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湘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具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华夏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限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B.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缘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C.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由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D.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B.文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C.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和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及,而且差异很大。B.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至今仍无法找到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C.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注重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D.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2.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众多,良渚古城遗址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一是良古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为农业经济支撑基础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做出的杰出贡献。二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在空间形态上展现出一种向心式三重结构,这种早期国家都城的规划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而作为城市水资管理系系统的外围水利工程,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摘编自《良渚申遗亲历者手记:伟哉良渚写在良渚成为世界遗产之际》)材料二: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来说,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遗址修建于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良渚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而今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材料三: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它见证了良渚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摘编自《钱江晚报》)材料四: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首先,认真落实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其次,继续深化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深化考古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此外,努力提升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阐释水平,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进行更加专业、生动、深入的呈现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积极助推遗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遗址保护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摘编自《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最符合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B.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具有信仰和制度象征的玉器等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存在统一信仰。C.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的向心式三重结构,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D.良渚古城遗址中的外围水利工程,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的杰出贡献。B.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前,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C.经历了83年的考古之路,25年申遗之路程,良渚古城遗址最终实至名归,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D.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它在防洪、蓄水、水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后续保护管理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好文学,有气尚。任宋以为员外郎。皇兴中,降北魏。太和中立明大后崩,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等采市,欲以期服行事,主客不许,昭明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李冲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道淹。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不能式遵成事,方谓议出何典,行人何其异哉!”既而敕送衣给昭明等,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文武尽哀。高祖以淹清贫,赐绢百匹。十六年,齐遣主书邢宗庆等来朝聘问,高祖敕淹引宗庆。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及从者皆相顾失色。銮舆行幸,王肃多为扈从,敕淹将引,有古迹,皆知之。肃言:“淹才词便为难有,圣朝宜应叙进。”高祖言:“若因此进淹,恐辱卿转甚。”肃言:“臣屈己达人,正可显臣之美。”时迁都,高祖以淹家无行资,敕给事力,并赐假,日与家累相随。行次灵丘,属齐萧鸾遣使,敕驿马征淹。车驾济淮,淹于路左请见,高祖伫驾而进之。淹曰:“萧鸾悖虐,幽明同弃,陛下俯应人神,按剑江淡,然敌不可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深愿圣明保万全之策。”诏曰:“此前车之辙,得不慎乎!”淹曰:“伏闻发洛已来,诸有谏者,解官夺职,恐非圣明纳下之义,惟宽宥之。”高祖幸徐州,敕淹主舟楫,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次碥破,淹以黄河峻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峻,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而今者不得相纳。”敕赐骅骝马一匹、衣冠一袭。除羽林监,领主客令,加威远将军。于时宫殿初构,经始务广,兵民运材,日有万计,伊洛流渐①,苦于厉涉,淹遂启求,敕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选自《魏书·成淹传》,有删改)(注)①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B.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C.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D.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冠,以黑色帛为冠衣,是华夏衣冠中首服的一种,文中指大臣上朝时戴的帽子。B.聘问,是指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的一种人才交流的制度。C.扈从,是指古代天子巡视地方时跟从护卫的人员,后也指官员出行时跟随的人员。D.羽林,是中国古代侍卫皇帝的禁军,从汉代开始建立。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淹学识渊博,受人称赞。齐派来的使者想穿朝服吊唁文明太后,成淹用季孙的典故将其说服;王肃认为成淹有文才,应该给他升官。B.成淹家境贫寒,皇上顾念。迁都时,皇帝念及成淹家贫,缺少搬家的费用,赏赐他一些劳力,并给他假期陪伴家人。C.成淹为国分忧,敢于直谏。皇帝准备渡淮征战之时,成淹劝他不要轻视敌人,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防止翻船。D.成淹体恤民情,为民减负。皇帝建造宫殿运送材料,伊、洛两河解冻时流动冰块,运夫十分艰难,他就上奏请建浮桥,减轻运夫负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2)而黄河急峻,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扫花游(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张炎①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②。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芳讯成捻指。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余梦里。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注]①张炎,南宋著名词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据考证,此词为词人北游南归后作。②舣,指停船靠岸。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第一小句写天气,初春时节,天气微寒;二三小句写景色,草色青青,天地纯净。B.“钓船深舣”中“深”与上文的“柳”照应,表现柳树的浓密,也可以理解为船在岸边停靠了很长时间。C.“罗绮”借代佳人或者是前朝,“分明认得”说明已好久不相见。“归来燕子”是词人的自喻。D.该词将现实与回忆结合起来写,表达了词人用情之深,结尾写神驰于旧日胜游,无限怀念,无法忘记。2.词人说“不知词之所以然”,这是障眼法,他表达的情感就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6.按要求填空。(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__)《扬州慢》)(3)《登金陵凤凰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7.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8.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9.阅读下面这首散文诗,根据要求写作。我看见春暖花开(节选)曹阳葵当每一片花瓣都摘下口罩当每一片叶子都迎来阳光我看见春暖花开祖国啊,你经历了怎样一个寒冬惊恐的眼神、静默的树梢空旷的车站、孤寂的街市病毒、隔离和医护车一起在朋友圈呼啸那江边的迎春花快告诉我是谁,让这片热土的春天又回来了这遍地的鲜花,是多少平凡的“无论生死”的请愿者浇灌这春天的丰碑,由无数逆行的“武汉加油”的志愿者铸就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C3.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合。A项,“《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认为”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B项,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C项,“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错,从原文看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材料、科学数据、历史现实以及科学道理、公理、定律等;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过程中,要着重分清文本的论点,厘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C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对比论证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并无突出阐述二者各自的特点。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答题的过程中摒弃已有的知识和认识,遵从文章本身所阐发的观点态度,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然后理性分析。A项,“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说法错误,原文“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故选A。2、1.C2.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3、4.A5.B6.①推进保护与考古相融合。遵循国际遗产保护公约,制订长期规划,要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②深化考古研究。拓展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全面进行考古。③提升展示阐释水平。兼顾专业化和大众化,推进考古学术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使群众自觉参与遗产保护。【解析】【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最符合世界遗

产的评定标准”错误,材料中只是说“良诸古城遗址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并没有说“最符合”。故选A。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错误,材料一中说“良诸古城遗址成功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材料二中说“我国以前成……良诸遗址修建于距令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是错误的,应该是54处。故选B。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由题干中的“开展后续保护管理工作”可知,此题的答题区间是材料四,根据材料四中的“首先”“其次”“此外”等先找到答案的内容要点,然后再进行分点概括。“首先,认真落实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即推进保护与考古相融合;“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深化考古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整定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即深化考古研究;即提升展示阐释水平。【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4.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5.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6.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4、1.D2.B3.C4.(1)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断绝友好关系,被利益所驱动,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2)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大凡作为王者,不必拘于小节。中原有豆花,善于采摘的人收获便多,哪能痴痴地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况且齐朝先主历来侍奉宋朝,享受的恩德积累了好几代,难道应当这样被欺骗掠夺吗?”“夫为王者”“夫”,发语词,引领“为王者”,之后断开,排除AB;“菽”是有的宾语,“工采者”是“擅长采摘的人”做下一小句的主语,所以在“工”之前断开,排除AC。故选D。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聘问,是指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错误,应该是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防止翻船”错误,原文中有“将泛泗入河,溯流还洛。军次碥破,淹以黄河峻急,虑有倾危,乃上疏陈谏”,可见皇帝要从泗水进入黄河,因此成淹建议皇帝不要通过黄河逆流而上,不是泗水。而且此事与劝皇上不能轻视敌人非同一时期的事。故选C。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连和:关系和睦;比:近来;善:友善。(2)因:趁着;所以:用来……的办法;开:开导。【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成淹,字季文,是上谷居庸人。成淹喜欢文学,有气度和志向。在宋做官,为员外郎。皇兴年间,投降北魏。太和年间,文明太后去世,齐国派遣他的散骑常侍裴昭明等来吊唁,他们想穿朝服来进行吊唁,主管宾客礼仪的官员不许,昭明执意不改。高祖命令尚书李冲选择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再与他论执,李冲启奏报派成淹。成淹说:“吉事凶事不同,礼节上有固定的要求,大臣上朝戴的黑色帽子不适合吊唁,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当初季孙将要出行,请求依照遭丧之礼,千年以下,人们还在赞美。你们不能遵照规定行事,还问这种做法出自什么典籍,你们做使节的何等的不同啊!”于是皇帝下令送丧服丧帽给昭明等人,第二天早上,引昭明等人入丧堂,命令全体文武官员尽哀。高祖因为成淹清贫,赐绢一百匹。十六年,齐朝派遣主书邢宗庆等人前来朝贡,高祖命令成淹接待宗庆。宗庆对成淹说:“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断绝友好关系,被利益所驱动,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成淹说:“大凡作为王者,不必拘于小节。中原有豆花,善于采摘的人收获便多,哪能痴痴地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况且齐朝先主历来侍奉宋朝,享受的恩德积累了好几代,难道应当这样被欺骗掠夺吗?”宗庆以及跟从的人都相互看着大惊失色。皇帝到地方巡视,王肃大多作为随从,皇帝让成淹当向导,一路上遇到的古迹,他都知道。王肃说:“成淹的才能言词世上难得,朝廷应该加以提拔。”高祖说:“如果因这提拔成淹,朕担心更加有辱于卿了。”王肃说:“为臣委屈自己达进他人,这正可以显出为臣品德之美。”当时朝廷迁都,因为成淹家里没有搬家的资金,高祖就赐给劳力,并赐予假日,让他与家人一起行进。行至灵丘,正逢齐萧鸾派的使者来了,高祖派驿马征召成淹。帝车驾渡淮河,成淹在路旁请见,高祖停驾召见他。成淹说:“萧鸾乖戾凶残,智愚之人都抛弃了他,陛下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意愿,按剑江边,但敌人不可小看,蜂虿依然有毒(能致人死伤),何况一个敌国呢?臣殷切希望圣明君主有保万全之策。”帝下诏说:“这是前车之辙,能不谨慎吗!”成淹说:“臣听说向洛阳出发以来,诸多进谏的人,都被陛下解官夺职,这恐怕不是圣明君主接纳臣言的好方法,希望陛下宽恕他们。”高祖幸临徐州,命令成淹主办舟船之事,准备经泗水入黄河,逆流而上,还归洛阳。军队驻扎在碥礅,成淹看到黄河水流深急,担心有危险,于是上疏陈谏。高祖下达命令给成淹说:“朕因恒、代没有运漕之路,所以京邑百姓贫困。现在移都伊、洛,为的是道航四方,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朕知道你一片忠心,但今天朕不准备接纳你的意见。”于是下诏赏赐骅骝马一匹,衣帽一套。授予羽林军监管的职务,掌管主客令,加威远将军。当时宫殿初构,建造务求广大,军队百姓运输木材,每天都有万计,但是伊、洛漂浮着流动的冰块,兵民苦于涉渡,成淹于是请求,在都水上建造浮桥。高祖很赞赏,接纳了他的意见。5、1.A2.①韶光易逝的伤感。(也可回答伤春之情)诗人站在斜阳里,数风中的落花,想留住春意;“芳讯成捻指”,也是对春的眷念,说春天花期很短,弹指就是一生。②作客他乡的伤感。“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表达了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写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③对佳人或故国的怀念。“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表达了对好久不见的佳人或者故国的怀念;“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写词人去寻找,却成空,心里非常难过。④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深深地想念过去游玩过的风景美好的地方。【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开头第一小句写天气,初春时节”说法错误。“初春”应为“暮春”。故选A。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题干“词人说‘不知词之所以然’,这是障眼法,他表达的情感就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要求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根据诗歌标题和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得出。结合“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芳讯成捻指”分析,诗人站在斜阳里,数风中的落花,想留住春意,奈何春日苦短,花期不长,弹指就是一生,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眷念,以及韶光易逝的伤感;结合“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分析,诗人远离家乡,客居异地,眼前之景,更是勾起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写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结合“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诗人酒醉入梦,昔日的佳人穿着旧日的罗裳,还能清晰的辨识,“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佳人入梦,诗人急切的去寻找,但是却寻觅不得,表达了对好久不见的佳人或者故国的怀念;结合“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游玩,或许还是像过去那样流水潺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纵豆蔻词工姜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考查情境默写和直接默写两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授”“蔻”“夔”“蔽”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文学常识题需要学生识记、积累,根据朝代、流派等有条理地学习。《扬州慢》是课本上的诗歌,作者姜夔,难度较小,需要学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例文①“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例文②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③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走进《边城》吧,你定会获得极美的享受。【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50字左右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或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考生如果选择①,要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为“家庭聊天场景”,且要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第二,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三要表达明确的主题。考生如果选择②,首先要明确写作任务,即致敬疫情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其次要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最后力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考生如果选择③,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即“推荐阅读”;其次,必须要结合作品内容片段;最后要明确推荐理由。【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9、参考范文读《我看见春暖花开》有感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人惶恐。窗外,漆黑的天空依在,却看不到璀璨的烟火。街道,风景依旧,却望不到拥挤的行人。餐桌旁,本应是欢声笑语的团聚时光,却只听见碗筷的乒乓作响。这场与非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灾难重新给每个人心头笼上一层阴霾。但亦有人无惧疫情,以无畏之姿,冲锋在前,争回了祖国的春天。您深入疫区,战胜疫魔。疫情虽然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却无法隔离中华民族的气魄,更无法磨灭英雄气概。他们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却敢于在逆境中站出来,将其他人挡在身后。此时此刻,正有一群这样的白衣天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一座抗疫的城池。“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十七年前非典一战后,钟南山院士的声音又响彻了华夏,劝告人们“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搭坐高铁赴往前线。本该享天伦之乐的老人,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从死神手中抢下一个又一个生命。为我们撑起一片又一片的天空您车舟前行,构交通网络。“疫情不散,车队不撤。”面对各方交通限制,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被迫封城。口罩、食物、医疗用品的需求单凭武汉根本无法满足,而各方捐赠也因道路封堵而无法正常运输。危难关头,无声无息之间,突有无数“摆渡者”者出现,他们组建志愿车队,担任起运送医护人员、物资运输、信息传递等工作。车队发起者张涛个人承担车队邮费12万元,而诸如此类事件比比皆是。道路之上,四方车舟,以龙腾虎啸之姿,向武汉涌去,“中华危难,匹夫有责”!您心怀志愿,筑大爱长城。“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正是一位位志愿者不惧危难,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众志成城,用切身行为,传递爱心,在阳春三月,温暖人间。你们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你们以萤烛之光,点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正因为有你们,所以柳岸必有花明,绝处必然逢生。因为有你们,所以凛冬已去,谷雨将至。谢谢你们,可爱的志愿者们。华夏腹背芒刺之时,心怀扛鼎逆行之志;中国煎熬患难之际,毅然奋勇请愿,此之谓英雄。望往日车水马龙之城,幸有无数英雄,以百姓之身,担难度险,尽展风华,让华夏大地再次春暖花开。【解析】【分析】【详解】这是热点话题+明确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热点话题是全民抗“疫”。这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热点人物事件,引导青少年弘扬社会正能量并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自觉提高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追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文体是读后感,要注意必须体现读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如题目应体现“读《我看见春暖花开》有感”,可以直接以之为题,也可另立标题,以之为副标题;在行文中,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最好点出是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步骤:第一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明确观点;第二步,列举能证明观点的事例,或“名人事例”,或“身边事例”、或“正面事例”,或“反面事例”;第三步,总结观点(用自己的话把第一段的观点再重复一遍),引用自己的事例,谈谈自己的认识;第四步、拟题,最好有主标题和副标题。行文中应体现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本次作文中的诗歌材料第一节暗示控疫成功,抗疫胜利;第二节回顾疫情,形势严峻;第三节照应第一节,追问战疫取胜的原因;第四节回答问题,礼赞、铭记那些奉献的人。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和含意都紧扣抗击疫情,写作时不能偏题;重点在于礼赞、铭记那些为抗疫胜利,为民尽心服务、为国无私奉献的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请愿者、志愿者、逆行者等,突出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爱国为民的精神。若重点写出现疫情的原因、疫情中出现的问题(散布谣言、抢购物品、地域歧视、逃离隐瞒等)、疫情造成的危害等,属于偏题,若作文重点抛开抗疫写奉献、平凡与伟大、英雄等,或当作诗歌鉴赏,重点写诗歌的语言、手法等艺术的,则严重偏题甚至跑题。(一)医护人员1、您是最美逆行者2、白衣天使,时代英雄(二)环卫工人:1.花飨劳者,扫除新冠。2.一袭黄衣鏖战,满城樱雨颂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