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部编版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部编版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部编版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部编版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动画片《人猿泰山》(如下图)讲述了人类与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探秘。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科学的答案是(

A.

上帝造人说

B.

女娲造人说

C.

黄帝造人说

D.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2.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A.

(a)

B.

(b)

C.

(c)

D.

(d)3.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曾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现场进行稻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4.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

中国的朝代更替

B.

中国的昏庸君主

C.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

中国的青铜文化5.如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

B.

C.

西周

D.

东周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得的信息是(

A.

灭亡商朝的是周

B.

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

C.

商朝因暴政而亡

D.

周朝的建立者武王名叫姬发7.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A.

以排行为氏

B.

以封地(国)为氏

C.

以所居地名为氏

D.

以祖先的字或名为氏8.《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

元谋人

B.

炎帝黄帝

C.

尧舜禹

D.

三皇五帝9.“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西周通过分封功臣、宗亲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区域。西周的这种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10.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向鲁国讨钱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这个故事说明(

)A.

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

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

D.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11.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年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12.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1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14.下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塑像,假如让你给他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

A.

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

主持修建都江堰

C.

治理黄河

D.

发明铁农具和牛耕1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后,表演了这样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16.“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A.

《诗经》

B.

《论语》

C.

《道德经》

D.

《韩非子》17.蒙城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张晓上课期间玩手机,被告知其家长。她妈妈见她回到家就用棍子打,奶奶赶紧上前说:“要好好教育,说服教育。”爷爷不紧不慢地说:“玩手机也不全是坏事,手机如果用在学习上还能促进学习呢。”其中奶奶的行为和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18.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中你认为表述错误的是(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得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1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

适者生存20.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吗?(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骨制工具

D.

青铜工具21.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2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221年

C.

公元前202年

D.

公元202年23.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2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二、判断题2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商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6.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在春秋时期。27.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8.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9.春秋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30.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3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32.从秦朝开始,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4.秦朝时的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三、填空题35.下图是________36.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四、综合题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2)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写出该制度的主要目的。38.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2)列举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什么变法?3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老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他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这表明他富有什么智慧?(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哪一本书?举出两项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3)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言论。墨子在战争方面的主张是什么?(4)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40.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秦朝的建立者和他首创的政治制度的名称。(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和货币,请问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3)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哪一建议?(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儒家思想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请问分别是什么?(5)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2)依据材料二,请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3)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4)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D【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选项“关于人类的起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说法有的是上古传说,有的是神话故事,都不科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起源的问题。本题难度不大。2.【答案】B【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图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D【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浙江某遗址”“稻作文化”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是最早种植水稻的遗址,符合题意。

A项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

B项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

C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4.【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都属于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址,体现的是原始农耕文化,此时期没有朝代,

A项不符合题意,此时期不是封建社会,没有君主制度,

B项也不符合题意,青铜文化属于战国时期的文化,

D项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5.【答案】A【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属于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BCD不符合题意时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6.【答案】C【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漫画描述的内容可知,该漫画描述的是武王伐纣的内容,可以从中看出,周武王姬发打败了纣王,灭了商朝,只有C商朝因暴政而亡,这一原因,图片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图理解问题的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B【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他们以自己的封地为姓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8.【答案】B【考点】华夏之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炎黄传说。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炎黄传说。9.【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ACD都不符合题意内容。

故答案为C。

【点评】分封制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实行的制度。对各诸侯国实行了有效控制,加强了统治,有深远影响,需要学生重点掌握。10.【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王室的衰落。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王室的地位已经严重衰落。本题的史实正好说明了这一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信息“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所蕴含的涵义,说明了周王室衰微,ABC三项说法错误。11.【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公元前722至前222年。因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而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此题文中所述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春秋战国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12.【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夏朝至汉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先后为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选项A少了一个战国,选项B少了一个西周,选项D少了一个春秋。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识记中国朝代更替的顺序,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学生要注意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3.【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其他选项也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14.【答案】B【考点】大变革的时代【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B符合题意,A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依据题意“不符合实际”,即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结合课本所学,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A表述正确;

商鞅还在经济上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B是正确的;

军事上商鞅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C是正确的。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16.【答案】C【考点】老子的主张,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无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是道家的创始人,创作了《道德经》。

故答案为C。

【点评】《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些知识点,需要同学们牢记、17.【答案】A【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主张有教无类,主张仁政,对孩子的教育不主张体罚,符合题干材料中的奶奶的做法,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识记。本题难度适中。18.【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所以错误的是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掌握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还需掌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名称和主要活动。

19.【答案】C【考点】春秋争霸【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的道路,说明了历史发展的统一的趋势。ABD项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B【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石器工具主要是原始人类时期使用的生产工具,骨制工具是在原始农耕时代和原始社会末期被广泛使用,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学生还要掌握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广泛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改革变法,封建社会逐渐形成。22.【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到老大有战功封爵,可知是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要以战功来决定封爵;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是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重农抑商的政策;老三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是商鞅变法中设立县制的政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23.【答案】A【考点】秦灭六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朝建立时间。本题难度不大。24.【答案】D【考点】秦末农民起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末农民战争的有关知识的把握能力。本题难度适中。25.【答案】D【考点】西汉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纪和公元纪年的换算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即公元前3世纪末。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对世纪和公元纪年的换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公元前的换算,公元前的年代越大是世纪初,年代越小是世纪末。二、判断题26.【答案】错误【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因此,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学生还需掌握夏朝的都城,禹的儿子启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灭亡的时间27.【答案】错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较多,容易混淆,学生要分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28.【答案】正确【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据研究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29.【答案】正确【考点】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经是读的甲骨文单字有1000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30.【答案】错误【考点】战国七雄【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是学生要仔细阅读题干信息,找出有错误的地方。31.【答案】错误【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而不是770年。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特别注意在识记历史时间时要注意是公元前还是公元。32.【答案】正确【考点】秦末农民起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朝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33.【答案】错误【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焚书坑儒”,结果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西汉开始,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学生还要掌握在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4.【答案】正确【考点】秦灭六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分清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而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35.【答案】错误【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他们彼此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且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的措施,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本题难度适中。三、填空题36.【答案】司母戊鼎(后母戊鼎)【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司母戊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司母戊鼎,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因此,题干空处填写: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故答案为:司母戊鼎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铸造业,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37.【答案】燕;齐;楚;秦【考点】战国七雄【解析】【分析】依据“战国七雄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齐国的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楚国的都城郢,在今湖北荆州。燕的都城蓟,在今北京。秦的都城咸阳,在今陕西咸阳。由此可知,题干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诸侯国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

故答案为:燕国、齐国、楚国、秦国。

【点评】学生要结合地图识记战国七雄的位置,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四、综合题38.【答案】(1)①世袭制。②启。

(2)西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考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这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由此可知,材料一①处填写:世袭制。②处填写: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由此可知,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其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有关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学生还要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39.【答案】(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战国;商鞅变法。【考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由此可知,“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由此可知,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是: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列举其中两个即可)

(3)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由此可知,材料二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和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商鞅变法的原因、变法措施、作用。会灵活运用商鞅变法的措施解决一些问题。40.【答案】(1)道家学派。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仁”。《论语》。最早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在战争方面的主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考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因此老子创立的学派是道家学派。他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这表明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依据所学知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人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的言论被整理成《论语》一书。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最早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