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2.下列生态系统在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到原状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3.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至少需经过11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5.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的场所是结构AB.蓝细菌细胞内因不含上述结构,所以不能发生光合作用C.ATP在结构A中产生,在结构B中被消耗,能量储存在甲中D.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含量将会增加6.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7.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3号为纯合子概率是1/3D.1号和2号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8.(10分)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是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或DNA直接导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抗原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mRNA不会进入细胞核,没有宿主整合的风险。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mRNA疫苗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疫苗通过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着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细胞中生活B.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内体小泡逃逸才可能翻译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D.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和TLR7/8识别,使该mRNA降解二、非选择题9.(10分)鱼类的食物组成是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对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进行取样研究,绘制的部分食物关系如下图(微囊藻属于蓝藻,能产生毒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2)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藻大量繁殖,鱼类喜食的浮游植物如鱼鳞藻、脆杆藻逐渐减少,可能原因是蓝藻竞争_______________等生存资源的能力强,以及蓝藻产生____________抑制了鱼鳞藻、脆杆藻的生长繁殖。(3)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__强度。(4)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俗称“太湖三白”,由于过度捕捞,1995年后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由白鱼替换成了鲚鱼,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更容易引发藻爆发,是因为鲚鱼数量的增长会增加对_______________的摄食,有利于蓝藻的繁殖。(5)对鲫鱼取样后发现,其消化道中浮游植物的体积平均约占93.99%,以此作出了“维持鲫鱼生命活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浮游植物”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10.(14分)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对于草原,我们既要保护,又要适度放牧。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请回答以下问题:(1)研究人员调查该草原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可选用_____。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_____。(2)在某一区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地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发生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3)下图为不同的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某植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当放牧强度为图中两曲线的交点时,该植物的种群数量将_____,理由是_____。11.(14分)为研究生长素在水稻根负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其中丙、丁、戊三组用含有IAA的琼脂块贴附在竖直向下生长的根尖表面的一侧,得到了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方式弯曲角度/°备注甲黑暗0竖直向下生长乙单侧光照39.6负向光性生长丙对贴有琼脂块的一侧光照43.7负向光性加剧丁黑暗(贴有1mg/LIAA的琼脂块)37.5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戊黑暗(贴有5mg/LIAA的琼脂块)41.3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回答问题:(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________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_____。果实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水稻根的生长方向受________调控。(3)植物根的生长与IAA、光照等多种因素有关,某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将45Ca2+均匀外施于水平放置的根上,发现45Ca2+向根的下侧移动。实验二:如图,将豌豆幼根分为A、B、C三组,其中A、C组根冠完整,B组切除一半根冠,C组将根一侧运输阻断。箭头所示为IAA的运输方向。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一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表明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二通过________(填“A、B”“A、C”或“B、C”)的对照表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有关。此实验必须在________(填“单侧光照”或“黑暗”)的环境下进行。③请解释C组根向左侧弯曲生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12.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抗原;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详解】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A错误;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C错误;D、吞噬细胞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不是特异性的,D错误。故选B。2、B【解析】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是因为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越容易被打破。题中所列四种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成分最单纯,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最小。【详解】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非常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非常小,最容易受到破坏,破坏后也不易恢复,A不符合题意;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简单,食物链简单,某种动物数量减少或绝迹,可能造成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受阻,因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当草原生态系统遭遇火灾,受到破坏,短时间即可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恢复力稳定性强,B符合题意;C、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生态系统。每个次级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状,C不符合题意;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营养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不容易遭到破坏,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如果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解析】题图表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历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A正确;B、O2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错误;C、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D、线粒体内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A。4、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共有2个突触结构,即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和2个突触小体(甲、乙轴突末端),A错误;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C、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C正确;D、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故选C。5、B【解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A(类囊体薄膜)上;2、光反应场所在A(类囊体薄膜)上,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场所是B(叶绿体基质),能量变化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A为类囊体薄膜,B为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的水光解能产生[H],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即图中结构A,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A为类囊体薄膜,B为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在结构A中产生的ATP在暗反应中被利用,暗反应场所是结构B;经光合作用过程,最终将光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甲中,C正确;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不能形成,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受阻,同时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的过程仍然进行,因此短时间内C3含量会增加,D正确。故选B。6、D【解析】种群的增长曲线有两种数学模型,“J”型和“S”型,其中“J”型曲线是指种群数量每年以恒定的倍数增长,而“S”型曲线由于资源空间和天敌的限制,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维持相对稳定。图甲为“J”型曲线,图乙为“S”型曲线。【详解】A、“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以恒定的倍数在增长,因此每年增加的个体逐渐增多,A错误;B、图乙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即c点以前,C错误;D、渔业捕捞时为了持续获得较大产量,需要种群捕捞后能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因此剩余量在K/2左右,即c点左右,D正确。故选D。7、C【解析】分析题图:Ⅰ1和Ⅰ2无病,但Ⅱ4有病,根据“无中生有”,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可知,Ⅱ4是隐性纯合体,Ⅱ3是显性纯合体,Ⅰ1和Ⅱ5是杂合体。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Ⅱ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C错误;D、由于Ⅰ1和Ⅰ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C。8、B【解析】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DNA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持续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体。【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细胞中生活,A正确;B、由图可知,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C、内体小泡逃逸才可能翻译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C正确;D、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和TLR7/8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食物链和食物网(2)①.阳光②.毒素(3)①.垂直②.可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③.(种间)竞争(4)①.速度和方向②.(枝角类)浮游动物(5)可靠。食物中少量的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所含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解鱼的各项生命活动。(不可靠。未分析鲫鱼对不同来源食物消化利用能力的强弱)【解析】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小问2详解】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藻和鱼鳞藻、脆杆藻等植物都属于生产者,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蓝藻在竞争阳光等生存资源时能力更强,且蓝藻能产生毒素,因此蓝藻能大量繁殖,鱼鳞藻、脆杆藻等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小问3详解】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出现了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鲚鱼、银鱼等都以浮游动物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但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演替朝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以浮游植物(蓝藻等)为食,鲚鱼数量的增长会增加对(枝角类)浮游动物,有利于蓝藻的繁殖。【小问5详解】据图可知,鲫鱼的食物来源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食物中少量的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所含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解鱼的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维持鲫鱼生命活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浮游植物,这个结论是可靠的;该结论未分析鲫鱼对不同来源食物消化利用能力的强弱,因此无法得出维持鲫鱼生命活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浮游植物,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过程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结构和演替、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样方法②.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2)①.次生演替②.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3)①.减少②.当放牧强度为两曲线的交点时,植物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解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区分依据是土壤条件的有无。【小问1详解】植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根据收割理论的相关观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小问2详解】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据题干信息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甲植物等一年生劣质牧草可知,该草原发生了甲植物替代优质牧草的变化,因此发生了群落演替,这种演替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小问3详解】由于两纵坐标的单位不同,在放牧强度为图中两曲线的交点时,该植物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点睛】本题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群落演替的结构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结合题图信息对题干进行分析作答。11、(1)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是信息分子,作用后即被灭活③.发育中的种子(2)单侧光和生长素浓度(3)①.Ca2+可能与根的向重力性反应有关②.A、B③.黑暗④.幼根一侧生长素运输被阻断,导致根尖伸长区部位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左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右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根向左侧弯曲生长【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为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根横放后出现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受重力作用会横向运输到向地侧,导致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背地侧生长浓度低,促进根向地生长,向地侧生长素高,抑制生长;故植物根向地生长。【小问1详解】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生长素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所以植物体需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满足调节生命活动的需求。果实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分析实验结果,水稻根的生长方向受单侧光和外源生长素共同调控。比较乙组与丁组,可此推测单侧光照条件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故根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由于根部细胞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浓度较高的背光侧生长受到抑制,于是出现负向光性。【小问3详解】①根据实验一中的描述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