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7篇)_第1页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7篇)_第2页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7篇)_第3页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7篇)_第4页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精选7篇)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篇1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4

《雷雨》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

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

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

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

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

门。

■-()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

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

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

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

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

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

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

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

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

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

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

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

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H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

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

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

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

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

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

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

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

(二)教学目标

《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

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

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

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

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

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

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

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

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

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

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

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

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

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

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

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

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

《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

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

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

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

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

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强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

残忍、冷酷和狡猾的阶级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

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

特征。

■2.揣摩台词中的潜台词。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

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届学生,大部分学生经过初中阶段

的学习,具备了最基础的感知语言、情感体验等能力。同时,

经过高中阶段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

步的感性积淀,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

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程

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是

很多,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

他们来说都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的影响大。另外,

《雷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离这些学生太遥远,仅仅通过老师

的讲解很难使他们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纠葛,针对

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

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

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

体验。

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

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

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

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

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⑵情境教学法。

■本文是戏剧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电影片段,变抽

象的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

同时,还可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

会。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从而更

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器具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

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

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

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

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学过程分三步,共七个环节,点击图中右下角树叶或

图章可进入下一环节。)

■说学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引

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H⑴诵读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

呼喊。”全剧洋溢着那个时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隽永,

文辞优美。因此,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分角色朗读等

方式,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

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之-。

⑵讨论探究法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环节。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品味戏剧文本的语

言,去探讨有关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

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

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迁移应用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仅仅

让学生得“鱼”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会“渔”。所以,本课

指导学生在体味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之后,运用这部分知识进行

改编活动,化理论为实践。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

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

付诸实践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

■步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会学、

乐学的基础,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一

的视听震撼)

■《雷雨》就是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

剧坛。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

仍然存着-丝温情的老人。

■他们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

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共同演绎了一段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戏剧

人物,那么戏剧冲突和人物都要通过什么来表现呢?(学生回答)

对,戏剧语言。所以,鉴赏《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掌握戏剧

语言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激发

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

学习目标,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此环节2分钟。

步骤二:文本探究

环节一:探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主要由两个问题组成,问题1:首先

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周朴园发现鲁侍萍

身份之后的一段文字,大家边听边思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

份之后语气和之前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

么关系呢?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当周朴园发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

时,他的语气马上变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声色俱厉,这都符

合他资本家的残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后来说:“好!痛痛块块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用钱来解决这件事,这符合他资本家、

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

位的,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这就是戏剧语言的

特点之------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

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得出了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点:人

物语言的个性化。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比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和

之前语气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教

学中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培养自主探

究的能力。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

营造出-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问题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周朴园的个性化语言,请

大家看一个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电影片段。思考:周的语言有

什么特点?符合他什么样的性格?问题2是对问题1的深入,通

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

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此环节io分钟。

■环节二,探究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设计说明]潜台词并非戏剧所独有的特点,高中生在小说

中也接触过“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识,尤其是在《林黛

玉进贾府》中,所以,授课时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情节引

入,既引发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激起了深入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使学生对潜台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如下:■

■(过渡)我们了解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戏剧语言

还特别讲究潜台词。

■什么是潜台词?小说《林黛玉进贾府》里王熙凤有句经典台

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

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

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

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

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

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让我们有些

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

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

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可是她说出来

没有呢?没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尽在言外。这就是潜台词,也

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

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

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

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就通过侍萍的语言来感受一下潜台词的艺术魅力。

--

■为加深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再通过两个片段进行深化,

可以这样设问: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练习题,有两个小题,请大家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阅读,然后结合剧情进行分析。

■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

读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得出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此环

■环节三,探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的特点。

■[设计说明]《雷雨》在人物的台词中盛开出绝美的花朵,

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强烈

的动作性。因为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

动,而且要展开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曹禺剧作中的人物都

在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识下围绕着某个焦点而进行着激烈的斗

争,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发自人物内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

望的支配,话一出口即可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加强矛盾冲突,

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但学生对于这点的理解可能会

出现困难,所以必须作好铺垫,所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红楼梦•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

底》写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一段,刘姥姥道:“这样螃蟹,

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

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

,这里写她又是摆行论价,又是掰手指头算账,又是念佛,

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情态从语言

中反映了出来,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使我

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什么?因为这些语言中有“动作”,

就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

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雷

雨》之所以能笑傲剧坛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其语言具有极其强

烈的动作性。

■而后,将问题引向深入:

・不信我们来看一段对话,请大家看周鲁从相见到相认这一

部分。在这个过程里哪些语言暗示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大家

两人配合大声朗读,并且划出这些句子。

■鲁侍萍的欲说还休,欲言又止,这说明她对这个曾经伤害

过她的人还是存着感情的,当然更多的是积蓄了三十多年的悲

愤。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三一一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

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

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

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

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

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

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

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在认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基础上进一步

体会语言的特色,培养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解决疑难的能力,增

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此环节8分钟。

I环节四:体悟•演绎

I[设计说明]至此,戏剧语言的三个特点已经明确,为了进

一步巩固深化,我设计了体悟演绎的环节,即通过配音的形式

I下面,请两位同学为周鲁见面的片段配音。待会请大家做

专家点评,说说哪句话读得最好,最能把握戏剧语言的特点。I

I这一环节是迁移运用的开始,通过配音的形式,既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

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迅速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能

力。这一环节5分钟。

I环节五:拓展延伸

I[设计说明]仅仅让学生口头进行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训

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这样设计:

I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实我们今天所探究的三个特点不

仅仅是《雷雨》的语言特点,它也是所有戏剧语言的共性,对

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要会分析,更要会运用。

I现在影视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红楼梦》,而且,

“红楼梦中人”的海选更是声势浩大。演员准备好了,没有好

剧本亦是枉然,现在大家试着当一回编剧,以《林黛玉进贾府》

为脚本,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小组合作,将之改写成剧本,可

行当编入一些想象的情节,但要注意改编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

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冲突,改编后的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特征,

符合原诗中人物的身份,然后,为大家表演-下--

■此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

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

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解戏剧

语言的,攻克难点。教学中,打破文体限制,从兴趣出发,从

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在一篇课文里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

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一发展个性。这样能将所学的

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延展训练天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训练

效果。此环节10分钟。

■步骤三: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写作练习: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必做题):■

■做教师的父亲和做生意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

■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

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

吃。

■要求:写一段与父母的对话,语言要有个性、有潜台词、

字数不限。

2.找出剧本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语言,谈谈你的看法,

形成一篇小论文。(选做题)

3.与同学合作,将《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剧本,利用语

文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

■以(上3个题目,题目1为必做题,2、3题请同学们根据

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项或两项都做。)

■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次、自主作业,完成弹性作业,为自

主发展营造了宽松氛围,学生尽力而为,教师因情而发。第一

项是基本作业,是二、三项的基础,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

保底作业,也是向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第二题意在激励

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

高度的融合。对学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引导他

们自由组合、尝试编写课本剧,民主推荐角色排练,在课外活

动时展示,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

观。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周之处敬请方家指正,谢谢!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篇2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4

《雷雨》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

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

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

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

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

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

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

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

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

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

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

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

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

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

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

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

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

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H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

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

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

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

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

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I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

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I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

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

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

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二)教学目标

I《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

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

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

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

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I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I2.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

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

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

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

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

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

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

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

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

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

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

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

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

《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

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

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

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

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H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

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强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

残忍、冷酷和狡猾的阶级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

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

特征。

■2.揣摩台词中的潜台词。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

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届学生,大部分学生经过初中阶段

的学习,具备了最基础的感知语言、情感体验等能力。同时,

经过高中阶段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

步的感性积淀,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

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程

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是

很多,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

他们来说都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的影响大。另外,

《雷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离这些学生太遥远,仅仅通过老师

的讲解很难使他们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纠葛,针对

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

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

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

H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

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

分析解决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

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

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

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⑵情境教学法。

本文是戏剧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电影片段,变抽

象的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

同时,还可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

会。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从而更

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器具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

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

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

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

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学过程分三步,共七个环节,点击图中右下角树叶或

■说学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引

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⑴诵读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

呼喊。”全剧洋溢着那个时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隽永,

文辞优美。因此,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分角色朗读等

方式,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

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

⑵讨论探究法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环节。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品味戏剧文本的语

言,去探讨有关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

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

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迁移应用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仅仅

让学生得“鱼”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会“渔”。所以,本课

指导学生在体味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之后,运用这部分知识进行

改编活动,化理论为实践。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

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

付诸实践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

.步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会学、

乐学的基础,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一

种强烈的视听震撼)

《雷雨》就是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

剧坛。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

仍然存着一丝温情的老人。

■他们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

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共同演绎了一段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戏剧

人物,那么戏剧冲突和人物都要通过什么来表现呢?(学生回答)

对,戏剧语言。所以,鉴赏《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掌握戏剧

语言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激发

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

学习目标,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此环节2分钟。

■步骤二:文本探究

■环节-:探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主要由两个问题组成,问题1:首先

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周朴园发现鲁侍萍

身份之后的一段文字,大家边听边思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

份之后语气和之前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当周朴园发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

时,他的语气马上变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声色俱厉,这都符

合他资本家的残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后来说:“好!痛痛块块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用钱来解决这件事,这符合他资本家、

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

位的,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这就是戏剧语言的

特点之------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

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得出了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点:人

物语言的个性化。

H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比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和

之前语气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教

学中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培养自主探

究的能力。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

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H问题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周朴园的个性化语言,请

大家看一个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电影片段。思考:周的语言有

什么特点?符合他什么样的性格?问题2是对问题1的深入,通

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

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此环节10分钟。

■环节二,探究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设计说明]潜台词并非戏剧所独有的特点,高中生在小说

中也接触过“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识,尤其是在《林黛

玉进贾府》中,所以,授课时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情节引

入,既引发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激起了深入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使学生对潜台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如下:■

(过渡)我们了解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戏剧语言

还特别讲究潜台词。

什么是潜台词?小说《林黛玉进贾府》里王熙凤有句经典台

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

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

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

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

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

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

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让我们有些

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

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

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可是她说出来

没有呢?没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尽在言外。这就是潜台词,也

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

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

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

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就通过侍萍的语言来感受一下潜台词的艺术魅力。

——

■为加深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再通过两个片段进行深化,

可以这样设问: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练习题,有两个小题,请大家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阅读,然后结合剧情进行分析。

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

读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得出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此环

■环节三,探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的特点。

■[设计说明]《雷雨》在人物的台词中盛开出绝美的花朵,

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强烈

的动作性。因为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

动,而且要展开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曹禺剧作中的人物都

在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识下围绕着某个焦点而进行着激烈的斗

争,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发自人物内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

望的支配,话一出口即可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加强矛盾冲突,

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但学生对于这点的理解可能会

出现困难,所以必须作好铺垫,所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红楼梦・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

底》写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一段,刘姥姥道:“这样螃蟹,

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

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

■这里写她又是摆行论价,又是掰手指头算账,又是念佛,

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情态从语言

中反映了出来,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使我

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什么?因为这些语言中有“动作”,

就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

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雷

雨》之所以能笑傲剧坛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其语言具有极其强

烈的动作性。

■而后,将问题引向深入:

・不信我们来看一段对话,请大家看周鲁从相见到相认这一

部分。在这个过程里哪些语言暗示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大家

两人配合大声朗读,并且划出这些句子。

■鲁侍萍的欲说还休,欲言又止,这说明她对这个曾经伤害

过她的人还是存着感情的,当然更多的是积蓄了三十多年的悲

愤。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三一一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

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

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

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

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

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

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

H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在认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基础上进一步

体会语言的特色,培养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解决疑难的能力,增

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此环节8分钟。

■环节四:体悟•演绎

■[设计说明]至此,戏剧语言的三个特点已经明确,为了进

一步巩固深化,我设计了体悟演绎的环节,即通过配音的形式

下面,请两位同学为周鲁见面的片段配音。待会请大家做

专家点评,说说哪句话读得最好,最能把握戏剧语言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迁移运用的开始,通过配音的形式,既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

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迅速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能

力。这一环节5分钟。

I环节五:拓展延伸

I[设计说明]仅仅让学生口头进行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训

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这样设计:

I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实我们今天所探究的三个特点不

仅仅是《雷雨》的语言特点,它也是所有戏剧语言的共性,对

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要会分析,更要会运用。

I现在影视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红楼梦》,而且,

“红楼梦中人”的海选更是声势浩大。演员准备好了,没有好

剧本亦是枉然,现在大家试着当一回编剧,以《林黛玉进贾府》

为脚本,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小组合作,将之改写成剧本,可

行当编入一些想象的情节,但要注意改编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

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冲突,改编后的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特征,

符合原诗中人物的身份,然后,为大家表演-下--

I此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

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

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解戏剧

语言的,攻克难点。教学中,打破文体限制,从兴趣出发,从

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在一篇课文里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

知识一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一发展个性。这样能将所学的

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延展训练天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训练

效果。此环节10分钟。

■步骤三: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写作练习: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必做题):H

■做教师的父亲和做生意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

■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

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

吃。

■要求:写一段与父母的对话,语言要有个性、有潜台词、

字数不限。

・2.找出剧本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语言,谈谈你的看法,

■3.与同学合作,将《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剧本,利用语

文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

■以(上3个题目,题目1为必做题,2、3题请同学们根据

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项或两项都做。)

■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次、自主作业,完成弹性作业,为自

主发展营造了宽松氛围,学生尽力而为,教师因情而发。第一

项是基本作业,是二、三项的基础,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

保底作业,也是向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第二题意在激励

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

高度的融合。对学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引导他

们自由组合、尝试编写课本剧,民主推荐角色排练,在课外活

动时展示,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

观。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周之处敬请方家指正,谢谢!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篇3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

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

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

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

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

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悟雷雨

・雷雨是夏天的一个自然现象,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体会和

感受可能不是很深,尤其是对于雷雨前天气的体会,就显得更

加薄弱。这在我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有

孩子竟然说到:“我感受到了这里很冷。”可见刚刚过去的冬

天在孩子们心里面留下的印象更为鲜活,而雷雨在孩子们心中

的印象实在是比较模糊。所以创设一个雷雨的情境,就显得尤

为重要。

■争对孩子们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几个主要的情境,第一个

是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真真切

切地感受到乌云压下来了,天气非常闷热。第二个创设得比较

成功的情节是“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时的情境,通过

雷声,雨声,雨这样一个动画展现了雷雨下下来时那个特有的

情境,不仅将学生震憾了,连老师们可能也吓到了。而这正是

我要的效果,让学生们体会到雷雨下起来时的快,大和令人害

怕的气势。所以孩子们在体会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

了。”时也体会得相当好,是课堂中出现的一个小小的高潮。

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雨后,彩虹出来了。孩子们被

雨后的美景吸引住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把雨后的景色说

得很美。

■这三个主要情景的创设,串联起了整个课堂,将课堂变成

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他又将课文的各个部份非常明晰地展

现了出来。

■二、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给学生想像的空间

■这篇课文写了雨前,雨时,雨后的不同景色。初读文本感

觉这三个部份虽然主线很明晰,但是如何设计不一样的教学环

节,引导学生去细细体会每个部份不同的内在联系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开始试讲的时候,组内的老师对我说,感觉每一个部

份的设计都是一样的,课堂显得没有变化,对学生的提升也不

是最大。于是争对这一点,我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决定

把这三个方面通过三种不同的设计来引领学生。

■对雨前的设计,我主要注重于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的

内在资源,将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份理解,体

会到雷雨前天气的闷热,以及变化之快,先是闷,再是风,接

着是闪电和雷声。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对雨中的设计,我更注重于对学生想象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

生体会到雨下得非常的欢快,还有谁也很高兴?要是你在雨中,

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让学生去感受雨,体会雨,喜

欢雨。在这样的想象说话中,最后又回到了文本,体会下雨时

天气的变化,越来越大,最近雨停了。对于雨后的设计,我采

用的是看图说话,体会雨后美景的方法。并且把文本的内容也

溶入到了说话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雨后的美景,并且

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包括雷雨前后的不同天气情况,小

动物们的感受,植物的感受等等。文本已经在学生的说话过程

中讲出来了,也就不需要再去细细地咀嚼。通过三种不同的教

学设计,指在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想通过雷雨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对雷雨的整个过

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体会到了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篇4

■-、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

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

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

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

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

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

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

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

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

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

养人文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

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

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

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

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

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

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

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

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

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

“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H二、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

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

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

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

提炼出两大问题。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

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

网站。访问其中-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

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

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

准备。

三、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

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

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

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

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

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

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

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

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

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

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

觉得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

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

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

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

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

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

(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

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

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

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

学习的作业。

3、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五、结束词

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

《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模板篇5

■-、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

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

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

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

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

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

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

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

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

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

养人文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

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

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

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

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

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

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

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

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

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

“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H二、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

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

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

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H

■2、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

提炼出两大问题。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

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H;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

网站。访问其中-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

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

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

准备。

三、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

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

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

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

哪-段。

b、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

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

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

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

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I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

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I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

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Ia、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

觉得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

I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

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I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

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

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

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

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I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

(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I5、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

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

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