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检测卷【教考结合.新高考通用】(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摘编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全文共五章,超过七万字,其中详细叙述了寻乌的水陆运输、商品集散和流向,以及20多个行业的状况。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毛泽东同志所做的很多调查,都是“解剖麻雀”的范本。《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最早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调查报告,采用的就是解剖典型的方法。毛泽东同志通过调研分析指出,这户佃农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厘五”;“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他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都辛苦,且许多佃农被挤致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致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状况,后来被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广大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他善于把握典型,运用由点及面的调查方法分不开。(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C.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材料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即在寻乌调查后提出。D.根据调查目的,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典型”,中等水平的、最先进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应少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B.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的机会,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来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查。C.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因为全面调查虽有内容更全面、系统的优点,但耗费颇大,较难组织。D.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选取的调查角度是特定佃农的收支情况和生存状况,以此深入了解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当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听说后就赶赴电器厂调研。B.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C.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D.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4.根据材料一,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举例分析毛泽东论著的文体特色。(4分)5.世纪中学高二学生小刚准备针对自己家乡XX镇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他的调查提一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拟写建议提纲。(6分)【答案】1.B2.C3.A4.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毛泽东的论著中除了常用的叙述与议论外,还兼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如第二部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第三段“只是叹气”“恼火”“才力小,干不下”通过神态、动作、语言表现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难题时懦弱回避的场面。
②大众语的自觉运用。毛泽东的论著大量吸收群众语言,便于最广大普通百姓理解抽象的道理,如口语:“瞎说一顿”“迈开你的两脚”;专门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借用妇女生育的相关术语来喻指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关系。5.①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
②若采用全面调查,应将家乡××镇作为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
③若采用典型调查,应在××镇全体群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事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选择好“典型”。【解析】【整体分析】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深入探讨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材料一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指出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材料二则详细介绍了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特点和应用,特别是毛泽东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案例,全面展示了调查研究在科学决策中的关键作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根据材料二原文“《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习近平到研制出领先设备的电器厂展开调研,是研究先进典型,可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怎么找调查的典型”部分的论据。B.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即“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无关。C.毛泽东通过身边警卫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调查方法,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无关,无法作为其论据。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其文体特色即可。①第三段“只是叹气”“恼火”“才力小,干不下”通过神态、动作、语言表现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难题时懦弱回避的场面,政论性的文章中加入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由原文“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实在是最可恶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可知,政论文章通常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些议论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由原文“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等信息可知,文中也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或问题的部分细节,就主观地批评这也不对,那也有问题,这种做法被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它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损害事情的发展,失去群众的支持,最终无法解决问题。②“瞎说”“一堆人”“瞎说一顿”“迈开你的两脚”,强调人们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态度明确,运用口语自然、流畅、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意味着怀孕需要大约十个月的时间,而分娩过程则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借用妇女生育的相关术语来喻指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强调充分的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大众语的自觉运用,便于最广大普通百姓理解抽象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根据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①由原文“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可知,调查包含“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和“典型调查”各具特点和作用,所以应该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针对自己家乡XX镇的实际情况,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全面调查的优势在于其收集的数据较为系统、全面、稳定和可靠,有利于积累资料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典型调查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调查,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②由原文“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可知,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方面,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的综合情况和发展潜力,为有计划的展开各种文化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各项活动良好有序的进行。③由原文“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可知,应在××镇全体群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正确选择典型是做好典型调查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调查结果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事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选择好“典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林家铺子(节选)茅盾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定?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不是强盗。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西面宝祥衣庄的被他们拉去了。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他妈的,性命交关!”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都在这里了。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换件衣服再来。”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寿生挨着林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年关将至之时,讲述了上海来的客人向林老板讨债的经过,勾勒出一幅旧社会的末世景象。B.上海客人先是“很恳切地”称林先生是好人,后来面对林先生的哀求却无动于衷,要求“再加一点吧”,足见其世故、伪善。C.寿生骂黄茂记“很可恶”,提醒林先生预防南栅聚隆和西栅和源的欠款,相信“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无论是骂黄茂记还是把希望寄托于商会,无非是在困难情形之下一个学徒出于维护东家的自然反应。D.与老舍《茶馆》中的“裕泰茶馆”一样,作者都是将社会投影在一间小店铺中,显示了宏大的社会图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首段“索索”“冷清清”“嚓嚓”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特点,渲染了萧条阴郁的气氛,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小说情节集中紧凑,又曲折有致。如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这处描写使叙事突起波澜,此后情节的发展也一波三折。C.节选部分主要是以人物为线索,多条线索平行展开,矛盾冲突复杂。其中寿生到乡镇收账,途中遭遇兵队拉夫的过程是小说的明线。D.小说结尾写到日本军重炮轰毁上海市廛,与第二段中“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形成呼应,情节严谨,构思缜密。8.林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个人·时代·苦难;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叹息。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答案】6.B7.C8.精明能干:看清单,打算盘,点检银钱数目;本分忧时:关心妻女,担心收账,忧虑时局;诚信厚道:想方设法还账,毫不隐瞒收入。9.示例一:(1)我选择“个人·时代·苦难”。①个人的苦难:林先生诚实、认真,谨慎小心地经营铺子,却举步维艰。②时代的苦难。“捐税重”、“兵队拉夫”、侵略者炮轰上海,民不聊生。③苦难是主题。小说从小铺子、小人物的角度切入,表现努力挣扎的个人无法摆脱时代重压下的苦难生存困境,反应了作者对黑暗社会中人民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苦难根源的探究。示例二:(1)我选择“叹息”。①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在“叹息”。“叹息”原因:林先生内心酸楚、无计可施,上海客人无奈,寿生疲惫、同情。“叹息”传达了小人物们在风雨飘摇时局中挣扎的无力感,展示人物间息息相关的命运。②情节中的主要事件大都在“叹气”中收尾。四次叹气形成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结构严谨。③主题呈现的是作者的一声“叹息”。小说揭示了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命运,以及城乡经济破产的趋势,是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凄风惨雨的一声长叹。④读者在“叹息”感伤中奋起。小说展现广大人民群众承受的深重灾难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社会现实,引发读者对过去黑暗时代叹息,同时也激发起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面对林先生的哀求却无动于衷”错,根据“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可知,上海客人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答应将还欠的一百元货款先收五十;“足见其世故、伪善”错,根据“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可知,上海客人之所以让林老板“再加一点”,是完全出于一种无奈。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途中遭遇兵队拉夫的过程是小说的明线”错,“寿生到乡镇收账,途中遇险”是小说的暗线。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精明能干:“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看清单,打算盘,点检银钱数目,可见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本分忧时:关心妻女“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担心收账“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忧虑时局“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诚信厚道:“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上海来的客人向林老板讨债,林先生想方设法还账,毫不隐瞒收入。9.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选择“个人·时代·苦难”:①个人的苦难:林先生,一位看似普通的铺子老板,他诚实、认真,一心只想将自己的小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然而,现实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谨慎小心地经营着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货物,但生活的艰难仍然让他感到步步维艰。这是林先生个人的苦难,一个看似平凡却充满挑战的生活缩影。②时代的苦难。而林先生的苦难,并非孤立存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时代。“捐税重”,像一把无形的锁链,束缚着每一个勤劳的人民;“兵队拉夫”,像一只凶猛的野兽,随时准备吞噬那些无力反抗的生命。更有侵略者炮轰上海,让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沦为一片废墟,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这是时代的苦难,一个充满压迫与绝望的时代背景。③苦难是主题。小说以小铺子、小人物为切入点,通过林先生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在时代苦难中的挣扎与无奈。它不仅仅反映了林先生个人的苦难,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那些努力挣扎的人们无法摆脱时代重压下的生存困境,他们的命运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牢牢掌控。小说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中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苦难根源的深刻探究。它让我们看到,个体的苦难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深重的时代之痛。选择“叹息”:①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在“叹息”。在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叹息都如同冰冷的雨滴,无声地落在读者心头。林先生的第一次叹气,如同深夜的寒风,透露着他内心的酸楚和无奈。第二次叹气,则像是秋日的落叶,沉重地落下,彰显出他的无计可施和深深的绝望。而上海客人的叹气,则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力和对命运的无奈。寿生的叹气,更像是疲惫的旅人在漫漫长路上的一声哀鸣,带着深深的疲惫和对他人遭遇的同情。②情节中的主要事件大都在“叹气”中收尾。这部小说的情节如同一个精妙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彼此呼应。而“叹息”则成为了这个链条上最显眼的环节,它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新故事的开始。这种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事方式,不仅展示了人物间息息相关的命运,更使得整个作品的结构显得严谨而富有张力。小说所揭示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命运,更是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深刻反思。③主题呈现的是作者的一声“叹息”。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对那个凄风惨雨的时代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表达了他对人民和社会的深深关切,同时也传达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④读者在“叹息”感伤中奋起。虽然这部小说以城市小商人的处境为中心,但它所展现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深重灾难和社会现实。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不仅能够认识并叹息于过去的黑暗时代,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这部小说,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们在反思过去的同时,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至西伯A卒B武王载C木主D号E为文王F东G伐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在古文中常见的意义有三,分别是“兄弟排行中最为年长者”“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和“一方的首领”。文中“伯夷”“西伯”中的“伯”意义不同。B.“用”在文中是“因为”的意思,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词义相同。C.“干戈”文中指“战争”,与“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意义相同。D.“报”有“报答、酬谢”的意思,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中的“报”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竹君想要立叔齐为国君,叔齐又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不敢违背父亲的遗命,于是逃走了。B.伯夷、叔齐二人来到西伯封地,见武王不埋葬父亲且欲出兵讨伐商纣,遂叩马上谏,臣子都想防卫他,只有姜尚称赞两人为“义人”。C.武王平定战乱,天下都以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却创作歌曲,其中说道:神农、虞、夏三朝一下子就灭亡不存了,他们三者的命运都很衰微。D.有人将伯夷、叔齐、颜渊的所做所得与盗跖对比,表达了对于天道不公的困惑和愤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2)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14.天下宗周后伯夷叔齐是如何保持自己志节的?(3分)【答案】10.BDF11.A12.C13.(1)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2)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14.①耻食周粟,采薇而食,②作歌明志,③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西伯卒”主谓短语作句子,“武王”为后句主语,其前B处断开;“木主”是“载”的宾语,宾语后D处断开;“为文王”是动宾结构,宾语后F处断开。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错误,“伯”是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五等爵位为:公、侯、伯、子、男。B.正确。句意:怨恨因此也就少了。/这是因为用心专一。C.正确。句意:就发动战争。/比喻使战争化为和平。D.正确。句意:天道对好人的报偿。/用恩德来报答怨恨,用什么来报答恩德。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们三者的命运都很衰微”错误,从原文“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来看,并非三个朝代命运衰微,而是感叹自己二人命运衰微,即将饿死。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于是”,这时;“养老”,赡养老人;“归”,投奔;“盍”,何不。(2)“糟糠”,粗劣的饭食;“厌”,同“餍”,饱,吃饱;“蚤”,同“早”。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可知,耻食周粟,采薇而食;②由原文“及饿且死,作歌”可知,作歌明志;③由原文“遂饿死于首阳山”可知,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怨恨因此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孔子说:“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到了严寒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6.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答案】15、C16.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漂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度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宁静”错误,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句“满”字大境界,满眼饥荒令人悲伤,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因人作远游”依附他人远游异乡。表达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即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颈联两句“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过秦论》中,“,”两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2)《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的道理。(3)生活在自然之中,“明月”二字常会撩动古人心弦,化作佳句融入唐宋诗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答案】(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赢、景、逸、豫、涯、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中,“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人对木有着①的情结,对木的亲近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从发自天性般的懂得居于木,栖于林,取木建屋,与木为家;到进一步的喜木,爱木,崇尚木,收藏木;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到“盛木为怀”的宗教情节,木与人们的生活②。中国人为何对木③?人们热爱树木,因为它承载着巨大的生态意义。一棵树便是一个理想的生态聚落,是众多生物的栖息之地。人们依恋树木,因为它镌刻着回忆与乡愁。对很多人来说,回忆童年、念及故乡时,一株古树就是一份可亲可感的记忆。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到A,从《诗经》里的东门之杨,到B,树木寄托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故乡的情与意,是中国历史传承至今的朴素生态观,更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极致浪漫。18.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成语。(3分)19.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0.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在A、B处续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4分)【答案】18.①根深蒂固(异乎寻常/非同寻常)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③情有独钟(一往情深)19.①多用动词,“居”“栖”“取”“建”“与”“为”等动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生动地表现了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联。②多用短句,表意灵活,节奏感强,简明生动地写出了木与中国人生活关系之密切,中国人对木偏爱的情结之深。20.参考示例:A“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晴明悠远(“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阔悲凉/“绿树村边合”的清新恬淡)B《项脊轩志》中的庭中枇杷(《五柳先生传》中的宅边五柳/《故都的秋》中的屋角枣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对木的亲近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发自天性般的懂得”,可知中国人对木的“情结”的特点应该是是喜欢木、对木亲近时间已久、有很深的缘分、对木的感觉与众不同。由此,成语可填“根深蒂固”或“异乎寻常”或“非同寻常”。“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与众不同。“非同寻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②处,根据前文的两个“从……到……”的表意形式,可知结尾处是对“木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特点的总结,应该表明木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突出“木”举足轻重的角色地位。由此,成语可填“息息相关”或“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密切。“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③处,根据后文“人们热爱树木,因为它承载着巨大的生态意义”,结合设问句特征以及在段首位置的情况,可知要讲为何对木如此热爱,要选用表达热爱的成语。由此,成语可填“情有独钟”或“一往情深”。“情有独钟”,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一往情深”,意思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时,应着眼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句式和结构特点、主旨意义等方面。从所给句子看,涉及两方面。作答时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句式特征,是用短句形式表意。如“居于木,栖于林,取木建屋,与木为家”和“到进一步的喜木,爱木,崇尚木,收藏木”。短句具有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二是词语运用,文章用了一连串动词,如用“居”“栖”“取”“建”“与”“为”,既表达中国人对木与生俱来的亲近,又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用“喜”“爱”“崇尚”“收藏”等动词强化了对木的喜爱和珍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本题仿写时,要注意A处仿写对象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B处仿写对象是“《诗经》里的东门之杨”。在句式上,要依照“……的……”偏正短语的形式补充原文,使得上下文衔接连贯。在语意上,A处仿写对象的引文部分是诗句,“的”字后面用四字短语表达诗句的意境色彩,内容要表达贴切;B处偏正短语的定语部分是作品名称,“的”字后面用四字短语表现出自作品中的事物,所选事物尽量要具有代表性。在语境上,A处诗句,B处所修饰的对象,都要与“树木”相关,才符合上下文语境需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细胞外囊泡是由生命体自发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结构,直径通常在30-400纳米之间。细胞外囊泡来源广泛,包括哺乳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以及古菌,都可以分泌囊泡。分泌出来的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很多母细胞的物质,例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致病因子等。细胞外囊泡能够高效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我们可以把它比作微小的“信息快递员”,当微生物遇到宿主细胞时,它们可以将一些重要信息发送到这些囊泡中,影响宿主细胞的功能和状态。然而,并非所有微生物都是友好的。有一部分病原性微生物可以通过囊泡捣鬼,让它们带着一些坏消息潜入宿主细胞的领地。这时候,细胞外囊泡就像是微生物界的间谍,试图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运作。这些“间谍”可以运输和传递毒力因子到宿主细胞,甚至能够穿过哺乳动物宿主的表面黏膜,起到替代致病菌的作用,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胃肠道致病菌的细胞外囊泡已被证实可以携带多种细胞毒素,引发宿主细胞膨胀、溶解,导致肠黏膜细胞损害。基于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通讯、免疫调节、肿瘤转移、再生修复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的重要作用,其相关研究将为深入分析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从而为发展病原体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撑。21.文中第二段使用了“信息快递员”“间谍”等加引号的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22.依据文段信息,用一个长单句给“细胞外囊泡”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75个字。(5分)【答案】21.①这些加引号的词在文中具有特殊含义,喻指细胞外囊泡。②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细胞外囊泡特征和功用,便于读者理解。22.细胞外囊泡是由生命体自发分泌,直径通常在30-400纳米之间,能携带蛋白质、核酸等母细胞物质,高效参与细胞间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纳米级双层膜结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关于引号,一般作用有:1.表直接引用;2.表着重论述;3.表特殊含义;4.表特殊称谓;5.表示否定和讽刺。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做答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点表述即可。结合内容看,“信息快递员”“间谍”都是称谓,但一般指人,不指事物,可见在文中有着特殊含义,是对“细胞外囊泡”的形象化的表述,采用的是比喻修辞,说明细胞外囊泡特征和功用,便于读者理解,让表意生动形象。【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通常采用判断单句形式,其基本格式可以概括为:“×××是×××的×××”。被定义对象是“细胞外囊泡”,先确定它的属概念,即宾语中心词是“纳米级双层膜结构”;然后筛选种差特征,从文中提炼关于“细胞外囊泡”的内容要点。根据材料,可知,“由生命体自发分泌的”是介绍来源,“直径通常在30-400纳米之间”是外在特征,“来源广泛,包括……”是就来源对“生命体”的补充说明,“分泌出来的细胞外霰泡可以携带很多母细胞的物质,例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致病因子等”是介绍能力,“能够高效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是介绍功能,“在细胞通讯、免疫调节、肿瘤转移、再生修复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是说其作用体现。依据字数要求,关于“来源”要综合起来表述,最后一项内容可删除。最后根据提炼的核心信息,按照一定的语序组织答案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营运承包与城市交通规划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合同
- 土地互换合同(2篇)
- 回迁合同范本(2篇)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高级变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检测部分习题及答案
- 2024煤矿煤炭买卖合作协议-节能减排型煤炭产品采购2篇
- 西安工业大学《离散数学(Ⅰ-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项目股权投资三方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健康餐饮店租赁合同及营养餐研发协议3篇
- 2024年度公务员劳动合同范本社保福利全面保障3篇
- 2025年内蒙古包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6.8 一次函数章末测试卷(拔尖卷)(学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 2023年年北京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分类试题汇编 - 作文
- VRV空调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 Q∕GDW 10721-2020 电力通信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
- 公安警察工作汇报PPT模板课件
- 直肠癌个案护理范文结肠癌个案护理.doc
-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 石英砂过滤器说明书
- -乌兔太阳择日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