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444第1章引言 3321931.1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概述 3247421.2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的发展背景 415869第2章农村合作组织建设 4172952.1农村合作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428192.1.1类型概述 4228762.1.2功能分析 5145032.2农村合作组织的构建与运作 5211082.2.1构建原则 5230272.2.2运作机制 543402.3农村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 524289第3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189383.1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6166373.1.1土地承包概述 6200293.1.2土地承包政策与法规 6158903.1.3土地承包实践与成效 672993.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6228653.2.1土地流转概述 6134943.2.2土地流转政策与法规 6242063.2.3土地流转实践与成效 663053.3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6165203.3.1土地股份合作制概述 640013.3.2土地股份合作制政策与法规 6128923.3.3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践与成效 6114673.3.4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前景 77562第4章农业产业链整合 7213364.1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7248924.1.1产业链构建原则 749494.1.2产业链构建主体 7278234.1.3产业链构建内容 7186604.2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756084.2.1产业链协同机制 7313914.2.2产业链协同模式 7223084.2.3产业链协同政策 760924.3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7124434.3.1金融服务需求 7321404.3.2金融服务创新 865454.3.3金融服务支持 887474.3.4风险管理与防范 8720第5章农村金融创新 8535.1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8158645.1.1农村金融体系概述 8263735.1.2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原则 8307965.1.3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措施 8176315.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114895.2.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242835.2.2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9208305.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9197555.3.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9229645.3.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内容 916615.3.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921094第6章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9234376.1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936866.1.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训体系 931046.1.2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1032206.1.3完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 10104956.2农村人才引进政策 1067436.2.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0211686.2.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092026.2.3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1089516.3农村人才激励机制 10267476.3.1完善薪酬待遇体系 10162326.3.2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 10139896.3.3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1117814第7章农村科技推广与应用 11165697.1农村科技推广体系 1114397.1.1推广体系构建 11188007.1.2推广主体及职责 11261467.1.3推广方式与手段 1114480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1258297.2.1农业科技成果筛选与评估 11239297.2.2成果转化模式 114387.2.3成果转化政策支持 1158887.3农村信息化建设 1134067.3.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1149447.3.2农村信息资源整合 12256567.3.3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12122007.3.4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27694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2325578.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2152448.1.1生态环境建设概述 12310208.1.2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2292548.1.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1247298.2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与措施 12273998.2.1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概述 12253058.2.2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措施 12123188.2.3农村环境治理保障措施 13160168.3农村资源循环利用 13130958.3.1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概述 13116608.3.2农村资源循环利用主要途径 13199888.3.3农村资源循环利用保障措施 1313510第9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33859.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3194079.1.1概述 136609.1.2指导思想 13265369.1.3基本原则 14319949.1.4具体措施 1433989.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14209369.2.1概述 14126769.2.2发展目标 1487629.2.3主要任务 1464749.2.4政策措施 15116979.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15174519.3.1概述 1511189.3.2总体要求 15319559.3.3主要任务 15236719.3.4保障措施 1517909第10章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案例解析 15151710.1国内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案例分析 152037910.1.1案例一:省YY市ZZ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15639710.1.2案例二:省YY市AA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 151639010.1.3案例三:省YY市BB村农村产业融合合作模式 161344010.2国外农村合作模式借鉴与启示 16863310.2.1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模式 161684810.2.2德国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163224810.2.3美国农村合作社模式 161463410.3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的未来发展展望 161069110.3.1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162402510.3.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61092110.3.3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162276710.3.4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162461910.3.5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1章引言1.1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概述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摸索,旨在通过创新农村合作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该模式融合了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以农民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为载体,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环节的合作,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1.2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的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日益深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农村合作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层次较低、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完善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其主要发展背景如下:(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为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3)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4)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创新发展是适应国家政策、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第2章农村合作组织建设2.1农村合作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1.1类型概述农村合作组织根据组织性质、服务对象及功能定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组织、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2.1.2功能分析(1)农业生产合作组织:通过统一生产、技术指导、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为成员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缓解农村融资难题。(3)农村供销合作组织: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4)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5)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2.2农村合作组织的构建与运作2.2.1构建原则(1)自愿原则:成员自愿加入,自愿参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2)民主原则: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共同决策。(3)互利原则:实现成员间的互利共赢,共享合作成果。(4)法治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组织规章制度。2.2.2运作机制(1)组织架构:设立理事会、监事会、会员大会等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2)决策机制:采用民主决策,保障成员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3)利益分配:按照成员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合作组织的收益。(4)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组织运行效率。2.3农村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1)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2)财政支持:对农村合作组织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支持措施。(3)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合作组织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4)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合作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组织管理水平。(5)法律保障:完善农村合作组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组织的合法权益。第3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1农村土地承包制度3.1.1土地承包概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本节主要介绍土地承包的概念、基本原则以及承包程序。3.1.2土地承包政策与法规详细阐述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规,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法律依据。3.1.3土地承包实践与成效分析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践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改革提供借鉴。3.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3.2.1土地流转概述介绍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类型及意义,为农民和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指导。3.2.2土地流转政策与法规详细阐述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行为。3.2.3土地流转实践与成效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践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改革提供借鉴。3.3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3.3.1土地股份合作制概述介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概念、特点及优势,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路。3.3.2土地股份合作制政策与法规详细阐述我国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政策法规,为改革实践提供法律保障。3.3.3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践与成效分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改革提供借鉴。3.3.4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前景探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在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中的发展前景,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方向。第4章农业产业链整合4.1农业产业链的构建4.1.1产业链构建原则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1.2产业链构建主体农业产业链构建主体包括核心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合作共赢等方式,形成稳定、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4.1.3产业链构建内容农业产业链构建内容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市场。4.2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4.2.1产业链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4.2.2产业链协同模式摸索多元化农业产业链协同模式,如“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联盟”、“互联网农业”等,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衔接。4.2.3产业链协同政策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4.3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4.3.1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农业产业链各环节金融需求,为产业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4.3.2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4.3.3金融服务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投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力农业产业链发展。4.3.4风险管理与防范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第5章农村金融创新5.1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5.1.1农村金融体系概述农村金融体系是指为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及金融基础设施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1.2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原则(1)坚持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与市场的作用;(3)坚持普惠金融,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4)坚持风险可控,保证农村金融体系稳健运行。5.1.3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措施(1)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加强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2)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4)创新农村金融政策,优化政策环境。5.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5.2.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1)针对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开发专属金融产品;(2)推广农村产业链金融,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3)发展农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工具;(4)摸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5.2.2农村金融服务创新(1)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2)发展农村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3)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金融素养;(4)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服务成本。5.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5.3.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3.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内容(1)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2)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3)加强农村信用监管,规范信用市场秩序;(4)推动农村信用文化建设,提高农民信用意识。5.3.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培育农村信用市场主体,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3)加强农村信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信用素养;(4)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第6章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6.1农村人才培养机制6.1.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训体系(1)结合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特点,优化培训内容,重点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2)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3)鼓励农民参与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6.1.2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1)推广“学校基地农户”的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1.3完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1)建立以实际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2)完善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制度,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公开;(3)加强对优秀农村人才的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6.2农村人才引进政策6.2.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1)明确引进人才的条件、范围和程序,保证政策透明、公正;(2)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质量;(3)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6.2.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村人才引进政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吸引人才回乡发展;(3)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6.2.3强化人才服务保障(1)建立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3)加强对人才的服务与关怀,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6.3农村人才激励机制6.3.1完善薪酬待遇体系(1)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激发人才积极性;(2)提高农村人才工资待遇,逐步缩小与城市差距;(3)完善福利制度,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6.3.2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1)开展优秀农村人才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2)鼓励人才参与农村项目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分享发展成果;(3)加强人才培训、选拔和任用,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6.3.3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1)加强政策宣传,树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导向;(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作用;(3)培育农村创新创业文化,鼓励人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第7章农村科技推广与应用7.1农村科技推广体系7.1.1推广体系构建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是新型三农村合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阐述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包括主导、多元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7.1.2推广主体及职责分析农村科技推广的主体,包括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和作用,保证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7.1.3推广方式与手段介绍农村科技推广的方式和手段,包括现场指导、培训、示范、技术交流等,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科技推广效果。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7.2.1农业科技成果筛选与评估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估,保证推广的科技成果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满足农民实际需求。7.2.2成果转化模式7.2.3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分析国家及地方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措施。7.3农村信息化建设7.3.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移动通信、计算机设备等,为农村科技推广提供基础条件。7.3.2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农村科技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3.3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促进农村科技推广与应用。7.3.4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8.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8.1.1生态环境建设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概念、目标及重要性,为后续具体措施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8.1.2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现实依据。8.1.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措施(1)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2)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4)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8.2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与措施8.2.1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概述介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际操作提供政策依据。8.2.2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措施(1)强化源头治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水平;(3)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4)加强环境监测与执法,保障农村环境治理效果。8.2.3农村环境治理保障措施(1)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度;(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环境治理资金需求;(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水平;(4)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8.3农村资源循环利用8.3.1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意义,为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8.3.2农村资源循环利用主要途径(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秸秆、粪便等;(2)农业副产物综合利用,如米糠、豆粕等;(3)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如废塑料、废金属等;(4)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如生物质能、太阳能等。8.3.3农村资源循环利用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政策体系;(2)加强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3)建立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激励机制;(4)加强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第9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9.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1.1概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阐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9.1.2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基础服务。9.1.3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突出重点,有序推进;(3)引导,社会参与;(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9.1.4具体措施(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硬化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2)推进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3)加强农村电力设施改造,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4)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互联网接入率和信息化水平;(5)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9.2.1概述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农村未来发展。本节主要阐述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9.2.2发展目标(1)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提升农村教育质量;(2)农村卫生: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健康。9.2.3主要任务(1)农村教育: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2)农村卫生: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9.2.4政策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需求;(2)优化教育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卫生一体化发展;(3)加强农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和待遇;(4)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激发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活力。9.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9.3.1概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本节主要阐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9.3.2总体要求坚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