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_第1页
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_第2页
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_第3页
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_第4页
DB13-T 5994-2024 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生产工艺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7.140.50CCSH4613DB13/T5994—2024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山东乾钢金属科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国旗、郭晓亮、王杰文、黄伟丽、杨志刚、牛跃威、邰军凯、赵志毅、马刚华、陈四平、王信威、宋海旺、徐子谦。DB13/T5994—20241本文件规定了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的生产工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YB/T4003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生产工艺流程4.1炼钢工艺流程炉后处理LF精炼连铸连铸坯炼钢工艺流程图见图1。炉后处理LF精炼连铸连铸坯转炉图1炼钢工艺流程图4.2轧钢工艺流程连铸坯除鳞轧制控冷卷取缓冷检验、试验轧钢工艺流程图见图2。连铸坯除鳞轧制控冷卷取缓冷检验、试验加热标识图2轧钢工艺流程图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在生产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前应检测铸坯的低倍组织,铸坯横截面酸浸低倍组织试片上不应DB13/T5994—20242有中间裂纹,中心偏析低倍组织缺陷允许级别不大于1.0级。检测方法和缺陷评级应符合GB/T226、YB/T4003的规定。5.1.2不采用铁水预处理或精炼工艺的铁水中硫含量应不高于0.025%,P含量应不高于0.120%,带渣量应不超过5‰。5.1.3屈服强度大于450MPa的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经转炉冶炼后应采用LF精炼,钢包不做要求。卷取后应进行缓冷。5.1.4屈服强度不大于450MPa的光伏支架用热轧钢带经转炉冶炼、炉后处理后可直接浇铸,钢包应为正常钢包。5.1.5钢的非金属夹杂物应按GB/T10561的A法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出现超尺寸夹杂物时,超尺寸夹杂物数量应不大于1个,单类夹杂物应不超过2.0级。表1非金属夹杂物要求单位为级ABCDDS细粗细粗细粗细粗5.2炼钢工序5.2.1转炉5.2.1.1转炉冶炼应一次倒炉出钢,特殊情况下只允许补吹1次。5.2.1.2出钢温度应控制在1630℃~1680℃之间。需精炼处理的,可根据温降情况适当降低出钢5.2.1.3出钢过程应采用滑板挡渣、挡渣球、挡渣锥等物料或装置进行挡渣。5.2.1.4出钢时加入渣洗料,吨钢渣料消耗量应大于3kg;到出钢量1/2时加入脱氧剂和合金。增碳剂应在出钢量1/3~2/3时加入。5.2.2炉后处理5.2.2.1定氧:应测量钢水中的氧含量,氧含量应控制在0.0050%~0.0100%之间。5.2.2.2脱氧:根据氧含量采用含铝物料进行脱氧,钢水的氧含量应不大于0.0010%,铝含量应不小于0.020%。5.2.2.3合金化:脱氧完成后吹氩1min~2min再加入其他合金。5.2.2.4吹氩:钢包吹氩过程中,钢水暴露直径应不大于300mm。总吹氩时间应不低于8min。处理过程中若加入冷料调整温度或补加合金,在加入冷料或合金后吹氩时间应不低于2min。5.2.3LF精炼5.2.3.1钢水进站温度应不低于1560℃。5.2.3.2精炼过程中应加入造渣料进行造渣,精炼装置应有底吹系统,白渣维持时间应不低于10min。5.2.3.3采用含钙物料进行处理,钙铝比应控制在0.05~0.10之间。钙处理后的有效软吹氩时间应不低于6min。5.2.3.4精炼总时长应不超过50min。5.2.4连铸5.2.4.1浇注过程应有全程保护装备或手段。5.2.4.2应避免在中间包烘烤后浇注,钢水过热度应不大于40℃。5.2.4.3中间包渣层厚度应不大于50mm。5.2.4.4钢包不应下渣,中间包不应加冷料。5.2.4.5保护渣使用应根据钢种种类进行选择。5.2.4.6结晶器应有保持液面变化平稳的控制装备,液面波动幅度偏差为±3mm。DB13/T5994—202435.2.4.7拉速应保持稳定,拉速波动每30s应不超过0.05m/min。5.2.4.8应有控制连铸坯偏析的设备或方法。5.3轧钢工序5.3.1加热5.3.1.1加热炉应具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5.3.1.2加热一段温度应不低于1150℃,均热段温度应控制在1250℃~1300℃之间。5.3.1.3炉区应配备除鳞设备,能有效去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5.3.2轧制5.3.2.1应具备宽度、厚度和板型等在线测量装置。5.3.2.2粗轧区和精轧区应配备高压水除鳞设备,精轧前应配备飞剪装置。5.3.2.3粗轧至精轧之间应配备保温装置。5.3.2.4精轧入口温度应控制在950℃~1050℃之间,同一卷带钢头部和尾部精轧入口温度温差应不超过80℃。终轧温度应控制在800℃~880℃之间。5.3.3卷取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