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同煤二中联盟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将()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类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2.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固定CO2的过程①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各序号表示的过程中,碳不只以CO2的形式存在C.a、c的生物类群复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而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①<②+④+⑤3.下列图1、图2是有关生长素(IAA)的实验(实验开始前a、b、c、d四个琼脂块不含生长素),图3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琼脂块a和b中都能检测到生长素,且含量相等B.通过对图1、图2两实验的对比,可得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C.若图2中发生向光性现象,当c中生长素浓度等于图3中e浓度时,d中生长素浓度会介于e和f之间D.植物产生向光性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分裂快4.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B.t1~t2之间,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5.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6.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适合采用样方法的生物是()①车前草②跳蝻③蚜虫④杨树⑤田鼠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⑤7.同学们早晨上学时,从22℃的温暖室内来到0℃的户外,机体可能出现下列现象中的()A.骨骼肌非自主战栗B.汗腺分泌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皮肤血管舒张8.(10分)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工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9.(10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的种群数量,请提出保护藏羚羊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10.(14分)科研人员发现一矮化高产葡萄品种(甲),为揭示其矮化和高产原因,进行了实验研究。(1)用赤霉素和多效唑(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常规葡萄品种(乙)幼苗,20天后节间长度如图1。用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乙品种的幼果穗,30天后果实大小如图2。图1、图2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够_________。(2)葡萄的卷须和果穗起源于同一原始分生组织。为探究赤霉素对原始分生组织分化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乙品种原始分生组织,清水处理作对照,结果如图3。(a为对照,b为赤霉素处理组。为便于观察去掉了a一部分叶片)图3结果表明_______。(3)用赤霉素处理甲品种植株,一段时间后测量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茎长无明显差异。研究人员对赤霉素信号传递途径中的关键蛋白-DELLA蛋白(抑制葡萄植株生长)进行了检测。DELLA蛋白家族有3个成员(GAI1、RGA、SLR1),在葡萄组织中分布有所不同。赤霉素与受体、DELLA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可促进DELLA蛋白降解。检测发现,甲与乙的GAI1有一个氨基酸存在差异。根据以上信息,请对甲品种矮化的原因提出合理解释。(4)用赤霉素处理甲品种果穗,可使葡萄果实体积明显增大。甲品种葡萄果穗能够响应赤霉素信号,可能原因是_______。(5)请根据以上研究,提出提高葡萄产量的方案。11.(14分)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纵坐标的数值表示细胞中________数量的变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段。(2)图甲中,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之后主要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可对应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3)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细胞C的名称为________。12.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_______代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是因为____________。(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理论上约有________株。(3)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Ab个体是_____倍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点是__________。(4)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题图分析,起初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零,此时该人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性;以后出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逐渐减少,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持续增加,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地人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A正确;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衰退型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与图不符,B错误;C、该地人群的年龄组成不是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C错误;D、该地人群的年龄组成不是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D错误。故选A。2、C【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详解】A、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A正确;B、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C、a、c应该属于分解者,包含的生物类群复杂,但不包括植物,C错误;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即①<②+④+⑤,D正确。故选C。3、C【解析】1、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照射下,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这样,背光一侧纵向伸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慢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图1中a、b琼脂块中都不能检测到生长素,A错误;B、图2实验可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内的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但不能得出感光部位是尖端,且图1实验不能与图2实验形成对照,B错误;C、如果图2胚芽鞘发生向光性生长,说明琼脂块d侧的胚芽鞘生长较快,即琼脂块d中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当c中生长素浓度等于图3中e浓度时,d中生长素浓度介于e与f之间,C正确;D、植物产生向光性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速度快,而不是细胞分裂快,D错误。故选C。4、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1、2、3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现S型;即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图1中、图2中、图3中的t1点为K/2值,种群增长率最大;图1中、图2中和图3中的t2点为K值。【详解】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增长率不断减小,A错误;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少为0,B正确;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A。5、C【解析】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为零;渔业捕捞是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完以后,使种群数量降至K/2,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详解】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所以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①正确;②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为零,②错误;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为零,③正确;④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④错误。综上正确选项有①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6、D【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①车前草和④杨树属于植物,③蚜虫活动能力弱,②跳蝻活动范围小,都适于采用样方法;⑤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则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选D。7、A【解析】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某人从22℃的温暖房间来到0℃的户外,由于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分析判断,由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骨骼肌,使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产热增加;机体还可以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加强,机体产热增加;还可以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传出神经还可以支配汗腺,使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使机体散热减少。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8、C【解析】高等动物激素的成分成分类别举例能否口服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可以多肽及蛋白质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可以固醇类醛固酮、性激素可以【详解】①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而失去效果,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①正确;②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②错误;③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而失去效果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③正确;④性激素是脂质,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④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数量②.标志重捕法③.遗传(基因)④.物种⑤.衰退型⑥.丙⑦.增加⑧.减少⑨.迁入率和迁出率⑩.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答出一项即可)【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图2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据图2可知,a-b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掌握,属于中等题。10、(1)促进葡萄茎(节间)和果实的生长(2)赤霉素促进原始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卷须(3)甲品种GAI1结构改变,使其不能被降解,茎中GAI1含量高,抑制了甲品种葡萄茎的生长(4)果穗中不表达GAI1,但表达DELLA家族其他蛋白,能够传导赤霉素信号,所以仍然能够响应赤霉素(5)原始分生组织未分化时涂抹多效唑,形成果穗后涂抹赤霉素【解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小问1详解】图1、图2结果表明,赤霉素不仅能够促进葡萄茎的伸长,而且还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小问2详解】与对照组相比,图3结果说明赤霉素能促进原始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卷须,减少了果穗的产生。【小问3详解】题中显示,DELLA蛋白家族能抑制葡萄植株的生长,有3个成员(GAI1、RGA、SLR1),赤霉素与受体DELLA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可促进DELLA蛋白降解,进而促进植株的生长,而甲与乙的GAI1有一个氨基酸存在差异,据此可推测,甲品种GAI1结构改变,使其与赤霉素结合后不能被降解,茎中GAI1含量高,抑制了甲品种葡萄茎的生长。【小问4详解】用赤霉素处理甲品种的果穗,可使葡萄果实体积明显增大。甲品种葡萄果穗能够响应赤霉素信号,可能是果穗中不表达GAI1,但表达DELLA家族其他蛋白,从而使赤霉素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并导致这些蛋白质的讲解,进而促进了果实的膨大。【小问5详解】请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为了让葡萄增产需要首先用多效唑涂抹未分化原始分生组织,这样可以增加果穗的数量,待形成果穗后涂抹赤霉素,促进果实的生长,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点睛】l熟知制霉素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1、(1)①.核DNA②.CD(2)①.A、D②.受精③.B、E(3)①.A、B、D、E②.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甲图:A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图甲中,AB段为斜线上升,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a→4a→2a→a→2a,表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的后半段。【小问2详解】图甲的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乙中的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A、D。H→I段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DNA数恢复为体细胞数量,受精后的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图乙的B、E为有丝分裂过程。【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根据图A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