族交往交流频繁C.元代太仓对外贸易繁荣 D.元朝废止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详解】材料“太仓半泾河南端与古娄江交汇处,地处海船出入的必经之路”“描写了当时大量海船停泊于半泾河”“热闹场景”的描述反映了元代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太仓地区的繁荣景象,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元代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太仓地区的繁荣景象,并非强调渔民重视祭祀,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元代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太仓地区的繁荣景象,材料并未涉及民族交往交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元代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太仓地区的繁荣景象,材料并未涉及元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

)A.煤矿开采 B.部门合作 C.政府推动 D.社会需求【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发明适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是社会需求的产物,D项正确;煤矿开采、部门合作、政府推动都是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广泛应用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4.(2023·广东·统考一模)据湘赣根据地1932年9月统计,中共党员中贫农、中农占74.43%,针对这种状况,党组织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举办政治讨论会等培训。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A.提高农民学历水平 B.加速国共合作到来C.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D.加强党内政治建设【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据湘赣根据地1932年9月统计,中共党员中贫农、中农占74.43%,针对这种状况,党组织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举办政治讨论会等培训”可知,党组织根据湘赣根据地的党员实际情况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举办政治讨论会等培训,以加强党内政治建设,D项正确;党组织印发的读物、举办政治讨论会等培训不能提高农民学历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党组织加强党内政治建设,与“加速国共合作到来”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党组织的措施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吉林长春·校联考一模)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宗教纷争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所以说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不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D项正确,排除ABC。故选D项。6.(2023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中)《南宋社会生活史》中写道:“(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加 B.市民阶层壮大C.纸币流通广泛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可知,宋代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和发展,D项正确;人口数量、市民阶层壮大在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AB项;“纸币流通广泛”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山西晋中·统考一模)火车站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城市发展变革的最好见证。厦门火车站过去是相对比较简陋的棚屋,办理的列车5对,年发送旅客45万人。现在该站辖厦门火车站和厦门北站,共开行列车118对累计年发送旅客2600余万人。厦门火车站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衣食住行的历史变迁 B.特殊经济政策以及管理体制的推动C.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新思想、新事物冲击社会生活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