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D/30/wKhkGWcSJcSAVOZ_AAHF3ung97E711.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D/30/wKhkGWcSJcSAVOZ_AAHF3ung97E7112.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D/30/wKhkGWcSJcSAVOZ_AAHF3ung97E7113.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D/30/wKhkGWcSJcSAVOZ_AAHF3ung97E7114.jpg)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D/30/wKhkGWcSJcSAVOZ_AAHF3ung97E7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更与创新[学习目标导航]课标解读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选官制度变更的缘由、趋势及影响。2.搜集“三省六部制”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相识唐代成熟的中枢政务机构的运作及作用。3.梳理赋税制度的变革线索,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唐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演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时空坐标学问点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1)创立:曹魏时期。(2)方式:中心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沿革: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化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4)影响①将评议人物的权力收归中心,在肯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心集权。②九品中正制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隋唐)(1)背景:随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无法接着。(2)历程创立①隋朝建立后,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发展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影响①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允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③加强了中心集权。学问点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的三省体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协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文帝时,中心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沿用。(2)运行机制机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详细政务(3)特点: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4)政事堂①职能: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②意义: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5)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学问点三赋税制度1.魏晋至唐朝前期:租(庸)调制(1)概况①魏晋时期:起先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②孝文改制:颁布均田令,受田农夫担当定额租调,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肯定的徭役。③唐朝初期: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夫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唐朝后期:两税法(1)缘由: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3)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意义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变更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选官制度的演化及标准《唐书》所截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唐代科举制的特点。提示:兼顾多个阶层利益,但并不完善。笔记:三省六部的分工流程唐朝三省位置图提取材料信息,据此回答: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的位置反映出各部门的职能有何不同?提示: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列皇宫左右,尚书省稍远,分别体现其决策和执行职能。唐代税制两税法是依据量入制出的原则征税,而不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随着唐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国家在两税之外又增加了其他苛捐杂税,农夫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泽被后世——日益成熟的隋唐政治制度■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科举制存在的合理性材料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明显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说明其存在的长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学问分子供应了持续流淌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学问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册)》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概括科举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提示: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淌;供应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2.论证观点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权力制衡材料从两汉到明清,皇权政治与官僚政治始终在相互较量。同样是“寓分权于分工”,两汉和宋元时期注意对相权职责的分工,隋唐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制衡,把立法与执法、决策与行政分别开。相权分散到三省,更兼中书门下相互制约,皇权得到加强。同时三省都是从宫廷独立出来而成为真正的政府部门,宰相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反倒更有力气制衡皇权。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一个严密而精致的体系,尽可能地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志向得以提出和实践,并持续到两宋。——依据《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整理依据材料说明易中天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观点,并据此阐述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提示:观点:注意权力制衡;分散相权;集体议政;形成体系。影响:加强了皇权;对皇权进行了制衡。■素养形成···································································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中心。②允许自由报考。③以成果定取舍。(2)影响对中国: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将选官权收归中心,强化了中心集权;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淌;有利于形成高素养的文官队伍。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为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化的发展和文学的旺盛。④价值观上,形成了读书人群体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仕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⑤消极: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特性;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忽视了科技;科举制走向僵化,严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世界:①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仿中国实行科举。②近代欧美国家受科举制启发,建立了文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心机构的权力,相互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能的不足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实行两税法的意义材料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规定“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分夏秋两次征收,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年间末期,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3000余万贯。——摘编自《中国古代史》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两税法实行的意义。提示:变更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保证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广阔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2.论证观点有关两税法存在问题的争辩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摘自《白居易集》卷2《重赋》简述白居易对两税法的观点。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对其分析。提示:观点:政府连年增税、钱重物轻;吏治昏庸,加重了人民负担。分析:白居易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两税法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素养形成···································································两税法的影响(1)主动影响①统一各种税制,只征收户税和地税,简化了税收名目。②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③依据财产的多寡划分户等,肯定程度上减轻了没有土地的贫苦农夫的负担。④两税法规定除了少数的税种仍以谷物缴纳外,其他税种的税款均以货币缴纳,这样的征税方式便利了征收工作,在货币稳定的状况下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⑤征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有利于国家放松对农夫人身的限制。(2)消极影响①农税的评定标准是土地数量而不是土地质量,所以持有良田的富户和持有瘦田的农户纳税总额相等,加剧贫富差距。②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导致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农夫贱卖绢帛、谷物等产品交换货币,增加农夫负担。③两税制下土地买卖合法,加剧土地兼并。地主把新加的田税负担强加到佃农身上,农夫的实际境况没有多少变更。④长期不调整户等,且以前朝最多的年份作为征税的定额,增加了社会的赋税负担。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两税法的联系(1)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制下授田的农夫,每年必需向国家缴纳肯定数量的租调和代役税(庸);同样,推行租庸调制的前提是授田给农夫,即推行均田制。(2)由于唐代均田制未能保证授田,土地买卖之风的盛行,加上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局面,均田制无法接着下去,租庸调制最终为两税法所代替。(3)两税法依据土地财产多少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已经破坏,租庸调制已经无法维持;征税标准已不再以人丁为主。1.(2024·德州高一检测)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C[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选C项。夏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隋朝起先实行科举制,解除A、B、D三项。]2.(2024·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与白居易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描述相符的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均田制 D.科举制D[“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诗中描绘的是西安大雁塔进士题名处,与其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均田制是土地制度,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3.(2024·福建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D[由图中“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可知,图片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选D项。]4.(2024·泰安高一检测)古代中国中心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是在()A.魏晋时期 B.隋文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隋文帝时期中心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B项正确。]5.(2024·海南学业水平考试)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番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这些规定()A.提高了宰相地位 B.旨在防止宰相专权C.减弱了君主专制 D.分散了地方的权力B[频繁地轮换秉笔的宰相,是为了防止某一宰相专权,这不会使宰相的地位提高,反而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某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及数据分析合同2025年
- 2024年12月泉州惠安县人才服务工作人员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外墙涂料喷涂机器人施工工艺
- 神经病学绪论课件
- Unit 1 Lesson 2 What's your name,please 【知识精研】闽教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3
- (高清版)DB37∕T 2997-2017 干旱山地造林雨水蓄存利用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知识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小学生缩句方法》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安装板总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医用乳胶检查手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和建议
- 食品安全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和客户签回款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孝感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DBJ50-T-420-2022建设工程配建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 年“春节”前后安全自查系列用表完整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2024暑期夏日露营潮趣互动音乐节(唱享潮夏旋律季)活动策划方案
- 临床成人ICU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管理要点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