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AS-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TGXAS-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TGXAS-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TGXAS-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TGXAS-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DINCNKISM.UserStyle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文件《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十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1]28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起草了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编号:2021-1114)由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起草。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菠萝蜜在我国有千年种植历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云南东南部、四川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栽培。菠萝蜜近10年来,随着南方果树种植结构调整,菠萝蜜作为木本粮食作物、优稀热带亚热带水果凭借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的优势,我国菠萝蜜种植面积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广西菠萝蜜商业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在广西适宜种植地区:玉林、北海、防城港、崇左、钦州等地都有大量农户种植菠萝蜜。规模化种植主要种植马来西亚及泰国菠萝蜜等干苞品种,一般2-3年即可开花结果,结果盛期亩产量可达3000kg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菠萝蜜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实现奔小康梦想的优势发展产业之一。随着菠萝蜜发展规模化程度提高,品种良种化进程加快,果实病虫害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表现为病虫害种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成灾的种类,如菠萝蜜黄翅绢野螟、花果软腐病、锈病等,病虫害成为制约菠萝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黄翅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是菠萝蜜、榴莲蜜、面包果等热带特色果树的重要钻蛀类害虫。主要为害菠萝蜜嫩枝、花苞及果实,侵害幼果时一开始嚼食果皮,逐渐深入至种子,取食的孔道外围有粪便堆聚封住孔口,常常引起果蝇的幼虫进入取食果肉,使果实受害部位变褐色腐烂,影响果品质量;严重时导致果实脱落,造成减产。黄翅绢野螟在不同栽培地区有不同程度发生,在始发期不易发现,爆发成灾后难以有效防控,在海南菠萝蜜主产区,黄翅绢野螟严重影响菠萝蜜的产量和品质,损失率约30%-40%,严重时达到50%以上;在广西菠萝蜜产地,黄翅绢野螟对菠萝蜜果实的为害率达到40%以上,黄翅绢野螟对规模化栽培菠萝蜜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成为制约菠萝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黄翅绢野螟对菠萝蜜产量及质量影响巨大,放任不防治将大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为解决目前广西菠萝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通过研究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的为害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关键防控措施,制定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菠萝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三、编写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菠萝蜜黄翅绢野螟防治技术相关文献资料。标准主要有:1.《DB46/T320-2015菠萝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2.《NY/T3008-2016木菠萝栽培技术规程》;3.《NY/T3199-2018热带作物主要病虫防治技术规程木菠萝》。论文有:1.《菠萝蜜黄翅绢野螟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黄翅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田间种群动态》、《木菠萝黄翅绢野螟的防治》、《黄翅绢野螟蛹和成虫雌雄形态的快速鉴定》(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控措施。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技术,初步确定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基本构架。(四)调研、形成征求意见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自2018年开始对广西崇左、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市的菠萝蜜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重点调查菠萝蜜的主要虫害—黄翅绢野螟的为害情况。了解各地黄翅绢野螟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在南亚所种植基地分别从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防控试验,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改进防治方法,摸索、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种植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2021年9月~10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并结合菠萝蜜生产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草案)。2021年11月~12月期间,标准起草工作组再次深入菠萝蜜种植基地、企业针对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学习。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各地方关于菠萝蜜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技术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建议,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中有关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内容及要求的规定,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菠萝蜜生产当前现状,调研菠萝蜜病虫害防治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符合当前菠萝蜜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在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菠萝蜜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文件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的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菠萝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团体标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主要章节内容包括:确定黄翅绢野螟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控措施。一、调查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田间种群动态。在广西适宜菠萝蜜种植区玉林、北海、防城、钦州、崇左等区市种植基地的走访调查菠萝蜜黄翅绢野螟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根据为害情况的严重程度划分3个等级(轻微危害、中等危害、严重危害),了解黄翅绢野螟发生时间,确定始发期、爆发期、结束期等;2020年1月-12月,通过对位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菠萝蜜基地调查黄翅绢野螟的周年田间种群动态,该园为缓坡地,树龄为2-4年,调查地块面积约10亩,全年不施农药,每次随机调查20株树,采用5点取样法统计株虫量(幼虫),折算为百株虫量,约15天调查一次。下图为调查情况表:图12020年龙州黄翅绢野螟田间种群动态根据上图可看出:黄翅绢野螟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从4月下旬开始黄翅绢野螟种群开始增加,5月下旬达到一个小高峰,6月底7月初稍有下降,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达到次高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9月上中旬为黄翅绢野螟的种群高峰期,9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下降,10月中旬略有所回升,10月下旬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12月中旬则降至最低水平,并保持到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二、调查黄翅绢野螟不同时间为害部位,确定重点防控部位。第一批黄翅绢野螟虫卵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翅绢野螟成虫开始产卵,主要为害嫩芽、花序、幼果,被为害嫩梢的可以发现芽头卷曲或萎蔫;6月~8月,主要为害果实,部分为害嫩梢;广西气温高,适宜黄翅绢野螟生长,黄翅绢野螟世代重叠,被发现为害的果实里面往往已经是4龄或5龄幼虫(4龄或5龄幼虫取食量大,可以在果实表面发现虫孔,并伴随虫粪);9月份菠萝蜜基本采收完成,部分在果实中没有羽化的黄翅绢野螟随果实的采收或腐烂死亡,所以种群数量略有下降;8月份底的虫蛹经过羽化、产卵及孵化,在9月底10月初开始为害嫩梢,种群数量开始上升。根据黄翅绢野螟的发生规律,我们要在4月份对全园进行化学防治,重点在嫩梢、花序、幼果;6-8月重点在果实;9月中下旬重点在嫩梢,在每个批次幼虫刚孵化没有钻蛀为害前进行化学防治。三、开展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的综合防治。综合防控措施根据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研究及田间试验总结得出。1.通过农业防治降低虫口密度。一是通过开展黄翅绢野螟幼虫寄主植物及取食选择性试验,掌握黄翅绢野螟的取食喜好。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开展寄主多样性调查,在菠萝蜜、面包果、桑树、蛋黄果、柚子、橄榄、芒果、黄皮、柠檬、木奶果、苹婆、澳洲坚果、枇杷等12种作物上进行调查。在作物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各调查3次,管理水平一致,每次随机调查5株,每株分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统计幼虫数量。表1黄翅绢野螟幼虫在12种作物上的为害调查表作物种类虫口数(头/株)营养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菠萝蜜36.427.812.3面包果18.216.313.6桑树23.511.77.2蛋黄果、柚子、橄榄、芒果、黄皮、柠檬、木奶果、苹婆、澳洲坚果、枇杷000通过上表了解黄翅绢野螟在作物上取食喜好,黄翅绢野螟喜欢桑科植物,不喜欢在蛋黄果、柚子、橄榄、芒果、黄皮、柠檬、木奶果、苹婆、澳洲坚果、枇杷等其他科属植物上取食。取食偏好性为菠萝蜜﹥面包果﹥桑树﹥其他果树,因此在菠萝蜜园周边或在园区内种植该类作物,会成为黄翅绢野螟的食物来源,对防治黄翅绢野螟不利。二是做好田间管理,减少虫口。种植菠萝蜜时要避免植株密度过大,平地建议按6m×6m或6m×7m种植为宜,坡地建议按5m×6m种植为宜。剪除阴蔽枝、弱枝、徒长枝及过密枝,及时疏除病花果,提高树体通透性,减少成虫及虫蛹藏身处所,有利于减少虫口。及时清园,对剪除的枝条、病花果、落花、落果等,要及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无害化处理,减少幼虫及虫蛹数量,破坏虫蛹过冬环境,阻断黄翅绢野螟继代发育。2.开展多种物理措施防治试验。一是开展套袋试验。为降低农资成本,减少喷施农药,又保证菠萝蜜果实商品性,开展菠萝蜜套袋试验。采用无纺布袋、网袋、编制袋、珍珠棉袋等四种材料进行,在全园喷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待药液干后进行套袋。由表2可以看出:套袋后网袋受黄翅绢野螟为害的果实最多,主要是由于黄翅绢野螟成虫可以透过网眼把虫卵产在贴近网袋的果皮上,易造成虫害;其他材料受虫害的影响相差不大。套袋材料遮光性越强,对果皮影响越大,白色编织袋遮光性比较好、密闭性强,果皮颜色越浅,变成黄色;网袋没有遮光作用,果皮颜色和不套袋颜色一样。同时,遮光性越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白色编织袋比其他类型材料遮光性好,其套袋的菠萝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2,含量最低。通过对比发现:套袋都可以降低黄翅绢野螟的危害,可以减少药剂的喷施,能有效防止黄翅绢野螟对果实的钻蛀,降低为害率。用网袋对菠萝蜜进行套袋,通风透气,便于观察菠萝蜜成熟情况,可以保证菠萝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编织袋密闭性较强,菠萝蜜成熟时果实颜色会偏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微降低。无纺布袋及珍珠棉袋不易观察果实成熟情况,并且易贴在果实表面。表2不同套袋材料对菠萝蜜果实的影响套袋材料总套袋果实数受虫为害果实数量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套袋207青黄色18.6无纺布套袋201浅黄色17.6网袋202青黄色18.5白色编织袋201黄色17.2珍珠棉袋201青黄色18.1二是灯诱成虫。在5-10月,在果园空旷处每隔150米悬挂太阳能诱虫灯,设置每天20:00~次日6点开灯,进行灯诱,每天对诱捕到的虫体进行清理,能有效的减少黄翅绢野螟成虫数量。表3不同药剂对黄翅绢野螟的防控效果调查药剂及浓度总果数(个)被蛀果数(个)蛀果率(%)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2813.57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2000倍2927.14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3538.57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27311.11对照251144.003.开展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在6月份中旬黄翅绢野螟羽化成虫未产卵时,每种药喷3株菠萝蜜,全株喷施,重点喷果实表面,隔10天喷一次,连喷3次,调查蛀果率,了解药剂防效。通过下表,可以看出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2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对黄翅绢野螟的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控黄翅绢野螟的化学防控药剂。六、保障措施1、编写人员: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共配备11名研究人员,他们都从事果树病虫害防治或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工作,了解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学术思想,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人员搭配和知识结构上相对合理。卢艳春,硕士,高级农艺师。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广西大学,2015年获得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现今从事热带亚热带果树病虫害及栽培技术研究。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实施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经费专项、国家基金项目、广西自然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项目、广西区直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各级科研项目等共二十几项;取得区科技成果登记1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农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果树新品种登记1项,获果树新品种审定1项;获授权专利22个,其中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14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1篇,第一作者发表13篇(核心期刊8篇);制定企业标准2项(排名第一),制定地方标准4项(2项排名第一),制定团体标准1项(排名第一)。担任本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标准制订的全面工作。杨志强,男,学士/本科,高级农艺师。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果树栽培及植物保护研究工作。主持广西公益类基本科研业务资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崇左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资金项目共十余项;取得区科技成果登记16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以第一完成人取得授权国家专利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参与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2项;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第一作者发表8篇。作为本标准制订的主要完成人,负责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的实施和数据收集。谭德锦,硕士,助理研究员。2017年7月硕士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获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学位,现今从事热带亚热带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实施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广西区直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崇左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等共十多项;取得区科技成果登记6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广西农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果树良种认定1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担任本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副组长,负责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蒋婷,硕士,助理研究员。2017年6月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水稻害虫试验工作,现从事热带亚热带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农科院发展基金项目等10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作为本标准制订的主要完成人,负责征求意见及组织实施等工作。2、设施设备:标准起草单位现建设有农业部龙州野外观测试验站、广西科技示范园区等科研平台,植保实验室等科研硬件设施条件完善。这些条件均可为本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3、经费保障:标准起草单位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任务下达后将配套相关研究经费,确保各项指标能顺利完成。综上,从前期研究基础、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经费保障上来看,本标准的制订条件充分,完全可以确保此标准制订有条不紊地进行。七、国内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经查阅,与菠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