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肉,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示,其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确;C、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D、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故选B。2.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也存在于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对动物完成正常发育发挥重要作用〖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C。3.染色体架起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桥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性状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C.可遗传的性状改变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D.相对性状分离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答案〗D〖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细胞质基质中的基因也可以影响性状,性状不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A错误;B、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导致的,B错误;C、可遗传的性状改变可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基因重组或者染色体变异引起的,C错误;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会导致相对性状的分离,D正确。故选D。4.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设基因A/a控制芦花非芦花。【详析】A、设基因A/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ZAZa、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AZA×ZaW,子代为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B正确;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产雌鸡ZAW、ZaW(非芦花),C错误;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故选C。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析】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D、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6.野生型果蝇存在以下隐性突变的类型,相关基因及位置关系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人测出了果蝇的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B.上图中两条染色体上所示的基因均属于非等位基因C.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上述基因不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D.白眼雄蝇与野生型杂交,可根据F1表型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答案〗B〖祥解〗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此后通过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摩尔根等人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不是具体位置,A错误;B、图示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正确;C、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一极,上述基因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移向细胞的同一极,C错误;D、白眼雄蝇和野生型杂交,F1雌雄均为红眼,无法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故选B。7.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祥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8.小鼠Avy基因控制黄色体毛,该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甲基化促进Avy基因的转录C.甲基化导致Avy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甲基化修饰不可遗传〖答案〗A〖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据题意可知,Avy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但它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B、Avy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据此推测,应该是甲基化抑制Avy基因的转录,B错误;C、甲基化导致Avy基因不能完成转录,对已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影响,C错误;D、据题意可知,甲基化修饰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即可以遗传,D错误。故选A。9.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是氢键,除使用解旋酶外,还有其他方法使⑤断裂B.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C.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并失去复制功能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的值不同〖答案〗A〖祥解〗分析该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①为脱氧核糖,②为磷酸、③为核苷酸内部的磷酸键,④为磷酸二酯键,⑤为氢键。【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⑤为氢键,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能断开氢键,A正确;B、由图可知,③是连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键,不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但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因此解旋后的DNA分子没有失去复制功能,C错误;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存在A=T,C=G,因此(A+C)/(G+T)的值一定相等,都等于1,D错误。故选A。10.将1个DNA双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将15N/15N-DNA、14N/14N-DNA、15N/14N-DNA分开。因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用紫外线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感光胶片上能够记录到DNA带的位置是因为15N具有放射性B.若大肠杆菌分裂3次,则产生的所有的子代DNA均含有14NC.若大肠杆菌分裂1次,只出现一条位置居中的DNA带,无法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D.酶具有高效性,DNA复制的解旋过程只需解旋酶催化氢键断开,不需能量的驱动〖答案〗B〖祥解〗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析】A、感光胶片上能够记录到DNA带的位置是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15N不具有放射性,A错误;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大肠杆菌分裂3次,则产生的子代DNA数目为23=8个,由于亲代DNA双链都被15N标记,而提供的原料是含14N的培养基,因此,产生的子代DNA中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所有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14N,B正确;C、若大肠杆菌分裂1次,即DNA复制一次,则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只出现一条位置居中的DNA带,据此可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C错误;D、DNA复制的解旋过程需解旋酶催化氢键断开,该过程需能量的驱动,D错误。故选B。11.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B.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C.过程①②③的进行需RNA聚合酶的催化D.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答案〗A〖祥解〗(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题图分析:图示①、②过程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③④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以+RNA复制出的子代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因此+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A正确;B、病毒蛋白基因是RN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而不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传递给子代,B错误;C、①②过程是RNA复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而③过程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过程④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D错误。故选A。12.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答案〗D〖祥解〗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详析】A、ALDH2基因某突变会使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危害机体,东亚人群中ALDH2基因发生该种突变的频率较高,故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A正确;B、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危害机体,故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人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B正确;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乙醛脱氢酶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酶制剂会被胃蛋白酶消化,故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不能催化乙醛分解为乙酸,不能预防酒精中毒,D错误。故选D。13.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答案〗C〖祥解〗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详析】A、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这类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正确;B、p53基因是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C、依据题意,circDNMT1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则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快,C错误;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D正确。故选C。14.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栽培品种香蕉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导致不育B.栽培品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野生祖先种多11条C.三倍体香蕉与野生祖先种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的芽尖,则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B〖祥解〗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题图分析,图中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详析】A、栽培品种香蕉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为联会紊乱,因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表现为不育,A正确;B、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栽培品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野生祖先种多11条,B错误;C、三倍体香蕉属于多倍体,其与野生祖先种相比,茎秆粗壮,晚熟,营养物质含量丰富,C正确;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的芽尖,则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不加倍,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15.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互换模式,图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和图乙表示的变异均能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原理相同B.图甲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C.图甲可以导致图丁或图戊两种情形的产生D.图乙可以导致图丙的形成〖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甲表示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表示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互换,戊表示易位。【详析】A、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两者原理不同,A错误;B、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原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B正确;C、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互换),戊表示易位,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但不会导致易位,C错误;D、乙表示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而丙表示重复,乙不能导致丙的形成,D错误。故选B。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和白化病的相关代谢途径,其中苯丙酮酸积累会导致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积累会导致尿黑酸症。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缺乏酶①会同时患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B.人体缺乏酶②会患尿黑酸症C.苯丙酮尿症患儿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以缓解该病症D.以上三种遗传病都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的遗传病〖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的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和白化病的相关代谢途径,苯丙氨酸在酶①和酶⑥的催化下分别生成酪氨酸和苯丙酮酸,酪氨酸在酶②和酶⑤的作用下生成黑尿酸和黑色素。黑尿酸在酶③作用下生成乙酰乙胺,然后在酶④的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详析】A、人体缺乏酶①会患苯丙酮尿症,但缺乏酶①时苯丙氨酸虽然不能转化成酪氨酸,但酪氨酸仍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会导致白化病,A错误;B、人体缺乏酶②时不会形成尿黑酸,因此不会患尿黑酸症,B错误;C、苯丙酮酸积累会导致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患儿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以缓解该病症,C正确;D、以上三种遗传病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的遗传病,D错误。故选C。17.下图为利用甲、乙植株培育新品种的过程,aaBB、AAbb、AABB表示基因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D植株和F植株均为纯合子B.过程⑤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利用过程①④⑤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图中两种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都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A〖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并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详析】A、③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需要不断杂交和筛选,D植物还不满足全是纯合子植株的要求,F植株为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的纯合子,A错误;B、E是单倍体,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C、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D、两种育种方法均涉及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18.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答案〗D〖祥解〗(1)分析题图: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间期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2)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析】A、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则甲时期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错误;B、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错误;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无染色单体数,C错误;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19.如图是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2B.Ⅲ-10为杂合子C.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Ⅱ-3和Ⅱ-4再生一个女孩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答案〗B〖祥解〗分析遗传系谱图:I-1和I-2患有甲病,且生出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甲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有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且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AC、分析遗传系谱图:I-1和I-2患有甲病,且生出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甲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有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且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4,而Ⅱ-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1,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C错误;B、结合A选项的分析,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B、b表示乙病相关基因,故Ⅱ-6的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Ⅱ-7的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由于Ⅲ-10正常,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一定为Aa,故Ⅲ-10为杂合子,B正确;D、结合A和B的分析,Ⅱ-3基因型为AaXBY,Ⅱ-4基因型为aaXBXb,故Ⅱ-3和Ⅱ-4再生一个女孩不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生男孩则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D错误。故选B。2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详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的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为不育基因,Mf为恢复可育基因,m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f>M>m。该种植物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有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如表为雄性可育植株的杂交组合及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杂交组合亲本子代植株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甲×甲716株242株2甲×乙476株481株3甲×丙936株0株(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与可育的遗传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据表分析,雄性可育植株甲、乙、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3)该种雄性不育植株在进行杂交实验人工授粉前,母本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处理。(4)现有某雄性不育植株丁,请从甲、乙、丙三种雄性可育植株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鉴定植株丁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实验思路: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植株___,则植株丁的基因型为MM;若子代植株___,则植株丁的基因型为Mm。〖答案〗(1)遵循(2)①.MfM②.mm③.MfMf(3)不需要(4)①.选择丁(母本)和乙(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②.全部表现为雄性不育③.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由题意可知,该种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依据题意,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f>M>m,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MfMf、MfM、Mfm和mm。依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雄性可育植株甲、乙和丙的基因型。由杂交组合1可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且表型比例约为3:1,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MfM;由杂交组合2可知,子代表现型比例约为1:1,则乙的基因型为mm;由杂交组合3可知,子代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丙的基因型为MfMf。(3)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而言,在人工杂交时通常需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若以雄性不育品系作母本,则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4)①雄性不育植株丁的基因型为MM或Mm,为鉴定其基因型,可选择丁(母本)和乙(父本mm)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植株的表型及比例。②若子代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不育,则丁的基因型为MM;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则丁的基因型为Mm。22.果蝇是研究遗传实验的经典模式生物。已知等位基因A/a控制果蛹翅型中卷翅与正常翅,等位基因B/b控制果蝇眼型中大眼与小眼(大眼为显性性状,且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情况),实验小组选择卷翅大眼雌果蝇与正常翅小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雌果蛹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1:1,雄果蝇为卷翅大眼:卷翅小眼=1: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经典研究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果蝇卷翅和正常翅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在遗传中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也可以快速准确判定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已知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对亲本雄果蝇四分体时期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四分体中荧光的颜色和数量。若控制翅型和眼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会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_________个黄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中出现_________个绿色荧光点。(3)若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2:3:2:3,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仅考虑某种基因型受精卵致死情况)。〖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成本低,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①.正常翅②.遵循③.2④.4(3)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致死〖祥解〗分析题文描述:控制大眼与小眼的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大眼为显性性状。大眼雌果蝇与小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中的大眼∶小眼均为1∶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卷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雌果蝇均为正常翅、雄果蝇均为卷翅,说明控制正常翅与卷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而且正常翅为显性性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可见,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在遗传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经典研究材料,是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等特点。(2)由题意可知:控制大眼与小眼的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卷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的雌果蝇均为正常翅、雄果蝇均为卷翅,说明正常翅为显性性状,而且控制正常翅与卷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卷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可见,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在遗传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大眼雌果蝇与小眼雄果蝇杂交,F1雌果蝇与雄果蝇中的大眼∶小眼均为1∶1,说明亲本大眼雌果蝇与小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综上分析可推知,亲本雄果蝇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XAY,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所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AXAYY。若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则对于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会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4个绿色荧光点。(3)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亲本卷翅大眼雌果蝇与正常翅小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若只研究翅型,则F1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理论上F2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若只研究眼型,则F1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1,产生的配子为1/4B、3/4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理论上F2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6∶9。综上分析可推知,若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理论上F2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7∶9∶7∶9,而实际上为正常翅大眼∶正常翅小眼∶卷翅大眼∶卷翅小眼=2∶3∶2∶3=6∶9∶6∶9,则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致死。23.下图1是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图2是图1过程②的局部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①在胰岛B细胞的___________中发生,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_。(2)图1中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来转运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___________。1中过程②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3)图1中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核②.RNA聚合酶(2)①.翻译②.核糖体③.tRNA④.简并⑤.从左到右(3)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祥解〗分析图1:①过程由DNA形成mRNA,表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分析图2:表示正在进行的翻译过程。(1)①过程由DNA形成mRNA,表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催化过程①(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2)②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过程,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简并性。由肽链的长度可知,图1中过程②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3)过程②(翻译)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保证了翻译的高效性。24.水稻中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因此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的遗传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2)由图中所示变化可判断,水稻ACPaes基因1变为AGPaes基因2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该变异结果在自然界中较难找到,由此说明该种变异的特征之一是___________。(3)若人为用γ射线照射普通野生稻(低产)后,对其进行培育,最终在种植的水稻植株中发现了几株高产水稻,该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相对于自然变异而言,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用v射线照射的“普通野生稻”应处于___________的生长发育时期。(4)通过实验可知,图中高产的优良性状为显性,若用杂交育种方法,需要连续自交选择,历时较长,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水稻品系。〖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①.基因突变②.低频性(3)①.诱变育种②.提高突变率③.种子萌发或幼苗(4)单倍体育种〖祥解〗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由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AGPaes基因1还是AGPaes基因2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2)图中正常酶的氨基酸数目是n,突变以后的酶含有氨基酸的数目是n+2,说明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所以图示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该变异类型在自然界中较难找到,说明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3)通过人工方法诱导基因突变而获得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诱变育种,其优点主要是提高了基因的突变频率,因此所用的γ射线的作用是诱发基因突变,用于诱变的植物通常处于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4)本小题重点在于审题——“较短时间”所用方法,通常是指单倍体育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肉,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示,其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确;C、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D、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故选B。2.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也存在于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对动物完成正常发育发挥重要作用〖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C。3.染色体架起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桥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性状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C.可遗传的性状改变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D.相对性状分离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答案〗D〖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细胞质基质中的基因也可以影响性状,性状不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A错误;B、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导致的,B错误;C、可遗传的性状改变可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基因重组或者染色体变异引起的,C错误;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会导致相对性状的分离,D正确。故选D。4.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设基因A/a控制芦花非芦花。【详析】A、设基因A/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ZAZa、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AZA×ZaW,子代为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B正确;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产雌鸡ZAW、ZaW(非芦花),C错误;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故选C。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析】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D、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6.野生型果蝇存在以下隐性突变的类型,相关基因及位置关系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人测出了果蝇的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B.上图中两条染色体上所示的基因均属于非等位基因C.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上述基因不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D.白眼雄蝇与野生型杂交,可根据F1表型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答案〗B〖祥解〗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此后通过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摩尔根等人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不是具体位置,A错误;B、图示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正确;C、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一极,上述基因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移向细胞的同一极,C错误;D、白眼雄蝇和野生型杂交,F1雌雄均为红眼,无法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故选B。7.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祥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8.小鼠Avy基因控制黄色体毛,该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甲基化促进Avy基因的转录C.甲基化导致Avy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甲基化修饰不可遗传〖答案〗A〖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据题意可知,Avy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但它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B、Avy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据此推测,应该是甲基化抑制Avy基因的转录,B错误;C、甲基化导致Avy基因不能完成转录,对已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影响,C错误;D、据题意可知,甲基化修饰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即可以遗传,D错误。故选A。9.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是氢键,除使用解旋酶外,还有其他方法使⑤断裂B.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C.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并失去复制功能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的值不同〖答案〗A〖祥解〗分析该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①为脱氧核糖,②为磷酸、③为核苷酸内部的磷酸键,④为磷酸二酯键,⑤为氢键。【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⑤为氢键,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能断开氢键,A正确;B、由图可知,③是连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键,不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但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因此解旋后的DNA分子没有失去复制功能,C错误;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存在A=T,C=G,因此(A+C)/(G+T)的值一定相等,都等于1,D错误。故选A。10.将1个DNA双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将15N/15N-DNA、14N/14N-DNA、15N/14N-DNA分开。因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用紫外线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感光胶片上能够记录到DNA带的位置是因为15N具有放射性B.若大肠杆菌分裂3次,则产生的所有的子代DNA均含有14NC.若大肠杆菌分裂1次,只出现一条位置居中的DNA带,无法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D.酶具有高效性,DNA复制的解旋过程只需解旋酶催化氢键断开,不需能量的驱动〖答案〗B〖祥解〗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析】A、感光胶片上能够记录到DNA带的位置是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15N不具有放射性,A错误;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大肠杆菌分裂3次,则产生的子代DNA数目为23=8个,由于亲代DNA双链都被15N标记,而提供的原料是含14N的培养基,因此,产生的子代DNA中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所有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14N,B正确;C、若大肠杆菌分裂1次,即DNA复制一次,则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只出现一条位置居中的DNA带,据此可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C错误;D、DNA复制的解旋过程需解旋酶催化氢键断开,该过程需能量的驱动,D错误。故选B。11.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B.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C.过程①②③的进行需RNA聚合酶的催化D.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答案〗A〖祥解〗(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题图分析:图示①、②过程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③④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以+RNA复制出的子代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因此+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A正确;B、病毒蛋白基因是RN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而不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传递给子代,B错误;C、①②过程是RNA复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而③过程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过程④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D错误。故选A。12.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答案〗D〖祥解〗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详析】A、ALDH2基因某突变会使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危害机体,东亚人群中ALDH2基因发生该种突变的频率较高,故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A正确;B、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危害机体,故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人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B正确;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乙醛脱氢酶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酶制剂会被胃蛋白酶消化,故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不能催化乙醛分解为乙酸,不能预防酒精中毒,D错误。故选D。13.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答案〗C〖祥解〗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详析】A、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这类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正确;B、p53基因是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C、依据题意,circDNMT1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则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快,C错误;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D正确。故选C。14.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栽培品种香蕉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导致不育B.栽培品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野生祖先种多11条C.三倍体香蕉与野生祖先种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的芽尖,则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B〖祥解〗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题图分析,图中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详析】A、栽培品种香蕉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为联会紊乱,因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表现为不育,A正确;B、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栽培品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野生祖先种多11条,B错误;C、三倍体香蕉属于多倍体,其与野生祖先种相比,茎秆粗壮,晚熟,营养物质含量丰富,C正确;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的芽尖,则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不加倍,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15.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互换模式,图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和图乙表示的变异均能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原理相同B.图甲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C.图甲可以导致图丁或图戊两种情形的产生D.图乙可以导致图丙的形成〖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甲表示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表示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互换,戊表示易位。【详析】A、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两者原理不同,A错误;B、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原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B正确;C、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互换),戊表示易位,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但不会导致易位,C错误;D、乙表示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而丙表示重复,乙不能导致丙的形成,D错误。故选B。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和白化病的相关代谢途径,其中苯丙酮酸积累会导致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积累会导致尿黑酸症。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缺乏酶①会同时患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B.人体缺乏酶②会患尿黑酸症C.苯丙酮尿症患儿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以缓解该病症D.以上三种遗传病都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的遗传病〖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的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和白化病的相关代谢途径,苯丙氨酸在酶①和酶⑥的催化下分别生成酪氨酸和苯丙酮酸,酪氨酸在酶②和酶⑤的作用下生成黑尿酸和黑色素。黑尿酸在酶③作用下生成乙酰乙胺,然后在酶④的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详析】A、人体缺乏酶①会患苯丙酮尿症,但缺乏酶①时苯丙氨酸虽然不能转化成酪氨酸,但酪氨酸仍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会导致白化病,A错误;B、人体缺乏酶②时不会形成尿黑酸,因此不会患尿黑酸症,B错误;C、苯丙酮酸积累会导致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患儿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以缓解该病症,C正确;D、以上三种遗传病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的遗传病,D错误。故选C。17.下图为利用甲、乙植株培育新品种的过程,aaBB、AAbb、AABB表示基因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D植株和F植株均为纯合子B.过程⑤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利用过程①④⑤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图中两种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都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A〖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并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详析】A、③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需要不断杂交和筛选,D植物还不满足全是纯合子植株的要求,F植株为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的纯合子,A错误;B、E是单倍体,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C、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D、两种育种方法均涉及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18.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答案〗D〖祥解〗(1)分析题图: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间期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2)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析】A、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则甲时期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错误;B、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错误;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无染色单体数,C错误;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19.如图是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2B.Ⅲ-10为杂合子C.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Ⅱ-3和Ⅱ-4再生一个女孩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答案〗B〖祥解〗分析遗传系谱图:I-1和I-2患有甲病,且生出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甲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有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且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AC、分析遗传系谱图:I-1和I-2患有甲病,且生出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甲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有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且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4,而Ⅱ-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1,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C错误;B、结合A选项的分析,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B、b表示乙病相关基因,故Ⅱ-6的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Ⅱ-7的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由于Ⅲ-10正常,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一定为Aa,故Ⅲ-10为杂合子,B正确;D、结合A和B的分析,Ⅱ-3基因型为AaXBY,Ⅱ-4基因型为aaXBXb,故Ⅱ-3和Ⅱ-4再生一个女孩不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生男孩则可能同时患两种遗传病,D错误。故选B。20.某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