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96-2024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T 1296-2024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T 1296-2024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T 1296-2024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T 1296-2024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蚕原蚕基地建设管理技术规程2024-08-14发布2024-11-14实施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工125.1.1桑园规划5.1.1.1按每批繁育1万张一代杂交种配置6.5hm²桑园进行布局。5.1.1.2老桑园集中连片。5.1.1.3新建桑园,对小蚕用桑、大蚕用桑和其它作物的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其中小蚕用桑应占总桑园面积的5%~15%。5.1.1.4建设完善的道路、沟渠等交通水利设施。5.1.2桑树品种选择按DB53/T464.1的要求搭配早、中、晚生桑树品种。5.2低产老桑园改造低产老桑园宜采用锯桩芽接或简易芽接的方式更换桑树优良品种,嫁接方法应符合DB53/T464.3的规定。亦可采用挖除老桑树重新栽植桑树的方式进行改造。5.3桑树新植桑树新植方法应符合DB53/T464.3的规定,栽植模式符合表1的要求。表1桑树的栽植模式密度(株/667m²)深度(m)密植柔园间作桑园窄行0.6~0.75.4桑园管理5.4.1水肥、耕作和养护管理应符合DB53/T464.3的规定。5.4.2病虫害防控由蚕种繁育单位联合原蚕饲育户按NY/T1027的规定建立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制度。5.4.3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化学药剂的选用应具体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登记网的登记信息,并符合NY/T1027的要求。6蚕房建设与管理6.1蚕房建设6.1.1基本要求蚕房建设包括功能属性不同的储桑室、小蚕共育室、大蚕饲育室、上蔟室和消毒防病设施5个部分,设施的内外壁用水泥砂浆和石灰浆粉刷、周边路面作硬化处理,且排水通畅。6.1.2储桑室6.1.2.1按一批饲育10g蚁量原蚕配备储桑室面积3m²~10m²。6.1.2.2储桑室宜建成高度2.6m~2.8m的半地下室,或将养蚕室的底层改造为储桑室。36.1.2.3储桑室底部和四周墙面做防水处理,建设或改造的储桑室应具备防热、保湿、不渗水和避光等性能,且与小蚕共育室、大蚕饲育室和上蔟室隔离。6.1.3小蚕共育室6.1.3.1宜选择养蚕户较集中的区域,但应避开大蚕饲育室和上蔟室较集中的地段。6.1.3.2按一批繁育1万张一代杂交种配置共育室2间~6间,每间10m²~30m²。6.1.3.3南北朝向,并设宽1.5m~2m的前后走廊和南北各2m²~4m²的对流窗,窗户安装纱窗。6.1.3.4每间配置温度、湿度控制设施设备1套。6.1.4大蚕饲育室6.1.4.1地址选择地址选择符合以下要求:a)选择地势稍高、干燥,水电方便的上风位置建设;b)将生活用房、闲置房进行改造;c)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搭建简易大棚。6.1.4.2建设要求建设要求如下:a)建设方向以座南偏西515°为宜b)长度和宽度依据地势和面积等因地制宜设定,层高为3m3.5m;c)设南北各2m²~4m²的对流窗并安装纱窗,且对流窗位置高于前后幢建筑物;d)顶部设防漏和隔热层,四周排水通畅。6.1.4.3建设规模大蚕饲育室的建设面积依据采用的饲育数量和方式进行设定,采用蚕匾或蚕台饲育10g蚁量原蚕需面积15.0m²~20.0m²,采用地蚕饲育10g蚁量原蚕需面积40.0m~45.0m²。6.1.5上蔟室6.1.5.1可将大蚕饲育室的上层用作上族。6.1.5.2或在下风处选择地势干燥位置建设上蔟室,建设方向以座南偏西5°~15°为宜。6.1.5.3每间上蔟室南北面各设2m²~4m²对流窗,安装纱窗,具备通风透气、防热保温等条件。6.1.6消毒防病设施每1户~2户建1个3m³~5m³的消毒池,每户在距离蚕室和桑园≥30m的下风位置建2m³~10m³带盖的蚕沙坑1个。6.2设施管理6.2.1温湿度管理6.2.1.1每间饲育室和上蔟室放置温湿度计1只,每日定时观察记录温湿度。6.2.1.2根据室内外的温湿度情况适时调节门窗开闭大小、时间和温湿度控制设备的设定数值。6.2.1.3按照NY/T1093的原蚕饲育和蔟中环境条件调控小蚕共育室、大蚕饲育室和上蔟室的温湿度,并符合表2的要求。4原蚕发育时期温度(℃)湿度(%)小蚕共育室1~2龄c)福尔马林石灰浆混合液消毒后,控制设施内温度至25℃并保持557.3.3转青卵与蚁蚕应经13℃~15℃的中间温度保护2h,放入相对湿度80%~85%,温度5℃条品种类型克蚁收茧量(kg)死笼率(%)化蛹率(%)中系春夏秋用品种春春夏秋用品种春67.6.2对桑园环境、原蚕饲育室、蚕具、蚕房周边取样镜检,检查消毒效果,掌握微粒子病原的存在情况,并做好补消毒准备。7.6.3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应符合NY/T1093的规定。7.6.4根据预知检查结果,及时淘汰检出饲育区的蚕或茧,并对原蚕基地内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综合判断微粒子病的流行性以及对饲育批的影响,并及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7.7保护管理7.7.1应种源单一,且每户仅可饲养的桑蚕品系≤2个,不可同批次进行种茧与丝茧混合饲育。7.7.2饲育的原蚕需经补正检查后无微粒子病原的蚕种,饲养的一代杂交种应采取全装全检方式的无微粒子病原蚕种。7.7.3基地周边设定20km的保护区,保护区发放的一代杂交种应是全装全检方式的无微粒子病原蚕种。7.7.4量桑养蚕,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