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2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曾经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①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同时,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工繁的古典格律诗,空格的出现使现代诗歌产生了顿挫感,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山中》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所以产生了行与标点符号之间的不同形式。偶数行前空一格的写法使这首诗参差错落,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个字,偶数行均为个字,从字数上体现出节奏的“慢一快一慢”的律动,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精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夹杂着紧凑又明朗的情绪,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泼。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不和谐的停顿,以至于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空格如同不被定义的文字,传达着不被定义的情感,这情感源于作品的意境以及意蕴烘托、也源于读者内心深处偶然产生的共鸣、想象或是回忆,“一方空格、万丈情愫”,也正是这错落的排布方式、使这一段本来平庸的陈述文本变得诗意纵横。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闹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愉悦欢快的。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缭乱的。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思绪开始纷飞,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较之上一节,在情绪上又多了些许积极活泼的成分。然而情绪刚有起色,到了第四节又急速回落、最后一节,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流露出对心上人的爱恋心绪,此刻全诗的情绪回归平缓。诗中情感的跌宕起伏与节奏的高低转换呈“起一落一起一落”之势,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扣人心弦,起承转结间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着诗行形式结构以及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诗歌中的这种音乐化诉求,一部分的确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诗经》这种乐经中……另一部分则要在其所阅读、模仿或翻译的英语诗歌中寻找。”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在作诗之余也偶尔谱写乐谱,或是为他人而作,或是为自己而作。在今天看来,古典诗歌流传下来的音乐性则应该是至臻的创作资源。徐志摩扎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土壤,奋力吸取西方现代诗歌的养分,创造那个时代“具有中国古典主义特色的现代新诗范式”。(摘编自周天逸《“旧”与“新”的完美融合论徐志摩新诗文本结构》)[注]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旧交替之际,徐志摩的诗歌有时会文白交杂。但这并不影响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音乐性。B.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时期,新月派憧憬、尝试新文学的同时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格律。C.“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体现了其诗歌形式多样的特点,具有美感。D.诗歌中的音乐化诉求部分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有的也会谱写乐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志摩具有语言天赋,他能够在留学期间获得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离不开他对古文创作规范的了解。B.闻一多认为诗的格律可以激发情感,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能够使诗歌区别于日常语言。C.诗歌中的空格具有一定的好处,能让现代诗歌产生顿挫感,可以赋予现代诗更灵的形式,增添灵动飘逸之美。D.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了诗行形式结构和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创造了现代新诗范式。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山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中》中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使这首诗参差错落,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范式。B.《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C.《山中》的行前空格,是徐志摩别具匠心地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的停顿,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D.《山中》蕴含着跌宕起伏的情感并呈现出“起一落一起一落”之势的节奏,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观点?请根据文本说明。(4分)5.请根据文中倒数第二段中作者对《山中》情绪节奏的分析,试分析《偶然》的情绪节奏。(6分)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瑞宣赶紧走进院内,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他看一眼就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他想去告诉母亲,祖父,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他没有动。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又使他高兴。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门。走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脚。天气相当冷,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显出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远远的,他看见了紫禁城的红墙,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坐下。好容易到了两点钟,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穿着件扯天扯地的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老三扑过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人都能听到。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落泪的机会。一手扯着大哥的手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瑞宣晓得老三是在作戏,可是,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新中国人。“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那个力量,像光似的,今天发射,也许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一种光,诉说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嗯?”瑞宣似乎没听明白。“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家人。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愿意去。一旦他离开北平,他想,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在这里!”“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现在。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除非怎样?”“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老三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力,大哥!”没等大哥回话,他赶紧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当我所要的教员,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而还敢给学生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瑞宣没敢说什么。“还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你到学校里去,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里像舞台上开了幕,有了灯光,鲜明的布景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啊,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听我的信儿巴!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大哥!”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虚。哼,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过了一会儿,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个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定,我会跟老三一样有用的!”(有删改)[注]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抗战中北平沦陷时期。祁瑞宣,祁家的长孙,中学英语教师:祁瑞全在大哥祁瑞宣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加入地下党工作,开始抗战。瑞宣的父亲天佑被日本人冤枉是奸商,最后跳河而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纸条上的“千万”,体现见面的重要性以及瑞全无论如何都想与大哥瑞宣见面的急切心情。B.由“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可知,地下党工作已经让瑞全摆脱了所有私人情感。C.在瑞宣看来,瑞全学会了本事,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新中国人。D.“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这句是瑞全在暗示瑞宣要勇敢地投身于抗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轻地走过来”“看左右无人”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和尚送纸条时的谨慎、小心。B.“正像萤火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运用比喻,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瑞宣内心的窘迫。C.文中多处语言描写可以展现人物个性,如“去探听军事消息”,表现了瑞全的敢作敢为。D.文中大量运用方言,如“溜一趟”“打了一眼”,使文本语言带有京韵,生活气息醇厚。8.请简要分析瑞宣的人物形象。(4分)9.《四世同堂》中老舍在表现“宏大主题”时对叙事内容作了微观化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愈白:愈少驾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相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B.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C.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D.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句末的停顿为“句”。C.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D.垂囊,垂着空袋子,谓空无所有,文中指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难以帮助窦秀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B.材料一中《师说》以三层分组对比论述,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对当时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风气进行了批判。C.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D.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2)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4分)14.韩愈认为自身难以胜任窦秀才的老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净沙·秋思》单纯通过组合意象构建图景,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B.《天净沙·秋思》通篇凄凉之景衬托断肠之人,不觉间顿生天涯沦落之情。C.《沁园春·长沙》用“遍”“尽”“透”描摹景物显得丰盈饱满,富有张力。D.《沁园春·长沙》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多景物描摹,远近相间。16.元代周德清称《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与之相比,《沁园春·长沙》在意境和思想情感方面有哪些突破?(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到达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胜过“师”,“师”也可以逊于“弟子”,“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______,______”而已。(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两句引出毛泽东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肝损伤的习惯:一是饮酒;二是药物,包括西药、中药和保健品;三是一些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患者以及脂肪肝患者会存在肝功能异常情况。①肝功能损伤会经过不同的阶段,②早期时没有典型的表现。③主要是乏力、纳差和消化不良这些不典型的症状。④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黄疸,⑤也就是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⑥长期慢性肝损伤的情况。⑦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慢性的肝病面容。⑧例如皮肤巩膜的黄染。最后,像肝硬化的患者,可能出现蜘蛛痣。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的说法正确吗?

A

。肥胖的人的确往往合并有高脂血症,但也有少数的人,体型不胖,也存在脂肪代谢问题,有可能会有脂肪肝。脂肪肝的诊断不是完全靠体重或者BMI值来确定,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生对病人的症状以及一些辅助检查来判断。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如果我们不吃脂肪类的东西,

B

,而身体又不需要这么多的糖,那么提供能量之后剩下的糖同样可以转化为脂肪。饮食之外,脂肪肝与作息也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家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有时太过充足:另一方面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人运动量不够。所以特别是当饮食摄入增加,而运动又相对减少时,摄入的营养不能及时代谢掉,就会

C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特别是当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1.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加点处的“是”在表意上有何不同?(2分)(1)所以特别是当饮食摄入增加,而运动又相对减少时(2)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游泳队的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夺冠,澳大利亚知名游泳教练霍克却质疑称,这在人类能力范围内不可能做到。对此,潘展乐淡定表示:“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框是人设的,鼓励和贬低我的话都能化作动力。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潘展乐的“框框”言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解析:“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有误。原文是“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与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一样的是“人类的习惯”,并非“人类的学习过程”,选项张冠李戴。2.B解析:“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说法无中生有。结合“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分析,原文没有说“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3.D解析:A项,“每周例行”强调的是习惯性,是说每周都要做,使一个人惯于一种做法,属于“习”。B项,“端午节吃粽子”,是说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习俗,属于“习”。C项,“定时定点”,强调时间和地点的惯常性,是说每到某个时间点人们要去某个地点做什么事,属于“习”。D项,“新团员学团章”,是新团员刚刚入团时,要学习团章,这是一时的,不能属于“习”。4.C解析:“‘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错误。结合前文“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一处可知,“我”从新媳妇对通讯员伤势的处理方式中,突然想到得赶紧找医生过来帮忙,因此“猛然醒悟地跳起身”更多的是“我”意识到要去找医生时候的状态。5.D解析:“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错误。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不能将小说中的人和事,理解为作者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6.①第一处表现小通讯员回部队时欢快的心情和天真质朴的心理。②第二处表现新媳妇和“我”为小通讯员的牺牲感到万分痛惜的心情。③第三处表达新媳妇对小通讯员无比悲痛、哀悼、崇敬的感情。(1点2分,2点3分,3点4分)7.①小说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这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经历来写。②在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下,小通讯员、新媳妇与“我”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人性之美、性格之美是那个时代革命战士和群众身上所共同具备的特点。③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发生的故事,在大时代背景下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每点2分)8.A解析:B项“重复”不是手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C项“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对比论证。D项《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文章都属于特写式人物通讯。9.D解析:《插秧歌》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赞美之情。10.CFH解析:根据断句方法,名词和名词需要断开,如罪和吾,位和韩子,名词和代词,分别作宾语和主语。再结合上下文,这里的谓语是“起”,与“罪”构成动宾关系;第二句谓语“失”,与后面“位”构成动宾;第三句谓语是“成”与“贪”构成动宾。“焉”可以作首语气词,所以第三处断在H处。11.D解析:D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鄙”的意思是浅陋、目光短浅。B项“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中“爱”的意思是爱护。12.C解析:贪婪的是韩宣子,不是晋国国君。13.(1)要始终侍奉晋国,因此不给他,是讲忠信的缘故啊。得分点:事:侍奉;是以:因此;与:给;判断句式。(2)你不要背叛我,我不强迫你买卖,没有人乞求强取。得分点:尔:你;贾:买卖;丐夺:乞求强取;宾语前置句。14.①首先指出郑国的商人和郑国国君世有盟约,商人对国君要信守忠诚;②然后指责韩宣子的做法是教商人背信弃义;③最后指出这样的行为等同于失信于诸侯。(每点1分)译文参考: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其中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官府库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晋国与韩宣子,(我们都)不能薄待。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鬼神如果再帮他,从而激起晋国发怒,后悔怎么来得及?您为什么吝惜一只玉环,用它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何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我不是薄待晋国而有二心,而是要始终侍奉晋国,因此不给他,是讲忠信的缘故啊。我听说君子并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财物,而担心身居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我又听说治理国家,不是忧虑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担忧没有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下命令,如果(他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有时供给,有时不供给,造成罪过更加大。对大国的要求,不按照礼义来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将要做他们的边境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就太贪婪邪恶了,难道这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我们还会失去诸侯地位,韩宣子成为贪婪之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况且我们因为玉环买罪,不是太细小不值吗?”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做成买卖了,商人说:“一定要告诉执政大夫子产。”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前些日子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不敢再请求了。现在,从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谨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清除这块土地,砍去野草杂木,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凭借这互相信赖。(盟誓)说:‘你不要背叛我,我不强迫你买卖,没有人乞求强取。你有赚钱的买卖和珍贵的宝物,我不会干预过问。’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现在您带着友好来到我们国家,却告诉我们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我们背弃盟誓呀,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信诸侯,如果大国命令要(我们)供给没有限度,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做的。我如果献上玉环,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谨敢私下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求取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谨请退回它。”15.A解析:作者没有正面写雨,而是写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16.第一问:两首诗都表达了面对逆境(困境、磨难、打击)时胸怀旷达、开朗积极、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2分)第二问:此题是开放式,不必强求统一答案。大致能从形象、语言、技巧等角度(至少写出两点)加以赏析,言之成理即可。以下只是提供角度,仅供参考,并非所谓的标准答案。选择前者:①运用了拟人手法。“相迎”一词把夕阳人格化,通过夕阳“相迎”的热情态度,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带给他的无限喜悦之情。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隐喻将“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和骑马扬鞭的贵族生活进行对比,体现苏轼对真切而平淡的平民生活的认同。③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风雨,也可以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选择后者:①情感: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礁石”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②技巧:运用象征的手法(答成“意蕴丰富”也可以),诗中的“礁石”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③技巧:此诗没有直抒胸臆式的呼号,只有冷静的客观描写,采用的是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仿佛诗人只是在呈现一个事实。解析:《定风波》的人生感悟:自然界的晴雨都是寻常的,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人生中的宦海浮沉、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