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_第1页
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_第2页
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_第3页
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_第4页
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百日咳主讲人:XXX12345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目录CONTENTS678910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预防目录CONTENTS百日咳(pertussis)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本病在不同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虽然计划免疫接种早已推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百日咳尚未能在全球得到控制,近年来有复燃趋势。一、概述二、病原学(一)病原菌鲍特菌属(Bordetella)的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又称百日咳杆菌。革兰染色阴性,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该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6.8~7.0。(二)致病因子外膜蛋白中的凝集抗原(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ertactin,PRN,分子量69kD)。其他毒性物质还包括百日咳外毒素(PT)、内毒素(ET)、不耐热毒素(HLT)、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气管细胞毒素(TCT)和皮肤坏死毒素(DNT)等。目前认为外膜蛋白中的凝集抗原、黏附素与外毒素等具有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作用。(三)抵抗力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经30分钟或干燥3~5小时可死亡,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主要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分泌物散布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吸入传染,所以家庭内传播较为多见,间接传染的可能性小。(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递给胎儿,所以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新生儿也可以发病。儿童经菌苗接种若超过12年,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其发病率仍可达50%以上,近年来国外报告为数不少的成人百日咳患者。(四)流行特征百日咳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但较多见于冬春季节。地理分布以温寒带多发。现一般散发,而在集体机构中可发生流行。(一)发病机制百日咳杆菌侵入呼吸道后,通过分泌毒素,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变性、纤毛麻痹、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器破坏。由于纤毛运动障碍,使炎症产生的黏稠分泌物排出障碍,滞留的分泌物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连续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痉挛时患儿处于呼气状态,痉咳末,由于吸入大量空气通过痉挛的声门而发出高音调似鸡鸣样的吸气声。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二)病理特点百日咳杆菌主要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的损害,主要是黏膜上皮细胞基底部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细胞坏死。支气管和肺泡周围间质炎性浸润明显,气管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常肿大,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时可引起肺不张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脑病者脑组织可有水肿、充血或弥散性出血点、神经细胞变性等。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约2~21天,平均7~10天。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三期。(二)卡他期从起病到阵发性痉咳的出现。此期可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和乏力等症状,类似感冒,持续约7~10天。咳嗽开始为单声干咳,3~4天后热退,但咳嗽加剧,尤以夜晚为甚。此期传染性最强。(三)痉咳期2~6周或更长。此期已不发热,但有特征性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简称痉咳。阵咳发作时连续10余声至20~30声短促的咳嗽,继而深长的吸气。吸气时由于声带仍然处于紧张状态,空气通过狭窄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吸气声,接着连续阵咳,如此反复,直至排出大量黏稠痰液和吐出胃内容物为止。婴幼儿和新生儿由于声门较小,可无痉咳就因声带痉挛使声门完全关闭,加以黏稠分泌物的堵塞而发生窒息,出现深度紫绀,亦可因脑部缺氧而发生抽搐,称为窒息性发作。此发作常在夜晚发生,若抢救不及时,常可因窒息而死亡。(四)恢复期阵发性痉咳次数减少至消失,持续2~3周后咳嗽好转痊愈。若有并发症,病程可长达数周。六、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及皮下气肿和百日咳脑病,由于诊断水平提高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近年来这些并发症少见。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达(20~50)×109/L,其中淋巴细胞占60%~80%,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淋巴细胞增多为本病特点。细菌学检查目前常用鼻咽拭培养法。培养越早阳性率越高,卡他期培养阳性率可达90%,发病第3~4周培养阳性率下降,仅50%左右。血清学检查ELISA检测特异性IgM,可作早期诊断。双份血清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若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分子生物学检查检测患者鼻咽分泌物的百日咳杆菌DNA,敏感度、特异度均高,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价值。(一)诊断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若患儿有发热,体温下降后咳嗽反而加剧,尤以夜间为甚且无明显肺部体征,结合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分类明显增高可以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靠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或血清检查。(二)鉴别诊断痉咳期患者较易诊断,但需与百日咳综合征、痉挛性支气管炎、肺门结核等疾病鉴别。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一)治疗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半岁以下婴儿常突然发生窒息,应有专人守护。痉咳剧烈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沙丁胺醇亦能减轻咳嗽,可以试用。抗菌治疗百日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仍较敏感,治疗的目的是清除鼻咽部的病原体,减少传播,通常不能缩短病程。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早期治疗可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不良反应较少。此外SMZ-TMP亦可应用。疗程为2周。我国已有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百日咳杆菌的报道。九、治疗与预后(二)预后与年龄、原有健康状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有关。年长儿经治疗预后良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新生儿和婴儿易并发肺炎及脑病预后较差。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百日咳病情重,预后也差。九、治疗与预后十、预防(一)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季节,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尽早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对痰液和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三)提高人群免疫力所有儿童都应进行百日咳的预防接种。接种疫苗的起始年龄为≥6周龄,且不晚于8周龄,并保持至少3剂有质量保证的百日咳疫苗高水平覆盖率(≥90%)。我国卫生部于2007年印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其中百白破三联疫苗中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