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_第1页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_第2页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_第3页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_第4页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TOC\o"1-2"\h\u29509第1章项目概述 42111.1项目背景 472081.2建设目标 4108491.3建设范围 46782第2章水资源分析 519192.1水资源现状 580322.1.1水资源总量 5138872.1.2水资源时空分布 593592.1.3水资源质量 555112.2水资源供需分析 5206962.2.1需水分析 5282652.2.2供水量分析 5308702.2.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320352.3水资源利用策略 6253952.3.1节水灌溉 6325222.3.2多水源联合调度 615052.3.3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6217492.3.4水价政策 694392.3.5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61508第3章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661373.1设计原则 630623.1.1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651803.1.2适应性原则 6260883.1.3经济性原则 6112323.1.4可持续发展原则 7311533.1.5安全可靠性原则 7325123.2设计依据 7309793.2.1法律法规 7109043.2.2技术标准 7160473.2.3灌溉需求 7125063.2.4水资源条件 751783.2.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7114923.3设计要求 723543.3.1灌溉水源 7300373.3.2灌溉制度 746013.3.3灌溉方式 7113473.3.4灌溉设施布局 746463.3.5灌溉设备选型 8289283.3.6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 8221843.3.7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817785第4章灌溉水源工程 8261964.1水源选择 855804.1.1选择依据 88964.1.2水源调查 8285444.1.3水源确定 8204414.2水源工程建设 8140054.2.1工程设计 8193574.2.2工程施工 8196804.2.3工程验收 9296544.3水源保护措施 9324204.3.1水质保护 980204.3.2水量保护 9310824.3.3工程设施保护 9308264.3.4法律法规保障 920116第5章灌溉渠系设计 986465.1渠系布局 9311155.1.1渠系布局原则 9181415.1.2渠系布局方案 9181645.2渠道设计参数 973495.2.1设计流量 9119835.2.2设计纵坡 10159025.2.3设计横断面 10775.3渠道结构设计 10262635.3.1渠道衬砌材料 10301165.3.2渠道结构尺寸 10269925.3.3渠道建筑物设计 10141175.4渠道防渗措施 10283935.4.1防渗材料 10205775.4.2防渗结构 1039365.4.3防渗施工技术 1028451第6章灌溉设备选型与配置 11257986.1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 11172866.1.1喷灌设备 11115146.1.2微灌设备 11208526.1.3滴灌设备 11111926.1.4渠道灌溉设备 11182456.2设备选型原则 11126046.2.1适应性原则 11190526.2.2节水性原则 1148146.2.3可靠性原则 11292506.2.4经济性原则 1132756.2.5可维护性原则 11108656.3设备配置方案 114956.3.1喷灌设备配置 12167926.3.2微灌设备配置 12271096.3.3滴灌设备配置 12199896.3.4渠道灌溉设备配置 1244616.3.5智能控制系统配置 128732第7章水利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1283437.1控制系统功能 1244827.1.1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12163497.1.2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 1279097.1.3实时监测水源、气象、土壤等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12151527.1.4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运行与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1248917.1.5保障灌溉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12148877.2控制系统组成 12227967.2.1灌溉控制器:负责接收监测数据,根据预设参数灌溉策略,控制灌溉设备运行; 1279257.2.2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水位计等,实时监测灌溉相关数据; 1224007.2.3执行系统:包括水泵、阀门、喷灌设备等,根据控制器指令进行灌溉作业; 12270977.2.4通信系统:实现灌溉控制器与监测设备、执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13114407.2.5供电系统: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13115427.3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13123067.3.1灌溉控制器:选择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灌溉控制器,满足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需求; 13158097.3.2土壤湿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响应快、稳定性好的传感器,保证土壤湿度监测的准确性; 13100457.3.3气象站:选用集成度高、数据传输稳定的气象站,提供实时气象数据; 13286417.3.4水位计:选用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安装方便的水位计,实时监测水源情况; 1342487.3.5水泵、阀门及喷灌设备:根据灌溉面积、作物类型等因素,选用功能稳定、节能高效的设备; 13247627.3.6通信设备:选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数据传输速率高的通信设备,保证灌溉控制系统的通信质量; 13130387.3.7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市电供电,保证灌溉控制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1310294第8章灌溉管理与维护 13106588.1灌溉管理组织机构 13211908.2灌溉管理制度 1470578.3灌溉设施的维护与检修 1420283第9章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14148609.1施工组织设计 1462379.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4206199.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4246569.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5130619.2施工进度计划 15297019.2.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1520759.2.2施工进度计划内容 15325829.2.3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与调整 1554889.3施工质量控制 15240999.3.1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15102119.3.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6201719.4施工安全管理 16160109.4.1施工安全管理原则 16120499.4.2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65796第10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6285710.1投资估算 162657410.1.1工程投资估算 171214410.1.2运营维护费用估算 172336910.2效益分析 171566510.2.1直接经济效益 172408610.2.2间接经济效益 1770410.2.3社会效益 171155910.3经济评价 17651310.3.1投资收益率分析 171331410.3.2财务分析 17823810.4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172291510.4.1风险分析 172449410.4.2对策建议 18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项目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所在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受限于水利设施的不完善,灌溉效率低下,农业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本项目应运而生。1.2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建设目标:(1)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2)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业产量和品质;(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村经济发展。1.3建设范围本项目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泵站、输水管道等设施的建设及改造;(2)灌溉系统工程:包括渠道、管道、喷灌、微灌等灌溉设施的建设及改造;(3)排水系统工程:包括排水渠道、排水泵站等设施的建设及改造;(4)农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林建设等;(5)配套工程:包括田间道路、桥梁、涵洞等设施的建设及改造。第2章水资源分析2.1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三农田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影响。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三农田地区的水资源现状。2.1.1水资源总量根据近几年的水资源调查数据,三农田地区水资源总量有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地表水资源主要依赖于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资源则受地质条件影响,分布不均。2.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三农田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春季节水资源较为匮乏。空间上,水资源分布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2.1.3水资源质量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三农田地区部分水资源存在污染现象,水质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2水资源供需分析为了保障三农田地区的农业生产,需对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2.2.1需水分析需水分析主要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其中,农业灌溉是三农田地区的主要用水需求,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2.2.2供水量分析供水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通过对各类水源的供水量进行统计分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2.2.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综合考虑各种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可供量,对三农田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为制定灌溉系统建设方案提供参考。2.3水资源利用策略针对三农田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和供需平衡情况,提出以下水资源利用策略:2.3.1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需求。2.3.2多水源联合调度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资源,实现多种水源的联合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3.3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质量。2.3.4水价政策完善水价政策,引导农民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3.5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控,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第3章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3.1设计原则3.1.1综合利用资源原则灌溉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三农田水利资源的实际情况,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的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3.1.2适应性原则根据三农田作物种植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和设备,保证灌溉系统的适应性。3.1.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灌溉效益。3.1.4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保证灌溉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1.5安全可靠性原则保证灌溉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满足工程安全和灌溉需求,减少故障和发生。3.2设计依据3.2.1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2.2技术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如《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规范》等。3.2.3灌溉需求根据三农田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和灌溉保证率等因素,确定灌溉系统的设计规模。3.2.4水资源条件调查分析三农田的水资源状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为灌溉系统设计提供依据。3.2.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研究三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分布,合理布局灌溉设施。3.3设计要求3.3.1灌溉水源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合理规划水源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3.2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3.3.3灌溉方式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利用率。3.3.4灌溉设施布局优化灌溉设施布局,充分考虑灌溉渠道、水源工程、排水设施等的空间分布,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3.3.5灌溉设备选型根据灌溉方式和灌溉需求,选择功能优良、经济适用的灌溉设备,保证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3.3.6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运用现代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和效益。3.3.7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在灌溉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4章灌溉水源工程4.1水源选择4.1.1选择依据本章节针对三农田水利灌溉项目,从水源的地域特点、水量、水质、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保证水源选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4.1.2水源调查通过对项目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水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综合考虑水源的水量、水质、开发潜力等因素,为灌溉水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4.1.3水源确定根据水源调查结果,结合项目需求,选取水质优良、水量稳定、便于开发利用的水源作为灌溉水源。4.2水源工程建设4.2.1工程设计根据选定的水源,进行灌溉水源工程设计,包括水源取水、输水、分配等环节,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4.2.2工程施工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水源工程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环保。4.2.3工程验收工程完成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灌溉需求。4.3水源保护措施4.3.1水质保护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设立保护区,严格限制污染源,保证水质安全。同时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3.2水量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制定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地植被覆盖率,保证水源地水量稳定。4.3.3工程设施保护建立健全工程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水源工程设施,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4.3.4法律法规保障依法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水源行为,保障灌溉水源工程的稳定运行。第5章灌溉渠系设计5.1渠系布局5.1.1渠系布局原则渠系布局应根据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遵循合理分配、节约用水、便于管理、利于灌溉的原则进行。渠系应尽量布置在地面坡度较小、土质较松软、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5.1.2渠系布局方案渠系布局采用干、支、斗、农四级渠系。干渠为主要输水渠道,支渠、斗渠、农渠为分配渠道。各级渠道应根据农田需水量、灌溉面积、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保证灌溉水流畅通。5.2渠道设计参数5.2.1设计流量根据农田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灌溉面积等,计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干渠设计流量应考虑系统内最大灌溉需水量,支渠、斗渠、农渠设计流量则根据分配的灌溉面积和作物需水量确定。5.2.2设计纵坡渠道设计纵坡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施工方便、投资经济等因素,以满足灌溉要求为前提,尽量选用经济合理的设计纵坡。5.2.3设计横断面渠道横断面应根据设计流量、设计纵坡、土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干渠、支渠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斗渠、农渠可采用梯形或U形断面。5.3渠道结构设计5.3.1渠道衬砌材料根据渠道等级、土质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衬砌材料。常见衬砌材料有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土工膜等。5.3.2渠道结构尺寸根据设计流量、横断面形式、衬砌材料等因素,计算渠道的结构尺寸。干渠、支渠衬砌厚度应适当加大,以满足输水要求;斗渠、农渠衬砌厚度可适当减小,以降低投资。5.3.3渠道建筑物设计渠道建筑物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桥涵、渡槽等。建筑物设计应满足灌溉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和维护。5.4渠道防渗措施5.4.1防渗材料渠道防渗可采用土工膜、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防渗材料应根据渠道等级、土质条件、投资预算等因素选择。5.4.2防渗结构渠道防渗结构应根据防渗材料、土质条件、渠道等级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全断面防渗或底部防渗,保证渠道输水过程中渗漏损失降至最低。5.4.3防渗施工技术防渗施工技术应根据防渗材料和结构形式选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质量,保证防渗效果。同时加强渠道维护管理,延长防渗设施使用寿命。第6章灌溉设备选型与配置6.1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6.1.1喷灌设备喷灌设备是一种利用水泵将水加压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再通过喷头喷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节水效率高、均匀性好、适应性强,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6.1.2微灌设备微灌设备通过微灌管或微灌带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均匀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经济作物和精细农业。6.1.3滴灌设备滴灌设备是将水通过压力输送到灌水器,以滴水形式对作物进行灌溉。其优点是节水效率最高,可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作物。6.1.4渠道灌溉设备渠道灌溉设备主要包括输水渠道、节制闸、分水闸等。该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但水利用率相对较低。6.2设备选型原则6.2.1适应性原则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地形、土壤、作物类型等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灌溉设备,保证灌溉效果。6.2.2节水性原则优先选择节水功能好的灌溉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6.2.3可靠性原则选用质量可靠、功能稳定的灌溉设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6.2.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选择经济合理的灌溉设备。6.2.5可维护性原则选择易于安装、维护和更换的灌溉设备,降低运行维护难度和成本。6.3设备配置方案6.3.1喷灌设备配置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灌设备,包括喷头、水泵、管道、阀门等,保证灌溉均匀性和节水效果。6.3.2微灌设备配置针对不同作物和种植方式,选择微灌管、微灌带等设备,实现精确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3.3滴灌设备配置根据作物需水特点和种植模式,配置滴灌管、滴头等设备,实现节水、高效灌溉。6.3.4渠道灌溉设备配置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合理设计渠道系统,配置节制闸、分水闸等设备,保证输水安全、灌溉均匀。6.3.5智能控制系统配置为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可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控制、远程监控和优化调度。第7章水利灌溉控制系统设计7.1控制系统功能7.1.1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灌溉效率;7.1.2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7.1.3实时监测水源、气象、土壤等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7.1.4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运行与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7.1.5保障灌溉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7.2控制系统组成7.2.1灌溉控制器:负责接收监测数据,根据预设参数灌溉策略,控制灌溉设备运行;7.2.2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水位计等,实时监测灌溉相关数据;7.2.3执行系统:包括水泵、阀门、喷灌设备等,根据控制器指令进行灌溉作业;7.2.4通信系统:实现灌溉控制器与监测设备、执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7.2.5供电系统: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7.3控制系统设备选型7.3.1灌溉控制器:选择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灌溉控制器,满足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需求;7.3.2土壤湿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响应快、稳定性好的传感器,保证土壤湿度监测的准确性;7.3.3气象站:选用集成度高、数据传输稳定的气象站,提供实时气象数据;7.3.4水位计:选用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安装方便的水位计,实时监测水源情况;7.3.5水泵、阀门及喷灌设备:根据灌溉面积、作物类型等因素,选用功能稳定、节能高效的设备;7.3.6通信设备:选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数据传输速率高的通信设备,保证灌溉控制系统的通信质量;7.3.7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市电供电,保证灌溉控制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8章灌溉管理与维护8.1灌溉管理组织机构本章节主要阐述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灌溉系统的有效运行和高效管理,建议设立以下组织架构:(1)灌溉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灌溉系统的宏观管理、决策和协调工作。(2)灌溉管理办公室:设在当地部门,负责日常灌溉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3)灌溉管理站:设立在各个灌溉区域,负责具体实施灌溉计划、调配水源、巡查设施等工作。(4)灌溉管理员: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灌溉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操作。8.2灌溉管理制度为保证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制定灌溉计划:根据农作物需水量、水源状况等因素,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灌溉计划。(2)水源调配制度:合理调配水源,保证各灌溉区域的水量需求得到满足。(3)设施使用制度:明确灌溉设施的使用、维护和检修责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灌溉计量制度:对灌溉水量进行计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费成本。(5)灌溉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田实施灌溉补贴,减轻农民负担。8.3灌溉设施的维护与检修为保证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1)制定维护检修计划:根据灌溉设施的运行状况,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的维护检修计划。(2)设施检查: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设施保养: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4)设施维修:对损坏的灌溉设施进行及时维修,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5)技术培训:加强对灌溉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维护检修能力。第9章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9.1施工组织设计9.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规模、性质、施工条件及施工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对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阐述。9.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1)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3)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5)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便于施工管理。9.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总体布局;(2)施工队伍组织;(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4)施工材料供应;(5)施工临时设施;(6)施工环境保护措施;(7)施工信息化管理。9.2施工进度计划9.2.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施工过程的时间安排。本节主要阐述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9.2.2施工进度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量分解;(2)施工工序安排;(3)施工阶段划分;(4)施工时间安排;(5)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6)施工进度控制措施。9.2.3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与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工程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9.3施工质量控制9.3.1施工质量控制原则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过程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