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种植技术方案手册TOC\o"1-2"\h\u1343第1章耕地准备与土壤改良 4200141.1耕地选择与规划 4323821.1.1耕地调查 4100881.1.2土壤检测 4116621.1.3耕地规划 4197381.2土壤改良方法 4313361.2.1物理改良 4104611.2.2化学改良 4112201.2.3生物改良 491141.3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4305201.3.1有机肥施用 5216911.3.2深施化肥 5224071.3.3磷钾肥配合 5204371.3.4微量元素补充 5114631.3.5土壤调理剂应用 511406第2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5288872.1种子质量鉴定与处理 57192.1.1种子质量鉴定 5295312.1.2种子处理 596122.2播种时间与方式 5240472.2.1播种时间 6308722.2.2播种方式 628352.3播种密度与深度 6251962.3.1播种密度 6198312.3.2播种深度 68388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6293173.1灌溉方式选择 6162513.1.1地面灌溉 6251813.1.2喷灌 7110343.1.3微灌 742613.2灌溉制度制定 7258363.2.1灌溉定额 7196693.2.2灌溉周期 7196013.2.3灌溉时间 713801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7213593.3.1改良土壤结构 7298543.3.2选用节水品种 7206003.3.3覆盖保水 7145063.3.4科学施肥 879423.3.5灌溉技术改进 862793.3.6水资源合理调配 818932第4章肥料选择与施用技术 8124944.1肥料种类与选择 8194764.1.1有机肥 818434.1.2无机肥 8311514.1.3微生物肥 857964.2施肥时期与方法 96954.2.1施肥时期 9217854.2.2施肥方法 9153114.3施肥量确定 918703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931605.1常见病虫害识别 9132625.1.1稻瘟病 946455.1.2小麦锈病 10161035.1.3棉花红蜘蛛 10203535.1.4蔬菜霜霉病 10201035.2防治方法与策略 1078475.2.1农业防治 10265245.2.2化学防治 10158545.2.3物理防治 10204425.3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1087375.3.1天敌生物防治 10325405.3.2微生物农药防治 10268545.3.3植物源农药防治 1129892第6章草害控制与田间管理 11212876.1草害种类与特点 11227756.1.1一年生杂草 11122366.1.2多年生杂草 11207206.1.3莠草 1185266.2除草时期与方法 11263056.2.1除草时期 11156016.2.2除草方法 11102946.3田间管理措施 12144926.3.1合理轮作 12321856.3.2改良土壤 12175806.3.3水分管理 123556.3.4适当密植 12228446.3.5遮光覆盖 1281036.3.6预防措施 1215021第7章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12220727.1植株调整方法 12223907.1.1整枝与打顶 12192117.1.2拉蔓与支撑 13290707.1.3摘心与疏果 1312057.2灌溉与施肥调控 13224957.2.1灌溉管理 1357477.2.2施肥调控 13226997.2.3水肥一体化 13260077.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371177.3.1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 1369577.3.2应用方法 13195087.3.3注意事项 1311295第8章收获与储藏技术 14291988.1收获时期与方式 14294708.1.1确定收获时期 14111368.1.2收获方式 14294618.2收获后处理与储藏 1481548.2.1收获后处理 14199548.2.2储藏方法 14106608.3储藏条件与设施 1469258.3.1储藏条件 15220218.3.2储藏设施 1524950第9章种植模式与轮作技术 1531419.1常见种植模式分析 15240419.1.1单一种植模式 1516579.1.2间作种植模式 15146579.1.3套作种植模式 15196269.1.4复种种植模式 15152639.2轮作制度制定 15117489.2.1轮作原则 16106509.2.2轮作周期 16202459.2.3轮作方式 1692769.3轮作效益与注意事项 16260309.3.1轮作效益 16270309.3.2注意事项 169300第10章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680910.1生态环境保护 162103810.1.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6627310.1.2生物多样性保护 17245110.2资源利用与优化 17401310.2.1水资源利用 171666910.2.2土壤资源优化 171292710.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7677210.3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17171610.3.1生态农业模式 17314710.3.2循环农业模式 171445110.3.3精准农业模式 172697810.3.4休闲农业模式 17第1章耕地准备与土壤改良1.1耕地选择与规划在开展农村种植活动前,选择适宜的耕地并进行科学规划是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以下是耕地选择与规划的关键步骤:1.1.1耕地调查了解耕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社会因素。1.1.2土壤检测对耕地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了解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为后续土壤改良提供依据。1.1.3耕地规划根据耕地调查和土壤检测结果,结合种植作物种类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耕地区域、作物布局、种植制度等。1.2土壤改良方法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方法,提高土壤质量,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1.2.1物理改良通过深翻、松土、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渗水性。1.2.2化学改良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生物肥等,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1.2.3生物改良采用绿肥、秸秆还田、生物菌肥等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1.3土壤肥力提升技术提升土壤肥力是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关键,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土壤肥力提升技术:1.3.1有机肥施用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1.3.2深施化肥合理深施化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1.3.3磷钾肥配合根据作物需求,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1.3.4微量元素补充针对作物需求,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预防作物缺素症状,提高产量和品质。1.3.5土壤调理剂应用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肥力。第2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2.1种子质量鉴定与处理种子质量是决定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质量鉴定与处理。2.1.1种子质量鉴定种子质量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纯度:检测种子品种的纯度,保证其符合国家标准。(2)净度:检查种子中杂质含量,保证种子清洁。(3)发芽率:测定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能力,要求发芽率≥90%。(4)水分:检测种子含水量,保证其在安全范围内。2.1.2种子处理(1)晒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开在阳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种子活力。(2)消毒: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如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杀死表面的病原菌。(3)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充分吸水,时间为612小时。(4)催芽:将浸种后的种子用湿布包裹,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2.2播种时间与方式播种时间与方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及茬口安排来确定。2.2.1播种时间(1)适时早播:在土壤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适时早播有利于作物生长。(2)避雨播种:在多雨季节,应选择雨后土壤湿度适宜时播种,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种子腐烂。2.2.2播种方式(1)条播:适用于种子较大、生长周期较长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2)穴播:适用于种子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如大豆、花生等。(3)撒播:适用于土壤肥沃、杂草较少的田地,如蔬菜、牧草等。2.3播种密度与深度播种密度与深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具有直接影响。2.3.1播种密度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播种密度。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2.3.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而言,播种深度为35厘米,以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生长。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播种密度与深度,以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3.1灌溉方式选择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供给、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根据作物种类、生长周期、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3.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平坦或轻微倾斜的地块。主要包括畦灌、沟灌和淹灌等。地面灌溉应合理规划畦、沟尺寸和布置,以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分利用率。3.1.2喷灌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的地块。喷灌具有节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3.1.3微灌微灌是将水通过微灌设备(如滴灌、微喷等)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或作物表面,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及设施农业。3.2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依据,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等因素制定。3.2.1灌溉定额灌溉定额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内所需的总灌溉水量。制定灌溉定额时应考虑作物水分需求、土壤储水量、降水补给等因素。3.2.2灌溉周期灌溉周期应根据土壤储水量、作物需水量、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灌溉周期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剩或不足。3.2.3灌溉时间灌溉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气温、风速等因素选择。一般而言,早晨或傍晚灌溉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节约水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3.1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深翻、松土、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3.3.2选用节水品种选用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品种,降低作物对水分的需求。3.3.3覆盖保水采用地膜、秸秆等覆盖材料覆盖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3.3.4科学施肥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3.3.5灌溉技术改进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均匀度,减少水分损失。3.3.6水资源合理调配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气候变化等因素,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第4章肥料选择与施用技术4.1肥料种类与选择肥料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三大类。4.1.1有机肥有机肥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成分。常见的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绿肥、堆肥、饼肥等。选择有机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肥源要干净、无污染;(2)肥料要充分发酵,减少病虫害传播;(3)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4.1.2无机肥无机肥主要包括氮、磷、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选择无机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质量合格、信誉良好的肥料品牌;(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肥料种类;(3)考虑施肥成本,合理搭配氮、磷、钾肥。4.1.3微生物肥微生物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土壤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的养分转化为可利用的形态。选择微生物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微生物菌剂;(2)保证微生物活性,避免高温、干燥等不良环境条件;(3)配合有机肥和无机肥使用,提高微生物肥的施用效果。4.2施肥时期与方法4.2.1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需肥特点及土壤状况来确定。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1)基肥: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主要提供作物生长初期的养分需求;(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入,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消耗;(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施,补充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4.2.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有撒施、冲施、穴施、叶面喷施等。(1)撒施: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适用于撒播作物;(2)冲施: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冲施到作物根部,适用于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3)穴施:在作物种植穴内施入肥料,适用于点播作物;(4)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片上,适用于补充中微量元素。4.3施肥量确定施肥量的确定应根据作物需肥量、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及前茬作物施肥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方法如下:(1)参考当地施肥指导意见,结合土壤检测结果调整施肥量;(2)考虑前茬作物施肥情况,避免过量施肥;(3)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合理分配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的施用量;(4)结合施肥方法,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常见病虫害识别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首先应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以下是几种在农村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5.1.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病部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边缘常有褐色或黄色晕圈。5.1.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病部出现黄色或橙黄色的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5.1.3棉花红蜘蛛棉花红蜘蛛侵害棉花的叶片,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全叶变黄,影响光合作用。5.1.4蔬菜霜霉病蔬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葫芦科等蔬菜。叶片病部呈黄色至褐色,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5.2防治方法与策略5.2.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2)合理轮作:通过轮作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和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保持田间卫生,减少病虫害发生。5.2.2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药剂:针对不同病虫害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正确使用农药:按照农药说明书使用,注意用药时机、浓度和次数。5.2.3物理防治(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害虫,如金龟子、菜青虫等,可采用人工捕杀。(2)设置诱杀器械:如设置黄板诱杀白飞虱、蚜虫等。5.3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一种方法。5.3.1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控制。5.3.2微生物农药防治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5.3.3植物源农药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些农药具有环保、无残留、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第6章草害控制与田间管理6.1草害种类与特点草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草害的种类及其特点,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常见的草害种类包括:6.1.1一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能力强。常见的一年生杂草有稗草、马唐、狗尾草等。6.1.2多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生命周期长,根系发达,对土壤养分的竞争能力强,难以彻底根除。常见的多年生杂草有茅草、狗牙根、香附子等。6.1.3莠草莠草是指那些与农作物形态相似、难以区分的杂草,如稻稗、麦莠等。莠草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容易影响产量和品质。6.2除草时期与方法除草时期和方法的选择对草害控制效果。应根据草害种类、作物生长周期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6.2.1除草时期(1)播前除草: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消灭已出苗的杂草。(2)播后除草:在作物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杂草出土。(3)苗期除草:在作物苗期进行选择性除草,减轻草害对作物的危害。6.2.2除草方法(1)人工除草:适用于草害较轻、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的区域。(2)机械除草:利用除草机具进行除草,适用于草害严重、人工除草困难的情况。(3)化学除草: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具有省时省力、效果稳定等优点。(4)生物除草: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控制草害,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6.3田间管理措施田间管理措施对草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田间管理措施:6.3.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改变杂草的生长环境,降低草害发生概率。如将水田与旱地轮作,可减轻稗草等水生杂草的危害。6.3.2改良土壤通过深翻、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对草害的抵抗力。6.3.3水分管理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的生长。如采用湿润灌溉、间歇灌溉等方法,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6.3.4适当密植适当提高作物种植密度,增加作物对阳光、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抑制杂草生长。6.3.5遮光覆盖利用作物秸秆、地膜等材料进行地表覆盖,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阻止其生长。6.3.6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觉并清除杂草,防止草害蔓延。同时加强农事操作管理,避免杂草种子的传播。通过以上草害控制与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减轻草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第7章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7.1植株调整方法7.1.1整枝与打顶整枝是指对植株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徒长枝、交叉枝和内向枝,以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打顶是指摘除植株的顶芽,促使植株分枝,增加产量。应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特性及栽培要求进行适时整枝与打顶。7.1.2拉蔓与支撑对于蔓性作物,采用拉蔓和支撑措施,使茎蔓分布均匀,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拉蔓时应注意力度,避免损伤茎蔓;支撑材料应选择适宜,保证稳固。7.1.3摘心与疏果摘心是指去除植株的顶心,促使植株分枝,提高产量。疏果是指去除过密、病弱、畸形果,保证果实品质。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适时摘心与疏果。7.2灌溉与施肥调控7.2.1灌溉管理合理灌溉对作物生长。应根据作物需水量、生育期和当地气候条件制定灌溉计划。灌溉方式有沟灌、滴灌、喷灌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方式。7.2.2施肥调控合理施肥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营养,提高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生育期进行分阶段施肥。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叶面肥等,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7.2.3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应根据作物需水和养分规律,合理设置水肥比例和灌溉施肥制度。7.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7.3.1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激素类和激素类似物,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应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生长调节剂特性选择适宜种类。7.3.2应用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喷施、涂抹、蘸根等方式应用于作物。应用时应注意浓度、时间、次数和部位,遵循安全、高效、经济原则。7.3.3注意事项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同时注意与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保证作物生长安全。在收获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以保证农产品安全。第8章收获与储藏技术8.1收获时期与方式8.1.1确定收获时期确定农作物的收获时期,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成熟特征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8.1.2收获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和种植模式,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包括手工收获、机械收获等。在收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作物损伤,减少损失;(2)保证收获速度,提高效率;(3)降低收获过程中的污染;(4)适应不同地形和种植模式的收获需求。8.2收获后处理与储藏8.2.1收获后处理收获后的农作物应及时进行以下处理:(1)清洁:去除作物表面的泥土、杂质等,以保证储藏品质;(2)分级:根据作物的大小、形状、色泽等进行分级,以提高商品价值;(3)预冷:将刚收获的作物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呼吸速率,延长保鲜期;(4)包装: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防止作物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8.2.2储藏方法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选择以下储藏方法:(1)常温储藏:适用于对温度要求不高的作物,如土豆、红薯等;(2)低温储藏: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作物,如水果、蔬菜等;(3)气调储藏:通过调节储藏环境的气体成分,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4)减压储藏:降低储藏环境的压力,减少作物水分蒸发,保持新鲜度。8.3储藏条件与设施8.3.1储藏条件为保证农作物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应满足以下条件:(1)温度:根据作物特性,控制适宜的储藏温度;(2)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作物失水或发霉;(3)气体成分: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4)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8.3.2储藏设施根据不同作物和储藏条件,选用以下设施:(1)普通仓库:适用于常温储藏的作物;(2)冷库:适用于低温储藏的作物;(3)气调库:适用于气调储藏的作物;(4)减压库:适用于减压储藏的作物。第9章种植模式与轮作技术9.1常见种植模式分析9.1.1单一种植模式单一种植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实行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9.1.2间作种植模式间作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但管理较为复杂。9.1.3套作种植模式套作种植模式是指在主作物生长过程中,在行间或株间种植其他作物。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作物生长期,增加经济效益,但需注意作物间相互影响。9.1.4复种种植模式复种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产出,但需注意土壤肥力保持和病虫害防治。9.2轮作制度制定9.2.1轮作原则(1)合理安排作物种类,遵循作物生长周期和生态习性。(2)避免连作,减轻病虫害发生。(3)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4)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制定适宜的轮作制度。9.2.2轮作周期轮作周期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市场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钢结构2024年度制作安装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苏州相城区汽车销售公司购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技术开发与运营合同
- 店铺责任协议书(2篇)
- 挡土墙结构性安全鉴定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美发店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优惠政策申请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租金调整机制及维修责任划分
- 拆迁房屋的保证书解析
- 偷钱保证书范本大集合
- 环评服务合同模板
- 第四节金本位制度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新版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PPT)学习课件.PPTx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班会】放飞心灵 释放压力教案
- 残疾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A类
- 地下车库顶板行车专项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