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题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0/26/wKhkGWcSj7OANlJ8AAGhrwRV_vU124.jpg)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题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0/26/wKhkGWcSj7OANlJ8AAGhrwRV_vU1242.jpg)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题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0/26/wKhkGWcSj7OANlJ8AAGhrwRV_vU1243.jpg)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题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0/26/wKhkGWcSj7OANlJ8AAGhrwRV_vU1244.jpg)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题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0/26/wKhkGWcSj7OANlJ8AAGhrwRV_vU1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质量之比是。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
)A.5℃B.10℃C.15℃D.20℃答案:A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故A符合题意。故选A。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答案:C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多低,故雪的温度虽然低,但它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故C正确;D.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辐射传给地球的,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大地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C。3、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相同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①③④图是通过做功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图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将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给低温物体,故C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余音绕梁B.尘土飞扬C.桂花飘香D.大雪纷飞答案:CA.余音绕梁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不是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尘土飞扬,尘土是大颗粒,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桂花飘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故C符合题意;D.大雪纷飞,雪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隙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BA.由图可知,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B符合题意;C.通过水受热蒸发图,可获取到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A.秋天桂花香飘满园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A正确;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故B错误;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故选A。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B.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C.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要小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答案:A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与水的比热容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要小,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答案:BA.在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烫,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双手摩擦生热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C.古人钻木取火D.电暖气使室温升高答案:DA.双手摩擦生热,克服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克服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C.古人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D.电暖气使室温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符合。故选D。10、热学世界真了不起,揭开了隐藏在物质世界深处的秘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列有关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不同物质组成的质量相同的物体,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时,降温较多的物体其物质比热容较大C.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D.登山运动员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山上气压小,液体沸点低,米饭不易煮熟答案:DA.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当物体只吸收热量没有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是增大的,但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上升,比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由物体放热公式的变形可得根据上式可得,当物质的质量m和吸收的放出的热量Q放相同时,温度下降量Δt越大,物质的比热容c越小,故B错误;C.柴油机使用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在做功冲程中由喷油嘴喷出油雾,故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只吸入空气不需要吸入柴油,故C错误;D.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低,而大气压的大小又和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因此在高山上,液体的沸点会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导致煮饭时温度较低,不易煮熟,因此登山运动员用高压锅煮饭,高压锅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当里面的液体汽化时,有大量水蒸气聚集在液面以上,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从而提高液体沸点,将饭煮熟,故D正确。故选D。11、沿海地区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其原因是(
)A.海面经常刮风B.沿海地区水多,会自动的制冷和制热C.水的比热容大D.水的比热容小答案:C水的比热容较大;冬天夜晚降温时,由于海水比热容较大,温度降低的慢;夏天白天升温时,温度升高的也慢,因此沿海地区才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故选C。12、如图所示,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研究的动能是指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具有的动能B.木块在滑行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木块在滑行过程时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本实验中运用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答案:DA.在该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的方法,即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其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比较,所以探究的是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的大小,故A错误;B.木块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木块在滑行过程时,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D.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D。13、当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及微粒尺度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原子、夸克、质子B.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夸克C.原子、新冠病毒、质子、夸克D.原子、质子、夸克、新冠病毒答案:B“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7m,原子的直径约为10-9m,其中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所以微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夸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4、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B.温度变化量相同时,甲液体的加热时间大于乙液体的加热时间C.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D.根据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信息,可以推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答案:CA.由图像可知,加热器相同,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即甲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大于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故A错误;BD.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由Q吸=cmΔt可知,质量相同、要使温度变化量相同,比热容小的液体吸收的热量少,则甲液体的加热时间小于乙液体的加热时间,故BD错误;C.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表示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放出的热量又是被液体所吸收。故加热时间越长,被加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故C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答案:C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0℃的冰有内能,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C.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多选题16、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谚语或俗语,华夏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立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沙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由空气凝华形成的D.大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雪是凝华形成的,这一过程会放出热量答案:BDA.沙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因为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能量转化,故A错误;B.荷花飘香说明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到各种气味,是气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露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雪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BD。17、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酒精和水混合成消毒液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的体积会变小B.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一段时间,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消毒液喷在手腕上比喷在衣服上更快消失,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酒精消毒液很难被压缩,是由于酒精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BCA.用酒精和水混合成消毒液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B.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一段时间,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消毒液喷在手腕上比喷在衣服上更快消失,手腕上的温度更高,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酒精消毒液很难被压缩,是由于酒精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故选BC。1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零下2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雪人变小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乙图所示,抽去玻璃板,上方瓶中的气体会变成红棕色,这是分子扩散现象C.丙图所示,“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在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D.丁图所示,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答案:BDA.甲图所示,零下2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故A错误;B.乙图所示,抽去玻璃板,上方瓶中的气体会变成红棕色,这是分子扩散现象,故B正确;C.丙图所示,“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在工作时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丁图所示,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D正确。故选BD。19、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中,底面被削平、削干净的铅柱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丙图中,抽掉中间玻璃板,下方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上方,说明气体间可发生扩散D.丁图中,红墨水同时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常见的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答案:ABDA.一切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当铅板与金板压在一起时,会有一些铅的分子进入金板,同时,金的分子也会进入铅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说明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下面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瓶子中,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一滴红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D。20、小青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至水沸腾。已知试管内所装冰的质量是200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下列与该过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C.第5~8min内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3JD.烧杯中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也会沸腾答案:BCA.冰是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B.由图乙知,冰温度升高4℃,加热的时间是1min,水温度升高4℃,加热的时间是2min,由转换法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冰的2倍,根据得到,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故冰的比热容为故B正确;C.由图可知,水加热1分钟温度上升2℃,故5~8min水上升6℃,故水吸收的热量为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0.2kg×6℃=5.04×103J故C正确;D.烧杯中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温度相同时,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水无法吸热,无法沸腾,故D错误。故选BC。21、小强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密度ρ/(kg•m﹣3)(常温常压下)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比热容c/[J(kg•℃)﹣1]煤油0.8×103铜1083干泥土0.84×103纯水1.0×103铝660水4.2×103铜8.9×103铅328铜0.39×103铝2.7×103锡232铝0.88×103A.水的比热容与质量无关B.用来熔化铜的器皿可以用锡制作C.液态铝的凝固点是660℃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答案:ACDA.水的比热容与质量无关,故A正确;B.铜的熔点高于锡,故B错误;C.由图表可知液态铝的凝固点是660℃,故C正确;D.由图表可知,干泥土的比热容比水小,故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故选ACD。22、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B.图乙: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图丁:在热水、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说明液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答案:ABDA.从图甲可以看到,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到,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两种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两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分子间即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从图丙可以看到,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两个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存在引力,故C错误;D.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热水杯的颜色变化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ABD。23、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给冷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答案:CDA.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内能少的物体可能温度高,内能多的物体可能温度低,所以,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C正确;D.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正确。故选CD。24、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A.密度不变B.温度升高C.内能增大D.分子热运动变剧烈答案:BCDA.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管中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据
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BCD.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活塞对管中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管中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BCD符合题意。故选BCD。25、控制变量是物理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思想。下列是课本实验插图及小明的总结,正确的是()A.图甲: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B.图乙: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应当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C.图丙:探究“物质吸热本领”时,通过控制加热时间的相同,来控制Q吸相同D.图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只控制了电流大小相同答案:ABCA.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故A正确;B.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应当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故B正确;C.探究“物质吸热本领”时,保证加热时间相同,来控制Q吸相同,故C正确;D.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除了控制了电流大小相同还要控制通电时间相同,故D错误。故选ABC。填空题26、“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答案:等体积的砂石和水质量之比为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则由可知,当时,有如下关系成立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7、在劳动课上,小明利用钳子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铁丝内能的,如图所示,在剪断铁丝的过程中,钳子是一个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答案:
做功
省力[1]弯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1月上海奉贤区面向国内外高校招录储备人才33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湖南岳阳临湘市纪委监委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浙江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标准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知识精研】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碧桂园钻石美墅》课件
- 15我们不乱扔 【知识精研】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高清版)JJF(皖) 208-2025 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参数校准规范
- 《财政收入》课件2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 复工复产应急预案
- 内满堂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 报关实务-教学课件 第一章 海关概念
- 医院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方案
- 老年心衰病人的护理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国解剖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