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_第1页
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_第2页
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_第3页
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_第4页
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行业学生评价与反馈指南TOC\o"1-2"\h\u8278第1章学生评价概述 417021.1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4262861.2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428062第2章课堂表现评价 59922.1课堂参与度评价 580252.1.1出勤情况 5214792.1.2课堂互动 5318052.1.3课堂练习与活动 5246772.1.4课堂笔记 5201932.2学习态度评价 5233652.2.1学习积极性 5298232.2.2自主学习能力 5235032.2.3持续进步 65952.2.4学习目标明确 6228132.3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658122.3.1沟通协调 6300132.3.2角色定位 6153962.3.3共享资源 616892.3.4团队贡献 613738第3章学习成果评价 6310603.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618433.1.1评价指标 6124653.1.2评价方法 6250413.2技能运用能力评价 743093.2.1评价指标 769223.2.2评价方法 7233833.3创新思维能力评价 7203813.3.1评价指标 775413.3.2评价方法 75473第4章过程性评价 894584.1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 8320444.1.1学习计划的制定:学生应结合课程要求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 8227614.1.2学习计划的执行:学生需按照学习计划认真执行,保证各项学习任务按时完成。 8278764.1.3时间管理能力:学生应合理分配学习、工作、休息时间,避免拖延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8322704.1.4学习计划的调整:学生应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实现学习目标。 8233374.2作业与练习完成情况 8272004.2.1完成质量:学生应保证作业与练习的完成质量,做到书写规范、答案准确、解题思路清晰。 83114.2.2完成时间: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与练习,以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823864.2.3自我检查:学生在完成作业与练习后,应进行自我检查,保证无误。 8319844.2.4主动反馈: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请教作业与练习中的疑问,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8259734.3自我反思与改进 8277024.3.1反思深度:学生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反思,找出问题所在。 9142584.3.2改进措施:学生应针对反思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付诸实践。 951074.3.3自我激励:学生要学会自我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9269494.3.4持续进步:学生应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改进,实现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930849第5章终结性评价 9299265.1期末考试评价 9149405.1.1设计原则 9202865.1.2评价标准 9248885.1.3改进措施 9307465.2课程项目评价 9207245.2.1设计原则 987295.2.2评价标准 10161315.2.3改进措施 1033035.3毕业论文评价 10297635.3.1设计原则 10200415.3.2评价标准 10180065.3.3改进措施 1026754第6章学生反馈方法 11197056.1学生满意度调查 11165966.1.1调查问卷设计 11150916.1.2调查实施与数据分析 11243716.2教学座谈会 11162686.2.1座谈会组织 11267226.2.2座谈会实施与总结 12155366.3在线反馈平台 1235936.3.1平台建设 12161636.3.2平台运营与管理 1219603第7章教师反馈策略 12208587.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2196617.1.1整合评价信息 12183557.1.2分析评价数据 12121827.1.3个性化反馈 13206347.2教学反思与改进 13317967.2.1定期进行教学反思 13172557.2.2建立反思机制 13281527.2.3制定改进计划 1349197.3教师专业发展 1311127.3.1开展教师培训 13243907.3.2促进教师交流 1342817.3.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133612第8章家庭评价与反馈 1459938.1家长满意度调查 1448808.1.1设计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 14178298.1.2实施家长满意度调查 14145248.1.3分析与反馈 1432328.2家长会与家校沟通 14246808.2.1家长会组织 14127698.2.2家长会内容 15259718.2.3家校沟通渠道 15264858.3家庭教育指导 1533848.3.1家庭教育讲座 15211898.3.2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15284318.3.3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1524338第9章学生评价与反馈的统计分析 15238909.1数据收集与处理 15248099.1.1数据收集 16244639.1.2数据处理 16312399.2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1639239.2.1描述性统计分析 16270119.2.2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16297399.2.3影响因素分析 1646719.3评价反馈的运用与改进 1683979.3.1评价反馈的传递 1645929.3.2教育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788529.3.3持续跟踪与评估 1721811第10章评价与反馈制度的建设 17758910.1评价与反馈政策的制定 171473610.1.1政策目标 1789210.1.2政策原则 17521310.1.3政策内容 173244110.1.4政策保障 172811910.2评价与反馈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171800910.2.1宣传与培训 173121610.2.2评价与反馈流程 182349410.2.3信息收集与处理 182576110.2.4监管与评估 18471010.3持续改进与优化评价体系 183015010.3.1反馈机制 182983410.3.2评价体系调整 182887010.3.3信息化建设 183095510.3.4经验总结与交流 18第1章学生评价概述1.1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展潜力和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学生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优势与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调整学习策略,促进个性化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学生评价为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了反馈信息,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3)客观反映教育效果:学生评价是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4)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学生评价,可以发觉学习困难的学生,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1.2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学生评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旨在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观察、作业、单元测试等。(2)总结性评价:在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业水平。总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等。(3)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自我认识和发展。(4)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纸笔测试:传统的评价方式,适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3)口头表达: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演讲、讨论等。(4)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审美观念等,如绘画、写作作品等。(5)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课外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6)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建议。(7)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章课堂表现评价2.1课堂参与度评价课堂参与度是衡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重要指标。对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1.1出勤情况评价学生出勤的准时性,以及因故缺勤时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请假。2.1.2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互动行为,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积极性。2.1.3课堂练习与活动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完成情况、思考深度和创新能力。2.1.4课堂笔记评价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关注其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能力。2.2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学习积极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以及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程度。2.2.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之外是否主动学习,包括预习、复习、拓展阅读等。2.2.3持续进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持续进步,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2.2.4学习目标明确评价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推进。2.3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之一,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沟通协调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促进团队内部的交流与合作。2.3.2角色定位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评价其是否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为团队作出贡献。2.3.3共享资源评价学生是否愿意分享学习资源,帮助团队成员共同提高。2.3.4团队贡献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度,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章学习成果评价3.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是衡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学知识的关键指标。此部分旨在评估学生对教育行业相关理论、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3.1.1评价指标(1)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的掌握程度。(2)实践知识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3)知识体系构建:整合各类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3.1.2评价方法(1)闭卷考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开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3)课堂问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提高知识掌握程度。3.2技能运用能力评价技能运用能力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教育行业中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3.2.1评价指标(1)基本技能掌握: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专业技能运用:如特定学科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等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3)创新能力:在技能运用过程中,能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教育效果。3.2.2评价方法(1)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如模拟教学、教案设计等,评估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习、实训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技能运用能力。(3)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教案、课件等成果,以展示其技能运用水平。3.3创新思维能力评价创新思维能力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在教育行业中所展现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3.1评价指标(1)独立思考:对教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盲从权威。(2)创新意识:关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寻求创新和改进。(3)创新能力: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3.3.2评价方法(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其创新思维能力。(2)创意竞赛:组织教育教学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第4章过程性评价4.1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进行评价:4.1.1学习计划的制定:学生应结合课程要求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4.1.2学习计划的执行:学生需按照学习计划认真执行,保证各项学习任务按时完成。4.1.3时间管理能力:学生应合理分配学习、工作、休息时间,避免拖延现象,提高学习效率。4.1.4学习计划的调整:学生应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实现学习目标。4.2作业与练习完成情况作业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价:4.2.1完成质量:学生应保证作业与练习的完成质量,做到书写规范、答案准确、解题思路清晰。4.2.2完成时间: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与练习,以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4.2.3自我检查:学生在完成作业与练习后,应进行自我检查,保证无误。4.2.4主动反馈: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请教作业与练习中的疑问,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自身学习能力。4.3自我反思与改进自我反思与改进是学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改进进行评价:4.3.1反思深度:学生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反思,找出问题所在。4.3.2改进措施:学生应针对反思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付诸实践。4.3.3自我激励:学生要学会自我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4.3.4持续进步:学生应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改进,实现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第5章终结性评价5.1期末考试评价5.1.1设计原则期末考试是衡量学生在学期内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内容应全面覆盖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应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分析题等。5.1.2评价标准期末考试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问题分析能力: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3)创新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解答过程中提出新颖的观点或方法;(4)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5.1.3改进措施为提高期末考试评价的质量,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试题库建设,保证试题质量;(2)及时分析考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3)鼓励学生参与试题命制,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适应性。5.2课程项目评价5.2.1设计原则课程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项目设计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2.2评价标准课程项目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成果的质量:考查项目完成程度、创新性以及实际应用价值;(2)团队合作能力:考查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分工合作情况;(3)项目报告撰写: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5.2.3改进措施为提高课程项目评价的质量,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项目要求,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支持;(2)加强过程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3)组织项目答辩,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和分享经验。5.3毕业论文评价5.3.1设计原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论文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文撰写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道德。5.3.2评价标准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选题:考查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2)文献综述:考查学生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能力;(3)研究方法:考查学生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4)论文结构:考查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5)学术成果:考查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5.3.3改进措施为提高毕业论文评价的质量,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论文指导,保证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2)严格论文审查,提高论文质量;(3)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意识;(4)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第6章学生反馈方法6.1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满意度调查是一种直接获取学生对教育教学质量感知的数据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改进的依据。6.1.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学生性别、年龄、年级等;(2)课程满意度:学生对课程内容、难度、进度的满意度;(3)教学方法满意度:学生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外辅导等方面的满意度;(4)教学环境满意度:学生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班级氛围等方面的满意度;(5)改进建议:学生对教育教学各方面提出的具体改进意见。6.1.2调查实施与数据分析(1)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填写问卷;(2)采用匿名方式收集问卷,保证学生真实反映意见;(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关键信息,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6.2教学座谈会教学座谈会是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参与,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座谈会,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6.2.1座谈会组织(1)确定座谈会主题,提前通知参会人员;(2)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保证座谈会顺利进行;(3)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如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等;(4)制定座谈会议程,保证座谈会内容丰富、高效。6.2.2座谈会实施与总结(1)座谈会主持人引导发言,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2)记录关键信息,整理成会议纪要;(3)针对座谈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4)将座谈会成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3在线反馈平台在线反馈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实时、高效的反馈渠道。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馈问题,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并解决问题。6.3.1平台建设(1)选择合适的在线反馈平台,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2)设置不同类型的反馈渠道,如问题投诉、建议征集、满意度调查等;(3)制定平台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反馈行为;(4)加强平台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使用率。6.3.2平台运营与管理(1)及时回应学生反馈,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定期分析反馈数据,提炼关键信息,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3)加强对平台的管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4)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高用户体验。第7章教师反馈策略7.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教育行业中,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评价主要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及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学生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感受和意见。将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状况,为教师提供更为精准的反馈。7.1.1整合评价信息教师应关注各类评价信息,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同行评价等。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其中的共性与差异,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7.1.2分析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背后的原因,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7.1.3个性化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建议。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提出改进措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7.2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发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7.2.1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7.2.2建立反思机制建立教学反思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分享反思心得。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7.2.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7.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学校应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培训、研讨和交流的机会。7.3.1开展教师培训组织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应涵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7.3.2促进教师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7.3.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通过定期评估,了解教师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第8章家庭评价与反馈8.1家长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调查是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满意度调查,可以收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依据。8.1.1设计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在设计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内容: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2)问题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避免引导性或模糊性表述,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3)问卷结构:采用结构性问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方便家长填写。8.1.2实施家长满意度调查(1)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避免在学生考试、假期等特殊时期进行调查,以提高家长参与度。(2)采取多种调查方式:如纸质问卷、网络问卷、电话访谈等,方便家长参与。(3)保证调查的匿名性:保证家长在填写问卷时无需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提高调查结果的客观性。8.1.3分析与反馈(1)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家长满意度较高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2)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向家长通报改进情况。8.2家长会与家校沟通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共育。8.2.1家长会组织(1)确定家长会主题: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等特点,确定家长会主题,提高家长会针对性。(2)安排会议议程:合理安排会议议程,保证家长会内容丰富、高效。(3)邀请家长参加:提前通知家长,保证家长有时间参加家长会。8.2.2家长会内容(1)介绍学校工作: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管理措施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2)分享教育经验:邀请优秀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促进家校共育。(3)解答家长疑问: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8.2.3家校沟通渠道(1)建立家校联系册:记录学生在家、校的表现,加强家校沟通。(2)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等网络工具,及时发布学校动态,方便家长了解学校情况。8.3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8.3.1家庭教育讲座(1)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2)讲座内容涵盖: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青春期教育等。8.3.2家庭教育实践活动(1)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2)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分享:鼓励家长分享家庭教育实践案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8.3.3家庭教育咨询服务(1)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为家长提供专业、及时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2)建立家庭教育群、QQ群,方便家长随时咨询教育问题,实现家校互动。第9章学生评价与反馈的统计分析9.1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评价与反馈的统计分析首先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本节将阐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工具以及处理流程。9.1.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学生对教育质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2)访谈:针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过程的具体意见和建议。(3)观察: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互动情况等。(4)在线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如课程完成情况、作业成绩等。9.1.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清洗:去除无效、重复、错误的数据,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码,以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便于随时调用和分析。9.2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读9.2.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