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体现出宋代的中枢机构运行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A项正确;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且开始的说法也不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宋代中枢机构如何分割相权的信息,材料主要体现了宋代中枢机构运行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2.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 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可知,清朝时期军机处与内阁分工合作,这样就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没有受到限制,排除A项;这一事务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不是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也和加强六部行政权力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3.埃德加•爱伦•坡在《致海伦》中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最高评价。以下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表述正确的是()A.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居民组成B.雅典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C.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D.罗马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据所学知识,罗马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排除A项;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排除B项;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排除C项。故选D项。4.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表明三级会议A.具有最高立法权 B.加强了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强化王权 D.代表人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中世纪法国国王与教会的斗争中,三级会议支持王权,这有利于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级会议支持王权,而不是说三级会议代表人民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5.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A.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 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C.增强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D.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参政热情.即使是立宪派和封建军阀迫于形势也组党参政,A项正确;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华民国政权,继续实行专制统治,排除B项;辛亥革命未充分发动群众,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仍然有限,排除C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势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6.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台谏分置的弊端 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从汉朝到明清。据本题材料“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可知,我国古代御史减少对君主的制约,增加对臣下制约的职能,说明我国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项正确;御史台管监察,谏官负责谏诤,职能不同,不能体现机构重叠,排除B项;台谏分置的弊端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中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的演变趋势,探求变化的原因,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是制度变化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以来(西欧和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促进社会发展,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C项正确;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与新生事物或旧事物无关,排除A项;考试内容的不同也由中西方社会的环境导致,与题意要求无关,排除B项;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8.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助于完善英国政党政治 B.有利于政治的平稳运行C.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答案〗B〖解析〗“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文官能保证行政的正常运转,而不会因为政治或政党的变动影响国内环境的稳定,B项正确;“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可知这项法律只是针对文官,与政党没有关系,排除A项;英国的责任内阁在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与文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只能保证文官专注于日常行政事务,但无法保障在履职的过程的腐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9.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中叶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考核标准的变化主要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考核标准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文官属于事务官,与议会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C.贯彻落实了“依法治国”方针 D.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提、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根据“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衡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项正确;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是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和D项;“依法治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A项。11.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可知,云梦秦简记载了秦朝法律内容严酷的信息,其中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这为研究秦朝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社会秩序稳定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朝法律的严苛,体现不出律法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B项;秦朝实行以法治国的思想,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统治基础牢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雍正二年(1724年)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宣讲乡约。雍正七年(1729年)设约正(地方基层组织领导),派其同乡耆(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乡约。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乡约具有巨大约束力 B.注重对基层的教化C.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 D.地方治理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的基层社会。材料中提到清政府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宣讲乡约,并设立地方基层组织领导进行讲解,这说明清政府注重对基层的教化,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乡约具有巨大的约束力,而且乡约的宣讲主要是地方基层组织领导与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并不涉及中央政府的约束力,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清政府对地方进行治理,但并不能说明地方治理体系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材料说明罗马法()A.有利于消除阶级矛盾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有利于维护自由民主 D.成为近代法律开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私有财产,这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无法消除,排除A项;古罗马是阶级压迫的国家,自由民主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罗马法是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不是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由此可知,此时我国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B项正确;1949年至1952年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材料中还涉及1954年宪法及相关基本法律,排除A项;“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与工业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5.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反映了()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 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 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明显可以看出唐太宗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意识,D项正确;唐朝只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并没有消除民族歧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观念,而不是对外开放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突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6.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倡导关注德国民歌。他认为德国民歌会使人关注德语、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这种关注的转移,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尔德认为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民歌对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未体现“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朝代时间主要制度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世官制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察举制魏晋南北朝220—581九品中正制隋唐—明清581—1912科举制——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阶段划分的依据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及其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答案〗(1)阶段划分与标准①商周至春秋时期:选官制度为世官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以血缘标准为依据,实行世袭制,原因是分封宗法制的推行;②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选官的依据为军功大小,原因是分封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各国变法改革;③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为察举制,选官的依据为品德、孝廉,原因军功爵制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④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为门第高低,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地主阶级内部有士族、庶族之分;⑤隋唐至1912年为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为才学。原因是士族阶层衰落,庶族势力壮大。(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的促进;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解析〗【小问1】阶段划分与标准:①商周至春秋时期:根据材料一“西周到春秋”、“世官制”可知,商周至春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结合所学可知,世官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按血缘,实行世袭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宗法制实行等方面回答。②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举荐、军功授爵”可知,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军功爵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的依据是军功大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战争、各国变法改革等方面回答。③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根据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可知,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品德、孝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军功爵制的弊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等方面回答。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是按门第高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豪强地主势力壮大方面回答。⑤隋唐至1912年:根据材料一“隋唐—明清”、“581—1912”、“科举制”可知,隋唐至1912年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是才学;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庶族势力壮大、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方面回答。【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可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二“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可知,政府管理职能扩大,促进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二“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可知,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根据材料二“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启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考试过程要公正和公开、考查内容要多方面、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考核内容和机制的要不断完善等方面回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后至1912年4月,政党丛生,小党林立,各党开始寻求合作伙伴,有统一党、民社等五政团合作成立的共和党、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国民公党、统一共和党等合并组成的国民党、国民协会、民主政党等八政团成立的民主党,并形成共和、国民、统一和民主四党并存的局面,到1913年第一届国会召开前夕,共和、民主、统一三党为对付国民党,又联合组建了进步党。这些政党,名目各不相同,但都赞成共和制度,支持成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新政府,要求发展实业和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并不同程度的为政党内阁作出积极努力,但内部派系林立,组织涣散,忽视民众切身利益,普遍缺乏群众基础,在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选举,却没有实现组阁执政的愿望。已当上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百般破坏,下令取消国会,政党政治失去凭借,自然也就难以存在,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宣告失败。——摘编自曾业英《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二作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力量,民主党派派系众多,成分复杂,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其基本群众力量,抗战时期,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与中共一起积极抗日,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战的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斗争。战后,他们要求建立一个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除在国家前途问题上与中共最高纲领有分歧外,其废除国民党独裁统治,改组国民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统一的政治要求与中共有一致之处,但限于其力量、无独立武装,标榜国共之间的“立场中立”,希望两党改组后把武装力量交给联合政府来实现欧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就成为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以后,随蒋介石悍然撕毁协议,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民主党派逐渐由中立转向支持中共领导的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摘编自张建辉、王新海《战后民主党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民主建国的希望是否实现?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与民国初年的政党有何显著的相同点?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上,民主党派由“中立”到最终与中共并肩战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表现:资产阶级政党的大量成立;积极参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创建;结果:通过选举组阁执政的希望落空。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得到基层民众呼应,群众基础薄弱;袁世凯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及政治上的狡诈。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都以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都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力量。原因: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独裁现实使民主党派逐渐抛弃政治幻想;国民党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迫害;中共倡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国统区的腐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解析〗【小问1】表现:根据材料一“武昌起义后至1912年4月,政党丛生,小党林立”等信息可知,资产阶级政党的大量成立;根据材料一“这些政党,名目各不相同,但都赞成共和制度,支持成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新政府”可知,积极参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创建。结果:根据材料一“在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选举,却没有实现组阁执政的愿望”可知,通过选举组阁执政的希望落空。原因:根据材料一“但内部派系林立,组织涣散,忽视民众切身利益,普遍缺乏群众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上不成熟;群众基础薄弱;根据材料一“已当上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百般破坏,下令取消国会,政党政治失去凭借,自然也就难以存在”可知,袁世凯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及政治上的狡诈。【小问2】相同点:根据材料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其基本群众力量”可知,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根据材料二“他们要求建立一个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可知,都以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根据材料二“与中共一起积极抗日,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战的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斗争”“其废除国民党独裁统治,改组国民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统一的政治要求与中共有一致之处”等信息可知,都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力量。原因:根据材料二“随蒋介石悍然撕毁协议,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民主党派逐渐由中立转向支持中共领导的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蒋介石发动内战、独裁统治的现实使民主党派逐渐抛弃政治幻想;国民党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迫害;中共倡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国统区的腐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徫、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孟德斯鸠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律疏议》特点。指出《唐律疏议》在我国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2)材料二体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哪些基本特征?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体系结构。〖答案〗(1)特点:以礼入法,礼法并施;注重刑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地位:《唐律疏议》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2)特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强调自由和公正。渊源:罗马法。结构体系:“大陆法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其内容特别重视孝”可分析出以礼入法,礼法并施;根据材料“《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徫、捕亡、断狱”可分析出注重刑法;根据材料“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可分析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地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唐律疏议》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特征:根据材料“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可分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根据材料“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可分析出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强调自由和公正。渊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罗马法。结构体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大陆法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国家治理关系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东西方各国因国情不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措施。——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上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因素,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观点: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影响西方国家治理。论述:政治制度方面,西方古代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开创了集体管理的新模式和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在法律教化方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西方近代形成了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试;西方基督教在控制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在宗教伦理方面起到了社会教化的作用;综上所述,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均是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示意图可知,国家治理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等因素有关。可以从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影响古代中西方国家治理设定论题。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古代在法律制度儒学化相关,而西方国家治理可以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等角度分析说明,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国家因国情不同各自采取了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教化。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体现出宋代的中枢机构运行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A项正确;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且开始的说法也不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宋代中枢机构如何分割相权的信息,材料主要体现了宋代中枢机构运行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2.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 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可知,清朝时期军机处与内阁分工合作,这样就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没有受到限制,排除A项;这一事务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不是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也和加强六部行政权力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3.埃德加•爱伦•坡在《致海伦》中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最高评价。以下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表述正确的是()A.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居民组成B.雅典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C.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D.罗马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据所学知识,罗马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排除A项;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排除B项;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排除C项。故选D项。4.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表明三级会议A.具有最高立法权 B.加强了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强化王权 D.代表人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中世纪法国国王与教会的斗争中,三级会议支持王权,这有利于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级会议支持王权,而不是说三级会议代表人民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5.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A.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 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C.增强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D.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参政热情.即使是立宪派和封建军阀迫于形势也组党参政,A项正确;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华民国政权,继续实行专制统治,排除B项;辛亥革命未充分发动群众,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仍然有限,排除C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势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6.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台谏分置的弊端 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从汉朝到明清。据本题材料“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可知,我国古代御史减少对君主的制约,增加对臣下制约的职能,说明我国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项正确;御史台管监察,谏官负责谏诤,职能不同,不能体现机构重叠,排除B项;台谏分置的弊端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中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的演变趋势,探求变化的原因,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是制度变化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以来(西欧和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促进社会发展,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C项正确;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与新生事物或旧事物无关,排除A项;考试内容的不同也由中西方社会的环境导致,与题意要求无关,排除B项;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8.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助于完善英国政党政治 B.有利于政治的平稳运行C.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答案〗B〖解析〗“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文官能保证行政的正常运转,而不会因为政治或政党的变动影响国内环境的稳定,B项正确;“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可知这项法律只是针对文官,与政党没有关系,排除A项;英国的责任内阁在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与文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只能保证文官专注于日常行政事务,但无法保障在履职的过程的腐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9.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中叶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考核标准的变化主要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考核标准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文官属于事务官,与议会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C.贯彻落实了“依法治国”方针 D.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提、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根据“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衡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项正确;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是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和D项;“依法治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A项。11.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可知,云梦秦简记载了秦朝法律内容严酷的信息,其中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这为研究秦朝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社会秩序稳定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朝法律的严苛,体现不出律法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B项;秦朝实行以法治国的思想,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统治基础牢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雍正二年(1724年)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宣讲乡约。雍正七年(1729年)设约正(地方基层组织领导),派其同乡耆(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乡约。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乡约具有巨大约束力 B.注重对基层的教化C.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 D.地方治理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的基层社会。材料中提到清政府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宣讲乡约,并设立地方基层组织领导进行讲解,这说明清政府注重对基层的教化,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乡约具有巨大的约束力,而且乡约的宣讲主要是地方基层组织领导与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并不涉及中央政府的约束力,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清政府对地方进行治理,但并不能说明地方治理体系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材料说明罗马法()A.有利于消除阶级矛盾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有利于维护自由民主 D.成为近代法律开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私有财产,这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无法消除,排除A项;古罗马是阶级压迫的国家,自由民主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罗马法是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不是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由此可知,此时我国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B项正确;1949年至1952年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材料中还涉及1954年宪法及相关基本法律,排除A项;“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与工业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5.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反映了()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 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 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明显可以看出唐太宗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意识,D项正确;唐朝只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并没有消除民族歧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观念,而不是对外开放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突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6.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倡导关注德国民歌。他认为德国民歌会使人关注德语、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这种关注的转移,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尔德认为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民歌对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未体现“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朝代时间主要制度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世官制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察举制魏晋南北朝220—581九品中正制隋唐—明清581—1912科举制——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阶段划分的依据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及其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答案〗(1)阶段划分与标准①商周至春秋时期:选官制度为世官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以血缘标准为依据,实行世袭制,原因是分封宗法制的推行;②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选官的依据为军功大小,原因是分封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各国变法改革;③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为察举制,选官的依据为品德、孝廉,原因军功爵制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④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为门第高低,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地主阶级内部有士族、庶族之分;⑤隋唐至1912年为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为才学。原因是士族阶层衰落,庶族势力壮大。(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的促进;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解析〗【小问1】阶段划分与标准:①商周至春秋时期:根据材料一“西周到春秋”、“世官制”可知,商周至春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结合所学可知,世官制选官的标准主要是按血缘,实行世袭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宗法制实行等方面回答。②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举荐、军功授爵”可知,春秋战国至汉武帝统治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军功爵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的依据是军功大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战争、各国变法改革等方面回答。③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根据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可知,西汉武帝时期至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品德、孝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军功爵制的弊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等方面回答。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是按门第高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豪强地主势力壮大方面回答。⑤隋唐至1912年:根据材料一“隋唐—明清”、“581—1912”、“科举制”可知,隋唐至1912年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是才学;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庶族势力壮大、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方面回答。【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可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二“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可知,政府管理职能扩大,促进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二“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可知,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根据材料二“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启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考试过程要公正和公开、考查内容要多方面、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考核内容和机制的要不断完善等方面回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后至1912年4月,政党丛生,小党林立,各党开始寻求合作伙伴,有统一党、民社等五政团合作成立的共和党、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国民公党、统一共和党等合并组成的国民党、国民协会、民主政党等八政团成立的民主党,并形成共和、国民、统一和民主四党并存的局面,到1913年第一届国会召开前夕,共和、民主、统一三党为对付国民党,又联合组建了进步党。这些政党,名目各不相同,但都赞成共和制度,支持成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新政府,要求发展实业和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并不同程度的为政党内阁作出积极努力,但内部派系林立,组织涣散,忽视民众切身利益,普遍缺乏群众基础,在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选举,却没有实现组阁执政的愿望。已当上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百般破坏,下令取消国会,政党政治失去凭借,自然也就难以存在,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宣告失败。——摘编自曾业英《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二作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力量,民主党派派系众多,成分复杂,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其基本群众力量,抗战时期,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与中共一起积极抗日,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战的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斗争。战后,他们要求建立一个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除在国家前途问题上与中共最高纲领有分歧外,其废除国民党独裁统治,改组国民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民主统一的政治要求与中共有一致之处,但限于其力量、无独立武装,标榜国共之间的“立场中立”,希望两党改组后把武装力量交给联合政府来实现欧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就成为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以后,随蒋介石悍然撕毁协议,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民主党派逐渐由中立转向支持中共领导的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摘编自张建辉、王新海《战后民主党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民主建国的希望是否实现?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与民国初年的政党有何显著的相同点?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上,民主党派由“中立”到最终与中共并肩战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表现:资产阶级政党的大量成立;积极参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创建;结果:通过选举组阁执政的希望落空。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得到基层民众呼应,群众基础薄弱;袁世凯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及政治上的狡诈。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都以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都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力量。原因: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独裁现实使民主党派逐渐抛弃政治幻想;国民党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迫害;中共倡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国统区的腐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解析〗【小问1】表现:根据材料一“武昌起义后至1912年4月,政党丛生,小党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鱼的合同风险
- 贷款保证合同样本
- 费率招标文件汇编
- 跟随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探索之旅
- 车库买卖合同示例
- 软件委托应用开发
- 轻质灰砂砖采购合同
- 运动鞋订购协议
- 进度协议合同协议
- 连锁加盟店合同的履行保障措施
-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削果皮》课件
- 担任学生干部证明
- 绿化恢复合同范本
- 2024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作业设计(含答案)
- 经济法学-计分作业一(第1-4章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自考《14269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新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最忆故乡年味红(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CDN项目建议书
- 硬件测试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