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1-重庆市2024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考生留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试卷页数:6页。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需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和田马钱”行于公元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纳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觉,可以证明当时A.于阗全面推行中原币制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沟通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D.汉朝与欧洲建立了干脆联系2.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觉的竹简《田法》记载:“州乡以地次受(授)田于野……三岁而一更赋田,十岁而民毕易田,令皆受地美恶口均之数也。”即三年更换一次份地,每个农夫在十年之内分别轮种上田、中田、下田,称之为“换土易居”,这A.保证了小农经济稳定 B.实现了农夫经济同等C.不利于农业持续发展 D.有助于增加国家税收3.公元630年,唐太宗忧虑“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和《左传》”,在考订中,政府特别留意文字的正确性和阐释的一样性。然而,唐朝并没有把官方认可的说明当做不容置疑的正统,有关官方说明的争辩是被允许甚至受到激励。这一政策A.确保了儒学的官方地位 B.导致官方说明备受质疑C.促使三教合流最终形成 D.为文化旺盛供应了环境4.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行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支配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A.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 B.文献典故说明迎合现实的须要C.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 D.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5.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想最为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峻阻碍科技成果产生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旺盛D.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6.沈渭滨在《困厄中的近代化》中指出:“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斗争终归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作者意在强调当时统治者A.相识到国内军事制度落后B.仍受到传统华夷观的影响C.客观分析西方侵略的结果D.外交观念逐步走向近代化7.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一般士兵之间,等级特别森严,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需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B.固守天朝上国观念C.顺应当时历史发展潮流D.放弃了反封建斗争8.下图是关于1951年中心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A.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 B.维护国家平安的须要C.国民经济复原任务完成 D.致力于完成全国的解放9.在20世纪90年头,通过引进外资、成套设备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业,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亚为5.8%,航空航天制造业为1.4%。这一状况A.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发展 B.说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样激烈C.暴露出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 D.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10.古希腊宗教没有圣书和教义,大量的宗教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行,并通过城邦历法固定下来。在这些宗教仪式中,城邦确定参与者的范围,并为仪式供应资金支持。由此观之,古希腊的宗教活动A.服务于城邦利益 B.促进了文化旺盛C.保障了公民权利 D.维护了城邦和谐11.14.18世纪,天文学家视察到了太阳系运行的某些不规则性。对此,牛顿本人说明道:“总的说宇宙是稳定的,但仍须要上帝时常地进行干预,以保持其完备的平衡。”部分法国科学家则认为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天空醚,干扰了行星运动。这些说明的出现是因为A.神学思想根深蒂固B.力学三定律得到认可C.理性主义深化人心D.人类对宇宙观测有限12.下表是英国在1811年至1911年100年间各部门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单位:%)行业1811年1821年1831年1841年1851年1861年1871年1911年农业35.233.328.122.322.018.815.39.0工业44.445.942.148.553.855.754.664.1其他20.420.829.829.224.225.530.126.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英国农业的产量按年份逐步降低B.英国农业停滞并成为粮食进口国C.英国工业技术存在停滞的可能性D.英国工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13.右图是二战后德国柏林被四国分区占据的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①①②③④A.柏林墙倒塌时①区占据国领导人为赫鲁晓夫B.②区占据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C.③区占据国主导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④区占据国在朝鲜斗争中发动了“特种斗争”14.有学者用全球进口总额占世界GDP的比例来衡量全球化的程度,并绘制了右边这条曲线。据此可知A.全球化进程曾随一战爆发而停止B.二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不行阻挡C.二战结束前全球化达到了最低谷D.全球化在阶段性退潮中持续发展15.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依据“政府间气候变更特地委员会”的碳减排方案,2050年之前全球碳排放量总量为固定值8000亿吨。27个发达国家的11亿人口排放占比为44%,剩余国家的55亿人口排放占比为56%,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2.3倍的人均累计排放权。而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据此可知,丁仲礼院士认为A.发达国家更加勇于担当环境爱护的责任B.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C.碳减排方案应当重视人类共同发展利益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相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平安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肯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平安,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平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供应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平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平安的主见。(4分)(2)依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探讨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假如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找寻哪些类型的史料?(10分)(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平安的相识。(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道光(1821~1850)年间,英国人起先在香港设立邮局。其后,与中国通商各国,亦各在中国设有邮局,以为外侨传递消息之用。1876年,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始建议创办邮政。1878年,始于北京、天津等地先后设送信官局,以赫德主其事。1890年,各通商口岸接着将邮局推广,其方法是以每一海关区域作一邮务区域,各海关税务司兼充邮务司。其后关于邮政之管理,专派一邮务长充任,而仍驻于总税务司公署,归总税务司节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面临着新形势下社会大众迸发出的巨大用邮需求。邮电部相识到,中国邮政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1979年6月,国务院对邮电管理体制进行新的调整——实行邮电部和省(市、区)政府双重领导、以邮电部为主的体制。1981年,邮电部作出“关于加强干线邮政运输工作的确定”,组建了16个跨省干线车队,新辟邮路37条,月增运力13万袋……此外,诸多邮政新业务也应运而生。1980和1984年,分别开办了国际和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86年,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试办邮储业务。——摘编自朱晓东《中国邮政跨越时空六十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其作用。(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依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时间发展阶段典型特征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千年生存大革命农业、畜牧业产生;新石器革命公元前3千年——1600年沟通大革命文字、数学等科学起源;青铜、冶铁技术发展;文明对外传播沟通1600年——今效率大革命机器、科学革命;新能源、新动力;现代信息革命——摘编自时斗等《用科技变更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请对上述任一阶段的划分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一《雅典学园》图一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闻名画作——《雅典学园》。画面表现了学者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图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其中不仅有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等很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贤们在一起自由地探讨。——据《西方美术史》材料二图二《格尔尼卡》(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编写一幕意大利人和古希腊先贤们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的共体主题,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绽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楚,字数不少于120字。)(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为《格尔尼卡》写一篇解说词。(要求:史实精确,语言流畅,不少于100字)(7分)参考答案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路贸易【解析】“它采纳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表明汉朝时期的钱币受文化沟通的影响,这与汉朝开拓的丝绸之路有关,故选B项;“它采纳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表明于阗受到中原币制影响,不是全面推行中原币制,解除A项;“它采纳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表明篆体汉字出现在西域地区,而不是盛行,解除C项;“和田马钱”体现了西域和中原文化之间的沟通,汉朝与欧洲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西域,解除D项。【答案】B2.【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据材料“分别轮种上田、中田、下田”可知,农夫在十年内要分别轮钟差异大的田,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故选C项;“轮种上田、中田、下田”频繁更换,而农夫须要时间了解各种类型的田,样耗费时间效果不佳,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解除A项;材料只涉及轮种三种类型的田,经济同等应包含更多内容,有夸大之嫌,解除B项;频繁更换田种不利生产,且未增加田亩数量,很难实现税收增加,解除D项。【答案】C3.【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解析】材料第一句话侧重考订的一样性、规范性,后一句侧重考订过程中的包涵性,这种开放的看法利于文化的旺盛多样,故选D项;巩固儒学地位与材料“唐朝并没有把官方认可的说明当做不容置疑的正统”不符,解除A项;材料中“然而”“激励”等词侧重考查该政策的主动意义,且“备受质疑”一词有夸大之嫌,解除B项;宋朝宋明理学的出现标记着三教合流最终形成,解除C项。【答案】D4.【考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说明【解析】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反对变法还是支持变法,在阐述各自理由时都有引用古籍或历史典故来宣扬合理性,体现其托古来迎合现实须要,故选B项;“左右”一词太肯定化,且未涉及皇帝看法,解除A项;材料只侧重辩论本身,未涉及政务决断过程,解除C项;非材料重点,无从体现水平凹凸,解除D项。【答案】B5.【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科学技术【解析】依据材料,在3世纪之前,中西方古代科技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数量上西方多于中国;在3世纪之后,中西方主要科技成果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科技成就数量远超西方;在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成果数量下降,而西方国家快速上升,超过中国,故选D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3世纪到15世纪左右远超西方,但3世纪之前西方成果数量超过中国,解除A项;秦皇朝建立是在公元前3世纪,而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解除B项;宋元时期是11—13世纪,这一时期科技成果数量下降,解除C项。【答案】D6.【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依据材料,沈渭滨在《困厄中的近代化》中指出,当时统治者因为败于“蕞尔岛夷”为之一惊,但这场斗争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只是器物层次上的冲突,没有对西方文明有一个全面的相识,仍旧存在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B项;材料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只是相识到了西方军事武器的先进,而非国内军事制度的落后,解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使统治阶级相识到西方船坚炮利,但由于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并未形成对西方文明的全面了解,并未客观分析西方侵略的结果,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文明的相识,而非外交观念的变更,解除D项。【答案】B7.【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解析】依据材料,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制,从天王到一般士兵之间,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需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严惩,太平天国内部的等级性反映了其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故选A项;天朝上国的观念指的是华夏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而材料反映太平天国内部的森严等级,解除B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潮流是自由、同等、民主,反对等级制度,所以其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除C项;材料反映太平天国内部具有森严的等级,并不意味太平天国运动放弃了反封建斗争,解除D项。【答案】A8.【考点】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初期财政支出【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从1950年6月到1950年12月,军费开支显著增加,这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有关,这是维护国家平安的须要,故选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与材料所说的时间不符,解除A项;国民经济复原任务完成是到1952年,解除C项;从1950年6月到1950年12月,军费开支显著增加,这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有关,这是维护国家平安的须要,不是为了完成全国的解放,完成全国的解放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除D项。【答案】B9.【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0世纪90年头高新技术发展【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亚为5.8%,航空航天制造业为1.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低,说明我们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专利受制于西方,自主创新不足,故选C项;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管理体制,无法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率低的问题,解除A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低,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缺乏竞争力,材料无法体现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样激烈,解除B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低,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缺乏竞争力,无法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解除D项。【答案】C10.【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度【解析】“古希腊宗教没有圣书和教义,大量的宗教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行,并通过城邦历法固定下来。在这些宗教仪式中,城邦确定参与者的范围,并为仪式供应资金支持”,这一做法是为了强化公民的城邦认同感,为城邦利益服务,故选A项;大量的宗教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没有体现促进文化旺盛,解除B项;保障了公民权利是指保障公民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力,解除C项;大量的宗教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与维护城邦和谐无关,解除D项。【答案】A11.【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解析】依据材料,18世纪,天文学家视察到了太阳系运行的某些不规则性,牛顿说明为“宇宙总体是稳定的,但仍需上帝时常对其干预”,部分法国科学家则认为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干扰了行星运动,这些说明都把太阳运行的不规则性归于了上帝和未知,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是有限的,故选D项;材料中对太阳系运行的不规则性虽然没有做出科学的说明,但不能说明神学思想根深蒂固,解除A项;天文学家视察到太阳系运行的不规则性无法运用力学三定律说明,解除B项;不管是牛顿还是部分法国科学家都把这些现象归于了未知,无法体现理性主义,解除C项。【答案】D12.【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据表可知1811至1911年间工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其他行业就业比例虽有上升但幅度不大,可见此时英国工业发展,但可能速度慢甚至停滞,故选C项;“逐步”一词不符合表格内容,解除A项;比例下降不代表停滞,且粮食是否进口无法得知,解除B项;工业就业比例总体上升,且百年间其他行业就业比例增长不明显,解除D项。【答案】C13.【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法建交【解析】结合所学1964年中法建交,而中美、中英均为70年后才建交,②正确,故选B项;柏林墙倒塌在1989年,此时苏联领导人未戈尔巴乔夫,①错误,解除A项;主导战后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是美国,而③为英国,解除C项;④为美国,发动“特种斗争”是在20世纪50~60年头,非50年头初的朝鲜斗争,解除D项。【答案】B14.【考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据曲线可知全球化呈发展趋势,偶有退潮,故选D项;全球化并未停止,只是相对缓慢,解除A项;二战结束后也偶有退潮,解除B项;最低谷出现在1946年,是在二战结束后,且这里只展示了一段时间内的全球化状况,解除C项。【答案】D15.【考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据材料可知发达国家排放量都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见院士认为作为发达国家在碳减排方案上应关注人类共同利益,故选C项;发达国家碳排放量高,无法体现其更加勇于担当责任,解除A项;明显发达国家排放更多,解除B项;材料得知总量有差距,解除D项。【答案】C16.【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荀子的粮食平安主见、唐朝仓储制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析】(1)据材料“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可知重视立法保障;从材料“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推出轻徭薄赋,保证生产;从材料“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可概括削减关税,促进粮食流通;从材料“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可推导出藏粮于民;从材料“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可推导出留意粮食储存。(2)第一小问史料价值,首先从史料来源为含嘉仓铭文砖可知其为实物史料,可用于探讨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再从铭文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具体状况,可知它可用来探讨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苏州粗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可用来探讨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仓史、监事、监仓御史”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状况,可用来探讨唐朝的职官制度;“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可用来探讨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最终总结综上所看,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探讨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供应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其次小问史料,所给材料主要是实物史料,因此还需增加文献史料,予以互证。(3)相识类侧重总结阅历,吸取教训,从材料可知古代中国重视粮食平安,也在肯定时期起到了主动作用,这可以为现代中国的粮食平安供应借鉴。【答案】(1)主见:重视立法;轻徭薄赋,保证生产;削减关税,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民;留意粮食储存。(4分)(2)参考答案:史料价值9分,材料内容中4选3即可。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含嘉仓铭文砖属于出土实物史料(1分)是探讨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1分)材料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具体状况(1分)可用来探讨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1分)综上所看,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探讨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供应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1分)苏州粗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1分)可用来探讨唐朝时期东南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1分)仓史、监事、监仓御史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状况(1分)可用来探讨唐朝的职官制度;(1分)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1分)可用来探讨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1分)还可以查找文献史料。(1分)(3)古代粮食仓储制度是保证国家平安、政权巩固和人民安定的国家战略,对救济灾民、安定人心、平抑物价、巩固统治等有重要作用,对后世中外解决粮食平安问题有重要借鉴。(3分)17.【考点】(1)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晚清中国邮政事业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改革【解析】(1)据材料一“道光(1821~1850)年间,英国人起先在香港设立邮局。其后,与中国通商各国,亦各在中国设有邮局,以为外侨传递消息之用”,可以看出晚晴邮政事业是在西方列强侵华的背景下,受西方邮政制度的影响;据材料一“1876年,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始建议创办邮政。1878年,始于北京、天津等地……以赫德主其事。1890年,各通商口岸接着将邮局推广,……各海关税务司兼充邮务司。其后关于邮政之管理,专派一邮务长充任,而仍驻于总税务司公署,归总税务司节制”,说明晚晴邮政事业具有渐进性,而且邮政部门始终归总税务司管辖。(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1979年6月,国务院对邮电管理体制进行新的调整——实行邮电部和省(市、区)政府双重领导、以邮电部为主的体制”,反映改革开放后起先调整管理体制;据材料二“1981年,邮电部作出‘关于加强干线邮政运输工作的确定’……”,反映改革加强了干线邮政运输工作;据材料二“1980和1984年,分别开办了国际和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86年,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试办邮储业务”,反映了在改革中,邮政业务得以拓展。其次小问作用,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可得邮政事业的改革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答案】(1)(6分)特点:在列强侵华背景下产生;受西方邮政制度影响;受制于总税务司;具有渐进性。(每点2分,答出随意三点即可得6分)(2)(6分)内容:调整管理体制;加强干线邮政运输工作;拓展邮政业务。(每点2分,共4分)作用: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随意一点2分)18.【考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说明【解析】材料呈现了有学者依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千年,生存大革命;公元前3千年——1600年,沟通大革命;1600年——今,效率大革命。首先明确对材料观点的看法。你可以赞成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千年,是生存大革命,这一时期农业畜业产生,人类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极大的变更,所以称之为生存大革命。也可以反对公元前3千年——1600年,人类进入沟通大革命。依据史实,14、15世纪新航路开拓,起先打破人类孤立、封闭的状态,各大文明起先走向汇合,在1600年前,由于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人类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沟通。也可以反对1600年——今的效率大革命。效率大革命应当出现早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还可以提出新的观点,留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案】【示例一】看法:我不赞同作者关于沟通大革命的观点。沟通大革命应当发生于新航路开拓以后。(3分)论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前后,世界各文明总体处于相对分散独立发展的阶段。欧亚文明对美洲、大洋洲尚无认知,世界各地间沟通并不亲密。(4分)1500年前后,伴随新航路的开拓,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沟通和联系,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开发,以西欧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起先形成;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起先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物种沟通,玉米、土豆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结构,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4分)总结:综上,世界各地的亲密广泛沟通起先于新航路开拓后,并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因此沟通大革命的观点应当更改为发生于新航路开拓以后。(1分)【示例二】看法:我不赞同作者关于效率大革命的观点。效率大革命应当发生于18世纪60年头的工业革命以后。(3分)论述:1600~1765年间,人类社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工场阶段,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并未出现生产效率质的飞跃,产生效率大革命。(4分)18世纪60年头,英国领先开展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动力取代人力,近代工厂取代传统手工工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9世纪70年头起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开展其次次工业革命,采纳新的能源和动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四五十年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信息时代的到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