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_第1页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_第2页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_第3页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_第4页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必考考点训练

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荷兰是一个人口稠密、高度城市化的经济发达国家,土地资源短缺。西部的兰斯塔德地区是全国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地。从上世纪6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带”,将阿姆斯特丹(首都、经济中心和国际航空港)、鹿特丹(海港)、海牙(国际会议中心和总部基地)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下图)。(1)指出在“绿色缓冲带”区域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并说明该产业大量存在对该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2)在实施“绿心状城市群”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两种现象。请你选择其一提出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现象①城市交通成本提高;现象②城市住房成本提高。答案:(1)产业类型:农业(第一产业)有利影响: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土地)空间等。(2)两个现象,任选其一。表达观点:同意或反对。论据充分,与个人选定观点一致,表达清晰。解析:本大题以荷兰的城市布局为材料,涉及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素养。(1)“绿色缓冲带”主要担负减小环境污染,减少城市的相互影响,为城市未来发展提高用地等为主要功能,所以,区域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农业。有利影响:距离较近,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保障城市的生活;通过“绿色缓冲带”,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后备,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土地)空间等。(2)任选一种回答就可以。选择现象①城市交通成本提高;理由:实施“绿心状城市群”,城市距离较远,客货流的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影响城市的交流。选择现象②城市住房成本提高。理由:由于“绿色缓冲带”占用大量的土地,城市土地供应较紧张,土地价格高,地价较贵,城市住房成本提高。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荒废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针对此现象,做了一次地理调查。农村“空心化”调查研究报告1).调查地点:江苏盐城某村庄2).调查时间:春节期间3).调查结果①村庄户数:全村共605户,共2601人;外出总户数为348户,外出人数为948人。②耕地状况: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③收入来源:外出务工、做小生意、务农等。④村庄空间平面如下图所示(1)比较该村新、老住宅区空间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该村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3)说出该村“空心化”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4)结合调查结果,为该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老住宅区主要沿河流分布,新住宅区主要沿公路分布。原因:早期,河流为村庄提供水源、航运等,住宅沿河分布;后期,公路为村庄提供更快捷的交通,住宅多沿公路分布。(2)人均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差;城乡收入差距大,促使村民外出务工和经商;交通快速发展,促进人口迁移。(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劳动力(人才)外流;村内旧房空置,存在安全隐患。(4)加大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农村生态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以农村“空心化”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区位,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乡村振兴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1)读图和图例可知,老住宅区主要沿河流分布,新住宅区主要沿县道和乡道的公路分布。原因:早期,住宅沿河分布,河流为村庄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条件;后期,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公路的兴起,为村庄提供更快捷的运输方式,住宅就多沿公路分布。(2)由材料“人均耕地0.9亩”可知,人均耕地面积小,剩余劳动力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可知,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少,农业收益低;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大,促使村民外出务工和经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条件差,人们为了有更好的就医和受教育条件,随着交通设施不断的完善,人口大量迁出。(3)由材料信息可知,原宅基地闲置荒废,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引起的“人走屋空”,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加,社会问题突出;劳动力大量外流,进一步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导致村内大量旧房空置,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4)由所学知识可知,对于乡村振兴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

,深加工,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回答。具体为:依托本地区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对生产的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生态、悠闲、旅游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旅游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接待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小提示: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示意图。(1)在A、B、C、D四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处,至少说出两个理由____。(2)拟在甲、乙两卫星城镇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该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____城镇简要说明其理由____。(3)政府准备在A位置规划化工厂,但大家都一致认为不合理,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

D

理由: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好;接近旅游观光带,风景优美;接近文化教育区,基础设施完善;地势较高,环境好(2)

理由:接近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接近高速公路和飞机场,拥有高效便捷的交通;环境优美(3)化工厂属于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工业;A地不在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工厂的废气会污染轻工业、住宅和甲卫星城);位于卫星城的河流上游。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ABCD相比,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可知,D处靠近文教区,社会文化氛围好,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森林区和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D处地势较高,环境质量好,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所以D处最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2)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以及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依赖较大。读图,甲乙相比,甲靠近科研机构,便于就近获得科技人才的支持。同时,甲接近高速公路和机场,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条件更为高效便捷,所以甲地更适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3)注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不合理的理由。化工厂大气污染、水污染较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A位于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较大,废气会污染住宅区,在西北风的影响下,会对甲卫星城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地区,A处布局化工厂,对河流产生污染,影响A下游河段以及乙卫星城的水质。所以不合理。小提示: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民居、菜肴、戏曲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山货和腌腊制品,请结合材料说出相关原因。(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山上建有妈祖庙B.豫剧为地方戏曲C.早春清晨采茶忙D.主食以面食为主答案:(1)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山货较多:因交通不便,山货不易外销,可腌制保存;气候湿热,食物不易保存。(2)C解析:该题以安徽省南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了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区域认知能力。(1)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为主,耕地较少,因此山货较多,且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货向外销售;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食物不易保存,腌制可减少食物腐烂,且也有利于长距离长时间的外销。(2)山上建有妈祖庙,妈祖是海神,是台湾、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地域文化,A选项错误。豫剧是河南的地域文化,B选项错误。安徽南部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宜茶叶的种植,因此早春清晨采茶忙符合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C选项正确。安徽省南部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应该以水稻种植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D选项错误。故选C。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用____。(2)从图上可看出,该城市早期形成于____处,后期的发展得益于____。(3)左图与右图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并且建立了____。(4)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有____、____等。(5)目前,发达国家的某些大城市出现了____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农村和小城镇____,____。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交汇(汇合)

沿海地区(河流入海口或下游)(3)

扩大(增大)

卫星城(4)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等。言之有理即可)(5)

逆城市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的概念及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1)由所学知识可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2)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中心城区位于两河交汇处,因此形成于两河交汇处,后期城市新区向海洋范围扩张,因此后期的发展得益于沿海地区的发展。(3)左图与右图相比,右图中城市中心区面积扩大,而且在城市东侧又新建了城市新区,周边还出现了多个卫星城,表明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并且建立了卫星城。(4)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的增加,产业的集聚,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用地紧张,可能影响城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还可能出现城市就业困难,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等城市问题。(5)目前,发达国家的某些大城市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用地紧张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之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高速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而出现了人口由城区移向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即逆城市化现象。小提示:6、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据此回答问题。(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城镇化的因素。(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简述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著名侨乡;邻近港、澳、东南亚,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吸引海外投资。(2)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为载体,考查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有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珠三角是著名侨乡,华侨的乡土情感因素利于珠三角招商引资;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邻近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初期正值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珠三角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相对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吸引了海外投资。(2)城镇化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工业化的推进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硬化地面增多,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小提示: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中,上海市以黄浦江为重点发展区,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现如今已成为上海市重要的金融中心区。下图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图中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据统计2016年上海市流动人口超过980万,分析这一现象对上海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的作用。(3)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答案:(1)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2)积极作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城市建设、环卫、服务业等行业;促进了上海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等。消极作用: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等。(3)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利用率提高。解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为材料,主要涉及城镇化、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材料信息提取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南北两侧城市化水平低。(2)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发展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节省了培训的费用,可以从事于城市建设、环卫、服务业等行业;大量劳动力的涌入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等。不利影响:加剧了城市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容易导致社会治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