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龙四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简所见《为吏之道》和《为吏以治黔首》等篇对基层文吏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秦吏需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要成为民众的道德表率。这一要求()A.提高了官员素质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服务于国家意志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某项措施,该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A.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C.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 D.使北魏立足中原经济文化中心3.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朝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 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4.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都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这些做法()A.有助于推动官员履行职责 B.杜绝了地方官员贪赃枉法C.使官员监察与考试有机结合 D.降低了官员监察体系的效能5.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汉代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路、州(府)、县三级制,明清时期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演变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B.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抵御少数民族的袭扰 D.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6.1918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刊数评论,“盖各省督军之权愈膨胀,其中央之威信则愈形凋敝。甚至中央行政之权反为各督军所左右,事之颠倒,未有如今日中国局势之所趋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族危机愈加深重苦难 B.地方土豪劣绅称霸一方C.军阀割据局面日渐形成 D.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激烈7.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变革 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8.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 B.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9.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谈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 B.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严刑峻法以提高治国水平 D.从严治吏以巩固新生政权10.1956年,中共中央强调不要把各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理解成为机械的划分范围,要求摒弃“以大城市为主、以阶级中上层为主”的狭隘视域,重视在省和省属市以上的城市及相当于县的市、镇设立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从而在地域外延上形成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党际协商体系。这一要求()A.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范畴 B.体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C.夯实了政治协商民主基础 D.促进了干部制度的改革11.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 B.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C.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D.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12.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低品级的教士在神圣性上也高于国王,宣称教皇权威在一切事务上享有最高仲裁权和司法权。12世纪中期,教皇与王国等政权间形成法典化的新型封建关系,出现独特的教皇封君制。这表明()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国王丧失世俗权力 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D.教权主导欧洲社会13.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迫近时,英王威廉曾打算解散托利党辅政“小集团”,重新召回拥护战争政策的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这表明英国()A.责任内阁制日益成熟 B.王权受到议会限制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 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14.法国在1853年颁布文官退休保障法律;英国在1859年制定《年老退休法》;美国在1920年通过公务员退休金法案,法国在1924年制定文官退休金制度。据此可知这些法案()A.利于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B.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完备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D.提高了文官的权威地位15.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大约要任命10万个职位,1881年就任总统的詹姆斯·加菲尔德曾抱怨:“迄今为止我还在处理最基本的政府事务,整天考虑是否应该把甲或乙放在哪个职位。必须注意不能得罪本党之内的各派分支。”加菲尔德的抱怨源于()A.国会职责的扩充 B.总统权力的弱化 C.文官制度的建立 D.政党分肥制影响16.如图所示为1894年到1947年,通过日本行政管理高级公务员考试并被授予官职的人员总数和其中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占比情况。这说明此时的日本()A.将考试作为官员选拔的主渠道 B.强调政治精英的新式教育背景C.官僚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教育功利化影响政治中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初,官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从郎官中选用。到汉武帝时,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并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立太学。——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隋炀帝是中国科举制的创始人,他认为由刺史荐举多弊端,于是令士人自行报名,策试进士。唐代取士之类别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由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我们所谓的科举制,专指乡贡。乡贡每年举行一次,任何人均可投牒自进,设立的科目很多,诸如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自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始由礼部主持乡贡考试。登科之后如欲为官,尚须经过吏部的“释褐试”,中试后方可任官。——摘编自李定一《中华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官员选拔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与唐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的不同之处。(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民国初年的议会政党政治之所以昙花一现而迅速落败,在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封建传统根深蒂固,封建军阀势力强大的现实里,在资产阶级基础薄弱,中央威权真空的状态下盲目推行西方式议会政党政治的尝试是失败的。……民国初年的政党组织十分涣散,且有无休止的议会和内阁席位的争夺,当把握重兵的北洋派的利益受威胁从而出手打击议会政党政治时,很快倒退回独裁统治和军阀混战的状态。——摘编自刘松吟《民国初年的议会政党政治为什么失败》材料二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摘编自王栋《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材料二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为彻底改变“旧腐败”,英国开始了一系列议会改革。——摘编自唐朗诗、李佳佳《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述其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时期英国的议会改革。(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西方国家文官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官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其价值观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下表。时期价值观古代国家官吏——文官价值观的产生时期古代官吏的价值观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官吏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的一种广泛的政治职业道德。封建专制下的文职官员时期文官存在的一切价值就在于为国王和君主服务,因而文官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能力、素质、学识等因素,构成选拔和任用文官的价值标准。政党分肥体制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官代表政党少数人的利益,其价值观从整体上讲趋于落后和腐朽,文官的价值追求表现为唯利是图,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文官制度正式形成时期政治中立原则和择优取仕原则使资产阶级倡导的人人平等和竞争思想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文官的价值观中,进而推动了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西方文官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性。——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整理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安龙四中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BAACABDCCDBADB1.D根据材料“秦吏需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要成为民众的道德表率”及所学可知,秦朝规定了官吏应兼具良吏和君子两种形象,明确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且要以身示范成为民众的表率,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说明该做法服务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员的道德修养,并不一定能提高官员的素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排除B项;秦朝加强对官吏的道德修养,并不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2.C材料体现的是孝文帝改汉姓的措施,该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C项正确;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北方的经济恢复,A项排除;北魏政权封建化是多种措施的结果,仅靠改汉姓是不能实现社会转型的,B项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3.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的问题。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得到加强,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对三省监督的强化,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文官人数增加的结论,排除D项。4.A5.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朝代经过多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材料中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主要目的是国家管理,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B项;抵御少数民族主要是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排除C项;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属于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6.C根据材料“1918年7月”“盖各省督军之权愈膨胀,其中央之威信则愈形凋敝”和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导致中央的实际权力由地方军阀掌握,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侵华内容,无法得出民族危机加深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军阀割据,非土豪劣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斗争,非国民党,排除D项。7.A据材料“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査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推动了近代人事制度的变革,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确立”错误,排除C项;“实现”不符公史实,排除D项。8.B据题意可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选举产生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也采用这种方式,说明当时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故选B;抗战期间建立了统一战线,因此并没有建立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全民族抗战之初,排除C;这一精神的贯彻只能体现新型体制的确立,不能说明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排除D。9.D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目的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以巩固新生政权,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C根据题干信息“摒弃以大城市为主、以阶级中上层为主的狭隘视域”“设立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以及“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党际协商体系”,再结合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阶段特征,可知这一要求夯实了政治协商民主的基础,C项正确;“爱国统一战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A项;群众路线是指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不涉及这一信息,排除B项;干部制度改革与党际协商体系无关,排除D项。11.C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雅典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废除王政到设立终身执政官,再到改为任期制,最后建立四百人会议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这一系列变革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渐进过程,C项正确;“王政”“终身制”不完全等同于专制,排除A项;“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建立四百人会议”反映的是国家机构的变化,没有体现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法律地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的结论,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低品级的教士在神圣性上也高于国王,宣称教皇权威在一切事务上享有最高仲裁权和司法权。12世纪中期,教皇与王国等政权间形成法典化的新型封建关系,出现独特的教皇封君制”可知,11世纪至12世纪的欧洲,教皇的权威远高于国王,说明在此时教权主导着欧洲社会,D项正确: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王丧失世俗权力,“丧失”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王权与教权并立,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13.B根据材料“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威廉为了避免与议会摩擦,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可得出当时国王迫于议会的压力,而放弃其改组计划,体现了王权受到议会限制,B项正确;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正是政党政治的体现,C项说法错误,排除;“丧失”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14.A据材料“法国在1853年颁布文官退休保障法律;英国在1859年制定《年老退休法》;美国在1920年通过公务员退休金法案,法国在1924年制定文官退休金制度”和所学可知,法英美国家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排除C项;退休制度只是保障文官的待遇,不涉及其权威地位,排除D项。15.D根据材料“整天考虑是否应该把甲或乙放在哪个职位。必须注意不能得罪本党之内的各派分支”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党分肥制下,竞选获胜的政党将官职分配给其支持者或者亲属的一种任官制,把公职当作某政党执政后当作战利品进行瓜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会的职责,排除A项;根据材料“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大约要任命10万个职位”可知,总统权力得到保障,排除B项;1883年美国建立文官制度,排除C项。16.B根据材料“通过日本行政管理高级公务员考试并被授予官职的人员总数和其中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占比情况”可知,1894至1947年,通过日本行政管理高级公务员考试并被授予官职的人员总数中,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说明政府中出现了更多的高学历专业化人才,这表明日本强调政治精英的新式教育,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考试是日本官员选拔的主渠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行政管理高级公务员中的比重情况,并不能据此得出官僚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教育功利化与政治中立的关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变化:从按军功爵位选任和选自郎官到自下而上举荐为官。影响: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但是,察举制是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易滋生腐败,产生宗派行为,形成地方集团,从而威胁中央集权。(2)不同之处:汉武帝时的察举制以推荐任官,唐代的科举制以考试任官;察举制以德、才为选拔依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