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_第1页
消防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_第2页
消防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_第3页
消防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_第4页
消防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队火灾应急处置预案TOC\o"1-2"\h\u29844第一章火灾预警与预防 4308501.1火灾预警机制 48241.1.1预警系统概述 420541.1.2信息收集 444721.1.3预警分析 4229151.1.4预警发布 442071.1.5预警响应 4189351.1.6预防措施 582361.1.7宣传教育 531765第二章火灾接警与调度 5225091.1.8接警渠道 551441.1.9接警流程 5218111.1.10接警注意事项 6171501.1.11调度指挥原则 6287901.1.12调度指挥流程 694581.1.13调度指挥注意事项 611396第三章火灾现场处置 6214191.1.14现场评估 6240161.1火灾现场评估内容 6217621.2现场评估方法 7126031.2.1决策 738632.1初步决策 7138512.2动态调整 7303932.2.1灭火力量组织 7280473.1灭火力量组成 745903.2灭火力量分配 7126413.2.1灭火力量部署 7306634.1灭火战斗编组 758924.2灭火力量部署原则 7327534.3灭火战术应用 7223824.3.1个人安全防护 8101375.1防护装备 8191695.2安全措施 878365.2.1现场安全防护 8163546.1现场警戒 8182086.2现场监控 8283896.3通信联络 87746.4应急救援 86276第四章火灾救援与疏散 8178776.4.1救援力量的构成 826146.4.2救援力量的组织与指挥 8222826.4.3疏散措施 9260736.4.4疏散程序 9204746.4.5紧急医疗救护力量的组织 9109066.4.6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9311406.4.7紧急医疗救护程序 1012790第五章火灾物资保障 1046426.4.8物资调度原则 10107296.4.9物资调度流程 10324136.4.10物资供应保障 1075706.4.11物资储备 10220036.4.12物资管理 10265636.4.13物资保障措施 1120843第六章火灾通信与指挥 1118876.4.14通信设备 11235951.1消防通信设备主要包括无线对讲机、手持电话、卫星电话、基地台等。 11193261.2通信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11325951.3消防员应熟练掌握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在火灾现场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通信。 11157711.3.1通信网络 1161132.1消防通信网络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1188022.2建立消防通信专网,实现消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11278562.3通信网络应覆盖消防部门所属区域,保证通信信号的全面覆盖。 11281292.4建立通信网络应急预案,保证在通信设备故障或网络中断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11120462.4.1指挥调度系统构成 11118011.1指挥调度系统包括调度中心、调度台、调度终端、传输设备等。 11312881.2调度中心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实现消防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作战。 11182461.3调度台应具备实时监控、录音、录像等功能,保证指挥调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11256751.3.1指挥调度流程 12305612.1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立即启动指挥调度系统,调度中心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12234532.2指挥调度系统应根据火灾等级,合理分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126732.3指挥调度中心与现场消防员保持密切联系,实时了解现场情况,调整救援策略。 12199322.4指挥调度系统应与上级消防部门、当地公安、卫生等部门保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12145962.4.1指挥调度原则 12102253.1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保证指挥调度的权威性和高效性。 12177063.2坚持实时监控、动态调整的原则,保证救援工作的实时性和针对性。 12322383.3坚持安全第一、科学救援的原则,保证消防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12304743.4坚持信息畅通、协同作战的原则,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1225454第七章火灾现场恢复 1244233.4.1现场清理 12291.1火灾扑灭后,现场指挥员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工作,保证现场环境安全。 1256771.2清理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对现场进行分区,有序进行清理。 1223571.3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痕迹,避免破坏火灾原因调查。 12147541.4对火灾现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安全处理,保证不再发生次生灾害。 12205371.5对现场废墟进行挖掘、搬运,清除障碍物,为后续修复工作创造条件。 1219331.5.1现场消毒 12225822.1火灾现场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现场指挥员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1226872.2消毒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使用专业消毒设备和方法进行消毒。 12118502.3消毒过程中,要保证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细菌等传播。 12237172.4消毒结束后,应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保证现场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13264472.4.1设施设备检查 1375011.1火灾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受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评估损失情况。 13296491.2检查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结构、功能、电气系统等方面,保证无遗漏。 13223981.3对受损设备进行拍照、录像,记录损失情况,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13175921.3.1设施设备修复 1326822.1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设施设备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及人员。 13200492.2修复过程中,要保证安全、高效,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13192342.3对修复过程中发觉的隐患,要及时整改,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1393742.4修复完成后,对设施设备进行验收,保证恢复正常运行。 13280442.4.1技术支持与保障 137823.1在设施设备修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开展技术支持。 13246603.2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保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13253583.3建立应急抢修队伍,提高抢修能力,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13285263.4定期对修复后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138213第八章火灾调查与处理 1347343.4.1调查程序 13238293.4.2调查方法 14192073.4.3责任追究 14159963.4.4赔偿 1430955第九章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15258943.4.5演练目的 15173.4.6演练内容 15148273.4.7演练组织 15123423.4.8演练计划 15222033.4.9演练评估 15102813.4.10演练总结 16348第十章火灾应急预案修订与完善 16307233.4.11修订程序 1633913.4.12修订要求 1787383.4.13持续改进 17258863.4.14更新 17第一章火灾预警与预防1.1火灾预警机制1.1.1预警系统概述为保证消防队伍在火灾发生前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本预案特建立一套完善的火灾预警机制。该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预警分析、预警发布和预警响应四个阶段。1.1.2信息收集(1)采集消防队伍所属区域内的火灾隐患信息,包括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周边环境等;(2)采集气象、地理、交通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分析火灾风险;(3)采集消防队伍内部人员、装备、物资等方面的信息,为预警响应提供依据。1.1.3预警分析(1)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火灾风险程度;(2)结合历史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3)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分析的准确性和实时性。1.1.4预警发布(1)确定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火灾风险的高、中、低三个等级;(2)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消防队伍和相关单位;(3)预警信息应包括火灾风险等级、预警时间、预警区域、应对措施等内容。1.1.5预警响应(1)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整消防队伍的值班备勤力量;(2)加强对预警区域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觉并消除火灾隐患;(3)做好物资、装备、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第二节预防措施与宣传教育1.1.6预防措施(1)加强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保证消防设施正常运行;(2)强化火灾隐患排查,定期对消防队伍所属区域进行安全检查;(3)严格火源管理,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监管;(4)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5)建立消防队伍内部培训机制,提高消防队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1.1.7宣传教育(1)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3)结合火灾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使消防队员和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4)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第二章火灾接警与调度第一节接警程序1.1.8接警渠道(1)火灾报警电话:119。(2)通过消防物联网平台接收火灾报警信息。(3)通过其他途径(如110、120、社区、单位等)转报的火灾信息。1.1.9接警流程(1)接警人员应保证24小时在岗,严格遵守接警程序,保证信息畅通。(2)接警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应首先询问报警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点、火灾类型、燃烧物质、火势大小等。(3)接警人员应根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迅速判断火灾等级,按照火灾等级划分,通知相应级别的消防队伍。(4)接警人员应详细记录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人信息、火灾基本状况等,并立即报告值班领导。(5)接警人员应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随时了解火灾动态,及时调整救援力量。1.1.10接警注意事项(1)接警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地询问报警信息,保证信息准确无误。(2)接警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判断,合理调配救援力量。(3)接警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证报警人信息不被泄露。第二节调度指挥1.1.11调度指挥原则(1)以火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调配救援力量。(2)保证火场指挥有序,各级指挥员明确职责,密切配合。(3)保证火场通信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1.1.12调度指挥流程(1)接警人员报告值班领导火灾等级后,值班领导应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确定救援力量,并下达调度命令。(2)调度人员应根据调度命令,通知相关消防队伍、特勤力量、社会联动单位等迅速集结,并做好出发准备。(3)调度人员应密切关注火场动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救援力量。(4)调度人员应保持与火场指挥员的通信联系,保证指挥命令及时传达。(5)调度人员应做好火场救援力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救援顺利进行。1.1.13调度指挥注意事项(1)调度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有序出动。(2)调度人员应密切关注火场动态,及时调整救援力量,保证火场指挥有序。(3)调度人员应严格遵守火场纪律,保证指挥命令准确无误地传达。第三章火灾现场处置第一节现场评估与决策1.1.14现场评估1.1火灾现场评估内容火灾现场评估主要包括火源、火势、建筑结构、周边环境、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等。消防队员抵达现场后,应迅速对火场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1.2现场评估方法现场评估应采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手段,结合消防队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火场进行综合判断。1.2.1决策2.1初步决策根据现场评估结果,消防指挥员应迅速作出初步决策,包括火场控制、人员疏散、灭火力量部署等。2.2动态调整在火灾处置过程中,消防指挥员应密切关注火场动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决策,保证火场处置工作顺利进行。第二节灭火力量部署2.2.1灭火力量组织3.1灭火力量组成灭火力量主要包括消防队员、消防车辆、消防器材和灭火剂等。应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灭火力量。3.2灭火力量分配根据火场火势、建筑结构、人员疏散等情况,合理分配灭火力量,保证火场各部位得到有效控制。3.2.1灭火力量部署4.1灭火战斗编组根据火场规模和灭火力量,将灭火队员划分为若干战斗编组,明确各战斗编组的任务和责任区域。4.2灭火力量部署原则灭火力量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重点部位优先、火势蔓延方向优先、人员密集区域优先。4.3灭火战术应用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灭火战术,如直接灭火、间接灭火、阻火隔离等。第三节现场安全防护4.3.1个人安全防护5.1防护装备消防队员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消防服、消防头盔、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5.2安全措施消防队员在火场作业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个人安全。5.2.1现场安全防护6.1现场警戒在火场周边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证火场安全。6.2现场监控对火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火场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予以处理。6.3通信联络保持火场通信联络畅通,保证消防指挥员与前方灭火力量、后方支援力量的有效沟通。6.4应急救援针对火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保证火场安全。第四章火灾救援与疏散第一节救援力量组织6.4.1救援力量的构成(1)火灾现场救援力量主要由消防队伍、公安、卫生、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2)消防队伍作为救援工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迅速组织现场救援。(3)其他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务。6.4.2救援力量的组织与指挥(1)火灾发生后,现场救援力量应迅速成立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救援行动。(2)指挥部负责制定救援方案,明确救援任务,分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行动有序、高效进行。(3)各救援力量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务。(4)救援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保持与指挥部的实时联系,保证救援指令的快速传达。第二节疏散措施与程序6.4.3疏散措施(1)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路线、疏散区域、疏散对象等。(2)在火灾现场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引导群众有序疏散。(3)利用广播、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疏散信息,提高疏散效率。(4)组织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参与疏散工作,协助救援力量进行疏散。6.4.4疏散程序(1)确定疏散对象:根据火灾现场情况,确定需要疏散的人员范围。(2)启动疏散警报: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向疏散对象发布疏散警报。(3)开展疏散工作:各救援力量按照疏散计划,有序引导疏散对象沿指定路线疏散。(4)完成疏散任务:保证所有疏散对象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疏散情况。第三节紧急医疗救护6.4.5紧急医疗救护力量的组织(1)火灾现场紧急医疗救护力量主要由医疗救护队伍、卫生部门和相关志愿者组成。(2)医疗救护队伍应迅速抵达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站点,开展现场救治。(3)卫生部门负责协调医疗资源,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6.4.6紧急医疗救护措施(1)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优先救治重伤员。(2)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3)对重症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后,迅速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4)对轻伤员进行观察,保证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转移。6.4.7紧急医疗救护程序(1)救援力量抵达现场后,迅速评估伤员情况,确定救治优先级。(2)开展现场救治,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3)将重症伤员送往医疗机构,轻伤员进行观察。(4)保持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5)对救治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参考。第五章火灾物资保障第一节物资调度与供应6.4.8物资调度原则(1)保证火灾现场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2)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物资利用效率。(3)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物资供应的顺畅。6.4.9物资调度流程(1)火灾发生后,现场指挥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请求物资支援。(2)物资调度部门根据火灾等级和现场需求,制定物资调度方案。(3)调度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4)物资送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负责接收、分配和监督使用。6.4.10物资供应保障(1)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物资供应的稳定性。(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火灾发生时的物资供应。(3)定期对物资供应渠道进行检查,保证渠道的畅通。第二节物资储备与管理6.4.11物资储备(1)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保证火灾现场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2)根据火灾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3)做好物资储备的更新和维护,保证物资质量。6.4.12物资管理(1)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管理责任。(2)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保证物资的完好无损。(3)加强物资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防止物资浪费和损坏。(4)做好物资的报废和回收处理,提高物资利用效率。6.4.13物资保障措施(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物资保障能力。(2)建立物资保障预案,保证火灾发生时的物资供应。(3)定期组织物资保障演练,提高物资调度和保障能力。第六章火灾通信与指挥第一节通信设备与网络6.4.14通信设备1.1消防通信设备主要包括无线对讲机、手持电话、卫星电话、基地台等。1.2通信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1.3消防员应熟练掌握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在火灾现场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通信。1.3.1通信网络2.1消防通信网络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2.2建立消防通信专网,实现消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2.3通信网络应覆盖消防部门所属区域,保证通信信号的全面覆盖。2.4建立通信网络应急预案,保证在通信设备故障或网络中断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第二节指挥调度系统2.4.1指挥调度系统构成1.1指挥调度系统包括调度中心、调度台、调度终端、传输设备等。1.2调度中心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实现消防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作战。1.3调度台应具备实时监控、录音、录像等功能,保证指挥调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1.3.1指挥调度流程2.1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立即启动指挥调度系统,调度中心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2.2指挥调度系统应根据火灾等级,合理分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2.3指挥调度中心与现场消防员保持密切联系,实时了解现场情况,调整救援策略。2.4指挥调度系统应与上级消防部门、当地公安、卫生等部门保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2.4.1指挥调度原则3.1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保证指挥调度的权威性和高效性。3.2坚持实时监控、动态调整的原则,保证救援工作的实时性和针对性。3.3坚持安全第一、科学救援的原则,保证消防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3.4坚持信息畅通、协同作战的原则,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第七章火灾现场恢复第一节现场清理与消毒3.4.1现场清理1.1火灾扑灭后,现场指挥员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工作,保证现场环境安全。1.2清理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对现场进行分区,有序进行清理。1.3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痕迹,避免破坏火灾原因调查。1.4对火灾现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安全处理,保证不再发生次生灾害。1.5对现场废墟进行挖掘、搬运,清除障碍物,为后续修复工作创造条件。1.5.1现场消毒2.1火灾现场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现场指挥员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处理。2.2消毒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使用专业消毒设备和方法进行消毒。2.3消毒过程中,要保证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细菌等传播。2.4消毒结束后,应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保证现场环境符合安全要求。第二节设施设备修复2.4.1设施设备检查1.1火灾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受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评估损失情况。1.2检查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结构、功能、电气系统等方面,保证无遗漏。1.3对受损设备进行拍照、录像,记录损失情况,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1.3.1设施设备修复2.1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设施设备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及人员。2.2修复过程中,要保证安全、高效,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2.3对修复过程中发觉的隐患,要及时整改,防止次生灾害发生。2.4修复完成后,对设施设备进行验收,保证恢复正常运行。2.4.1技术支持与保障3.1在设施设备修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开展技术支持。3.2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保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3.3建立应急抢修队伍,提高抢修能力,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3.4定期对修复后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第八章火灾调查与处理第一节调查程序与方法3.4.1调查程序(1)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应当立即启动火灾调查程序,组织专人对火灾进行调查。(2)调查组应当由消防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消防部门有关人员、技术人员、法制人员等。(3)调查组应当及时赶赴火灾现场,开展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等工作。(4)调查组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封闭,保证现场安全,防止证据灭失和扩大。(5)调查组应当在火灾发生后10日内提交调查报告。3.4.2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调查组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拍摄照片、录制视频,记录现场情况。(2)调查询问:调查组应当对火灾当事人、见证人、报警人等进行询问,了解火灾发生经过、原因、损失等情况。(3)技术鉴定:调查组应当对火灾原因、火灾荷载、建筑结构等进行技术鉴定,为调查提供技术支持。(4)资料收集:调查组应当收集与火灾有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等方面的文件。(5)专家咨询:调查组可以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提供咨询意见,为调查提供技术支持。第二节责任追究与赔偿3.4.3责任追究(1)对火灾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对火灾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认定性质,对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3)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4)对火灾负有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对火灾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4.4赔偿(1)火灾发生后,责任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赔偿范围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救援费用等。(3)责任单位应当在调查结束后30日内,向受害人或者其家属支付赔偿金。(4)对火灾负有赔偿责任的单位,应当在赔偿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5)赔偿金额和方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九章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第一节演练计划与组织3.4.5演练目的为保证消防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展开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特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演练计划。3.4.6演练内容(1)火灾应急预案的启动与执行;(2)消防队伍的调度与指挥;(3)现场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4)火灾现场的安全防护与疏散;(5)火灾的应急通信与信息报告;(6)火灾的后续处理与恢复。3.4.7演练组织(1)演练领导机构:成立火灾应急预案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与协调。(2)演练实施机构:各消防中队、部门根据演练内容,分别成立相应的演练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演练任务的执行。(3)演练评估机构:成立演练评估小组,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评估与总结。3.4.8演练计划(1)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火灾应急预案演练。(2)演练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火灾现场,保证演练的实战性。(3)演练流程:按照火灾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演练流程,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第二节演练评估与总结3.4.9演练评估(1)评估内容:对演练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应急处置、通信信息、安全防护、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估。(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演练效果进行客观评估。(3)评估指标:设定演练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