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

商用制冷器具》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起草组

2022年4月

目次

一、工作简况.............................................................................................1

二、标准编制原则.....................................................................................4

三、主要内容.............................................................................................5

四、主要试验(验证)情况...................................................................11

五、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11

六、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情况..........................11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11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12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2

十、标准性质建议与说明.......................................................................12

十一、贯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12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13

十三、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3

I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中,大力提升能效、推广高效

节能产品,促进绿色消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重要和最经济的路

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

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

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绿色产品消费,提高能效标识2级

以上的空调、冰箱等节能家电的市场占有率;加强金融扶持,研究建

立绿色消费积分制。

目前,国内用能产品零售商和电商平台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绿色消

费积分等机制激发消费者购买高效产品的积极性,加大高效绿色产品

推广力度,但该工作目前存在一些困难,如高效节能产品识别困难,

产品能效数据共享困难,绿色积分的计算方法不完善,缺乏统一、科

学的高效节能产品节能减碳量计算方法。

国内外节能量、减排量评估方法相关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组织、

国际和区域三个层级的对象。国内标准也遵循该体系框架进行制定。

相关标准有GB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项目层面)、

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组织层面)、GB/T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用能单位,组织层面)、GB/T33760-2017基于项

1

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项目层面)、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组织层面)

等。在开展项目层面的节能量计算时,一般会选定项目边界,设定基

期和统计报告期,分别计算基期和统计报告期能耗,并推算统计报告

期内校准能耗(统计报告期内,根据基期能源消耗状况及统计报告期

条件推算得到的,项目边界内用能单位、设备、系统不采用该节能措

施时的能源消耗量),节能量为校准能耗和统计报告期能耗的差值。

国内外尚无用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方法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团体标准主要针对项目层面,且绝大多数不公开,如《私人小客车合

乘出行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出行碳减排核

算方法》、《通过新能源汽车替代出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

范》、《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固体废

物资源化碳减排效益评估指南》、《塑料包装替代材料减排量核算准

则》、《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导则》、《规模猪场粪便资源化利用项

目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农业有机废弃物(畜

禽粪便)循环利用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指南》等。其中,《公民绿色行

为碳减排量化导则》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分为食、住、行、数字金融

和办公六个方面,提供了方法学的框架和原则。该标准的思路是划定

减排行为边界,分别计算基准线情景和减排行为的排放量,两者的差

值即为减排量。使用节能、节水、节电等具有中国能效标识的产品属

于住方面的绿色低碳行为,对应的具体方法学仍有待制定。美国、欧

盟等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实施机构制定了年耗电量相关计算方法,根据

2

产品能效能耗指标在标准化使用条件下进行年耗电量的计算,不考虑

实际使用过程个性情况和使用中性能衰减情况。相关实践经验可为本

标准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蚂蚁森林开展了绿色能量相关实践,可为

本标准的研制提供技术借鉴。

为解决高效节能产品节能减碳量评估方法学的缺失问题,中国标

准化研究院提出了该团体标准的立项,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和中国节能

协会于2022年3月25日批准了该项目的立项。

本团体标准规定了高效节能产品使用过程减碳量评估的术语和

定义、基本要求、基准产品能效水平的选取、拟评估产品的层次划分、

计算方法、数据质量、评估结果等的通用技术内容,适用于选择和使

用高效节能产品代替一般能效的用能产品,在实现相等年服务量的情

况下,通过能效提升而避免一定量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

节约能源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情景。标准可为节能政策管理者鼓励推广

绿色产品、电商平台推行节能产品绿色积分制度、企业开展减碳信息

自我声明等提供基础方法学支撑,有助于通过各方合作,鼓励消费者

购买绿色高效家电产品,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绿色消费市

场转型,支撑终端用能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推进。

2、工作过程

2021年9月开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各用能产品能效标准起草

人员开始了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价方法学的预研究,形成各产品方

法学文件,并选取典型用能产品典型子类别,依托能效标识备案信息

数据库进行了减碳量试计算,相关结果在2022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展

3

出。

2021年10-12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各用能产品减碳量评价方

法学的基础上,提炼出通用技术要求,形成该团体标准草稿,并和阿

里、蚂蚁森林、生产企业等方法学潜在用户进行了深入沟通研讨,进

一步完善了方法学相关技术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标准草稿。

2022年3月,《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商用制冷器

具》团体标准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立项通过,标准起

草工作组正式组建。

2022年3-4月,华商国家工程有限公司等标准起草工作组广泛征

询国内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商业平台等意见与建议,完善形成标准

征求意见稿,并向行业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

《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商用制冷器具》标准编制

所参考的依据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节能减排量评价相关国际国内标

准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框架、以及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标准要求等。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及其《实施细则》、《标准化工作

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进行编制,保证标准编

写质量。

(2)适用性原则

标准充分考虑了节能减排政策和制度管理者、行业组织、商业平

4

台、用能产品生产企业等相关方对减碳量评价方法学的不同需求,基

于减碳量结果的用途、使用方式、配套资源、受众群体等情况,为特

定使用场景下减碳量计算提供不同的方法选项和技术要求。

(3)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建议优先选用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中使用并经能效标识

备案公告的能效能耗相关参数和能效标识备案数据进行减碳量计算,

与既有国家标准和节能制度具有良好的衔接协调性。

三、主要内容

用能产品使用阶段的减碳量可来自于自身能效提升、运行控制优

化、材料(如制冷剂等)相关排放的减少、用户行为模式的改变等。

采用高效节能产品相对于一般能效的用能产品可带来显著的减碳效

果。本文件针对用能产品最主要的用能环节—使用阶段,为能效提升

带来的减碳量的评估提供适用方法,非全生命周期型评价。针对用能

产品使用阶段其他节能减排路径的减碳量的评估方法将在后续其他

标准中提出。

本文件不涉及减排量所有权归属相关要求,也不对减排的额外性

进行界定。

本文件可用于支撑节能减排政策和制度管理者、行业组织、商业

平台、用能产品生产企业等相关方评估用能产品减碳量,开展绿色消

费宣传,激励推广高效绿色产品,评估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企业节能减排社会贡献、声明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等。

(一)标准范围

5

本文件规定了高效节能商用制冷器具使用过程减碳量评估的术

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基准产品能效水平的选取、拟评估产品的层级

划分、节能量计算和试验方法、减碳量计算方法、数据质量、评估结

果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高效节能商用制冷器具的减碳量评估。

本文件适用的商用制冷器具所覆盖范围示例为:

------自携冷凝机组商用冷柜;

------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

------制冷自动售货机。

(二)重要概念和定义

GB/T2589、GB/T24040、GB/T24489、GB26920.1、GB26920.2、

GB26920.3、GB/T32150、T/XXXXX—20X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三)基本要求

减碳量的评估仅针对商用制冷器具生命周期中最主要的用能环

节—使用阶段,以年为时间单位。

减碳量的评估的对象应为单个/台/套商用制冷器具。

减碳量的评估以目标商用制冷器具提供的年服务量为前提条件。

减碳量的评估应在能反应国内用户普遍行为模式、包含使用次数、

使用时长等要素的标准化使用条件下进行。评估所得减碳量非特定一

个/台/套产品在特定用户个性使用条件下的实际减碳量。

6

减碳量的评估涉及电的能源相关排放。忽略商用制冷器具使用过

程中材料、制冷剂等其他类型的排放。

(四)基准产品的选取

文件中建议基准产品的能效水平应优先选定为能效强制性国家

标准中的能效限定值。考虑到商业平台在绿色消费积分等具体实践中,

还有对项目资金预算、成本支出等的考虑,因此标准也给出了市场平

均水平等选项。

(五)基准产品能效水平的选取

基准产品的能效水平应优先选取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的

能效限定值,见表1。

表1基于准入水平的减碳量评估的基准产品能效水平

能效限能效指

定值对数限定依据的能源效率

产品

应的能值强制性国家标准

效等级

自携冷凝机组商用冷柜5100.0%GB26920.2

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5100.0%GB26920.1

制冷自动售货机5100.0%GB26920.3

相关方可根据减碳量评估的具体目的、需求、资源等情况,为特

定应用场景下减碳量评估的基准产品选取市场平均能效水平,但应对

相关情况予以记录或描述,对原因和合理性进行解释说明。

(六)拟评估产品的层级划分

相关方可根据减碳量评估的应用场景,按型号或按类别合理确定

拟评估产品的层级。

7

如需获取单个型号产品的减碳量,且分型号的基础数据可获得性

良好,可将生产企业各型号逐一划分为拟评估产品,分别计算各型号

对应的具体减碳量。

如仅需获取各类别产品的平均减碳量,可根据GB26920.1、GB

26920.2以及GB26920.3中产品分类和行业需求,按照GB26920.1、

GB26920.2以及GB26920.3中产品同级分类或下级分类,参考表2将

市场产品划分为若干个类别或子类别。

表2商用制冷器具类别划分

产品名称类别(同级分类)子类(下级分类)

中温自携式商用冷柜

低温自携式商用冷柜

自携冷凝机组商用冷柜

饮料冷藏陈列柜

实体门商用冷柜

商用制冷器具

中温远置式冷藏陈列柜

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

底温远置式冷藏陈列柜

A级/组合型A级售货机

制冷自动售货机

B级/组合型B级售货机

(七)节能量计算方法

1.拟评估产品年能耗的计算

拟评估商用制冷器具产品的年能耗根据其功率、能耗等指标,在

标准化的使用条件下进行计算,标准化年使用条件为年使用365天。

标准化的使用条件根据用户行为模式调研和行业研讨来确定。除能效

外,可获取的主要能耗相关指标为单位时间能耗,如日耗电量。拟评

估产品的年能耗按式(1)计算。

8

……(1)

式中:�t=�×365

Et—拟评估产品年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E—日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每24小时(kW·h/24h)。

注1:自携冷凝机组商用冷柜和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的日

耗电量采用总能量消耗(TEC),制冷自动售货机的耗电量采用耗

电量(E24h)。

注2:商用制冷器具的标准化使用条件为年使用365天。

2.基准产品年能耗的计算

基准产品的年能耗按式(2)计算。

……(2)

𝐸�b

式中�b:=�t×𝐸�t

Eb—基准产品年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Et—拟评估产品年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Efft—拟评估产品实际能效指数;

Effb—基准产品能效指数。

3.拟评估产品年节能量的计算

拟评估产品的年节能量按式(3)计算。

()……(3)

𝐸�b

�式s中=:�t×𝐸�t−1

Es—拟评估产品年节能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9

4.能耗能效相关参数的选取

产品功率、耗电量以及能效指数相关具体参数应优先选取GB

26920.1、GB26920.2以及GB26920.3中使用并经能效标识备案公告

的参数,也可补充采用部分未经能效标识备案公告但需要开展信息备

案的参数。

(八)减碳量计算方法

拟评估产品的年减碳量按式(4)计算。

ER……(4)

式中:

=�s·𝐸

ER—拟评估产品的年减碳量,单位为kg;

EF—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MWh,数据取值为0.5810。

(九)数据质量

计算减碳量采用的产品型号和能耗能效相关指标等的基础数据

应优先选用能源效率标识备案数据。在保证数据准确性、完整性的前

提下,也可采用能源效率标识备案用检测报告、其他第三方检测报告

等数据,并应进行数据检查。

数据取值应准确、有足够代表性。按类别划分拟评估产品时,拟

评估产品的代表性功率、能耗、能效等指标应优先选取最近1-2年市

场同类产品的平均值。该平均值通过能源效率标识备案数据库相关型

号的备案数据进行平均得到。

应建立和应用数据质量管理程序,对功率、能耗、能效等核心指

标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

10

(十)评估结果

应建立减碳量评估结果核算确认程序,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准

确性。

应报告基准产品能效水平的选取、拟评估产品的层级划分、减碳

量计算方法和结果、数据来源、取值和质量控制等信息。

减碳量评估结果在网站、信息平台和产品本体等进行展示使用时,

应至少给出基准产品能效水平信息。基准产品能效水平选定为能源效

率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能效限定值的情况下,减碳量可展示为“基于准

入水平的减碳量”,基准产品能效水平选定为市场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减碳量可展示为“基于平均水平的减碳量”。

四、主要试验(验证)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试验验证。

五、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存在标准必要专利的问题。

六、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情况

标准可为节能政策管理者鼓励推广绿色产品、电商平台推行节能

产品绿色积分制度、企业开展减碳信息自我声明等提供基础方法学支

撑,有助于通过各方合作,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高效商用制冷器具产

品,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绿色消费市场转型,支撑终端用

能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推进。

11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文件未采用国际标准,国外无对应标准。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

协调性:本标准属于团体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

有关基础和相关标准不矛盾。本标准建议优先选用能效强制性国家标

准中使用并经能效标识备案公告的能效能耗相关参数和能效标识备

案数据进行节能减碳量计算,与既有国家标准和节能制度具有良好的

衔接协调性。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

十、标准性质建议与说明

本标准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属于团体标准,

供协会会员和社会自愿使用。

十一、贯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建议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组织标准的宣贯培训工

作,由节能政策和制度管理者、商业平台、用能产品生产企业等自愿

采用本团体标准作为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计算的执行标准。

12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全新制定,无替代标准版本。

十三、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13

目次

一、工作简况.............................................................................................1

二、标准编制原则.....................................................................................4

三、主要内容.............................................................................................5

四、主要试验(验证)情况...................................................................11

五、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11

六、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情况..........................11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11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12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2

十、标准性质建议与说明.......................................................................12

十一、贯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节能协会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12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13

十三、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3

I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中,大力提升能效、推广高效

节能产品,促进绿色消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重要和最经济的路

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

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

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绿色产品消费,提高能效标识2级

以上的空调、冰箱等节能家电的市场占有率;加强金融扶持,研究建

立绿色消费积分制。

目前,国内用能产品零售商和电商平台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绿色消

费积分等机制激发消费者购买高效产品的积极性,加大高效绿色产品

推广力度,但该工作目前存在一些困难,如高效节能产品识别困难,

产品能效数据共享困难,绿色积分的计算方法不完善,缺乏统一、科

学的高效节能产品节能减碳量计算方法。

国内外节能量、减排量评估方法相关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组织、

国际和区域三个层级的对象。国内标准也遵循该体系框架进行制定。

相关标准有GB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项目层面)、

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组织层面)、GB/T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用能单位,组织层面)、GB/T33760-2017基于项

1

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项目层面)、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组织层面)

等。在开展项目层面的节能量计算时,一般会选定项目边界,设定基

期和统计报告期,分别计算基期和统计报告期能耗,并推算统计报告

期内校准能耗(统计报告期内,根据基期能源消耗状况及统计报告期

条件推算得到的,项目边界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