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_第1页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_第2页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_第3页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_第4页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手册TOC\o"1-2"\h\u30042第1章有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 348891.1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特点 3326011.1.1昆虫 4184441.1.2病原微生物 4275921.1.3鼠类 4216381.1.4杂草 4302461.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生态平衡 4139941.2.1发生规律 466931.2.2生态平衡 42751.3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方法 4222321.3.1防治策略 4147941.3.2防治方法 56247第2章农业防治技术 524732.1农业防治原理 5256702.2耕作制度防治技术 521012.2.1轮作与间作 510912.2.2深耕与土壤改良 638342.3植物抗性品种选育与应用 638142.3.1抗性品种的选育 663632.3.2抗性品种的应用 624573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 653853.1天敌昆虫的利用 6272013.1.1天敌昆虫的选择与评价 647233.1.2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 7213743.1.3天敌昆虫的优化与应用 740763.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757963.2.1病原微生物的选择与评价 7241623.2.2病原微生物的剂型与应用 79353.2.3病原微生物的复合应用 7117283.3植物源农药及其应用 7294653.3.1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与活性成分 7253103.3.2植物源农药的提取与加工 7296693.3.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技术 8575第4章化学防治技术 8111574.1农药分类及作用机理 8103234.1.1杀虫剂 897334.1.2杀菌剂 8303664.1.3除草剂 8305794.1.4杀鼠剂 8281654.2农药使用技术 9277224.2.1农药选择 992104.2.2农药配制 972014.2.3施药方法 9291764.2.4安全防护 986374.3农药抗性治理策略 9312364.3.1合理轮换用药 920744.3.2限制农药使用次数 9286854.3.3混合用药 9155574.3.4发展新型农药 9223614.3.5加强监测与预警 96676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 1072775.1物理防治方法概述 10286635.2灯光诱杀技术 10304715.2.1灯光诱杀原理 10267465.2.2灯光诱杀设备 1074665.2.3灯光诱杀技术应用 10197595.3色板诱杀技术 10223495.3.1色板诱杀原理 1174525.3.2色板种类及选择 11182125.3.3色板诱杀技术应用 117904第6章防治器械与设备 11321636.1常用防治器械介绍 11146306.1.1手动喷雾器 1187466.1.2电动喷雾器 11275606.1.3担架式喷雾机 11153546.1.4航空喷雾设备 12218386.2喷雾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12308186.2.1选择原则 12225686.2.2使用方法 12233656.3防治器械的维护与保养 12128826.3.1维护 12299316.3.2保养 1223314第7章主要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2202807.1水稻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2116827.1.1稻飞虱防治技术 1255687.1.2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13305957.2小麦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3223527.2.1小麦蚜虫防治技术 13282497.2.2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13299207.3玉米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3290767.3.1玉米螟防治技术 13125637.3.2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1424178第8章经济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4114368.1棉花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4125888.1.1棉花害虫防治 14162818.1.2棉花病害防治 14174658.2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4234408.2.1蔬菜害虫防治 14182008.2.2蔬菜病害防治 15195318.3水果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540958.3.1水果害虫防治 1527898.3.2水果病害防治 1518525第9章畜禽养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5176439.1畜禽养殖场环境治理 15128189.1.1养殖场规划与布局 15320229.1.2清洁与消毒 15296449.1.3饲养管理 1668699.2畜禽疾病防治技术 1633099.2.1疾病诊断 1699869.2.2免疫接种 16219769.2.3药物防治 16101169.3蚊虫、蝇类等害虫防治技术 16224439.3.1物理防治 16226909.3.2化学防治 16242299.3.3生物防治 16149359.3.4综合防治 161218第10章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62276410.1生物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6777710.1.1基因工程技术 171320510.1.2分子生物学技术 1723710.1.3微生物制剂技术 173096710.2防治药剂研究进展 17712710.2.1新型农药 172065610.2.2天然产物农药 172417010.2.3靶向农药 172518310.3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未来发展展望 173104110.3.1综合防治策略 18352610.3.2精准防治 181648610.3.3绿色防治 18945110.3.4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有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1.1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特点农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对农作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的生物,主要包括昆虫、病原微生物、鼠类、杂草等。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1.1.1昆虫昆虫是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它们通过取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部分昆虫还能传播植物病原微生物,加剧病害的发生。1.1.2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它们可侵染农作物,引起各种病害,如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番茄病毒病等。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1.1.3鼠类鼠类主要通过取食作物种子、果实、根茎等部位,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同时鼠类还能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1.1.4杂草杂草与农作物竞争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部分杂草还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剧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1.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生态平衡1.2.1发生规律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包括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周期性表现为有害生物种群数量随时间波动;地域性表现为有害生物在特定地区的分布特点;季节性表现为有害生物在不同季节的发生和危害程度。1.2.2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与农作物、天敌、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当某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激增,打破生态平衡,引发病虫害。1.3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方法1.3.1防治策略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轻危害。(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作物、有害生物种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科学防控,减少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1.3.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残体等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3)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5)综合治理:将以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发挥综合效益,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效果。第2章农业防治技术2.1农业防治原理农业防治技术是利用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通过调整耕作制度、改良土壤、优化作物布局、选用抗性品种等方法,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达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本章主要介绍农业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2.2耕作制度防治技术2.2.1轮作与间作轮作与间作是改变单一作物连作造成的病虫害累积和土壤质量下降的有效措施。合理轮作与间作可以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方法包括:(1)根据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选择对其不敏感或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2)调整轮作周期,避免有害生物的生长周期与作物生长周期重叠。(3)采用不同科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以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2.2.2深耕与土壤改良深耕可以改变土壤环境,破坏有害生物的生活环境,降低其种群密度。同时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适当深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湿度,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2)合理施用有机肥、绿肥和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3)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作物生长过旺,降低抗逆性。2.3植物抗性品种选育与应用植物抗性品种是指对某些有害生物具有天然抵抗能力的植物品种。选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农业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1抗性品种的选育(1)筛选抗源:从现有品种或野生资源中筛选具有抗性的材料。(2)遗传改良:通过杂交、回交、诱变等手段,将抗性基因引入目标品种。(3)抗性评价: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候选抗性品种的抗性水平。2.3.2抗性品种的应用(1)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选用相应的抗性品种。(2)轮换种植:合理轮换抗性品种,减缓有害生物对品种抗性的适应。(3)综合防治:结合其他农业防治技术,提高抗性品种的防治效果。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3.1天敌昆虫的利用3.1.1天敌昆虫的选择与评价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利用天敌昆虫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天敌昆虫是成功防治的关键。天敌昆虫的选择需考虑其生物学特性、对目标害虫的捕食效率、适应能力以及与非靶标生物的相容性。3.1.2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天敌昆虫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饲养和野外大量繁殖。繁殖过程中需关注饲养条件、营养来源以及生长周期等因素。释放天敌昆虫时要考虑释放时间、地点、数量和方式,以保证其有效控制害虫。3.1.3天敌昆虫的优化与应用为提高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生物工程技术等优化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关注天敌昆虫与农药、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等的兼容性,以充分发挥其防治作用。3.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3.2.1病原微生物的选择与评价病原微生物具有对特定寄主害虫高度专一性的特点,使其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病原微生物时,需关注其致病力、环境适应性、繁殖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3.2.2病原微生物的剂型与应用针对不同防治需求,病原微生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不同剂型。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剂型、用药量、施药时间和方法等因素,以保证病原微生物在作物生长周期内发挥最佳防治效果。3.2.3病原微生物的复合应用将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复合应用,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害虫抗性产生的风险。病原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防治方法(如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等)的复合应用,也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防治效果。3.3植物源农药及其应用3.3.1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与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等。这些活性成分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拒食、生长发育抑制等作用。3.3.2植物源农药的提取与加工植物源农药的提取方法有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加工过程中需关注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制剂配方和剂型选择等,以保证产品效果。3.3.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技术植物源农药适用于多种作物,具有防治谱广、安全环保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植物源农药种类、用药量、施药时间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其防治作用。第4章化学防治技术4.1农药分类及作用机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根据其作用目标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以下为各类农药的作用机理。4.1.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其作用机理包括:(1)神经毒性: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害虫死亡。(2)代谢抑制:抑制害虫体内的酶活性,使其代谢紊乱,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3)生长调节:影响害虫生长发育,导致其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4.1.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原菌,其作用机理包括:(1)细胞膜破坏: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引起菌体死亡。(2)蛋白质合成抑制: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繁殖。(3)核酸合成抑制:干扰病原菌核酸合成,阻碍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4.1.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其作用机理包括:(1)光合作用抑制:干扰杂草的光合作用,导致其能量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受阻。(2)细胞分裂抑制:影响杂草细胞分裂,使其生长停滞。(3)激素平衡破坏:改变杂草内源激素平衡,导致其生长发育异常。4.1.4杀鼠剂杀鼠剂主要用于防治鼠害,其作用机理包括:(1)抗凝血作用:影响鼠类血液凝固,导致内出血,最终死亡。(2)神经系统毒性:干扰鼠类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引起死亡。4.2农药使用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包括农药的选择、配制、施药方法和安全防护等方面。4.2.1农药选择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生长期、农药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保证防治效果。4.2.2农药配制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浓度和用量,准确配制农药,保证防治效果。4.2.3施药方法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农药特性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如喷雾、撒施、拌种等。4.2.4安全防护施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防止农药中毒的发生。4.3农药抗性治理策略农药抗性是指害虫、病原菌等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抵抗力,降低防治效果。为有效治理农药抗性,以下策略。4.3.1合理轮换用药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特性,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减缓抗性的发展。4.3.2限制农药使用次数合理控制农药使用次数,避免频繁使用同一类农药,降低抗性风险。4.3.3混合用药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的发展。4.3.4发展新型农药加大新型农药研发力度,开发具有新作用机理、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替代传统农药。4.3.5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农药抗性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抗性发展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5.1物理防治方法概述物理防治是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通过物理措施干扰或破坏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降低其种群密度,以达到防治目的。物理防治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操作相对复杂、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等局限性。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以供农业生产中参考应用。5.2灯光诱杀技术灯光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光源吸引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或粘板等方式杀死害虫的一种防治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环保无污染等优点。5.2.1灯光诱杀原理害虫对特定波长的光源具有强烈的趋光性,通过安装特定光源,可吸引害虫飞向光源。在光源附近设置高压电网或粘板等捕杀设备,当害虫接触到这些设备时,即可被杀死。5.2.2灯光诱杀设备灯光诱杀设备主要包括光源、高压电网或粘板等部分。光源有紫外线灯、蓝光LED灯、白炽灯等,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光源。高压电网或粘板应放置在光源附近,便于害虫接触。5.2.3灯光诱杀技术应用(1)设备安装:在农田、果园等防治区域,根据防治面积和害虫发生情况,合理布置灯光诱杀设备。(2)使用时间:一般在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傍晚至次日凌晨效果最佳。(3)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清理高压电网或粘板上的害虫残体,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3色板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通过放置色板诱集害虫,进而捕捉并杀死害虫的一种方法。该技术适用于防治小型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5.3.1色板诱杀原理害虫对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通过放置特定颜色的色板,可吸引害虫飞向色板。色板上涂有粘性物质,害虫接触到色板时,会被粘住无法逃脱,从而达到防治效果。5.3.2色板种类及选择色板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黄色、蓝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色板对害虫的诱集效果不同,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色板。5.3.3色板诱杀技术应用(1)色板放置:在农田、温室等防治区域,根据防治面积和害虫发生情况,合理布置色板。(2)使用时间:一般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持续到害虫种群密度降低。(3)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色板上的害虫数量,及时清理色板,保持色板表面的粘性。(4)更换色板: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和色板粘性,适时更换新的色板。第6章防治器械与设备6.1常用防治器械介绍农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合理选择与使用防治器械。本章将对常用的防治器械进行介绍。6.1.1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是传统的防治器械,包括背负式喷雾器、手提式喷雾器等。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适用于小面积防治作业。6.1.2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具有喷雾量大、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中大面积防治作业。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交流电动喷雾器和直流电动喷雾器。6.1.3担架式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适用于大面积农田防治作业,具有喷雾均匀、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燃油担架式喷雾机和电动担架式喷雾机。6.1.4航空喷雾设备航空喷雾设备主要用于大面积农田、森林等生物防治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防治效果好等特点。主要包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6.2喷雾设备的选择与使用6.2.1选择原则(1)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喷雾设备。(2)根据防治面积和作业效率选择适宜的喷雾设备。(3)考虑喷雾设备的操作简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4)优先选择节能、环保型喷雾设备。6.2.2使用方法(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2)防治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保证喷雾均匀。(3)根据防治要求,调整喷头高度、喷量等参数。(4)防治过程中,注意观察喷雾效果,及时调整设备参数。6.3防治器械的维护与保养6.3.1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发觉问题及时维修。(2)防治季节结束后,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清洁和维修。(3)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易损件。6.3.2保养(1)保持设备清洁,避免药剂残留。(2)存放设备时,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环境。(3)长期不使用时,应将设备内药剂排空,防止腐蚀。(4)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证运动部件灵活。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农户能够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防治器械,提高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第7章主要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7.1水稻有害生物防治技术7.1.1稻飞虱防治技术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稻飞虱品种;(2)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3)及时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4)化学防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噻虫嗪、吡虫啉等,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7.1.2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稻纵卷叶螟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3)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4)化学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等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7.2小麦有害生物防治技术7.2.1小麦蚜虫防治技术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蚜虫品种;(2)适当晚播,减少蚜虫侵害;(3)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4)化学防治:可选用抗蚜威、吡虫啉等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7.2.2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赤霉病品种;(2)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4)化学防治:可选用戊唑醇、多菌灵等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7.3玉米有害生物防治技术7.3.1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玉米螟品种;(2)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3)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4)化学防治:可选用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7.3.2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大斑病品种;(2)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3)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4)化学防治:可选用多菌灵、戊唑醇等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第8章经济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8.1棉花有害生物防治技术8.1.1棉花害虫防治(1)识别主要害虫: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虫等。(2)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粘板诱杀棉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成虫。(3)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施。(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进行防治。8.1.2棉花病害防治(1)识别主要病害:棉花立枯病、棉花黄萎病等。(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降低土壤带菌量;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3)化学防治:使用登记在棉花上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按照规定浓度进行喷雾防治。8.2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技术8.2.1蔬菜害虫防治(1)识别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等。(2)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色粘板、诱杀灯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3)化学防治: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苦参碱、毒死蜱等,注意交替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8.2.2蔬菜病害防治(1)识别主要病害: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等。(2)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3)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如异菌脲、嘧菌酯等,注意安全间隔期。8.3水果有害生物防治技术8.3.1水果害虫防治(1)识别主要害虫:食心虫、吸果夜蛾、介壳虫等。(2)物理防治:利用诱虫灯、粘虫板、套袋等方法进行防治。(3)化学防治: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啶虫脒、螺虫乙酯等,注意喷药时机和浓度。(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性诱剂、生物农药等,如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8.3.2水果病害防治(1)识别主要病害:霜霉病、褐腐病、炭疽病等。(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3)化学防治:使用登记在水果上的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咪鲜胺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第9章畜禽养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9.1畜禽养殖场环境治理9.1.1养殖场规划与布局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保证场内卫生清洁,减少有害生物滋生。保持养殖场内通风、干燥,降低湿度,减少病原微生物繁殖。9.1.2清洁与消毒定期清理畜禽舍内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食物来源。采用有效消毒剂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9.1.3饲养管理科学饲养,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降低有害生物传播风险。9.2畜禽疾病防治技术9.2.1疾病诊断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准确诊断疾病,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9.2.2免疫接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畜禽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选择合格疫苗,保证免疫效果。9.2.3药物防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防止疾病传播。遵循药物使用规范,防止药物残留和抗药性产生。9.3蚊虫、蝇类等害虫防治技术9.3.1物理防治使用蚊帐、防蚊网等物理措施,阻挡害虫进入畜禽舍。定期清理养殖场周边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9.3.2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对蚊虫、蝇类等害虫进行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安全、有效。9.3.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