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作业指导书TOC\o"1-2"\h\u9944第1章引言 456501.1乡村经济发展的背景 41138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106341.3研究方法与框架 427710第2章乡村经济现状分析 5179762.1乡村经济总体概况 587592.2乡村产业结构分析 581632.3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617302第3章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 6197853.1战略目标 6125363.1.1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乡村地区人均GDP水平,缩小与城市地区的经济差距。 697383.1.2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提高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6161683.1.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水利等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6165753.1.4人才培育目标: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 6295243.1.5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 669033.2战略原则 7301073.2.1整体协调原则:乡村经济发展应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74973.2.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 754693.2.3创新驱动原则: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7190143.2.4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7216813.2.5共享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积极作用,共享乡村经济发展成果。 756143.3战略重点 7237893.3.1产业升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790163.3.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经济发展。 731213.3.3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乡村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7134843.3.4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731313.3.5政策扶持与引导: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7248273.3.6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79508第4章农业现代化发展 7213464.1农业科技创新 7211654.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720914.1.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864674.1.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8118264.1.4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8163654.2农业产业链优化 8239604.2.1延伸产业链条 8324334.2.2加强产业融合 853874.2.3优化产业布局 8279674.2.4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149224.3农业品牌建设 871424.3.1品质保障 8327184.3.2文化挖掘 8207544.3.3品牌推广 8247704.3.4品牌保护 930699第5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9116955.1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9288845.1.1概述 9142115.1.2融合发展路径 9150535.1.3融合发展模式 9214715.1.4政策建议 9258675.2乡村旅游业发展 1032815.2.1概述 10292605.2.2发展现状 1080405.2.3发展优势 10255065.2.4发展策略 10183615.3乡村文化产业培育 1037955.3.1概述 1036725.3.2发展现状 10175365.3.3培育路径 10108335.3.4政策建议 1111437第6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11256336.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134086.1.1目标与原则 1123696.1.2主要内容 11321176.1.3政策措施 11156806.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25246.2.1目标与原则 1172986.2.2主要内容 11260626.2.3政策措施 1215656.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2288746.3.1目标与原则 12198146.3.2主要内容 1290456.3.3政策措施 1222834第7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12245247.1生态农业发展 1296897.1.1生态农业概述 1237967.1.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 1221607.1.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推广 1231077.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2176387.2.1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3201537.2.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219827.2.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13204207.3生态补偿机制 13318697.3.1生态补偿概述 1335267.3.2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1380687.3.3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与评估 1313742第8章乡村人才培育与引进 13318598.1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1325698.1.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 136478.1.2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1383148.1.3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14119788.2农村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 1441118.2.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14147418.2.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4161808.2.3农村人才技能提升 14105478.3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 14139098.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4149798.3.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4175138.3.3加强人才服务与保障 1422481第9章乡村政策支持体系 15279039.1财政支持政策 15223259.1.1财政投入机制 1549939.1.2税收优惠政策 15177289.1.3财政补贴政策 15137729.2金融支持政策 15260479.2.1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5226079.2.2信贷支持政策 1591749.2.3农村金融创新 1562189.3政策配套与协调 15132579.3.1政策配套 15155919.3.2政策协调 16317849.3.3政策评估与调整 169798第10章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评估 161874410.1战略实施路径 161272010.1.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16942410.1.2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16935110.1.3优化产业结构 161588310.1.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3167410.2战略实施保障 162647810.2.1政策支持 161119610.2.2人才培养与引进 161011410.2.3创新驱动 163208110.2.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3044510.3战略评估与调整 172193810.3.1建立评估机制 172471010.3.2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172785810.3.3评估结果的应用 17692010.3.4持续改进与优化 17第1章引言1.1乡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乡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我国高度重视乡村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人口流失、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因此,研究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如下:(1)揭示乡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摸索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3)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决策提供参考。(4)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1.3研究方法与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乡村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框架如下:(1)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实证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经济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为提出发展战略提供借鉴。(4)比较研究:对比不同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探讨区域差异及其成因。通过以上研究方法与框架,本研究将系统分析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路径及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2章乡村经济现状分析2.1乡村经济总体概况乡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来看,乡村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等领域发展迅速。(3)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2乡村产业结构分析乡村产业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3)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4)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布局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逐步崛起。2.3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乡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2)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地区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劳动力流失。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资源短缺。(4)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乡村经济发展。(5)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乡村环境治理滞后,生态环境恶化。(6)乡村金融服务不足。乡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覆盖面窄,难以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需求。(7)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乡村经济一定的支持,但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第3章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3.1战略目标3.1.1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乡村地区人均GDP水平,缩小与城市地区的经济差距。3.1.2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提高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3.1.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水利等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1.4人才培育目标: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3.1.5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3.2战略原则3.2.1整体协调原则:乡村经济发展应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3.2.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3.2.3创新驱动原则: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3.2.4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3.2.5共享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积极作用,共享乡村经济发展成果。3.3战略重点3.3.1产业升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3.3.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经济发展。3.3.3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乡村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3.3.4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3.3.5政策扶持与引导: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3.3.6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第4章农业现代化发展4.1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作用。4.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1.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保护生态环境。4.1.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值。4.1.4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2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产业链优化是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策略。4.2.1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4.2.2加强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优化,提高农业竞争力。4.2.3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整体效益。4.2.4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4.3农业品牌建设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点。4.3.1品质保障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保证农产品品质,为农业品牌建设奠定基础。4.3.2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内涵,讲好农业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4.3.3品牌推广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农业品牌推广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4.3.4品牌保护加强农业品牌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形象。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第5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5.1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5.1.1概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结合,形成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闭环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本节主要探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及政策建议。5.1.2融合发展路径(1)农业内部融合: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2)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拓展农业产业链。(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服务业繁荣。5.1.3融合发展模式(1)产业链延伸模式:以农业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种子、农药、肥料等产业,向下游延伸至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2)价值链提升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价值链的提升。(3)供应链优化模式: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5.1.4政策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3)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4)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链技术水平。5.2乡村旅游业发展5.2.1概述乡村旅游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本节主要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发展策略。5.2.2发展现状(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2)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巨大。(3)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5.2.3发展优势(1)生态环境优美,有利于打造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2)民俗文化丰富,有利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3)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等产业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5.2.4发展策略(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2)创新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4)培育新型旅游经营主体,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5.3乡村文化产业培育5.3.1概述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节主要探讨乡村文化产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及培育路径。5.3.2发展现状(1)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地域特色。(2)乡村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3)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5.3.3培育路径(1)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创新文化产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3)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5.3.4政策建议(1)制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3)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4)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乡村经济新引擎。第6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1.1目标与原则提高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实现村与村之间、村与城市之间的便捷联系。遵循绿色发展、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规划和建设乡村交通设施。6.1.2主要内容优化乡村道路网络布局,提升道路等级,保障道路畅通。提高乡村客运站、货运站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乡村物流业发展。完善乡村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水平。6.1.3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长期稳定运行。6.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6.2.1目标与原则提高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率和覆盖范围,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遵循高速、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6.2.2主要内容推进光纤、宽带网络等高速互联网接入乡村,提高乡村互联网速率。完善乡村移动通信网络,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推广信息化应用,提升乡村信息消费水平。6.2.3政策措施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6.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3.1目标与原则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遵循公平、便利、高效、可持续的原则,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3.2主要内容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乡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6.3.3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优先保障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服务水平。第7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7.1生态农业发展7.1.1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本节主要阐述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发展目标及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7.1.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介绍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有机肥施用、节水灌溉、循环农业等,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产值。7.1.3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推广分析我国生态农业政策现状,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推广典型经验等具体措施,促进生态农业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7.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7.2.1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梳理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生态退化等,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7.2.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针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生态建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旨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7.2.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介绍适用于乡村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如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湿地重建等,为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持。7.3生态补偿机制7.3.1生态补偿概述阐述生态补偿的定义、原则和类型,以及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3.2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分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现状,提出构建乡村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包括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等。7.3.3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与评估探讨生态补偿政策在乡村的实施情况,评估政策效果,为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通过以上三个部分,本章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乡村人才培育与引进8.1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8.1.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8.1.2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网络覆盖率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8.1.3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保障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8.2农村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8.2.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能力;推广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土人才培训经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8.2.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8.2.3农村人才技能提升实施农村人才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农村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农村人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农村人才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8.3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8.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乡村人才引进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发展;完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保证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8.3.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人才生活和工作条件;加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乡村文化氛围,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8.3.3加强人才服务与保障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落实乡村人才优惠政策,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加强乡村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成长与乡村发展共赢。第9章乡村政策支持体系9.1财政支持政策9.1.1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经济发展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财政投入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9.1.2税收优惠政策制定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乡村企业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提升效益。对乡村特色产业、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给予税收减免优惠。9.1.3财政补贴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