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9713第1章信用管理基础 383151.1信用管理概述 399581.2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368441.3信用管理的基本流程 411879第2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4226732.1风险管理概述 4211272.2企业风险类型 4172722.3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515259第3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6317413.1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254443.1.1财务指标 627473.1.2非财务指标 6139543.2信用评分模型 6241853.2.1专家评分法 6293473.2.2统计评分法 6102783.2.3机器学习评分法 6120433.3信用风险评估流程 6275843.3.1数据收集与处理 7108513.3.2指标体系构建 754833.3.3信用评分模型选择与建立 740783.3.4信用风险评估 772343.3.5模型验证与优化 714239第4章客户信用管理 7185994.1客户信用评估 7162924.1.1客户信用评估的目的 787334.1.2客户信用评估的方法 749494.1.3客户信用评估的流程 7268674.2客户信用政策制定 8211744.2.1客户信用政策的目的 8251614.2.2客户信用政策的内容 8263444.2.3客户信用政策的制定流程 8125974.3客户信用监控与调整 8131154.3.1客户信用监控的目的 836024.3.2客户信用监控的方法 840364.3.3客户信用调整 8300134.3.4客户信用监控与调整的持续优化 924988第5章供应链信用管理 9288765.1供应链信用风险分析 916005.1.1风险识别 9320135.1.2风险评估 9129555.1.3风险监控 9178585.2供应链信用政策与措施 10112085.2.1信用政策制定 10108715.2.2信用措施实施 10119245.3供应链信用协调与优化 10108635.3.1信用协调 10174675.3.2信用优化 107406第6章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11302106.1企业内部信用风险识别 112416.1.1部门职责界定 1178266.1.2信用风险评估 11183266.1.3风险识别方法 11202926.1.4风险信息收集与整理 11222026.1.5风险预警机制 11124836.2内部信用控制措施 11116776.2.1授信管理 11168026.2.2信用审批流程 1190976.2.3信用担保措施 11109806.2.4财务管理 11145426.2.5内部审计 11249716.3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11298486.3.1信用管理政策 11178126.3.2操作规程 12241636.3.3信用风险评估与预警制度 12128326.3.4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 12225516.3.5培训与考核 12203756.3.6持续改进 121563第7章信用担保与保证 12163757.1信用担保概述 1273867.1.1信用担保的定义 12160647.1.2信用担保的功能 12265097.2保证方式与保证合同 13228087.2.1保证方式 13149277.2.2保证合同 13184527.3信用担保风险防范 13209247.3.1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1316127.3.2强化担保合同管理 13298747.3.3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13171967.3.4监控债务人信用状况 144331第8章信用保险与融资 14106488.1信用保险原理与实务 1444848.1.1信用保险定义 14237718.1.2信用保险原理 14262918.1.3信用保险实务 14261168.2信用融资方式与特点 14123458.2.1信用融资概述 14238258.2.2信用融资方式 14185148.2.3信用融资特点 15134728.3信用保险与融资风险控制 1569618.3.1信用保险在融资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510238.3.2信用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15223428.3.3信用保险与融资风险控制的协同效应 1519145第9章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1594499.1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5170209.1.1定义与功能 15184599.1.2系统架构 16137379.2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 16259719.2.1建设原则 16209049.2.2实施步骤 16111379.3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 17202219.3.1信息安全 17276839.3.2风险管理 1728111第10章企业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 171987310.1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172844310.1.1风险识别与评估 171473210.1.2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171448010.1.3风险管理策略文档化 18811310.2风险管理组织与责任 185110.2.1风险管理组织构建 18554610.2.2风险管理职责分配 18159810.2.3风险管理培训与提升 182451810.3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82222910.3.1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18572910.3.2风险管理缺陷整改 18679010.3.3持续改进 18第1章信用管理基础1.1信用管理概述信用管理作为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能够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系统性信用风险。它涉及到企业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内部各部门的信用评估、授信决策、信用控制及逾期管理等环节。1.2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信用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信用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信用风险,避免因客户或合作伙伴违约而导致的损失。信用管理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管理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3信用管理的基本流程信用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信用政策制定: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额度、信用条件等。(2)信用评估:对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进行信用评估,包括基本信息收集、财务状况分析、信用等级评定等。(3)授信决策:根据信用评估结果,进行授信决策,包括信用额度分配、信用期限设定等。(4)信用控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信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信用政策得到有效执行。(5)逾期管理: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采取催收措施,降低坏账损失。(6)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共享,为信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7)信用管理部门协同: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保证信用管理政策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通过以上环节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稳健经营。第2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2.1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旨在保障企业稳健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风险管理机制。2.2企业风险类型企业风险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主要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因外部因素变化而导致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2)信用风险:指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因客户或合作伙伴违约、拖欠账款等行为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3)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等,指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4)法律风险: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法律法规变化或违规行为导致的风险。(5)声誉风险:指企业因负面事件、舆论压力等导致企业声誉受损,进而影响企业经营和品牌形象的风险。2.3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组织的过程。以下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环节:(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明确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保证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协调。(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根据风险类型、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4)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序,保证企业对风险状况有清晰的认识。(5)风险控制与应对: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预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6)风险监测与报告: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与报告制度,对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及时发觉问题,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7)风险管理培训与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氛围。通过以上环节,企业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3.1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衡量债务人信用风险的各种指标。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1.1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营运资本周转率:衡量企业运用营运资本的效率。净利润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负债保障率:评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3.1.2非财务指标行业地位: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管理团队:企业领导层的经验、技能和声誉。客户满意度: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认可度。政策环境: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3.2信用评分模型信用评分模型是对债务人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2.1专家评分法基于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对债务人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评分标准给出信用评分。3.2.2统计评分法基于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信用评分模型。常见的统计评分模型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3.2.3机器学习评分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债务人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有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3.3信用风险评估流程信用风险评估流程包括以下步骤:3.3.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债务人的财务报表、经营数据、行业数据等。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3.3.2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债务人特点,选择合适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3.3信用评分模型选择与建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训练数据集,建立信用评分模型。3.3.4信用风险评估使用建立的信用评分模型,对债务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3.3.5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测试数据集,验证信用评分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调整和优化模型,以提高信用风险评估效果。第4章客户信用管理4.1客户信用评估4.1.1客户信用评估的目的客户信用评估是保证企业能够合理控制信用风险,优化应收账款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环节。4.1.2客户信用评估的方法(1)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评估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2)非财务分析:包括客户的市场地位、行业背景、管理团队、经营策略等因素;(3)信用评级:根据评估结果,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为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提供依据。4.1.3客户信用评估的流程(1)收集客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等;(2)分析客户信用状况:运用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等方法,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3)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报告:总结评估结果,提出信用建议;(4)信用评估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4.2客户信用政策制定4.2.1客户信用政策的目的客户信用政策旨在保证企业在拓展市场、提高销售业绩的同时合理控制信用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4.2.2客户信用政策的内容(1)信用期限: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信用期限;(2)信用额度: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设定信用上限;(3)信用条件:包括预付款、分期付款、担保等;(4)信用审核:建立信用审核制度,保证信用政策的有效执行。4.2.3客户信用政策的制定流程(1)分析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结合企业战略,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信用政策的基本方向;(2)评估客户信用状况:依据客户信用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3)制定信用政策草案:汇总分析结果,制定信用政策草案;(4)审批信用政策:提交管理层审批,保证信用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3客户信用监控与调整4.3.1客户信用监控的目的客户信用监控旨在及时发觉信用风险,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4.3.2客户信用监控的方法(1)定期审查:定期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审查,评估信用风险;(2)动态监控:关注客户经营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及时发觉潜在风险;(3)信用预警:建立信用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4.3.3客户信用调整(1)根据客户信用监控结果,及时调整信用政策;(2)针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如缩短信用期限、降低信用额度等;(3)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商解决信用问题,保证企业资金安全。4.3.4客户信用监控与调整的持续优化(1)完善信用监控体系:不断优化监控方法,提高信用风险识别能力;(2)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信用管理意识和技能;(3)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信用管理效率。第5章供应链信用管理5.1供应链信用风险分析5.1.1风险识别在供应链信用风险分析中,首先应对供应链中潜在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这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的信用风险。风险识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合作伙伴信用评级;(2)合同履行能力;(3)市场环境变化;(4)法律法规变动;(5)企业内部管理漏洞。5.1.2风险评估在识别供应链信用风险后,应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和措施。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用风险的概率;(2)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3)风险等级划分;(4)风险防范措施的优先级。5.1.3风险监控为及时发觉和应对供应链信用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风险监控主要包括:(1)定期收集合作伙伴的信用信息;(2)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3)对风险事件进行跟踪和调查;(4)调整信用政策和措施。5.2供应链信用政策与措施5.2.1信用政策制定供应链信用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1)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2)信用审批流程;(3)信用风险管理职责;(4)合作伙伴信用评级标准;(5)风险防范措施。5.2.2信用措施实施供应链信用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合作伙伴信用档案;(2)进行信用审查和评估;(3)实施信用保险;(4)签订风险分担协议;(5)加强对合作伙伴的培训和管理。5.3供应链信用协调与优化5.3.1信用协调供应链信用协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合作伙伴间的信用沟通机制;(2)协调合作伙伴信用政策;(3)共享信用信息;(4)协同应对信用风险。5.3.2信用优化为提高供应链信用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应不断优化信用管理机制:(1)完善信用政策和措施;(2)改进信用风险评估模型;(3)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培训;(4)推动供应链合作伙伴信用体系建设。第6章企业内部信用管理6.1企业内部信用风险识别6.1.1部门职责界定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保证信用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6.1.2信用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环节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分析潜在信用风险点。6.1.3风险识别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调查、数据分析、风险矩阵等。6.1.4风险信息收集与整理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整理机制,保证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6.1.5风险预警机制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当指标触发预警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6.2内部信用控制措施6.2.1授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合理控制授信额度。6.2.2信用审批流程制定信用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保证信用审批的合规性。6.2.3信用担保措施采取有效信用担保措施,降低信用风险,如抵押、质押、保证等。6.2.4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防止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信用风险。6.2.5内部审计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觉并纠正信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信用管理水平。6.3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6.3.1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明确信用管理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6.3.2操作规程制定信用管理操作规程,规范信用管理流程,保证信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6.3.3信用风险评估与预警制度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与预警制度,定期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6.3.4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提高信用管理的透明度。6.3.5培训与考核加强信用管理培训,提高员工信用风险管理意识,设立信用管理考核指标,保证信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6.3.6持续改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第7章信用担保与保证7.1信用担保概述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履行保证责任,保证债务人按时履行债务。本章主要介绍信用担保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7.1.1信用担保的定义信用担保是指担保人(担保机构或个人)按照约定的方式,为债务人(借款人)向债权人(贷款人)提供的一种履行债务的保证。信用担保旨在降低债权人因债务人违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7.1.2信用担保的功能(1)降低融资门槛:信用担保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高企业融资的成功率。(2)分散风险:信用担保将债务人的信用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担保人,有利于债权人分散风险。(3)促进经济发展:信用担保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7.2保证方式与保证合同信用担保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本节主要介绍保证方式及其相关的保证合同。7.2.1保证方式(1)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人与债务人共同对债权人承担履行债务的责任。(2)一般保证: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代偿债务。(3)独立保证: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独立的保证责任,不依赖于其他担保条件。7.2.2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是指担保人与债权人就保证方式、保证范围、保证期间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保证合同应具备以下要素:(1)保证人:具有代偿能力的担保人。(2)债务人:需要担保的借款人。(3)债权人:享有担保债权的贷款人。(4)保证方式:明确约定担保人承担的保证责任。(5)保证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6)保证期间: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7.3信用担保风险防范信用担保风险是指在信用担保过程中,担保人可能因债务人违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了防范信用担保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7.3.1完善信用评估体系(1)建立健全信用评估制度,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2)采用科学的信用评估方法,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7.3.2强化担保合同管理(1)明确担保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保证担保人的权益。(2)加强对担保合同的审查,避免合同漏洞。7.3.3建立风险分散机制(1)实行多元化担保方式,降低单一担保方式的风险。(2)控制担保额度,避免过度担保。7.3.4监控债务人信用状况(1)定期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觉风险隐患。(2)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违约的债务人采取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信用担保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第8章信用保险与融资8.1信用保险原理与实务8.1.1信用保险定义信用保险是一种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的金融工具,旨在帮助企业应对因客户违约、破产等原因导致的应收账款损失。通过购买信用保险,企业可以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8.1.2信用保险原理信用保险的基本原理是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保障,当企业因客户违约等原因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通过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制定保费标准和赔偿限额。8.1.3信用保险实务(1)信用保险合同的签订与解除;(2)信用保险的投保与理赔流程;(3)信用保险的保险费率与赔偿限额;(4)企业在信用保险实务中的注意事项。8.2信用融资方式与特点8.2.1信用融资概述信用融资是指企业以自身信用为基础,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信用融资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8.2.2信用融资方式(1)银行贷款: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款;(2)债券发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支付利息及本金;(3)商业保理: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获取资金支持;(4)融资租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设备、技术等资源。8.2.3信用融资特点(1)无需提供实物抵押或担保;(2)融资额度受企业信用状况影响;(3)融资成本相对较高;(4)融资期限相对较短。8.3信用保险与融资风险控制8.3.1信用保险在融资风险控制中的作用(1)降低企业因客户违约导致的应收账款损失;(2)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3)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提高市场份额。8.3.2信用融资风险控制措施(1)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高信用评估能力;(2)选择合适的信用融资方式,合理规划融资期限;(3)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4)注重风险分散,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融资渠道。8.3.3信用保险与融资风险控制的协同效应(1)信用保险与信用融资相互支持,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2)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融资环境。第9章信用管理信息系统9.1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用信息,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降低信用风险。本章节将从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架构等方面进行概述。9.1.1定义与功能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递,以支持企业信用决策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应用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1)信用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从多个渠道获取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覆盖。(2)信用评估与决策支持: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企业或个人进行信用评估,为信用决策提供依据。(3)信用风险监测与预警:实时监控企业信用状况,发觉潜在信用风险,提前发出预警。(4)信用管理流程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信用管理流程,提高信用管理效率。9.1.2系统架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源层: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外部数据来源于公共信用数据、第三方信用数据等。(2)数据处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形成统一的信用数据。(3)应用层:包括信用评估、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4)用户层: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业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等提供信用管理相关信息。9.2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9.2.1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保证系统建设的有序推进。(2)分步实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系统建设,逐步完善信用管理功能。(3)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4)技术先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系统功能、安全性和扩展性。9.2.2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信用管理需求,明确系统建设目标、功能需求等。(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流程等。(3)系统开发:采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开发。(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