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_第1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_第2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_第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_第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案TOC\o"1-2"\h\u26064第1章引言 4205301.1研究背景与意义 4319931.2研究目标与内容 43920第2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5145852.1我国农业发展概况 5230092.2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576012.2.1资源环境约束 577022.2.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5151282.2.3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5175182.2.4农村劳动力流失 557742.3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5266812.3.1气候变化 591602.3.2市场竞争 613682.3.3农业政策调整 6292162.3.4农村振兴战略 619666第3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664713.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679913.1.1土地资源利用 622223.1.2水资源利用 6253153.1.3生物资源利用 6141193.2农业资源保护策略 6239703.2.1完善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6236863.2.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7133913.2.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7279753.2.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721293.3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742413.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107943.3.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7192023.3.3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7208633.3.4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711562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73635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727264.1.1土壤退化 79144.1.2水资源污染 8100324.1.3生物多样性减少 8178234.1.4气候变化影响 828968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8127984.2.1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8238984.2.2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8105214.2.3保护性耕作与土壤改良 8220384.2.4恢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8290314.3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8327154.3.1土壤修复技术 876864.3.2水体修复技术 8265724.3.3农田生态景观建设 8233024.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56074.3.5农业气候适应性技术 921773第5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9327475.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9243975.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957325.3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920951第6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071756.1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10112146.1.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10178286.1.2农业科技研发成果丰硕 1082116.1.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0201286.2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与策略 10103296.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0200346.2.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10229746.2.3强化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10154446.2.4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11203246.3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11184116.3.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1252496.3.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1310586.3.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 11260326.3.4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118303第7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1320277.1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 11233147.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11218027.2.1完善政策体系 1169357.2.2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 1272007.2.3丰富服务内容 1246767.2.4提高服务效率 12120487.3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平台 12230987.3.1政策服务平台 1257627.3.2技术服务平台 1284547.3.3金融服务平台 1264847.3.4市场营销平台 1299957.3.5资源共享平台 128047第8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 133458.1农业政策现状分析 13110778.1.1政策支持力度 13275738.1.2政策实施效果 13103008.1.3政策存在的问题 1340548.2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13321088.2.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1350348.2.2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1339368.2.3加强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协调与实施 1337418.3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4288528.3.1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4179758.3.2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4165808.3.3推进农业法律法规国际化 1421647第9章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 14288799.1农业人才培养现状 14121259.2农业人才培养策略 14110669.3农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完善 1531933第10章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实践摸索 151378010.1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 151916410.1.1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 151210610.1.1.1生态农业模式案例分析 151078310.1.1.2循环农业模式案例分析 151873310.1.1.3精准农业模式案例分析 152600010.1.2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 152744510.1.2.1欧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151319410.1.2.2北美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152091210.1.2.3亚洲其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161868810.2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摸索 16210010.2.1技术创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61942010.2.1.1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62740410.2.1.2信息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61771710.2.1.3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62790510.2.2政策措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63135410.2.2.1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6317510.2.2.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16327210.2.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163112810.3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 163071610.3.1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61696510.3.1.1资源约束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16595110.3.1.2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的矛盾 161235110.3.1.3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增收的协同发展问题 161719010.3.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161630010.3.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63215410.3.2.2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绿色发展 162861210.3.2.3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 1653810.3.3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 16269410.3.3.1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6132010.3.3.2农业智能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6896610.3.3.3农业国际合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另,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类粮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2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现实依据。(2)总结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提炼成功案例,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3)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针对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梳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2)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系统总结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启示。(3)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2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2.1我国农业发展概况我国农业经过长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2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2.2.1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的问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占有量较低,且耕地质量参差不齐。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导致土壤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2.2.3农业科技创新不足虽然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2.4农村劳动力流失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后继无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3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2.3.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产量波动加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2.3.2市场竞争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增加,对国内农业产生较大压力。2.3.3农业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和实施合适的政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2.3.4农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第3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3.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3.1.1土地资源利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当前,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二是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草地和林地的比重偏低;三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3.1.2水资源利用农业是我国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但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技术落后;三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用水安全。3.1.3生物资源利用我国农业生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作物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二是畜禽品种资源退化,遗传多样性降低;三是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潜力有待挖掘。3.2农业资源保护策略3.2.1完善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资源保护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资源保护。3.2.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特点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3.2.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2.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3.3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3.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源等。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3.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将处理后的畜禽粪便用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3.3.3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实施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3.3.4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农作物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如米糠、豆渣等。开发新型农业生物资源,如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提高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价值。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4.1.1土壤退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当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和有机质流失等问题。4.1.2水资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养殖方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生态平衡。4.1.3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因种植结构单一、生境破坏等因素而持续下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造成影响。4.1.4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挑战,影响作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规律。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4.2.1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生态环境压力。4.2.2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发展精准农业,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施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2.3保护性耕作与土壤改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加有机质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2.4恢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结构,保护和利用本地生物资源,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4.3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4.3.1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修复受损土壤,如土壤深耕、添加土壤调理剂、微生物修复等。4.3.2水体修复技术运用水生植物净化、人工湿地等技术处理农业废水,减少污染物排放。4.3.3农田生态景观建设构建生态沟渠、防护林带等农田生态景观,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4.3.5农业气候适应性技术研究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如耐旱、抗病、早熟等新品种,增强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第5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5.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和优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仍有待提高。(2)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受市场波动和产业政策影响较大。(3)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4)渔业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5)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和附加值较低,农民增收空间有限。5.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策略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适当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2)发展绿色农业,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3)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4)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5.3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应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农产品产后处理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深化农业产业国际合作,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第6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6.1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多个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差距。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6.1.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各级加大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6.1.2农业科技研发成果丰硕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成果丰硕,尤其在农作物育种、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6.1.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在部分领域,如水稻育种、生猪育种等,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6.2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与策略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农业科技创新应聚焦以下方向和策略:6.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核心,重点开展农作物育种、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业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6.2.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6.2.3强化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2.4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3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成效:6.3.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6.3.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3.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普及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6.3.4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第7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7.1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效率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为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7.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7.2.1完善政策体系(1)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3)推动政策落实,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惠及广大农民。7.2.2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1)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引导金融机构、邮政、供销合作社等涉农服务组织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3)鼓励各类服务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7.2.3丰富服务内容(1)拓展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信息化等多元化服务。(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3)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7.2.4提高服务效率(1)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3)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降低服务成本。7.3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平台7.3.1政策服务平台建立农业社会化政策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政策解读、政策申报等服务,助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落地。7.3.2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农业技术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7.3.3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7.3.4市场营销平台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平台,提供市场信息、品牌推广、产品流通等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7.3.5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8.1农业政策现状分析8.1.1政策支持力度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对农业产业进行支持和扶持。当前农业政策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8.1.2政策实施效果农业政策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8.1.3政策存在的问题当前农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部门协调不足,农业支持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完全适应,以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力度不足等。8.2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8.2.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1)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强化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8.2.2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1)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法规,明确农业环境保护责任和监管措施。(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8.2.3加强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协调与实施(1)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政策合力,保证政策落实到位。(2)完善政策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果。(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8.3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8.3.1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8.3.2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1)加大农业法律法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2)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法治意识。(3)完善农业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8.3.3推进农业法律法规国际化(1)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农业法律法规经验,推动我国农业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2)参与国际农业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提升我国在国际农业法律法规领域的影响力。第9章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9.1农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人才培养成为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人才培养在规模、质量和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农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尤其是高端农业人才;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农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9.2农业人才培养策略针对当前农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以下策略:(1)加大农业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农业人才培养总量。应加大对农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农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2)优化农业人才培养结构,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农业人才。(3)实施农业人才培养差异化政策,鼓励地方特色农业人才培养。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地方优势,培养特色农业人才。(4)完善农业人才激励机制,留住农业人才。提高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