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_第1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_第2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_第3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_第4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TOC\o"1-2"\h\u20036第一章总则 410501.1制定目的与依据 4259631.2适用范围 496441.3服务宗旨 412857第二章图书馆概况 4304212.1图书馆简介 4132222.2图书馆服务项目 5166292.3图书馆设施与布局 525271第三章借阅证管理 685963.1借阅证申请与发放 6135693.1.1申请条件 654723.1.2申请材料 6174713.1.3审核与发放 6102103.2借阅证使用规定 6193673.2.1借阅证使用范围 6220173.2.2借阅数量与期限 6288993.2.3借阅证挂失与损坏 6249843.3借阅证挂失与补办 6158343.3.1挂失流程 616933.3.2补办流程 665703.3.3补办费用 7180983.3.4补办期限 717024第四章图书借阅规则 7261364.1借阅权限 759424.1.1本馆图书借阅服务面向所有注册读者,包括但不限于市民、学生、教师等。 7198034.1.2读者需凭有效借阅证进行图书借阅。借阅证分为普通借阅证、学生借阅证、教师借阅证等,各类借阅证享有不同的借阅权限。 7140474.1.3普通借阅证可借阅图书2册,学生借阅证可借阅图书4册,教师借阅证可借阅图书6册。 7238534.1.4读者在借阅图书时,需遵守本馆关于借阅权限的相关规定,不得超量借阅。 7280684.2借阅流程 7282344.2.1读者在进入借阅区前,需先进行自助检索,了解所需图书的馆藏位置。 7249974.2.2读者在借阅台出示借阅证,工作人员根据借阅证信息确认读者借阅权限。 7177624.2.3读者挑选所需图书,将图书与借阅证一同交由工作人员办理借阅手续。 7183564.2.4借阅手续办理完成后,读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图书。 7172334.3借阅期限与续借规定 7264114.3.1普通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30天,学生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45天,教师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60天。 772264.3.2读者在借阅期限内未归还图书,视为逾期,需按照本馆规定缴纳逾期费用。 8115624.3.3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与原借阅期限相同。 8297474.3.4读者申请续借时,需在借阅期限内将图书归还至借阅台,由工作人员办理续借手续。 8212424.3.5读者在续借期限内未归还图书,视为逾期,需按照本馆规定缴纳逾期费用。 8303804.3.6读者在借阅期限内丢失图书,需按照本馆规定赔偿丢失图书的原价及加工费。 830836第五章图书归还与逾期处理 8260395.1归还流程 8231835.1.1读者归还图书时,应保证图书的完整性,不得有涂改、撕页、污损等影响图书再借阅的情况。 8186445.1.2读者需将图书归还至图书馆指定的归还处,归还时,应主动出示借阅证,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归还操作。 8203645.1.3工作人员对归还的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信息无误后,进行归还操作,同时更新借阅系统中的图书状态。 8243145.1.4读者归还图书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上的借阅信息,确认归还成功。 8157075.1.5对于归还的图书,图书馆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图书的卫生安全。 8219935.2逾期处理 892485.2.1读者应按时归还所借图书,逾期归还将产生滞纳金。 864095.2.2逾期滞纳金的计算方式为:每册图书逾期一天,收取滞纳金人民币X元,逾期滞纳金累积不超过图书原价的X倍。 8261265.2.3读者在归还逾期图书时,应一次性结清逾期滞纳金。如逾期图书未归还,图书馆有权追讨逾期滞纳金。 8236635.2.4对于长期逾期未还的图书,图书馆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讨。 8324975.3图书遗失与赔偿 8278235.3.1读者在借阅期间,如图书遗失,应立即向图书馆报告。 8125655.3.2遗失图书的赔偿方式为:按照图书原价进行赔偿,同时需支付图书原价的X%作为处理费用。 9211655.3.3读者在赔偿遗失图书后,如找回原图书,可向图书馆申请退还赔偿款。 967775.3.4对于故意损坏、遗失图书的读者,图书馆有权暂停其借阅资格,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94748第六章图书馆环境与行为规范 9318416.1图书馆环境维护 9182746.1.1环境卫生 943046.1.2环境安全 9105996.1.3环境舒适 9257076.2借阅者行为规范 9150286.2.1进馆规定 984006.2.2借阅规定 10304066.2.3遵守图书馆纪律 10211096.3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 108736.3.1管理职责 10200886.3.2服务职责 1055636.3.3安全职责 1016402第七章读者服务与沟通 1152097.1读者咨询服务 11252307.1.1服务宗旨 1120487.1.2服务内容 11214807.1.3服务流程 11138597.2读者意见反馈 1134647.2.1反馈渠道 11238787.2.2反馈处理流程 11152857.3读者活动组织 1123367.3.1活动类型 12127177.3.2活动组织流程 1225803第八章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12265128.1图书采购与典藏 12254938.1.1采购原则 1262648.1.2采购流程 1274678.1.3典藏管理 1326748.2图书分类与编目 13246218.2.1分类原则 1359498.2.2分类方法 13221368.2.3编目原则 1310128.2.4编目方法 14124548.3电子资源管理 14263828.3.1电子资源概述 14149888.3.2电子资源采购 1459788.3.3电子资源整合 1422508.3.4电子资源服务 1413280第九章安全保卫与突发事件处理 15121909.1安全保卫工作 1550739.1.1工作目标 15137299.1.2工作内容 1599629.1.3工作要求 15187089.2突发事件处理 15209819.2.1工作原则 15135419.2.2工作内容 15287509.3应急预案 16150009.3.1应急预案的编制 16109029.3.2应急预案的执行 1624758第十章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6511510.1绩效评估体系 1636610.1.1目的与意义 161913210.1.2评估指标 1691110.1.3评估方法 173221010.2改进措施 171434110.2.1针对性问题改进 17228010.2.2持续性改进 172674510.2.3改进措施实施 17845610.3持续发展策略 171838010.3.1优化资源配置 17809310.3.2创新服务模式 171523010.3.3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17993110.3.4拓展合作与交流 172797410.3.5落实社会责任 17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与依据为保证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的高效、规范、有序运行,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需求,特制定本《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本手册旨在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循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服务原则,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借阅服务。1.2适用范围本《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管理手册》适用于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管理工作。各图书馆应根据本手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证借阅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1.3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和保障读者权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广大读者提供平等、开放、便捷、舒适的借阅环境。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第二章图书馆概况2.1图书馆简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责。本图书馆成立于[成立年份],位于[具体位置],占地面积[面积],拥有藏书[藏书量],是我国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本图书馆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借阅服务。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还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2.2图书馆服务项目本图书馆提供以下服务项目:(1)图书借阅:读者可凭借阅证在本图书馆借阅图书,借阅期限为[期限],逾期将产生滞纳金。(2)阅览服务:图书馆内设有各类阅览室,包括综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读者可免费进入阅览。(3)信息检索: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信息检索服务,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网站、触摸屏查询终端等方式进行检索。(4)讲座与培训: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活动,涵盖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免费向读者开放。(5)文化活动:图书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摄影比赛、读书会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6)文献传递与互借: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与互借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资源。2.3图书馆设施与布局本图书馆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入口大厅:设有咨询服务台、图书借阅处、电子阅览室等,方便读者咨询、借阅、检索。(2)阅览区域:包括综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提供各类图书、期刊、电子资源。(3)自习区域:设有自习室、多功能厅等,为读者提供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4)儿童区域:专为儿童设计的阅读空间,提供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期刊等。(5)文化活动区域:举办各类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6)办公区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图书馆内部布局合理,导向清晰,旨在为读者提供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第三章借阅证管理3.1借阅证申请与发放3.1.1申请条件凡我国公民,年满18周岁,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均可向本图书馆申请办理借阅证。3.1.2申请材料申请办理借阅证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2)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3)填写完整的借阅证申请表。3.1.3审核与发放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现场办理借阅证。借阅证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申请续期。3.2借阅证使用规定3.2.1借阅证使用范围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借阅证可用于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借阅服务。3.2.2借阅数量与期限借阅证持有者可根据图书馆规定,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期刊。借阅期限一般为30天,到期后可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为30天。3.2.3借阅证挂失与损坏借阅证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向图书馆挂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3借阅证挂失与补办3.3.1挂失流程借阅证遗失后,读者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图书馆办理挂失手续。挂失后,借阅证立即失效,不能再进行借阅操作。3.3.2补办流程借阅证挂失后,读者需等待15个工作日,方可申请补办。补办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2)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3)填写完整的借阅证补办申请表。3.3.3补办费用借阅证补办需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具体费用按照图书馆规定执行。3.3.4补办期限借阅证补办期限为15个工作日。在补办期间,读者无法使用借阅证进行借阅操作。补办完成后,新借阅证的有效期与原借阅证剩余有效期一致。第四章图书借阅规则4.1借阅权限4.1.1本馆图书借阅服务面向所有注册读者,包括但不限于市民、学生、教师等。4.1.2读者需凭有效借阅证进行图书借阅。借阅证分为普通借阅证、学生借阅证、教师借阅证等,各类借阅证享有不同的借阅权限。4.1.3普通借阅证可借阅图书2册,学生借阅证可借阅图书4册,教师借阅证可借阅图书6册。4.1.4读者在借阅图书时,需遵守本馆关于借阅权限的相关规定,不得超量借阅。4.2借阅流程4.2.1读者在进入借阅区前,需先进行自助检索,了解所需图书的馆藏位置。4.2.2读者在借阅台出示借阅证,工作人员根据借阅证信息确认读者借阅权限。4.2.3读者挑选所需图书,将图书与借阅证一同交由工作人员办理借阅手续。4.2.4借阅手续办理完成后,读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图书。4.3借阅期限与续借规定4.3.1普通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30天,学生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45天,教师借阅证的借阅期限为60天。4.3.2读者在借阅期限内未归还图书,视为逾期,需按照本馆规定缴纳逾期费用。4.3.3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与原借阅期限相同。4.3.4读者申请续借时,需在借阅期限内将图书归还至借阅台,由工作人员办理续借手续。4.3.5读者在续借期限内未归还图书,视为逾期,需按照本馆规定缴纳逾期费用。4.3.6读者在借阅期限内丢失图书,需按照本馆规定赔偿丢失图书的原价及加工费。第五章图书归还与逾期处理5.1归还流程5.1.1读者归还图书时,应保证图书的完整性,不得有涂改、撕页、污损等影响图书再借阅的情况。5.1.2读者需将图书归还至图书馆指定的归还处,归还时,应主动出示借阅证,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归还操作。5.1.3工作人员对归还的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信息无误后,进行归还操作,同时更新借阅系统中的图书状态。5.1.4读者归还图书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上的借阅信息,确认归还成功。5.1.5对于归还的图书,图书馆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图书的卫生安全。5.2逾期处理5.2.1读者应按时归还所借图书,逾期归还将产生滞纳金。5.2.2逾期滞纳金的计算方式为:每册图书逾期一天,收取滞纳金人民币X元,逾期滞纳金累积不超过图书原价的X倍。5.2.3读者在归还逾期图书时,应一次性结清逾期滞纳金。如逾期图书未归还,图书馆有权追讨逾期滞纳金。5.2.4对于长期逾期未还的图书,图书馆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讨。5.3图书遗失与赔偿5.3.1读者在借阅期间,如图书遗失,应立即向图书馆报告。5.3.2遗失图书的赔偿方式为:按照图书原价进行赔偿,同时需支付图书原价的X%作为处理费用。5.3.3读者在赔偿遗失图书后,如找回原图书,可向图书馆申请退还赔偿款。5.3.4对于故意损坏、遗失图书的读者,图书馆有权暂停其借阅资格,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第六章图书馆环境与行为规范6.1图书馆环境维护6.1.1环境卫生图书馆环境卫生是保证读者舒适阅读的重要条件。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下:(1)每日进行地面、桌面、书架等部位的清洁;(2)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3)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区域,方便读者丢弃垃圾;(4)对于损坏的设施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6.1.2环境安全图书馆环境安全是保障读者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保证图书馆建筑结构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2)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备;(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读者注意安全;(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意外和违法犯罪行为发生。6.1.3环境舒适图书馆环境舒适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体验。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配置照明,保证阅读光线充足;(2)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3)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减少噪音干扰;(4)设置休息区,供读者休息和交流。6.2借阅者行为规范6.2.1进馆规定(1)读者需持有效证件进馆,并自觉遵守图书馆规定;(2)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进馆;(3)保持馆内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打闹;(4)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6.2.2借阅规定(1)按照图书馆规定,正确使用借阅设备;(2)爱护图书,不得损坏、涂鸦、折叠;(3)按时归还图书,避免逾期罚款;(4)自觉维护图书馆秩序,不得随意摆放书籍。6.2.3遵守图书馆纪律(1)不得在图书馆内吸烟、饮酒;(2)不得在图书馆内进食,保持馆内卫生;(3)不得在图书馆内举办活动,影响他人阅读;(4)遵守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得擅自进入封闭区域。6.3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6.3.1管理职责(1)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2)制定和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3)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监督图书馆环境卫生、安全及设施设备维护。6.3.2服务职责(1)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解答读者咨询;(2)开展读者培训,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3)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4)积极参与图书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6.3.3安全职责(1)加强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保障读者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七章读者服务与沟通7.1读者咨询服务7.1.1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咨询服务旨在为读者提供准确、高效、专业的信息查询与解答服务,以满足读者在知识获取、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需求。7.1.2服务内容(1)图书资料查询:为读者提供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资料查询服务。(2)信息检索:协助读者进行文献检索、互联网信息筛选等。(3)参考咨询: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权威的参考意见。(4)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讲座,邀请专家为读者解答学术问题。(5)在线咨询:通过图书馆网站、微博等渠道提供在线咨询服务。7.1.3服务流程(1)接收咨询:热情、耐心地接收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2)问题分析:对读者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确定解答方向。(3)资料检索:根据问题需求,检索相关资料,提供答案。(4)反馈解答:将检索到的答案及时反馈给读者,保证解答准确、完整。(5)跟踪服务:关注读者需求,提供后续服务。7.2读者意见反馈7.2.1反馈渠道(1)现场反馈:在图书馆内设立意见箱,便于读者现场反馈问题。(2)网络反馈:通过图书馆网站、微博等渠道收集读者意见。(3)电话反馈:设立读者服务,接收读者电话反馈。7.2.2反馈处理流程(1)接收反馈:对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2)问题分析:分析反馈问题,确定解决方案。(3)问题处理: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4)反馈回复: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读者,感谢读者的关注与支持。7.3读者活动组织7.3.1活动类型(1)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各类阅读活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讲座,提升读者知识水平。(3)亲子活动: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4)文化展览: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7.3.2活动组织流程(1)策划:根据读者需求,策划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2)申报:将活动方案提交至相关部门,申请审批。(3)准备:活动前进行场地、设备、资料等准备工作。(4)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5)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第八章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8.1图书采购与典藏8.1.1采购原则图书采购是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采购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图书馆服务宗旨和读者需求;(2)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程序;(3)注重图书质量,保证文献资源的权威性;(4)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1.2采购流程图书采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图书馆服务需求、读者需求和文献资源建设目标,制定年度图书采购计划;(2)供应商选择: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优质服务的供应商;(3)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事项;(4)验收与支付:对采购的图书进行验收,保证图书质量,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5)典藏与上架:将验收合格的图书进行典藏,按照分类、排架规则上架。8.1.3典藏管理典藏管理是对图书实体进行有序存放、维护和保管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1)图书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分类体系,对图书进行分类;(2)排架规则: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架规则;(3)库房管理:保证库房环境安全、整洁,定期进行图书清点和保养;(4)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检索、借阅、归还等服务。8.2图书分类与编目8.2.1分类原则图书分类是图书馆对图书进行有序组织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图书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按照图书的内容、特点进行分类;(2)系统性:分类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3)稳定性:分类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4)适应性:分类体系应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求。8.2.2分类方法图书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内容分类法:根据图书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2)形式分类法:根据图书的载体、装帧形式等进行分类;(3)学科分类法:根据图书所属学科领域进行分类;(4)综合分类法:结合多种分类方法,形成综合分类体系。8.2.3编目原则图书编目是对图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组织的过程。在进行图书编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按照国际国内编目标准进行编目;(2)准确性:保证图书信息准确无误;(3)完整性:全面反映图书的内外部特征;(4)一致性:编目格式、术语应保持一致。8.2.4编目方法图书编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工编目:通过人工方式对图书进行编目;(2)自动化编目: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编目;(3)联合编目:多个图书馆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8.3电子资源管理8.3.1电子资源概述电子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的文献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管理是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合和利用的过程。8.3.2电子资源采购电子资源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图书馆服务宗旨和读者需求;(2)选择具备权威性、可靠性、实用性的电子资源;(3)注重版权合规,保证资源合法使用;(4)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3.3电子资源整合电子资源整合是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合,形成统一的检索平台。其主要内容包括:(1)资源导航:提供电子资源分类导航,方便读者快速检索;(2)统一检索:实现跨数据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3)个性化推荐: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资源推荐;(4)资源监控:对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调整资源结构。8.3.4电子资源服务电子资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用户培训:针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检索技巧等进行培训;(2)在线咨询:提供在线咨询解答服务,帮助读者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3)远程访问:为读者提供远程访问电子资源的服务;(4)用户反馈:收集读者对电子资源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内容。第九章安全保卫与突发事件处理9.1安全保卫工作9.1.1工作目标公共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安全、有序,保障读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各类安全的发生。9.1.2工作内容(1)制定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和读者的安全行为规范。(2)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组织机构,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安全意识。(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加强对重点部位和时段的安全监控,保证图书馆安全。9.1.3工作要求(1)安全保卫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图书馆安全。(2)安全保卫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安全保卫知识和技能。(3)安全保卫工作应与图书馆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9.2突发事件处理9.2.1工作原则(1)快速反应,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2)科学决策,果断处置。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采取合理措施,保证事件得到有效处理。(3)以人为本,保证安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优先考虑人员安全,尽量避免和减少损失。9.2.2工作内容(1)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措施。(2)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保证信息畅通。(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5)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