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课程目标壹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课程重点: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其原理。课程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相关现象的形成,解释说明其原理,并联想其对当地天气、气候等的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基本概念贰基本概念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总重量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值越小h2<h1水平方向: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h1h2h4h3h3<h2等压面气压值相同的点组成的面与海平面平行,理论上大气呈稳定状态1020百帕1015百帕1010百帕1005百帕基本概念实际上因地面冷热不均,气压值会发生改变,大气会产生垂直和水平运动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基本概念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温越慢海水的比热容比土壤大2~3倍,比岩石大5~7倍因此,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海水的升温速度最慢,温度最低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叁BCA地面1000hpa900hpa800hpaA’B’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若三地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相同海拔,空气密度大致相同如果B地接受热量多,而AC地接受热量少,空气会怎么运动呢?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冷冷高高低地面冷热不均垂直方向B空气受热膨胀上升;AC空气受冷收缩下沉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B空气密度减小,AC增大;高空相反气压发生变化等压面高凸低凹高低低BCA地面1000hpa900hpa800hpaA’B’C’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过程中等压面的规律:1.高凸低凹在高压处向上弯曲低压处向下弯曲2.高低压相反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3.弯曲方向相反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分析方法:先垂直后水平热力环流对天气的影响根本:地表冷热不均直接:气压差异原因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垂直:上升易降水下沉易干燥水平:风垂直: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只适用热力条件)水平:与气压差异有关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肆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陆海热冷高高低低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海水比热容高,升温速度低于陆地,海面冷,陆地热近地面陆地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低海面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高气压差异白天,风怎么吹?请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陆海冷热低低高高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降水增多常见的热力环流热热冷低低高高高低冷冷热高高低低低高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谷风)夜晚,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山风)影响:山谷和盆地内,因夜间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水汽充足条件下,夜晚谷地常产生降水。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市区郊区郊区热冷冷高高高低低低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生活、生产排放废热多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空气在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热岛静风或微风时,中心区温度高于郊区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示意图,判断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哪里?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处绿化应布局在(

)处卫星城应布局在(

)处CCB卫星城: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和产业,新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或为其服务的独立城镇。(要求较好环境)常见的热力环流CBA常见的热力环流热岛效应的应对措施:1.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2.分散城市职能,工业向外转移3.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设城市通风隧道4.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低碳出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改进铺路材料,建筑物淡色化6.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人为废热排放相关补充冷岛效应绿洲沙漠绿洲风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从而形成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影响:对绿洲:a.绿洲对流较弱,有效抑制了蒸发和蒸腾,利于植物生长,对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b.产生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不利)对沙漠:近地面的绿洲风为沙漠边缘地带带去水汽,利于沙漠周边植被生长,减缓沙漠化。相关补充雨岛效应平均降雨量/mm650660市区郊区郊区形成原因:1.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部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和发展。2.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的作用。3.城市下垫面粗糙,使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城市区域性内涝调整绿地和水体比例→城市中心区阴雨天相对多于郊区降水的3个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较多凝结核空气上升冷却达到过饱和大气热力环流随堂练习伍随堂练习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1.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2.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狭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3.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BAD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甲洞口没有气流抬升,气压较高。所以地面上的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吹进了洞穴,形成“穿堂风”。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随堂练习山谷风环流因山地、平原地形的差异而产生,对冬季静稳天气(近地面风速较小,大气稳定)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海陆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静稳天气下,下图中山前地区的偏南风与偏北风以日为周期的消长与进退影响着北京及其以南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4.冬季海陆风环流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较弱,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较低 B.海平面略有下降C.热岛效应较明显 D.海面被海冰覆盖5.下图所示的山谷风环流中,能将南部大气污染物汇聚至北京的气流是()6.静稳天气条件下,北京市冬季凌晨至清晨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C.东部地区 D.西部地区BAD海陆风、山谷风A.①B.②C.③D.④×北京的北部是燕山山区,北京和燕山之间会形成一股山谷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北部地区白天吹谷风,即风从北京城区吹向燕山,晚上吹山风,风从山区吹向北京,从山区吹过来的气流较为洁净,向南的风又会把北京北部的部分污染物吹散8.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随堂练习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下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F→H→G→E B.G→E→F→H→GC.G→E→H→F→G D.G→H→F→E→GCD城市热岛效应郊区(E为高压)无论昼夜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方向无变化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所以甲地气压<乙地,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