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静息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④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⑦皮肤的阻挡作用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A.②④⑥⑦ B.①⑧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⑥⑦⑧3.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B.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4.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5.某昆虫的体色有墨黑色,亮黄色和灰色三种表现型,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亮黄色的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均为灰色,个体相互交配获得的体色及比例为灰色∶墨黑色∶亮黄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代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C.中墨黑色纯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6D.中墨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2/9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运用化学信息传递的措施7.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A.1 B.2 C.3 D.48.(10分)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田鼠的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B.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C.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类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D.梨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梨的产量可能相同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种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某大型水库,导致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是投放鲢鱼和鳙鱼前后几种鱼的生物积累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说明_____。(2)投放入该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鲢、鳙鱼属于第_____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鱼的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还应捕杀鲢、鳙鱼的天敌,目的是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_____,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水质的目的,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10.(14分)同一物种,分布地域不同,会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从而可能出现亚种,华南虎和东北虎就是这样的两个亚种。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华南虎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依据现代进化理论,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4)很多年以后,它们可能会分别要分别形成新物种,那么必须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和隔离三个步骤。(5)由于人类活动,野生华南虎已经几乎灭绝,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又一个实例!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11.(14分)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入淀污水增多,水体重金属污染加剧。研究人员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1)沉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其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________,净化水体,体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沉水植物半数抑制浓度(mg•L-1)黑藻0.51狐尾藻0.81金鱼藻0.03菹草0.12(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3)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二是因为________而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12.亲孕期肥胖或高血糖会增加后代患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孕前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调节的影响。(1)从孕前4周开始,实验组雌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雌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妊娠第20天两组孕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分组体重(g)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mg/dL)瘦素含量(ng/dL)脂联素含量(μg/dL)对照组38.83.442523.710.7实验组49.14.893446.95.6①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增多,瘦素经体液(血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负)反馈调节。表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______(填“高于”“低于”或)对照组,但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瘦素抵抗”。②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孕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2)24周龄时,给两组子代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检测结果如图1。图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______,推测实验组小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3)研究发现,幼鼠脂肪组织的瘦素和脂联素含量与各自母鼠均呈正相关。测定幼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结果如图2。①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______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影脂联素的合成,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②瘦素基因的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______相关。但由于血脂过高会抑制瘦素向脑内运输,导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神经细胞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解】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高,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产生兴奋后,刺激点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此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D【解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①错误;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正确;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③错误;④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出来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c段可以和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将抗原吞噬消灭,这个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一部分。因此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属于特异性免疫,④错误;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⑤错误;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⑥正确;⑦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⑦正确;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⑧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3、B【解析】1、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的场所为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4、C【解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①K是环境容纳量,指该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①正确;②在K时种群增长率为0,在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②错误;③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如迁入、迁出等,在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③正确;④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量最大,但一般捞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所以在高于K/2时即可开始捕捞,且捕捞后维持在K/2,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④错误。即C正确。故选C。5、C【解析】亮黄色和灰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灰色是双显性的个体,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灰色的基因型为A_B_,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亮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亲代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正确;C、F2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3A_bb(1/3AAbb、2/3Aabb)和3aaB_(1/3aaBB、2/3aaBb),纯合子的基因型两种(AAbb和aaBB)共占2/6=1/3,C错误;D、F2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1/6AAbb、1/3Aabb、1/6aaBB、1/3aaBb),自由交配,它们产生的配子中,Ab占1/3、ab占1/3、aB占1/3,若让F2中墨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墨绿色:亮黄色=A_B_:(A_bb或aaB_):aabb=2:6:1,即子代中灰色个体占2/9,D正确。故选C。6、B【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核生物,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都是就地保护的实例,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都属于生态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运用物理信息传递的措施,D错误。故选B。7、B【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该遗传类型的最大特点为交叉遗传,根据该特点追踪X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据此答题。【详解】7号是患者,其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5号。5号不患病是杂合子,其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又因为1号不患病,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携带者2号母亲。根据上述分析,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B正确。故选B8、B【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田鼠的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正确;B、气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C、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梨树种植密度不同时,由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位面积梨的产量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二、三(4).捕食对象(食物)(5).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6).样方(7).明显下降(8).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9).物种种类及比例(营养级的复杂程度)(10).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结合题意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在水库中投放的鲢鱼和鳙鱼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据此可知鲢、鳙鱼为第二、三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从而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天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由于银鱼个体小且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因为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鲢、鳙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的。(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通过提高物种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该方法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种种类及比例,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水质的目的,这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工程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1)①.基因库②.种群(2)①.否②.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3)地理隔离(4)自然选择(5)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小问2详解】第一年中DD、dd、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75%、10%,D的基因频率=15%+1/2×10%=20%,d的基因频率=1-20%=80%,而第二年DD、dd、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30%,D的基因频率还是20%,d的基因频率还是80%,由于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由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种群没有进化。【小问3详解】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但他们属于同一物种,这种现象叫做地理隔离。【小问4详解】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小问5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台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①.生产者②.镉等无机盐离子(无机盐、镉等重金属)③.自我(自动)调节(自净化)④.水平⑤.狐尾藻⑥.狐尾藻虽然对镉的耐受性很强,但其对Cd的富集能力最低;而金鱼藻在对镉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方面表现都较差⑦.食物链(和食物网)⑧.植物体(和动物)死亡腐烂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水体(通过物质循环使镉等重金属又回到水体)【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个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详解】(1)沉水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镉等无机盐离子(无机盐、镉等重金属),净化水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芦苇、破蓬和柽柳是依次生长,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表可知,狐尾藻的半数抑制浓度最高,说明其对镉的耐受性最大;据图分析,狐尾藻虽然对镉的耐受性很强,但其对Cd的富集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