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巩固卷11人口(解析版)_第1页
考点巩固卷11人口(解析版)_第2页
考点巩固卷11人口(解析版)_第3页
考点巩固卷11人口(解析版)_第4页
考点巩固卷11人口(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巩固卷11人口考点1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2人口迁移(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3人口容量与人口问题(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1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2024·江苏泰州·三模)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C.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 D.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2.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A.整体呈增加趋势 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C.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 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答案】1.A2.C【解析】1.从图文材料中来看,对比中国边境内外的人口丰度数值可以看出,中国边境外人口丰度在0.5-1之间的地区远多于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所以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是低于于边境外地区的,A正确;看图可知,西北边境地区接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丰度较低,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从右侧图例中的圆圈大小可以看出中俄,中朝的人口丰度增幅为负,说明人口集聚水平下降,C错误;西南边境(如中不等)地区的人口丰度增幅为正,说明人口丰度升高,D错误。故选A。2.根据图示信息,解答此题关键主要看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居多,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小趋势,A错误;在西北边境地区临靠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看其数值进行比对,发现中哈、中塔增幅较高,可以判定在西北边境地区呈现出内升外降的趋势,B错误;中国西南地区临靠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看其增幅大小,可以看出中不、中尼为负值,小于5%左右,而中印却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内人口增加较明显,C正确;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看其增幅数值基本都为负值,并未增长,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丰度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衡量某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其数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系文莱最大城市。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11%,沿海石油资源丰富。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

)A.淡布隆区 B.都东区 C.文莱一穆阿拉区 D.马来奕区4.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

)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 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 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答案】3.C4.A【解析】3.由图可知,文莱一穆阿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因此该地人口密度最大,C正确,剩余三个区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地形条件不如文莱一穆阿拉区,面积又都比文莱一穆阿拉区大,人口密度不如文莱一穆阿拉区,排除ABD。故选C。4.根据“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置可知,马来奕区尤其是其南部热带丛林密布,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正确;该地区有较长的海岸线,并没有远离海洋,排除B;文莱整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各区均高温多雨,不是马来奕区人口分布的限制因素,排除C;该地为沼泽,土壤较为肥沃,但湿热黏重,丛林广布,不适合耕作,排除D。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2024·浙江金华·三模)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折线①表示的地区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6.201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经济繁荣 B.城市建设发展 C.产业结构调整 D.人地矛盾突出【答案】5.C6.B【解析】5.结合材料可知,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读图可知,①基尼系数最大,说明人口分布最不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最不均衡的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西部地区人口集中程度均较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6.201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总体有增加趋势,说明人口更加集中,主要是城市建设发展,吸引人口向城市集聚,导致人口分布更加集中,B正确;乡村经济繁荣会促进人口分布区域分散,A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集中程度影响较小,C错误;人地矛盾突出不是影响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矿产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策、交通、宗教、军事等。(2024·江西萍乡·二模)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下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完成下面小题。区域因子城市规模城市群类型行政等级全国0.2860.0420.041东南半壁0.2830.0370.046西北半壁0.4870.0460.516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

)①主要受人口的机械变动影响

②主要受人口的自然变动影响③西北半壁更能反映全国规律

④东南半壁更能反映全国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行政等级对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小,是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 B.省会环境质量较差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 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答案】7.B8.C【解析】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城际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机械变动对城市人口密度影响巨大,而人口自然变动变化较缓慢,对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弱,①正确,②错误;各项因子对东南半壁城市人口密度与全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力数值相近,说明东南半壁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能反映全国规律,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8.东南半壁城市规模影响大于行政等级,说明大城市数量多,省会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人们更愿意迁入大城市,行政等级影响力低;西北半壁大城市数量少,行政中心相对规模大,吸引力高,行政等级影响力高。故C正确。东南半壁省会的辐射能力更强,故A错误;由表中数据知影响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而非环境质量,故B错误;城市群类型对行政中心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故选C。【点睛】胡焕庸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描述了中国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条件的宏观差异性。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而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胡焕庸线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力以及潜力的重要国情分界线,这条线两侧的城市化、交通运输、通信、公共设施、民族文化等的发展水平有显著不同。(2024·甘肃张掖·模拟预测)表1反映了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2反映了世界六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1纬度>60°N40°N~60°N20°N~40°N0°~20°N0°~20°S20°S~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3049.410.46.13.50.2表2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面积占比/%48.726.919.438.526.844.2人口占比/%54.947.345.151.362.894.39.依据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是(

)A.中高纬沿海地区 B.中高纬内陆地区 C.中低纬沿海地区 D.中低纬内陆地区10.大洋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比重最大,原因是(

)A.岛屿多,大陆面积小 B.山地多,平原比重小C.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D.海运发达,渔业为主11.下列地区人口占比较少的原因,正确的是(

)A.40°S以南——地形崎岖 B.60°N以北——陆地较少C.亚马孙平原——森林茂密 D.非洲北部——干旱缺水【答案】9.C10.A11.D【解析】9.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纬度分布看,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从距海远近来看,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所以世界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是中低纬沿海地区,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由澳大利亚大陆及众多岛屿组成,距离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岛屿众多,大陆面积较小,使得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A正确;地形、纬度、海运和渔业不是影响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11.40°S以南主要为海洋,陆地面积小,且南极大陆气候寒冷,不宜居住,A错误;60°N以北纬度高,陆地面积广阔,气候寒冷,不宜居住,B错误;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不宜居住,森林茂密是事实,但不是人口少的原因,C错误;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缺水,人口稀少,D正确。所以选D。【点睛】人口分布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2024·浙江宁波·三模)地形对人口分布具有深刻影响。下表是2000—2020年中国人口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海拔500m以下起伏度140m以下坡度7°以下2000年78.71%71.19%70.34%2020年79.83%73.87%74.12%12.从人口分布比重变化推测,地形因子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

)A.低海拔>低起伏度>低坡度 B.低海拔>低坡度>低起伏度C.低坡度>低海拔>低起伏度 D.低坡度>低起伏度>低海拔13.地形因子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包括(

)A.人口逐渐向地势第三级阶梯集聚B.海拔越低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越快C.人口水平迁移规模远超垂直迁移规模D.山上的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到山下城镇【答案】12.D13.B【解析】12.由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2000-2020年海拔500m以下增长了1.12%;起伏度140m以下增长了2.68%;坡度7°以下增长了3.78%;由增长幅度可以得出低坡度>低起伏度>低海拔,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在海拔过低的地区,地形低洼易发生洪涝,人口较少,B符合题意;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阶梯地势较地平,是人口的主要迁移地区,A不符题意;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表现为从农村迁往城镇,从内陆迁往沿海,人口水平迁移规模远超垂直迁移规模,C不符题意;政府积极引导脱贫山上的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到山下城镇,D不符题意。故选B。【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2024·浙江·一模)下图为我国某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区域(

)A.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B.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不大C.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D.城镇化水平整体呈南高北低15.影响该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气候【答案】14.A15.B【解析】14.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为秦岭及其周边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地表起伏较大,且区域生态脆弱,人均耕地面积较少,A正确;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较大,B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C错误;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关,据图并不能判断出图示区域的城镇化水平,D错误。故选A。15.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区人口密度较低,山麓地带和山间平原、河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因此人口密度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B正确;交通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气候和水源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考点2人口迁移(2024·山东济宁·三模)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2亿省际流动人口。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不同省份省际人口流动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重庆 B.乙一天津 C.丙—安徽 D.丁一广东2.下列所述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流动现象,成因基本一致的有(

)①西藏和山东人口流出率均较低②湖南和广西人口流出率均较高③北京和浙江流入0-4岁儿童多④海南和上海有较多老年人流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B2.C【解析】1.图中甲、乙两省份的人口流入率大于流出率,说明人口以流入为主,结合选项可知,甲、乙应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广东、天津;与天津相比,广东第二、三产业更为发达,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人口流入率更高,由此判断出甲为广东、乙为天津,B正确,A错误;丙、丁两省份的人口流出率大于流入率,说明人口以流出为主,对应选项中的中西部省份重庆、安徽;两省份相比,安徽相对落后,且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易于流出,人口流出率更高,所以丙为重庆、丁为安徽,CD错误。故选B。2.读图可知,西藏和山东人口流出率均较低,西藏人口流出率低主要是因为西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与我国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山东经济较为发达,就业岗位多,人口流出率较低,①错误。湖南和广西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岗位少,且距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较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人口流出率较高,②正确。北京和浙江经济发达,流入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出于家庭原因0-4岁儿童随父母流入的也多,③正确。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量老年人到此越冬、养老;上海由于就业机会多而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老年人出于家庭原因随子女流入,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5、政治因素。(2024·山东淄博·三模)卡尔加里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阿尔伯塔省第一大城市,环境宜居。下图示意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对卡尔加里2002~2022年人口数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自然增长 B.国际迁移 C.省际迁移 D.省内迁移4.受阿尔伯塔省2022年2月开始实施的新政影响,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图推测该人口新政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 B.降低国际迁入门槛 C.鼓励生育 D.降低国内迁入门槛【答案】3.B4.B【解析】3.读图可知,2002-2022年近20年的时间段卡尔加里人口增长中,国际人口迁移所占的比例大,说明近20年来卡尔加里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国际经济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4.据图可知,2022年国际迁移显著增长,故推测该人口新政最可能是降低国际迁入门槛,导致人口增长较快,B正确;加拿大整体生育政策较为宽松,且“计划生育”通常是限制生育,这与图中人口增长的情况不符,也不符合加拿大的国情,A错误;鼓励生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相对缓慢,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如此明显的人口增长变化,C错误;国内迁入门槛降低对人口增长有一定影响,但相对国际迁移来说,影响力没那么大,且与图中主要的人口增长变化特征不太契合,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图为2000~2020年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5.反映中部地区人口迁移率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总量 B.经济 C.距离 D.生态环境7.21世纪前20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迁移格局变化特点是(

)A.不平衡的趋势增强 B.空间集聚程度减弱 C.区域差异缓慢加大 D.迁移势头持续增强【答案】5.B6.C7.B【解析】5.甲地区人口一直是净迁入,甲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最大,乙是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丁是东北地区;剩下的丙是西部地区,B对,ACD错。故选B。6.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迁移率和人口数量无关,乙人口总量大与迁移率无关,A错误;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迁出率低,与设问情况矛盾,B错误;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近,迁入东部的人口多,迁出率高,C正确;中部的生态环境较西部好,是人口迁移的拉力,D错误。故选C。7.由图可知东部地区在2006-2020年人口迁入率下降,中、西部地区迁出率下降,且变化幅度高于只迁出的东北地区,故人口迁移格局不平衡的趋势减弱,空间集聚程度减弱,区域差异减小,B正确,AC错误;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三个地区迁移势头减弱,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其中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向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流动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口流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流动人口向家乡所在省域甚至县域回流的现象日益普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人口回流意愿差异较大。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关于区域性回流人口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省会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B.东部地区的省会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9.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口回流意愿明显高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其原因主要是(

)A.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B.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流动人口经济机会较少C.东部地区生活成本较高 D.东部地区环境质量较差【答案】8.D9.A【解析】8.由图可知,全国省会、直辖市回流人口占比24.8%,小于普通地级城市回流人口占比44.5%,A错误;东部地区省会回流人口占比最小,B错误;西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回流人口占比最大,对人口吸引力最强,C错误;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回流人口占比最高,D正确。故选D。9.本题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政策、战争。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东部地区的人口回流意愿明显高于其他3个地区,其原因主要在于东部地区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限,就业空间被大大压缩,A对。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较高为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或本地户籍人口外流等原因,流动人口的经济机会相对较多,回流意愿较低。B错。东部地区环境跟人口流出地相比较而言是较差,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A。【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力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不利影响: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下图为“2010-2020年长三角各地区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0.2010—2020年期间(

)A.浙东北自然增长率最高 B.苏中、苏北的人口主要迁往浙江C.上海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市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D.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向浙东北、浙西南及苏南集聚11.浙江人口增幅最大,主要是因为浙江(

)A.经济水平高 B.就业岗位多 C.土地面积大 D.地理位置优12.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采取的人口措施是(

)A.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B.适度放宽人口落户条件 C.优化流动人口政策 D.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答案】10.D11.B12.C【解析】10.读图可知,2010—2020年期间浙东北、浙西南及苏南常住人口增加数量较多,故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向浙东北、浙西南及苏南集聚,D正确;该图表示的是常住人口变化情况,与自然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均有关系,A错误;苏中、苏北的人口变化不大,B错误;上海增加的人口数量与市外迁入的人口数量和新增人口数量有关,C错误,故选D。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的工业较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员迁入,B正确;上海的经济水平高于浙江,单纯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A错误;土地面积、地理位置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B。12.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采取的人口措施是优化流动人口政策,避免人口过度集中,C正确;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利于解决劳动力不足、养老难等问题,但是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较小,A错误;适度放宽人口落户条件可能会导致人口大量集聚,不利于一体化发展,B错误;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会导致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人口的减少,不利于一体化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和分析:自然环境因素:这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因素。自然环境的优美、适宜的气候和资源的丰富性往往能够吸引人口迁入;相反,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或资源枯竭的地区则可能导致人口大量迁出。社会经济因素:涵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设施、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婚姻家庭状况等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通常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老年流动人口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形成的新型老年流动群体。根据不同的流动目的,将流动老年人口主要分为务工经商型、照料子女型(照顾子女或孙辈)和养老型(看病和养老)三种类型。表示意2015年不同类型流动老年人口的流动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总体务工经商型照料子女型养老型流入地区东部地区34314626中部地区1014117西部地区42393549东北地区1416818流动范围国内跨省43445038省内跨市32332834市内跨县2523222813.2015年老年人口流入地区特征反映(

)A.东部地区医疗水平先进 B.中部地区经济水平最低C.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D.东北地区重工业占比高14.根据老年人口的流动特征,推测我国(

)A.务工经商型流动老年人口家庭规模小 B.跨省老年人口流动以务工经商型最多C.较发达地区养老型老年人口流入较多 D.农村流动老年人口以照料子女型为主15.结合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流入特征,中部地区应加快(

)A.完善医疗保障 B.提升教育水平 C.调整产业结构 D.限制人口流出【答案】13.C14.A15.C【解析】13.东部流入的老年人以务工经商和照料子女占比最大,说明经济条件较好,但不能反映医疗水平先进,A错误;虽然中部流入的老年人口占比少,但经济水平高于西部,B错误;西部的流入老年人口占比最大,其原因与回流老年人多有关,说明西部经济发展较快,C正确;东北地区重工业占比高,但材料无法反映,D错误,故选C。14.务工经商型流动老年人口一般需要依靠自己赚钱养老,家庭规模小,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跨省老年人口流动以照料子女占比最大,B错误;西部达地区养老型老年人口流入最多,但经济不发达,C错误;国内跨省流动老年人口以照料子女为主,但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以养老为主,D错误。故选A。15.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流入以务工和经商、照顾子女为主,说明东部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吸收力强,中部的流入人口比重小,说明经济相对落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C正确;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只靠完善医疗保障对人口流入作用不大,A错误;提升教育水平对老年人流动营销很小,B错误;有些老年人口有流动的需求,限制人口流出不可取,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自然灾害,资源状况等;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考点3人口容量与人口问题(2024·辽宁沈阳·三模)“三生空间”复合系统即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合而为一的系统。其中生态空间是资源子系统,生产空间是经济子系统,生活空间是社会子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某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与人口容量体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生态空间 B.生产空间 C.生活空间 D.社会系统2.若该市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则其最可能是(

)A.深圳 B.上海 C.天津 D.哈尔滨【答案】1.A2.D【解析】1.“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中生态空间人口容量为支持层,且生态空间的人口容量由资源决定,再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生态空间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A正确;生活空间属于社会子系统,生产空间属于经济子系统,且均为表现层,对人口容量变化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B、C、D错误。故选A.2.当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即经济子系统大于社会子系统,说明当地基础产业完善,但人口少,还可以适当迁入,选项中深圳、上海和天津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小,需要人口迁入以发展经济,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经济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2024·河南·模拟预测)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规模。由于城镇化进程加速,迫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协调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间的关系,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长江经济带中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最好的省(市)是(

)A.云南省 B.重庆市 C.上海市 D.安徽省4.与2015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类型的突出变化为(

)A.在空间上呈“东北优、西南差”的格局 B.变化最大的是云南省C.下游省份优于上游省份 D.发展失调类省份增多5.导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类型差异较大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行政区划大小 C.水资源丰富程度 D.人口数量多少【答案】3.C4.D5.A【解析】3.读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中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最好的省市是上海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4.读图可知,在空间上呈现“东北优、西南差”的格局,下游省份(皖、浙、苏、沪)优于上游省份(云、贵、川、渝),但不属于突出变化,云南省一直是严重协调,变化最小,ABC错误;与2015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类型的突出变化为发展失调类的省份增加,D正确。故选D。5.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为优化,新型城镇化水平高,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两者处于良好协调状态,A去;与行政区划大小、人口数量多少、水资源丰富程度等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源自《生态学》中“承载能力”概念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部分。其研究的主体是资源与环境系统,客体是人类或更广泛的生物群体。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容纳)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这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2024·江苏徐州·三模)二战之后,印度尼西亚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计划,给每户移民分配2公顷土地。21世纪以来,该计划大幅缩减。目前,该国人口约2.7亿,其中40%集中于爪哇岛,首都雅加达人口超过1000万,几乎达到承载极限。下图为“二战以后印尼国内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印尼国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生态 B.交通 C.政治 D.经济7.制约雅加达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空间资源 B.能源资源 C.矿产资源 D.淡水资源8.印尼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积极影响是(

)A.传承本土文化 B.促进国土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 D.增加人口容量【答案】6.C7.D8.B【解析】6.由材料可知“二战之后,印度尼西亚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计划,给每户移民分配2公顷土地”,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分配土地的方式鼓励和吸引民众迁移到周边的岛屿,所以主要是政策,与生态、交通、经济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由于雅加达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且生产生活需水量巨大,相比于空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的有限性更为直接地影响了雅加达的环境人口容量。虽然空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都是影响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在雅加达这样的海岛城市背景下,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和高需求性使其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8.印度尼西亚国内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发生在国内,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对于传承本土文化意义不大,A错误;印度尼西亚政府给与迁移的人土地,让其开垦,有利于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B正确;迁移的人口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并从事农业活动,所以对城镇化率的提高意义不大,C错误;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环境容量没有作用,人口环境容量主要受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雅加达缺水原因:雅加达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河水污染严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2023年末,我国人口达140967万人。如图示意我国近五年人口主要指标变化,下表示意2023年末各年龄段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年龄段占全国人口比例0-15岁17.60%16-59岁61.30%60岁及以上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